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荒原独狼
朱允炆看向黄子澄的眼神已经慢慢的冷了下去。
“黄奉常,你虽然曾经教导过朕很多,算是朕的老师。但是今日,你做的似乎有些过了。要是按照你的话说,朕要是现在免了你的内阁阁员之职,你是不是也要被拖出去施以廷杖?”
“臣……皇上……臣知罪……”黄子澄的腿马上就软了,直接跪在了地上。
“那好,既然你说知罪,那你说说你何罪之有?”朱允炆倒是又好气又好笑。这“臣知罪”三个字,可以把以退为进演绎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可以说在朝堂上人人都会这一手。如果要是皇上惩罚的重了,那这名臣子可以刷上一发声望。要是皇上顾忌,减轻或者免于惩罚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臣……臣……”
朱允炆直接一甩袖子,厉声说道:“朕看你是不知罪!朕说你君前失仪,你可认罪?”
“臣认罪!”黄子澄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这一刻,他天真的书生气仿佛暴露无遗。
“那就好,这也不交由刑部大理寺去处理了。朕现在就罚你三月俸禄,回京师之后,孝陵守孝半年!”朱允炆也暂时不想把黄子澄搞太惨。因为他一直觉得黄子澄是朱棣的内应,后来的审讯直流也是一场简单的戏,只不过最后朱棣还是因为担心朱允炆未死,黄子澄作为双面间谍安插在自己这,然后泄密给朱允炆使其东山再起。从而杀掉了黄子澄,也让他享受了一把建文忠臣的待遇。
“臣谢皇上开恩……”黄子澄全身冷汗直冒,他也知道现在这个满打满算都没进过过十六个春秋的小皇帝,绝对不和历史上那些小皇帝一样。
“云奇,有话直说。你现在也是辑事厂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同级,品级上也不低了。”
辑事厂!
这是在场的十一人都始料未及的,本来文官们就对体制意外的锦衣卫机构算是很大的不满了。但是锦衣卫也算是一个卫所,也由外朝大臣担任指挥使。现在这个辑事厂,看上去完全是由内官组成的啊。
所谓之内官,就是有利于朝官之外的内廷官员。其代表就是宦官。
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是可以说饱读诗书。这内官之害,也在史书上早有耳闻。尤其是东汉末年、还有晚唐时期的宦官之乱,绝对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但是黄子澄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直接告诉了他们,现在去找辑事厂的麻烦肯定是吃不到好果子的。
其实对于内阁众人,其实都大概知道关于锦衣卫的事情。
“如果诸位爱卿没有什么异议的话,这关于卫所屯田制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朕觉得这件事情,还是早做比较好。不要等卫指挥使都成了大地主,卫所兵成了雇农或者是普通的农民。朕或者朕的子孙的大明的将士们都不在会战斗,那会是多么可怕!”朱允炆倒是感慨了起来,但是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各地卫所兵是已经几乎不存在战斗力了。除了兵员少,还缺少装备,长官侵吞饷银等等等等。只要不改卫所制的本质,这个问题绝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
“臣等……”几个人互相看看,也不好说什么。
“刘首辅,你作为翰林学士、内阁首辅,这圣旨的起草,就交给你来操办。等着圣旨草拟出来,到时候自然会在朝会上宣读,到时再有何意见,再和朕说吧……此事无需再议。”
建文大帝 第八十章 扶棺回京
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朱允炆承诺的守丧三日,除了第一夜的激辩,基本就在平静中渡过。
朱允炆其实也不想站到大臣的对立面上,他现在也是趁着这卫所制度根本没有形成一道完整的利益链条之时,将本来产生利益的部分剥除。
“皇上,请用早膳。”云奇端着一碗淡淡的白粥和几碟精美的咸菜走到了朱允炆的身前,然后轻轻跪下。
守灵的第三夜,已经结束,东方开始露出了淡淡的鱼肚白。远处大龙兴寺悠长的钟声在这静谧的清晨显得格外的清远。
朱允炆端过云奇手中托盘里的白粥,喝了几口,然后拿起筷子,夹了几块托盘里的咸菜。
“皇上,今天已经是第四日了。按先太上皇遗愿,是当除服……”云奇悄声的对朱允炆说道。
本来前两夜内阁枢密院六部尚书还能坚持守夜,结果第三日全体告病。那些品级比较低的官员见上司们都不在,也在午夜前后纷纷离开。
“皇爷爷所说三日除服,是指朕之大明所有子民,还是只是指民间?”朱允炆将碗筷放在了云奇手捧的托盘中,很小心的问了一下。毕竟现在的他,虽然灵魂的年龄已经不小,但是实际年龄还是太年轻了些。
步步为营者,大善!
