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建文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荒原独狼
现在朱允炆所安排的就是那种天罗地网。即便是有一环被脸攻破,那么朱棣依旧是没有戏唱。对于他来说,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才是王道。他在这件事情上,不敢冒险。
再说朱允炆也没有冒险的必要吧,作为现在掌握这正统和力量的一方,现在他只要步步为营,把握好节奏就是了。
要是现在朱允炆的年龄和历史上朱允炆登基的年龄一样的话,现在朱允炆就已经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十六岁……朱允炆想到这里就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皇上,御辇已经备好了……”
“朕稍微过一会启程,你去看看礼部尚书李原名是否启程,如果还没有走的话,就让他先前来见朕。”
本来这礼部,算是一个比较清闲的部门,但是似乎在这洪武二十六年却格外的忙碌。
死者为大,恩科也不能停,看来又要牺牲我自己了。朱允炆无奈的摇摇头。
“臣李原名参见皇上!”倒是没多久,身着素服的李原名就已经来到了谨身殿。
“李爱卿来的倒是很快,这段时间礼部是不是忙碌了许多?”朱允炆直接关心起了礼部的事情,毕竟绕弯子也没什么意思,直接开门见山就好。
“多谢皇上的关心,皇上,臣这礼部,向来都是有时候忙有时候闲着的。这种样子臣已经习惯了,这次皇上召见臣来,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事情要吩咐礼部去处理?”
朱允炆点点头说:“皇爷爷,他离开朕而去了。皇爷爷的葬礼,一定要办好。孝陵的工程现在完成的怎么样了?”
“皇上,孝陵现在基本上已经完工,还缺少一些附属建筑,还有碑亭等等。但是进行奉安大典,从礼节上是完全是可以的,孝陵陵寝的规模已经达到礼制的要求了。具体的孝陵工程进展可能工部会知道的更清楚,基本上就是工部在督促建设。”
朱允炆点了点头,因为现在朱元璋过世的太早。按照前世的历史上记载,明孝陵修了三十余年,主体工程到洪武末年才基本完工,所以不禁担心起孝陵的建筑。
其实就算是已经修好了,也会有几锤子工时没做的。陵寝不能在人死之前修好,人还活着,陵寝修好了是犯忌讳的。
“李爱卿,这次丧礼,又要让礼部多了件事情。朕也没想到本来硬朗的皇爷爷居然这么快就……”
“皇上请节哀……”李原名看着朱允炆的情绪似乎有些失控,不禁低下头,低声提醒了朱允炆,“皇上,那大婚仪式和恩科这两件事情?”
朱允炆默默的叹了一口气,稍微平静了一下情绪。虽然他不是真正的朱允炆,完全不必为朱元璋的暴崩而悲伤。但是朱元璋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已经影响到了他,让他觉得,朱元璋就真的是他的爷爷……
“李爱卿,这大婚大典,等皇爷爷奉安入土之后,再做打算。但是恩科的事情,一刻不能停下,最迟在十月半前后,要举办这次恩科。科目不一定要多,主要是为了选拔言官。所以朕希望这次恩科可以选到为人正直,不已贪腐的读书人。朕更不希望出现舞弊事件,一经发现,直接发配辽东,终身不得返回关内!”<推荐啊!!!!!!!!)





建文大帝 第七十三章 国丧(二)
这也宣告着科举作弊零容忍制度的实现,朱允炆前世就被一堆考试作弊的同学深深的伤过。
虽然说在朱允炆前世考试第一算是个虚名,朱允炆生气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是在大明,状元这个称号可不是一个虚名。若是某个举人最后因为科举舞弊与状元之名失之交臂,那可是天大的悲剧,朱允炆也会因此觉得很没有面子。
考风考纪不严,作为新晋官员的进士就不老实,这贪腐之风,怎么才能抑制?
