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椒炒三国
即便如此,孙文先生真的把这一次和朱尔典的会谈当做一次改善中英关系的机会,从他就任外交部长以来,他就一直在寻找着可以和英国人直接对话的平台,这一次总算让他找到了,孙先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孙先生,我可以明确的向您传达一个信息,我们一致认为中国目前的环境非常危险,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不应该什么事情都诉诸于武力。如果中国方面不改变这样的做法,不光整个亚洲,甚至会引发全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乃至造成局势的不稳定。”
朱尔典先生完全是一副为了中国人考虑的姿态在说话,孙文吸了一口气。要是杨小林坐在这里,听了这话肯定就没得谈了。
不过孙文先生的耐心确实不错:“朱尔典先生,我想提醒您一下,目前的情况是俄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进行着侵略战争,我们的首都正在遭到攻击,您不认为把不稳定的因素归咎在我们中国身上,有些不公平么?”
康格打了一个圆场:“孙部长误会朱尔典先生的意思了,我们只是希望战争马上停止,您应该知道,战火让许多人丧失了家园,这个局面我们都愿意看到是么?”
孙文先生点头:“朱尔典先生,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我们也迫切的希望能和平发展,如果您抱有诚意来的,我可以向您保证不会让您空手而回。”
朱尔典看看孙文,然后说到:“我不敢向孙部长承诺什么,不过只要你们愿意结束战争,我们和美国人可以出面调停,条件是,你们断绝和德国人之间的联系,终止和德国的军事合作!”(未完待续。)
国之大贼 第三十章 不要小看土匪
孙文沉默了一会,然后用一种很平稳的语调说道:“朱尔典先生,我们和德国人的关系怎么相处是中国政府的事情,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就算我们希望结束战争,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在国际上的任何外交当中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朱尔典看了看康格,发现这个美国人现在坐在那里低垂着眼睛,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出来。
在国际社会上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不过朱尔典认为这不是问题,大英国帝国的实力是中国无法挑战的,有实力,就可以制定规则。即便因为现在他们出现了各种困难而不能兼顾亚洲,也并不代表他们就允许中国人可以拂逆他们的意思,和德国人站在一起。
还是以前说过的那句话,站起来的中国很可怕,而站起来一个亲德的中国,对英国来说更可怕!
在马上可能要爆发的大战中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将俄国人死死的拖住亚洲,让德奥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扑向英法。甚至,中国人很有可能和德国人站在一起。
这猜测并不是毫无来由的,在英国人看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杨打鬼一样,都是疯子!
“孙文先生,我只是提出一个建议,我们今天进行的谈话完全是非正式的,请您不要把这看作是英国政府的要求。我认为这顶多就是一个契机。”
朱尔典坐在那里喝了一口咖啡说道。
孙文点点头:“朱尔典先生,我很想把握住这次契机,让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恢复正常化。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追究是哪一方面的责任已经毫无意义,袁世凯总统有的时候也非常懊悔,他多次对我说萨道义先生是他做好的朋友,大英帝国是中国值得信赖的伙伴。”
