电子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周硕
再加上平常和日本人打交道多了。她虽然没有出过国,但也从去过日本的同事嘴里听到过不少资本主义奢侈生活的描述。在她看来,很多东西国内未必不能学过来。
至于劝说家里人把钱拿出来投资经商,这对她还真不算是什么难事。别看付筱竹只有十九岁,如今可是家里的顶梁柱。付秋梅纺织厂待工下岗,父亲的叉车厂也是开工不足,有一天没一天的对付事。
但新科计算机公司可就完全不同了。和社会上一众国企比起来,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也想钻进来。这里不仅上工是全天三班倒,赚的还是外汇。在薪水上,周硕自然毫不吝啬。
付筱竹一职高毕业的身份,多少也算是自家嫡系。又是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对日外包的业务。如今不仅加入到人人羡慕的新科计算机公司。甚至还当上了一个小头目。手下管着一个项目组五个人,虽然都是年龄比她大的短期培训生,却被她稍稍使点手腕就管理的服服帖帖。
内耗少,工作成绩自然出色。付筱竹的绩效奖金,仅仅七月就开了一千八。再加上基本工资和各种福利,八月十号一开工资就拿回家两千六百块钱。
这对哪怕正常上班。一个月俩人一起也赚不到一千块的付筱竹父母来说,不抵是一个晴天霹雳。自那以后,付筱竹在家的地位,简直就是直线提高。付秋梅夫妇没有什么文化,在他们看来能进新科计算机公司上班,付筱竹也算是有出息了。在见识方面,当然是大大的超越了他们两个老古板。
所以在付筱竹兴致勃勃的对他们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出于对女人的信任——反正女人一年就能赚回来三万块钱,自家的下岗买断赔了也不至于喝西北风。付秋梅也就同意把钱拿出来,操作一个项目,向泛翰投资申请风投。
付秋梅循着地址,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地方。刚一推开大门,她顿时就感觉到一阵凉爽。和街上入秋的毒日头不同,一台立式空调轻轻的送出柔和的冷气,把酷热完全隔绝在了外面。
“您好,请问您找谁?有什么事情吗?”笑靥如花的前台接待,丝毫没有因为付秋梅有些躲闪的眼神而轻视她,反而非常热情的站起身来迎接她。
“我……”付秋梅有些胆怯的看着这间大厅,泛翰投资的大厅足有两百多平米,一眼望去非常宽敞。前台是树脂和高档木材做成的帆船造型,地面上铺设的是防滑大理石地砖,周围的墙上则挂着一幅巨大的水墨国画。
付秋梅四十多岁,几乎一辈子也没来过这么高档的地方。她战战兢兢的说道:“我是绣纺的下岗职工,听说这里可以帮助我们创业……”
“请问您怎么称呼,预约过吗?”前台接待翻开手边的登记薄,倒过来递给付秋梅。
“我叫付秋梅,没有预约过。”付秋梅说了两句话,总算情绪有些缓了过来。
“哦,那您在这里登记一下,我给您联系经理。”前台接待拿起电话来,拨打了一个内线号码。
高摩坐在三楼的总经理办公室里,这里的布置并不比他在香港的办公室逊色。两亿人民币的盘子,想来也知道不可能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他工作的其中一项就是监控和运作这笔钱。
原本按照高摩的意思是可以把钱投入到股市里,这两个亿人民币在1995年当个庄家是没问题的,但周硕坚决否定了这个意见。和港股比起来,深沪两市的风险无疑要大得多。
最后仍然还是周硕搜肠刮肚才勉强记起来1995年到1996年由于通货膨胀,黄金是有小幅升值的,似乎大约可能是10%左右。两亿人民币,也不过“才”半吨而已。到明年想必这笔钱应该就会在黄金下跌之前,全部用出去了。
对此高摩倒也没有什么意见,股市风险确实太大,虽然他有自信能够掌控。但贵金属也是非常传统的保值方式,操作好了,比银行3%的利息要高了不少。
他先是看了一眼今天的黄金价格,这时候国内还没有贵金属交易市场,全现货交易的方式价格波动并不怎么严重。然后又签了两份文件,这时候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高摩拿起电话,听了两句略微一愣。泛翰投资的成立并没有太过张扬,他也没想到竟然有人这么快就找上了门来。心里略微调整了一下业务进度的预期,看来只要抛下了过往安逸的生活方式,绣城人的市场嗅觉并不见得比南方人差。尤其涉及到的是自家的切身利益,谁也不会比谁笨。
过不多时,高摩办公室的大门被敲响了。工作人员将付秋梅带了过来,介绍了一下之后便自行离开。
“请坐吧,我叫高摩,是这里的经理。不知道大姐您怎么称呼?”高摩亲自站起身来,为付秋梅拉开了椅子,倒了杯茶给她。
高摩亲切的态度,让付秋梅略微缓解了一些紧张的心情。她双手接过来茶杯,笑道:“我叫付秋梅,是绣纺的下岗职工。我想自己做点买卖,听说咱们这里能给我帮忙?”