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朱允炆也绝对不容忍大老虎的存在。
“皇上,这恩科之主考官,让那位大臣担任比较好?”李原名问道,毕竟这主考官算是整个科举最核心的人物。而礼部只是负责组织科举考试、负责遴选主考官给皇上选择。
这次恩科虽然不是正常的科举,但也算是朱允炆登基以后的第一次科举也是朱允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恩科。所以这次李原名也没有自己先遴选几个大概的人给朱允炆选择。
“朕觉得就让内阁首辅刘三吾充任主考官吧,然后李爱卿你代表礼部再选两个副考官就是了。”朱允炆几乎没有什么思考,就选定了刘三吾。在历史上,刘三吾就是因为一个科举南北榜案的问题而致仕,最后抑郁而终。
要说这南北榜案,其实朱允炆觉得刘三吾就是维稳的牺牲品。要是真说起这文章的质量,说不定北方确实不如南方。毕竟贯穿整个大明,南方一直都是相对稳定,而北方却常常兵荒马乱。教育质量低也是应该的。
“还有,这进士放榜,还是要考虑下北方的举子。毕竟现在不论南北都是大明的子民,北方是受到战争的荼毒太久了……”朱允炆默默地说着,这个问题还是先一步说出来,免得再闹出风波。
“臣遵旨……”李原名倒是听明白朱允炆的意思,也知道每次放榜,总是南方的举子在榜上占着大多数的位置。
“皇上,车架已经备好了……”殿外的小太监又催了一次,毕竟这种事情也不能延迟太多。
“李爱卿,你要是没什么特别需要准备的话,就与朕一起登车吧。朕正好还有管理丧礼的一些礼仪问题需要去问。”
“臣惶恐……”李原名倒是没有奢望和朱允炆同乘一车,不禁有些不安。
“朕说了,朕是有事与你商谈。也是为了节省时间,朕没见到皇爷爷最后一面,朕已经很不安了,所以朕还是要稍微快些赶到凤阳。别耽误时间了!”朱允炆倒是很光明正大的给自己找个一个快些上路的理由。确实朱允炆是有点事情想问李原名,只不过他知道李原名肯定碍于皇家的这些问题,不会答应和他同车前往凤阳。
“皇上,这……”李原名其实最顾忌的是诸臣的看法。毕竟自己这般与皇上同车,说不定就会招来一堆折子。到时候皇上也没面子,自己更是可能就此致仕。虽然看上去和皇上共乘有着无限荣光,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大坑,说不定自己就栽到坑里了。但是不答应又是抗旨不尊,还耽误了皇上早日见到太上皇陛下遗容的时间,也是两个大罪,自己还是逃不了。
朱允炆看着李原名纠结的神情,就觉得一阵无语。
“李爱卿有何苦衷便可直说,是不是怕自己行为失仪云云者?还是确实没有准备好?”朱允炆补充问了一句,但是让李原名受宠若惊。
“皇上,臣确实觉得和皇上共乘有失礼仪,请恕臣难以从命!”既然朱允炆都问了,李原名也一咬牙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容朕一思……”朱允炆倒是也大概猜到了是这个原因,所以也没有思考太长的时间。稍微过了一下就接着说:“那就这样,你先和朕一起共乘。然后朕命令一辆空马车跟着朕的马车。等朕和你说完,你就换马车另行。”
朱允炆的这个方法不可谓不妙。原来作为监工皇太孙的时候,可以随便进一辆马车,完全不需要驻跸啥的。但是现在不一样,只要自己出行,就有御用的马车,还有锦衣卫开道驻跸。这些可能没什么必要,但是作为一种排场和威严,是必要的。
朱允炆也就是利用了这驻跸,反正都驻跸戒严了,自然也不会有人知道。等事情谈完,换个马车就是。
“皇上,这个……”李原名还是有些迟疑,但是朱允炆显然不给李原名迟疑下去了。
“李爱卿,朕都这样想了计策,你要是再不登车可就是算抗旨不遵了……”
“臣遵旨!”
……
锦衣卫开道戒严,朱允炆带着李原名坐着皇上专用的车子离开了京师。
几个月前,朱允炆是抱着一个兴奋的心情前往的凤阳。但是没想到只是在个把月以后,自己却抱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又踏上了这段京师到凤阳的官道。
“皇上……”
“李爱卿,这次皇爷爷的丧礼,到底操办成什么样比较好……”朱允炆问道。毕竟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人,融合的朱允炆的记忆也没有这部分内容。虽然朱允炆看了很多关于丧礼制度的后世材料,包括一部分当时的史料,但是他还是觉得既然有活人在,就没必要自己脑补。
“皇上,这太上皇殡天的丧礼,全看您到底想做成什么样。但是依照臣的意思,似乎先去看看太上皇的遗诏,或者是遗训。遵照太上皇生前的意思去办,才比较妥当……”
李原名说话可以说是小心翼翼,毕竟他现在闹不清楚朱允炆是想怎么办这个丧礼。从简还是隆重,一切都不得而知。
朱允炆点点头,也算是承认这个观点。确实,在这个孝道极其重要的社会里,自己确实不能特立独行。如果遗命说丧礼不可奢华,无比节俭的话,自己想做奢华都做不起来。
“还有一个,李爱卿。朕本来是因为皇爷爷尚在人世,所以没有想更洪武年号的想法。现在皇爷爷已经殡天,朕也想,是不是换个年号更加妥当?”