孙先生虽然是个君子,但是他会撒谎,这话半句真的半句假的。不过老袁确实经常为和英国的关系闹的这么僵懊悔倒是没有错。袁世凯经常说自己当初宣战的时候太冲动了,如果措辞能够委婉一些,只针对俄国人的话,也许和英国还有缓和的余地。
朱尔典微笑了一下:“希望如此。”
孙先生显然十分积极:“朱尔典先生,我们中国和大英帝国之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解决,比如满清和英国签订的条约问题,还有我们之间的债务问题,我希望能和英国政府就这些历史问题进行重新的磋商。”
朱尔典没有做什么表示,他知道孙文这是想建立一个对话渠道。不管用什么方式,双方先说上话来再说。
对于这一点大英帝国还没有确定。朱尔典这次来北京只是探探路,并没有得到什么授权。英国人还想看看事情的发展,俄国人如果能打下北京城,那对于英国来说最理想不过。
万一俄国人真的输了,孙文所希望的对话才有可能出现。朱尔典这次和孙文的接触就是为了在万一真的发生的时候,不至于让英国显得太仓促,同时,也给双方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接触。
“哦,孙先生您这样说真的让我十分感动。只是我想时机也并不合适。这样吧。我会想伦敦做一些努力,我只能对你承诺这些,抱歉。”
朱尔典站了起来,摆出一副要结束会谈的架势。孙文好像还有什么要说的,但是他最终没有开口。
孙先生知道,对英国不能像对美国一样死缠烂打。缠着美国是因为美国人的态度模棱两可,有争取的希望。有希望。就完全可以不断的贴上去。
但是英国不一样,硬往上贴很可能只是自取其辱。
“好吧,我希望朱尔典先生能做些努力。让我们两国的关系回归正常。您在北京有什么需要可以来找我,随时都行,我和乐意为您效劳。”
孙文说完之后就离开了美国公使馆,康格把孙文送出大门之后反身回来,看到朱尔典先生坐在沙发里面沉思不语,知道这英国人肯定是在思考着什么,也许他是在回忆孙文的每一句话,外交官就是这样,要从对方的话里面听出对方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康格也没有去打扰了,自己走到酒柜打开一瓶酒,还没有倒的时候就听见朱尔典在后面说话了:“康格,做为主人我想您应该先给我来一杯。”
康格和朱尔典很久之前就认识了,所以朱尔典说完之后康格拿着酒杯走了过来,给他先倒了一杯:“法国的白兰地,您知道这酒在中国现在卖多少钱么?由于你们英国的封锁,您这一杯喝下去就喝掉了一两金子。”
朱尔典笑了:“是么?康格,您一直待在中国,我想知道您对目前战争局势是怎么看的?中国人会赢,还是俄国人会赢?”
康格想都没有想:“我想您问错人了朱尔典先生,我不太懂得战争。我之所以还留在这里说实话是因为我想休息一段时间,如果不是那个讨厌的孙文,我在这里的时光就像是在度假。”
朱尔典轻轻摇晃着酒杯:“别这样说,我是十分了解你的。告诉我一个答案,中国,还是俄国。”
康格看了他一会:“中国。”
朱尔典也没有问他为什么,只是忽然把身体全部靠到身后的椅子上,整个人发出一声叹息。
这个答案显然也是朱尔典先生预料之中的,俄国人的表现太让人失望了。虽然他们每一天傍晚都说自己在推进,但是中国人每个凌晨都宣布自己的反击取得了胜利,就这样来来回回的拉锯着,俄国人到目前还待在他们发起攻击的地方。
康格说道:“朱尔典先生,我想你们英国政府应该调整一下在亚洲的策略,亚洲现在的问题非常麻烦,中国的崛起将给这里的局势带来重大的改变,可还有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比中国更让我们美国担忧。”
朱尔典说道:“您在说日本是么?”
康格点头:“是的,日本人最近扩大了他们船厂,开始拼命的建造战舰。在这一个月之后他们计划要建造两艘巡洋舰,我想你应该清楚他们的资源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段时间不断的有日本侨民在印尼闹事,我想你们应该让日本人收敛一点!”