云奇的手稍微颤动了下,缓冲了朱允炆放碗的力道。然后张口说道:“回皇上,这个先太上皇并没有细说。”
“没有细说……”朱允炆默默的重复了一次这个词。这个词总是让他觉得有些隐隐不安。
“云奇,这皇室之服,暂时先不急吧。朕觉得,等到皇爷爷安寝孝陵,朕之孝,方可除矣。若不是朕还要治理国事,朕都想在孝陵守孝三年……”
云奇倒是急了,说:“皇上,这守孝三年万万不可啊……您是先太上皇看中的继承人,您这样……”
朱允炆也只能摇摇头说:“皇爷爷交给朕的,朕都会做好。最少等我把江山叫出去的时候,不能比皇爷爷交给我的差。”
几近执念。
“臣明白了,还请陛下先用完早膳,然后上朝……”
朱允炆听到云奇的话急忙接过碗吃了起来,因为他才发现,今天又是到了一个朝会日。虽然现在在行在,行宫大殿也被朱元璋的灵堂占据,但是这朝会,还是要按照规矩开的。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本来在行宫大殿内平台上摆放着的龙椅,已经被移到了行宫大殿门外。借着行宫的地基高台,成为了一个新的平台。诸臣就在这台阶之下,俯伏山呼。
“诸位爱卿平身!”朱允炆的声音算是扯上了嗓门。因为这外界空旷,不必大殿之内还有回声。声音传下去,如果不提高一点音量,可能是会小了点。
“臣礼部尚书李原名有事启奏!”站在第一排的李原名向前小小的跨了一步,双手竖持笏板,躬身启奏。
因为王公贵戚其实不必上朝,虽然他们跟来了凤阳,但是这次朝会中依旧没有他们的影子。所以六部尚书反而是在第一排面圣。
“准奏!”
“启禀皇上,据先太上皇陛下遗诏,我大明子民守制三日即可除服。臣请皇上尊先太上皇陛下遗诏,下除服圣旨。”
朱允炆倒是对李原名的启奏没什么看法。毕竟人家是礼部尚书,这件事情就是归礼部管。虽然让人感觉有些急吼吼的要去花天酒地,但是其实并不过分。
“这皇爷爷的遗诏,朕是看过的。‘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饰服,勿妨嫁娶。诸王临国中,勿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那朕也定当按着皇爷爷的意思去做。
“着,从今日起,除勋亲贵戚、皇室成员、在行在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外,皆可除服。在行在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待皇爷爷之灵柩返京,即可除服。勋亲贵戚、皇室成员,需待皇爷爷安寝孝陵次日,即可除服,钦此。”朱允炆的记性还算很好,很是准确的背出了朱元璋遗诏中的话。“李尚书,这圣旨,还望你早日按照朕的意思草拟好。待内阁审核后抄作副本,用印遣发各地。”
“臣定谨遵圣旨!”李原名直接跪伏领旨。
“李爱卿平身!”朱允炆顿了下,说,“还有那位爱卿有事启奏,若是没事,朕有一事要说。”
片刻的沉默以后,朱允炆也就不再等底下的大臣有什么话说了,直接张口到。
“这凤阳虽当为行在,但是诸臣、列位勋亲贵戚在行在呆着也不算妥当。三日大丧期满,朕决议扶棺回京,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意见。”
“臣有异议。”朱允炆话音刚落,就又一次听到了李原名的声音。
“李爱卿请讲。”朱允炆其实根本就不想扶棺回京,这扶棺,也只是做个样子罢了。毕竟这以孝治国,算是从上古就流传下来的。即便是孝礼繁琐、同时还反人性,但是朱允炆现在也要这么演下去。
“皇上乃千金之躯,况且国事繁重,这几日赴行在、罢朝,已经误了很多政事。况且这扶棺回京前无古人,与礼也有些许不和,请皇上三思!”李原名直接满足了朱允炆的意思,其实前半部分的理由都不需要,朱允炆就希望李原名说出一个与礼不和。
“这……”当然,这必须的矜持是要有的,朱允炆听了李原名的话之后就沉吟了起来。
“朕是想用这种扶棺回京的方式来寄托朕的哀思,但是这李尚书一言……”
“启禀皇上,您现在已经贵为皇帝,万事应该以天下子民为想才是……”刘三吾这个人精,哪里不知道朱允炆的意思。直接顺着李原名的意思说了起来,“皇上要是真的想表孝心,这扶棺不如从简。从登舟渡江开始,扶棺到进皇城即可。一来可表孝心,为天下子民之榜样;二来是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供皇上处理朝政……”
听了刘三吾的话,朱允炆表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
“那朕按照刘爱卿所说,不知诸位爱卿又无意见?”
“臣等谨遵圣意!”