&.更新
求票




建文大帝 第七十四章 国丧(三)
朱允炆向李原名问起这个问题,主要就是为了确认这个年号怎么改。
“回皇上:这年号正常来说是登基改元。但是皇上您又有所不同,所以臣以为,这年号,更改或者不更改完全在于您。”李原名的回答算是滴水不漏,但是朱允炆怎么听怎么别扭。
“李爱卿,你的意思是说,朕这年号,同如儿戏?要就要吧,不要就这么用着?”朱允炆稍微想了下,想出个这个含义来。
“臣不敢!”马车也不算宽敞,但是李原名不顾一切的挣扎起身,跪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的这番话,可绝非儿戏。要是在奉天殿上说出来,马上就有无数人直接站出来弹劾李原名的言行失当。年号在古代绝对算是一个象征,为什么历史上朱棣从朱允炆手上抢来了江山之后,直接就割除了建文之年号,就是这个原因。
说一句话就是,没有年号,你这个皇帝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好了,别不敢不敢的了。就说吧,朕这年号,宜改不宜改?”朱允炆挥挥手,有些很无奈,“还有如果改,李爱卿你觉得,朕是改成什么好?”
“臣谢皇上恕罪,臣以为,这年号,是最好等为太上皇陛下定谥时公布为佳。首先应该先想关于太上皇陛下谥号的问题。”
谥号……朱允炆不禁一头黑线。朱允炆一直认为,这谥号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古代最有学问的一个东西。虽然他前世曾经研究过谥法,但是实际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谥号还是搞的朱允炆头痛无比。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谥: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永乐年间增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在嘉靖十七年还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允炆的意思就是给朱元璋按照嘉靖年间的字数规格定下个谥号。
虽然嘉靖年间定的这个谥号长达二十一字【注1】,但是其实实际的谥号只有高这一个字。高者,明并日月也。
高这个谥,朱允炆已经不想改变了。而且现在自己和李原名两个人能够像一个新的长谥,实在是已经不容易的事情。
“不知道李爱卿有没有什么想法?”朱允炆倒是不动声色先说,“给皇爷爷定一个什么样的谥号比较好?”
“皇上,这谥号,臣以为定为美衬加上一个字的谥为好。但是具体的,请恕臣还未细想。”
朱允炆点点头说:“朕觉得这个确实可以,但是这美衬,到底安排多少个字,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学问?”
在这谥号、礼法上,朱允炆果断的认怂了。毕竟他虽然研读过这些资料,但是真实的情况,肯定不如资料那般。真实情况必定复杂的多。
“这……”李原名也颇为郁闷,因为这个字数,没有一个成法,往往是要看现在的皇帝是什么一个想法。但是也有一个原则,就是谥号的字数,是不得超过开国皇帝的字数的。
“臣以为,这太上皇陛下的谥号字数,还是皇上来定比较好。”李原名想了一下说,“因为大明无例可遵,蒙元鞑子之谥发,自然不得遵循。又太上皇陛下之《皇明祖训》,尚未说明谥号一事。遂臣以为,谥号之事,当有陛下裁定,写入《皇明祖训》哉!”