朱尔典知道,日本扩建海军明显的刺激了美国和荷兰,特别是荷兰,康格今天说话的语气算是客气的,荷兰人已经向英国方面提出了交涉,要求大英帝国阻止日本的行为。
但是小日本的话却说的理直气壮,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向英国政府解释,他们扩建舰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方面组建了海军。而且在青岛中国和德国合作的潜艇研究所也不是什么秘密,日本人说自己必须对中国有绝对的海上优势,这不光是为了日本,也是为了大英帝国。
如果英国人不想让中国日后从陆地上杀出来的话,就不要阻止日本海军的扩建,除非,大英帝国能抽调更多舰队来亚洲。英国人真的无法做到,所以也就没有对日本人扩建海军说什么。
朱尔典的脸上苦笑了一下,其实他感觉到了英国的无奈。英国人再也没有半个世纪前的那个能力了,那个时候英国的国旗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他们愿意,可能打赢任何一场战争。不管在哪里。
但是现在,就连一场布尔战争他们都赢的那样吃力。德国人在欧洲开始向他们发起挑战,亚洲的局势从中国的失控到日本的不听话,无一不在显示大英帝国其实正在丧失对亚洲的控制。
他们用几百年打造的霸权好像有些危险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需要一场战争,需要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击败想要挑战自己的人。
他脸上的神情让康格看到了明显的答案,康格很是失望的摇头说道:“朱尔典。我可以向你保证,一年之内日本人的脚步肯定会踏入印尼,假如他们得手的话,下一个目标就是菲律宾!到时候我们美国舰队可能无法挡住日本人。”
这个时候时代的日本虽然是二流国家,但是美国也是一样,没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美国和刚刚崛起的日本要是打起来,在菲律宾打,还真的是输多赢少。
朱尔典说道:“不!请相信我们,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的,我们绝对不会允许日本人动菲律宾。康格,请相信我们英国政府,在未来的三年之内我们就能击败想要挑战我们的德国人,世界秩序将马上恢复稳定,亚洲这里也是一样。”
康格知道说多了也是没用,英国人现在真的没有能力阻止日本人,亚洲这里的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现在康格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外交官他和朱尔典说一下这个问题就行了,用不着一直纠缠下去,那毫无意义,因为事情不是他们两个能解决的。
“好了朱尔典,我们不说这些不愉快的话题了,非洲那里的情况怎么样了?反抗平息了么?”
美国人在非洲没有殖民地,但是这一次的非洲反抗一样影响到了他们。因为在美国有很多黑人生活,这一段时间那些黑人居然还组成了一个组织,给在非洲的同胞提供物资援助。
美国政府取缔了这个组织,并且抓捕了为首的几个组织者,但是那些黑人却用更隐蔽的方式向反抗部队提供援助,并且在美国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朱尔典马上说道:“差不多算是平息了,意大利人虽然打仗不行,但是法国人和德国人出手之后,那些家伙很快就被打散,然后一支一支的被剿灭。我来中国的时候经过那里。他们只剩下不足千人,而且退出了人口密集的区域,全部都逃到阿特拉斯山脉里面去了。”
朱尔典举起自己的酒杯:“相信以后他们都不会造成麻烦了,法国人和意大利人正在对那些支持暴乱的家伙展开镇压,只要那帮家伙得不到支援,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彻底的垮掉的。就算他们能坚持住,也顶多算是一支土匪而已,不足为惧。”
朱尔典说的信心十足,但是康格盯着他的眼睛却忽然说了一句:“朱尔典先生,千万不要小看土匪,特别是那些藏在大山里面的土匪。”(未完待续。。)
国之大贼 第三十一章 外交策略
朱尔典笑了一下,他知道康格说的是杨小林那个禽兽,那家伙以前在他们英国人的眼里就是标准的土匪。其实现在杨司令自己可能不知道,他在西方世界还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一些西方的将军们对他都十分的佩服,包括朱尔典自己也认为,一个土匪,能从两百多条枪冲到今天,杨打鬼确实非常出色了。
正因为如此,他更不相信非洲那里会有什么意外,毕竟这个世界有几个像杨小林这样的禽兽呢?
孙文先生从美国公使馆回来之后就找到了杨小林和袁世凯,把和朱尔典见面的情况和他们详细的说明了一下,并且研究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英国这是明显在逼我们选择他们的阵营,虽然朱尔典没说的那么明白,可是我可以确定,只要我们选择了英国人的阵营,按照他们的说法和德国中断现在的密切关系,我们面临的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孙文先生说完之后做了这一番解释,他的眼神中明显有一种热切,杨小林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袁世凯却问了一句:“那要是我们中断和德国的关系,英国人并没有按照我们想的去做,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杨小林坐在那里抽着烟皱着眉头,显然正在沉思什么的时候,听袁世凯问话之后他马上说道:“袁公,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德国人之间保持一点距离,这和英国人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为了我们中国日后的发展。”
老袁当真吃了一惊,杨打鬼要和德国人保持距离?这真的让他没有想到。孙文先生的眼睛也马上亮了:“小林,你能说的再详细一些么?”