高摩坐回办公桌后面,纠正了她的说法:“大姐,我们不是公务机构,不会提供义务帮助的。泛翰投资是一家从事风险投资的公司,你如果有好的商业项目,可以向我们申请投资。但我们对投资的项目要求很高,您要向我们出让股份、接受账务监督,以及提供股份分红。这里是我们的业务介绍,您可以先了解一下。”
“好、好,我看看。”付秋梅接过高摩递过来的业务说明书,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泛翰投资目前面对的都是一些下岗职工或者小业主,也就注定了受众的知识水平不会太高。业务说明书设计的时候便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尽量使用了浅显粗白的比喻来进行解释。所以付秋梅虽然看起来仍然比较吃力,却还是能把绝大部分看懂。
付秋梅端着业务说明书几乎看了半个小时,高摩也没有着急的催促她。等她把说明书放下来,额头上竟然已经起了一层细毛汗。
她用力的点着头说道:“我看完了高经理,这里面的道理我都懂。没有问题,我接受。”
“那好,能说说您准备做什么买卖吗?”高摩亲切的笑了笑,业务说明书的文案看来是过关了。
付秋梅有些忐忑的说道:“我想做一个‘自选超市’,目前能投入五万块钱。我可以用这钱来进货,渠道什么的我都打听好了。不过就是地方不好找,好地角房租太贵,偏僻点又怕生意不好。”
“自选超市?”高摩挑了挑眉毛,这还是他第一次在绣城听到这个名词。
电子重生 第二百四十一章 白手起家
在人心惶惶的绣纺下岗职工之中,付秋梅是与众不同的。不知从何时开始,自信和忙碌竟然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
原本待业下岗的工友,有事没事总喜欢聚在一起坐一坐。但这样的聚会里,却渐渐再也看不到付秋梅的身影。绣纺的下岗职工们聚在一起的时候,私底下开始流传起付秋梅财、做了老板的流言。这在一片哀鸿遍野的人群中,很是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付秋梅实际上并非是那种没有主见的家庭妇女,老付家从小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多少是要把她当做儿子养的。长大以后,凭借其强势的性格,甚至是找了个倒插门的老公。当然那个年月里,国内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付秋梅的老公家里也不指望着他传宗接代就是了。说起来付筱竹可不仅继承了付秋梅的姓,更是继承、扬了她的性格。
这样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她在社交圈子里,经常处于核心地位。之前她在泛翰投资的局促表现,也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任谁在陌生的环境下,也难免会紧张无措。但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下,才往往真正能挥出自己的水平来。
当然这种茬楞的性格,往常也没少让她被人垢病,认为其没有个女人的样子。不过当生活经历了剧烈变化的时候,这种才能就猛的凸显出它的珍贵来。
火车站,是绣城唯一算得上繁华的市中心。由于绣城软件园项目的上马。这里不仅增加了很多省内的旅客,更有不少老外也是在这里踏上了绣城的土地。火车站对面。这里的一间门面房被人用布给整个遮了起来,时不时从里面传出来乒乒乓乓的装修声。
几个绣纺的纺织女工,拿着一张小纸条站在这间门面房前面,有些犹豫不决。
“付姐的生意是开在这里的?”一个女工迟疑的问道。
另一个女工不可置信的说道:“吓,这地脚的价钱可不便宜。她家里什么条件,怎么能开得起?”