朱允炆点点头,静静的沉思着。
李原名倒是也不敢打扰,开始默默的回忆起谥法。毕竟这应该是大明开国以来最长的一个谥号,而且都要上有气质的美谥,这其实对于李原名也算是一个挑战。
“朕以为,给皇爷爷定二十一字谥,主谥为高。高者,明并日月也。
“至于美衬的前缀,朕以为要突出皇爷爷建立我大明,赶走鞑子,文韬武略之功绩……”
“臣这自然知道……”李原名有些无语,这都是自然必须明白的,定谥号的时候自然就会先去想好的。
“李爱卿,朕这初步给皇爷爷拟了一个谥号:圣神启运钦明行道肇纪成功仁文义武统天俊德高皇帝。
“所谓圣,扬善赋简也。皇爷爷赶走鞑子,此乃大善,青史留名。
“所谓神,一人无名也。诚然,皇爷爷没人可以给他一个完全的称号。
“启者,开也;运者,国祚也;启运者,开我大明国祚也。
“钦者,皇帝之称也;明者,照临四方也;钦明,乃皇爷爷君临四海。
“行道者,破虏,逐鞑子也。
“肇者,始也。皇爷爷是我大明开国之君,当为始。
“纪者,律也。所谓之肇纪,乃皇爷爷钦定《大明律》、《大诰》二书,开我大明之律法
“成者,安民立政也。皇爷爷一直从事于严惩贪官污吏,为民造福。安民立政盖若此。
“功者,功劳也。成功之意,可释为成安民立政之功也。
“仁文义武,更是概括了皇爷爷的文韬武略,仁政治国、以民族大义赶走鞑子。
“统者,治也。
“天者,天下也。统天者,皇爷爷为大明之君,天下共主,自当统治四海也。
“俊德者,为皇爷爷之像。俊朗有德,为圣人之像……”【注2】
朱允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算是也是用尽了自己的谥法知识,狠狠地捧了一把朱元璋的臭脚。但是这个效果,肯定不是单纯的捧臭脚了。
此乃为孝。
古代什么最重要?孝!
因为孝的事情,李密的《陈情表》千古流传,因为孝的事情,这也成为了弹劾张居正的一条理由。
所谓孝,可以算是一种声望。虽然守制的制度有些无情,但是老老实实的守制,却可以增加你的声望。或者作出一点更孝的事情,那自然就四处传遍你的事迹……
“皇上说的颇有道理……”李原名都有些汗颜,毕竟这谥法,应该是自己更加熟练一点,但是朱允炆这一大串很有道理的定谥,倒是让朱允炆显得更加专业了
朱允炆笑了笑,他当然知道李原名的想法。
“李爱卿,这皇爷爷入孝陵为安之后,朕想重新举行一次登基大典。毕竟这算是朕完全独立面对所有朝政。
“年号朕是想好了,就叫做建文。虽然和皇爷爷的洪武年号相对,但是朕这年号,也不是让武摔到一遍。皇爷爷其实也做了些可以不做的事情,朕也觉得,似乎文治,会更好。
“这诏书,就有劳李爱卿你草拟下,然后送到朕这里用印。到时候宣读下吧。”
李原名急忙说:“臣遵旨,谢皇上信任!”
“行了,停车!”
*******
【注1】:月下多方查证,认定皇帝二字,不计入谥号字数
【注2】:月下就谥法上不是很精通,写的不是很精确,可能会有错误,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提出,希望读者见谅!!<推荐,收藏!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建文大帝 第七十五章 国丧(四)
凤阳,又一次越来越近。
朱允炆这次,还是心情愈发的激动。
要是说之前一直束手束脚的话,现在的他,只要埋了朱元璋以后,完全可以无拘无束。
当然,朱允炆知道,这件事是不可能的。
“臣参见皇上……”云奇看到朱允炆急忙跪下行礼。
“云奇你起来吧,现在凤阳什么情况,大概说一下,朕也好有个大概的计划。”
“回皇上,主要是几位国公的功劳,现在整个凤阳城很是平静,请皇上放心。”云奇丝毫不敢把这个维持凤阳稳定的功劳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反而把这份功劳直接送给了冯胜他们。
朱允炆赞许的点了点头,说:“云奇,但是这平静的背后,或许还有些更大的波澜……”
朱允炆这种担忧是很必要的,很多时候,暴风雨前往往就是宁静的。
“臣知道……这请皇上放心。”云奇的头点的飞快,“臣这辑事厂,也抽调了一部分精英来了凤阳,现在还都藏身在凤阳皇宫内。虽然辑事厂来人不多,但是也堪堪够弹压可能发生的变乱。”
朱允炆也大概知道了情况,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现在可以算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只要熬过了在凤阳的日子,回到京师之后,他完全可以宅在皇城里不出来。就算不得不去祭拜或者什么离开皇城,也自然有大量的随从跟随,驻跸也是不可少的。
其实安全问题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人轻举妄动来刺杀自己。
刺杀自己就可以说就是暴露了。现在来说,维持表面上的稳定,才是对各方都最有利的。对于朱允炆,现在的稳定有利于调整、清洗和部署。而对于准备发难的那些朱允炆的好叔叔来说更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机会。
“这清洁、更衣的事情,有没有做下去了?”朱允炆开始关心起了丧礼的进程。
“皇上,臣没有携带内官各局司的人前来,可能现在清洁更衣的事情,还没有推进下去……”云奇倒是很无奈,毕竟他不可能先带着全套人马赶来,不然随随便便就被人看穿了。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说:“云奇,你先吩咐下去,让随朕前来的内官监搭设加紧灵堂、布置宫闱。洁身净衣的工作让混堂司去处理。丧服朕已经在京师派发了下去,你再去要点素服、白绫,为冯胜他们的军队,也戴上孝吧。”
“臣遵旨!”