杨小林稍微停了一会。想了一下自己的措辞,然后说道:“其实德国人和我们走的这么近,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能帮上他们的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就是这样,相互利用而已。”
老袁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同意这个意见:“我知道。我不怕被人利用,相反要是以前那样没有人愿意利用我们,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杨小林笑了:“袁公说的对。但是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拿稳自己的立场,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自己的外交战略才可以。不能光想着德国人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我们应该多想想。我们从德国人那里到底想得到什么?”
他的双手摊了一下:“军事合作这事情对我们和德国都有利,这一点可以和德国人继续。但是在战争方面,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和俄国之间的战斗是为了我们自己。”
孙文先生想了一下,马上明白杨司令下面的话要什么了:“小林,你的意思是不是做出一个明确的表态。让英国知道我们无意卷入欧洲即将爆发的战争?”
杨小林点头说道:“是,不光是让英国人知道,也要让德国人知道。欧洲的大战一触即发,当战火燃烧起来的时候整个欧洲肯定都无法避免。我认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如果能置身事外发展几年,对我们最为有利。”
老袁看了他一下,嘴角一笑:“怎么?你不打算去浑水摸鱼么?这可不是你杨司令的性格。”
“摸鱼我当然想摸,但是那也得看看水有多深再说。咱们现在的情况。去欧洲摸鱼,我估计就算看准了,也只能摸几只虾上来。”
这个比喻非常的形象,孙文先生对杨司令这个观念显然极为赞同:“小林说的很对,我们摆明一下立场,有可能对我们目前的局势有所帮助,也对日后没有多大损失,这样吧,我明天就发表声明,就说中国绝不加入任何军事集团。不和任何国家结成军事同盟,袁公,你看如何?”
袁世凯那大肚子挺了一下:“行,你看着发吧,这是这个意思。”
杨小林的手指在桌子上面敲击了几下。他现在真的不想让英国人误会了德国和中国是军事同盟的关系,虽然双方走的很近,但是杨司令要给英国人一种中国不会介入欧战的感觉。
这符合中国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有多大他十分的清楚,那根本不是一场像现在准备斗殴的双方想的那种几个月就能结束的战斗,战争毁灭了欧洲整整一代人,让大量的资产流向了美国。
为什么会流向美国?就是老美在战前保持着中立,给各个国家一种他们那里很安全的感觉。杨小林希望中国也能给世界各国这样一种感觉,同时他觉得在亚洲的问题上自己应该和日本人合作的步子更大一点。
小日本全力发展海军,他们染指南洋的决心已经世人皆知,要是他们和美国人再打起来,那对中国来说事情就太完美了。
别说中国人现在说出不结盟对德国有些不太仗义,也别说和日本合作就是不行,外交就是这样,他的指导核心是国家利益,对盟友和敌人的判断因时而易。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不说甲午之战和台湾的问题,长远来看日本谋求的是亚洲的霸主地位,他们发展海军也是为了把中国人死死的锁在陆地上面。只要中国想出去,想和日本争夺亚洲霸主,双方最终必将爆发决定性的冲突。
中国在俄国人的炮火下寻求发展,杨小林在按照他的脚步打造中国的部队。日本方面则想着从南洋获得足够的养料之后有资本和中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冲突一旦进入不可逆转的状态,胜利者绝对不会允许失败者有再一次可以挑战自己的机会,输掉战争的一方可能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国际地位。双方所等待的,实际上只是可以一战的那个时刻。
谁都输不起。
所以中国的脚步必须不惜一切的快起来,要比日本快才可以。除了两国实力的对比之外,外交手段的高明与否也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好的外交政策可以为战争赢得很多好处,弱国的外交必然处于弱势。这句话说的有些太绝对了。就拿目前的情况来说,中国的实力是比不上日本,但是只要团结一心,意志坚强,谋略正确。摸清楚各个国家的利益关系,完全可以在博弈中取得优势的地位。
老袁虽然不知道欧洲战争的形势,可也知道稍微退让一步会给目前打破外交冰局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但是他还是不无担心的问了一句:“小林,如果德国人有什么反应的话,你打算如何处置?”