旁边有人插嘴:“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要去你去,谁知道里面是干嘛呢。”前一个女工猛摇起头。
“哎呀,你们站在这里是干嘛呢!”几个人正说着话。付秋梅拎着一个塑料袋,从她们身后突然冒了出来。
几个女工看到她,宛如看到了主心骨似的,叽叽喳喳的就过来把付秋梅围住了。
第一个女工拉着她的手,稀奇的问道:“付姐,这里真的是你要开的买卖?”
“呵呵,没错。”付秋梅大点其头。大包大揽的应承下来。
泛翰投资虽然提供了一笔资金,但本身只负责账务和建议,是不会也没有精力去参与具体经营的。所以付秋梅说这是自己负责的买卖,倒也不算错。
“哎呀,付姐你可真厉害!”旁边的女工抓住付秋梅手里的塑料袋,殷勤的替她拎起来。好奇的问道:“付姐,这门面不少钱吧?咱们买断工龄的钱,你都用在这上面了?”
“嗨,这房子可不是我的。”付秋梅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具体说来可就话长了。咱们也别大街上站着了。走走,快进屋去。”
一行人从帷幕下面钻进了门面房里面。这间房子大概有两三百平米。原本是老干部局的一个活动中心。十几年过去,绣城火车站附近渐渐繁荣起来,成为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原本住在附近的老干部和机关单位,也纷纷搬离了这里。来的人越来越少,渐渐也就荒废了下来。
为了体现市府对下岗职工创业的支持,还是江大桥亲自拍板将这块物业卖给了泛翰投资。然后由泛翰投资将房屋的租金作为合资的成本之一,再投入到付秋梅的生意上。这样既盘活了余量资产,又增加了经济活跃,市府也是何乐而不为。
将近三百平米的火车站前物业,仅仅花了十八万人民币。虽然从后市角度来看实在是便宜的不像话,这个年代却没人觉得有什么问题。
大理石花岗岩的地面、纯实木装修,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装修水平不是吹的,用料做工方面绝对扎实。付秋梅让人把整面墙都砸开了,装上宽敞开放的落地玻璃墙,一排排的货架子也正在现场进行安装。
“哟,这不是白大哥嘛。这些都是你做的?”一个女工认出来拿着电焊,正在焊接角铁的正是付秋梅的男人白斯文。
白斯文掀起鬼脸,憨厚的笑道:“是田梅吧,呵呵。不光是我,这不还有好几个我们叉车厂的同事。大家听说我家秋梅要做买卖,也都过来搭把手。”
“老白,给你!”付秋梅把塑料袋交到白斯文手里,吩咐道:“中午了,我给同志们买了点吃的,你去给分一分!”
“好好,我这就去。”白斯文放下电焊,爬楞着塑料袋里的吃食,先自己挑了一个最便宜的“锦力”叼在嘴里。
“哇,这房子真大!”女工们拉着付秋梅的手,热切的纷纷问道:“付姐你还没说,怎么弄到这么大的房子呢。就是租,一年的房租也不便宜吧?”
“一年房租八千呢,没办法地脚好啊!”付秋梅喜滋滋的说道:“不过多亏了泛翰集团的投资,这钱不仅我不用出,还又得了三万块钱的投资。”
“哎?怎么回事,你快说说。”有女工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儿,着紧的央求付秋梅把里面的道道好好讲讲。
“这事儿啊,还得从我家闺女付筱竹说起。她之前不是在一职高上学吗,后来还进了泛翰集团的新科计算机公司……”
付秋梅将申请泛翰投资的前前后后,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
泛翰投资的申请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付秋梅也不是一次就办了下来。若非看她是泛翰投资的第一个客户,高摩也不会这么用心。以前创业银行投资部经理的水平,做一个市的企划还不是手到擒来。
整个项目的策划,从选址、设计、宣传到采购、销售,高摩是想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一个范例的。项目策划书、可行性报告、资产评估和股权配置等等,凡是付秋梅不懂的地方,都是他亲自出马操刀设计,然后再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她。
当然为了保持付秋梅的控股地位,高摩也没有投入太多就是了。泛翰投资并不指望能从这些小本生意上面赚取多少利润,更主要的是在绣城商业区进行的提前布局。只要持续投入,绣城市面稳定,商业展迅,对于泛翰集团来说就已经是一本万利了。
付秋梅得意洋洋的总结道:“呐,就是这样。现在这家店我占百分之七十,泛翰集团占百分之三十。不仅如此,会计也是泛翰集团请的,因为房租算在了股份里。如果买卖不赚钱,不分红也不会因此亏钱。”
“还有这好事!”女工们的表情简直像是遇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多数都表示不怎么相信。
“哎,不信拉倒!”付秋梅还真不较这个真,在她看来申请投资的人越少越好。这样泛翰集团反而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先占领了位置的人这边。
人群里当然不可能只有付秋梅这一个明白人,当即就有女工在背后拉着付秋梅的衣服,凑到她的耳边轻声问道。
“付姐,咱打个商量。你看你这买卖还缺人、缺钱不?我这边下岗买断的还有一万五,咱们搭个伙呗。要是能让我也过来上班就最好了,咱俩关系多铁啊,我肯定听你安排!”