……
次日。
最终,灵堂设在凤阳行宫正殿。
大殿之上素幔白帏,香烟缭绕。早早准备好的朱元璋的牌位已经供奉在了大殿之上,灵堂中央。
这次朱元璋的暴崩,负责丧礼的礼部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在李原名的指挥下,一堆翰林和礼部上下大小官员一起磋商,算是定下一个丧礼流程。
当然这次异地丧礼倒是给这个流程的制定照成了一些麻烦。在很多官员翰林包括李原名的坚持下,整个丧礼流程被分为了两半。
这些流程看起来简单,也就是先成服,再颁遗诏,然后进行为期三天的吊唁。然后盖棺,启程回京。
回京以后,在进行一次正式的登极大礼,也算是朱允炆彻底自己行政的标志。
即使分成了两地进行,但是每个地方的部分看上去还是极其简单。可是这简单的流程之中,种种烦琐杂仪五花八门,叫人听着都眼花缭乱。
这也算是一堆老翰林掺和导致的问题。这些老翰林算是把前朝的丧礼礼仪几乎列了一个遍,然后从中挑选,这么搞下来,自然复杂无比。
朱允炆倒是对这些礼仪基本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他也不必有什么知道的,在必要的时候,自然会有云奇的提醒,就算是真的失仪了,也很难有人会去指责。
你问言官去哪了?言官不都被朱元璋开除或者下放了么……至于别的朝臣,谁愿意在这时候得罪皇上?要知道新皇帝登基,基本都会在登极大礼上颁布圣旨封赏。不管这份圣旨是谁草拟的,但是最后都是以新皇帝身份颁布的。要是新皇帝看谁不爽,那么这封赏,您就自己看着办吧……
这朱允炆抵达凤阳的次日,在丧礼流程出来的同时,丧礼也正式开始。
哭丧,可以说是丧礼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锦衣卫和金吾前卫被调入凤阳行宫负责维持宫禁,各部各司各寺各堂的主事官员们凄凄惶惶地踏进凤阳行宫大殿。许多上次凤阳大朝没有出现、朱允炆根本都没有印象的公侯勋卿此时也露了面。
当然朱允炆算是姗姗来迟的,在云奇的搀扶下,朱允炆算是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了凤阳行宫大殿。
“臣等参见皇上!”稀里哗啦,满殿的大臣公侯勋卿跪倒了一片。
“诸卿平身!”朱允炆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是还算的上洪亮。
“谢皇上!”
朱允炆依旧迈着沉重的步伐,跪到了朱元璋的牌位面前。
因为棺椁还在京师赶制,可能明日才能送到凤阳,朱元璋的遗体并没有出现在大殿之上。所以现在大殿之上也只有一个牌位,几个火盆,一些蒲团。
朱允炆找了一个蒲团跪了下来,云奇倒是很机警的取来了一串纸钱。虽然朱允炆也知道做个样子,但是这个样子是无比要做好的。
在朱允炆的身后,有一个礼部官员充任的司仪指挥,众多官员的哭丧犹如交响乐一样响起。
“请皇上节哀……”虽然现在内阁掌握了大多数朝政,但是吏部尚书詹徽,还是算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所以这个时候,他说的话,算是可以代表百官。
1...2021222324...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