杨小林轻轻摇头:“不会的。我们只是不加入阵营,各项军事合作依然开展。对于德国来说没有什么损失,更何况我们和俄国人的战争还将继续打下去。”
袁世凯这个时候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们说一下,我们现在的货币依然是白银和满清制造的铜钱,陈总理已经给我一份计划书,要发行我们新中国自己的货币。我和他商讨了一下,绝对铸造银元比较合适,面值从一元到五元不等,一元以下的货币我们打算用纸钞,小林,你没什么意见吧?”
新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货币,这一点杨小林是知道的。当初在辽东他就想发行根据地货币的,后来一看不行,不是说发行不了,是对全国统一之后的货币制度不利,所以没有那样做。
“当然可以,这事我没什么意见,袁公,你和星台看着办就可以了。”
袁世凯点头:“嗯,那就这么说了,银元的正面我打算印上我们国旗的图案。背面么,还没有想好。”
杨小林笑了:“这还有什么想的?背面就印你的头像就是了。”
袁大头可是硬通货币,在日后战乱的中国坚挺了几十年呢,可以说袁世凯当民国总统没什么功绩,但是袁大头对中国的贡献确实不小。
杨司令这话可算是说道袁世凯的心里去了。美元的后面是华盛顿,银元的后面为什么不能是袁世凯呢?老袁早就有这样一种想法,只是他自己不好意思说出来。
正打算过几天找个人替自己开口呢,没想到杨打鬼如此上道,当真让袁世凯整个心里都乐开花了。
不过老袁嘴上还是说了一句:“这个,不太好吧?”
杨小林和孙文还没说话,雷振春脚步从外面进来:“总统,载涛从大青山回来了,正在门外等着呢。”
老袁忙的站起来:“快,快请他进来!”
贝勒爷在这次国难中表现的相当不错,炸了光绪的皇宫不说,还扛起了反抗的大旗。而且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他一直履行了他的诺言,绝不撤出蒙古,直到杨司令要他回来组建第四方面军,他才把那里的战斗交给了吴佩孚。
这也让载涛现在在中国有着不错的名声,袁世凯早就想拉拢贝勒爷,可惜载涛一直不理会他的命令,找不到说话的机会。现在载涛回来了,袁世凯马上亲自出去相迎。
大半年的时间不见,载涛看上去清瘦了许多,但是那双眼睛还有以前一样的透亮。杨司令喜欢载涛那双眼睛,这个贝勒爷没什么心眼,藏不住他的情绪,喜怒哀乐都能在脸上体现出来,这样的人好相处。
袁世凯远远地就开始笑了:“哈哈!贝勒爷呀,你总算是回来了!你说我给你带了那么多信过去,也不见你回上一封,我在这里真的很担心你的安全。还好,看起来身子骨还不错!我也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载涛盯着袁世凯看了一会:“有劳大总统挂念了,小民当真受宠若惊!真没想到,我载涛在袁大总统的心里如此重要,惭愧,惭愧!”
国之大贼 第三十三章 共和纪年法
贝勒爷说话那个神情还有那个语气,让人一听就知道他对袁世凯是什么态度了。老袁笑了一下,也没有和载涛去计较什么,对于这个家伙脾气,袁世凯还是摸的十分清楚的。
当初在大清朝他和载涛就不对付,贝勒爷始终认为是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葬送大清朝最后的希望。在武昌革命之后袁世凯又真的是逼着大清让出了江山,作为一个满清正统的王爷,载涛真没有办法接受袁世凯。
杨小林也笑了,没有再让载涛有说下去的机会:“贝勒爷,叫你回来是为了第四军的事情。这样跟你说吧,第四军组建之后,一旦达到可以和俄国人战斗的水平,我们准备发起反击的。而且反击的方向从目前看来最合适的就是蒙古,不管怎么样你别自称小民,别想撂挑子。”
载涛话是说给袁世凯听的,他也知道自己的事不能这么办。对老袁有意见也没有办法了,现在的情况是大清朝真的回不来了。
“放心,我是什么人杨司令你也知道,就算我看某些人不顺眼,撂挑子也是打赢俄国人之后,现在这个局面你就是让我走我也不走!大青山我那几千兄弟还在等着我呢,我答应过他们,要陪他们打倒最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