付秋梅挑了挑眉毛,呵呵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态。不过落在深知她肢体语言的姐妹儿眼里,这个动作说明她八成对此是同意的。
实际上按照投资额度计算,付秋梅五万、泛翰投资算上第一年的房租是三万三千。正经应该是付秋梅占股百分之六十,而泛翰投资则是百分之四十。
但一方面自选市的经营方是付秋梅,而装修和物料也有很多都是他们自家人组织的。付秋梅的父亲是个老木匠,五级木工干了一辈子,手艺没的说。老公白斯文是叉车厂的焊工,摆弄铁块也是没问题。顺带还张罗来了一群工友,什么电工、管工、泥瓦匠,基本都是有口饭吃就行。
从这些角度考虑,泛翰投资才同意了减少百分之十的占股。毕竟人情关系也是经营能力的体现,一家老小齐上阵,更说明了家人对事业的支持。
不过为了保证控股的经营权,付秋梅也没有过多的引入泛翰集团的投资,这让她手里的资金量难免有些捉襟见肘。如果能够再吸引一些小额投资者,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有泛翰投资的正规财务体系,也不虞有因为钱起矛盾的可能。甭管是谁,接受了泛翰投资的监督,肯定都是亲兄弟明算账的。
当然,聪明人肯定不只是一个。付秋梅扫视一圈,从不少同事的眼中都看到了跃跃欲试的光芒。
电子重生 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方礼
“嗨,这是要干嘛呢。这么多车,是有什么大人物要来咱们绣城?”
“没听说啊,什么大领导要来?能在火车站接人的,难道是国务院总理啊!”
“哎?为啥非得总理才能来火车站接人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要是省内的高级公务人员,肯定是坐汽车过来的,反正奉天又不远嘛。如果是中央来的省部级,多数也是做飞机到奉天,然后转汽车来咱们绣城。我看只有总理这个级别,能调动专列的,才会劳动这么多人在火车站等。”
“哦,好像有点道理。哎,不对啊。这要是长老会级别的要来,怎么一个省里的车都见不到?”
“这个嘛……快看,车里下来人了!”
绣城市委市府今天可谓是倾巢而出了,就连已经在等待退休的老书记,也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棍一马当先的走下车来。
绣城市长江大桥紧随其后,民政局、市团委、红会和宣传部的人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在出站口摆开了架势。
从北京方向开过来的列车入站之后,过不多时就开始有稀稀落落的人从出站口里走了出来。出来的人只要长眼睛的,莫不是被面前这豪华的阵容晃瞎了眼睛。
我靠,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竟然让绣城市委市府两套班子的带头大哥,一起出来欢迎?难道有省长、书记之类的高级公务人员,和自己坐了一趟车么?
这么想想,人群里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火车出站口的人群从稀稀落落到蜂拥而出。然后再次变得稀稀落落。直到最后,一老一少的两个身影。这才迟迟的走到了检票口。
见他们二人捡过了车票,市委老书记打头、江大桥跟上。身后一大串的公务人员也都呼啦啦的迈开了步伐。
“这是白老先生吧?”老书记虽然拄着拐棍,却仍然艰难的向他行了一礼。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几乎是以虔诚的姿态,在向前辈致敬一般。
“白老,这是我们绣城的市委赵书记。这是我们市府江市长……”
周硕站在白老的身边,把前来迎接的公务人员一一向他介绍起来。
“我是白方礼,可不敢当赵书记的礼。”白老将老书记扶了起来,别看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身子骨却比赵书记硬朗得多。
“白老你好。我是市长江大桥。”江大桥也主动的伸出手来,紧紧的握住了白老布满了皱纹的手,用力的晃了晃。
“江市长,你好!”白老的声音洪亮,底气充足。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丝毫没有那种龙钟老态。
“白老您好,我是绣城民政局局长王大治。”
“白老您好,我是市团委的张大年。”
“白老您好……”
跟在江大桥身后的公务人员也纷纷走上前来,恭敬的向白老介绍着自己。
白方礼。就是周硕从塘沽千里迢迢找来的泛翰助学基金会的理事长。这个年已耄耋的老者,究竟何德何能,竟然值得他如此倚重的对待?
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这并不耽误他们。向这个白方礼老人表达自己的尊重。
一亿人民币的泛翰助学基金,除了国家项目以外,恐怕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助学基金了。基金会的成立需要民政局的同意。资助对象则需要市团委来汇拢,资金需要红会来下拨……
任谁手里攥着一个亿的现金。等待着通过他们分下去,这个人都会得到他们的尊重。即使不能上下其手。光是权力的扩张和由此带来的政绩,都已经是非常让人垂涎欲滴了。
这样隆重的待遇早就吸引了一大群市民,围在周围形成了厚厚的一个圈。人们在远处纷纷交头接耳、低声私语,猜测着这个神秘老人的身份。在市民的眼中,这个老人无疑肯定是拥有着高贵的社会地位,或者是出众的身份血统。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市委市府的两位领导,会齐齐迎接一位普通人。
“这老头是谁啊,我看这架势,莫非是咱们绣城出去的老革命?”
“大概是高级公务人员的爹吧,没听说咱绣城人这几年有哪个当了大官的啊!”
“嗨,你们别瞎猜了。知道那老头身边那人是谁吗?我认识,泛翰集团的董事长!老有钱了,我估计这老头是他爷爷!”
“别扯了,人家周校长是土生土长的绣城人,他爸妈都是二六六厂的工人。他爷爷早八百年就去世了,这事儿二六六厂谁不知道?”
“那你咋知道不是他爷爷的兄弟呢?”
“扯淡,就是他爷爷的兄弟,能值当市委市府都来迎接?”
“我靠,你这小眼神瞅谁呢?”
“瞅你咋地?”
“不服找削呢是吧!”
……
且先不提围观人群里突然生的混乱,反正在这种时候肯定很快就会有便衣去处理突事件。
绣城电视台的前线记者叶蔚然和摄像皮匹男,从老旧的转播车里拉着长长的电线跑了过来。清新靓丽的叶蔚然,很快便吸引了一众群众的注意力。
“三、二、一!”随着皮匹男摄像机的指示灯变成绿色,叶蔚然举起话筒开始介绍起现场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在绣城火车站的出站口为大家带来现场报道。我市市委市府领导今天在这里,迎接了泛翰助学基金理事长白方礼老先生……”
“白方礼老先生这个名字也许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位今年八十二岁的老人,为何能够成为拥有一亿助学资金的泛翰助学基金会的理事长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白方礼老先生的助学事迹。”
“从1987年开始,这位白方礼老先生依靠蹬三轮赚到的钱,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了上学的梦想。他把自己劳动得到的全部报酬,都用来支持教育。更在塘沽市成立了白方礼支教公司,八年来他共向社会捐赠了进两万元的善款,风里来雨里去,从来不曾停歇……”
“这一次,白方礼老先生是受到泛翰集团董事长周硕的邀请,这才北上就任泛翰助学基金会的理事长。这个基金会致力于帮助绣城地区的所有贫困学生,不仅是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农村的贫困学子,甚至是绣城考上大学无力攻读的家庭和在绣城就学的外地学生,都可以向泛翰助学基金申请助学金。”
“对于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将均由白方礼老先生确认捐助资格。对于捐助学生中学习优秀的,泛翰集团每年还会颁数额不等的奖学金……”
叶蔚然的讲解不仅被皮匹男的摄像机摄录了下来,更是传到了周围围观群众的耳朵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