**************
&nb.收藏狂掉,更难受……
建文大帝 第八十一章 真正的漏洞
早朝刚罢,朱允炆先去跪在了朱元璋的棺椁之前,又烧了几吊纸钱。
“云奇,准备起棺吧……”朱允炆默默的说,“等回到京师之后,也不必停灵了,直接去孝陵就是。你先派快马前去通报,驻跸工作一定要做好。朕意料的刺杀事件并没有发生,朕总觉得有些不太舒服,感觉有点怪怪的。”
朱允炆最担心的就是他的那些好叔叔已经把持不住了,直接动手。现在皇帝年幼,要是殂谢什么事情,反而有利于他们把控。要是事情出大了,把朱允炆搞死了,那更是皆大欢喜。
这种无论怎么说都是对另有图谋者有利的事情,这些人根本不可能不去做。至于要是派出的人没有伤到朱允炆,而且还被直接生擒的话,也准备好了牙中的毒囊。这些不坏好意的藩王倒是认为已经被渗透、开始不作为的锦衣卫还能让刺客们没机会咬破毒囊。
但是朱允炆才授权云奇组建的辑事厂,这个新的特务机构,还没有在朱允炆的好叔叔的眼中出现。更何况现在辑事厂根本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多是参与了驻跸的工作,无法看出辑事厂真正的能量。
当然朱允炆也不知道现在辑事厂到底有多少的能量,不过朱允炆基本可以确定的就是,辑事厂绝对可以和锦衣卫的能力可以抗衡。
虽然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太监就是不完整的人,但是其之自尊和要强心,都是极其可怕的。朱允炆都敢说:“宦官们做事,朕还是可以放心的。”
“是,皇上……”云奇很是恭敬的行了一个礼,去殿外招呼人起棺。
朱允炆一甩衣服,转身也向殿外走去。
“皇上!”一个熟悉的声音喝住了朱允炆的脚步,朱允炆转头看去赫然就是新入阁的、朱允炆未来的老丈人、大明未来的国丈——马全。
朱允炆余光看了下四周,倒是给马全作了一揖。
“参见岳父……”
朱允炆的这个揖,倒是吓了马全一跳,急忙说道:“臣不敢当皇上之揖……臣惶恐万分……”
朱允炆倒是难得的有些歉意,说道:“最近这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朕也算是对不起马爱卿你家闺女……”
“皇上……这事事都应该以大明江山为重,朕之小女,哪怕在拖个几年成亲,也不足惜……”马全倒是没觉得什么,反正有圣旨在家,只要不自作死,基本这皇后是跑不了的。而且马全在内阁做事的时候,就听内阁首辅刘三吾说,他的女儿是朱允炆直接第一眼就选定的,根本就没有看别的候选人的画像。
朱允炆点点头,倒是让心中打着小算盘的马全有些心虚。
“马爱卿找朕,有什么事情。”朱允炆结束了这个有些尴尬的话题,问起了马全喝止他的原因。
“皇上,臣有点拙见,说出来希望皇上不要见笑。”马全也是脸色一正,很是严肃的回答。
“马爱卿请说吧……”朱允炆倒是不在意这个问题,“想法是好的,现在朕就是想要有想法的臣子啊。”
朱允炆倒是感慨万分,这人,就是需要想法,要是有了想法之后,办事做事,都很明显和别的人有明显的不同。
“皇上,臣认为,这一路上,首先要小心先太上皇陛下的遗体……”马全的声音突然压低,有些神神秘秘。
朱允炆听了马全的话之后,倒是马上就愣住了。
孝!
朱允炆的脑海中,这个字的声音,在不停的回想。
没错啊,要是朱元璋遗体被毁,自己自然就会莫名其妙的背上些许罪名。
不孝之孙……不义之徒……
这帽子,还是古人扣起来,比较厉害啊……朱允炆虽然想到了这里,不禁算是小小的吐槽了一句。
“皇上……陛下……”马全看着朱允炆愣在这个地方,不禁轻声呼唤了几句。
“马爱卿,这……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拙见啊,这算是朕真的没有想到的事情啊!”朱允炆倒是有些激动,“要是皇爷爷的遗体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朕根本担待不起啊!”
确实,这舆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皇上?这个想法,真的是臣在散朝之后,突然在脑海中蹦出来的。”马全倒是有些不太好意思,说了实话。
朱允炆点点头,说道:“马爱卿,你先下去打点打点,马上还要赶路回京师。”
“臣领旨!”马全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的离开了大殿。
朱允炆倒是在大殿上来回踱步起来,因为这个朱元璋遗体的事情,倒是让朱允炆坐立不安。
“皇上,皇上……臣已经准备好了挑夫和马车。陛下的驻跸已经开始进行,仪仗也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出发了。”云奇一路小跑进了大殿,有些显得急匆匆。
“云奇,你到朕跟前来。”朱允炆虽然环视了四周,发现没有什么别的人,但是还是为了保险起见,把云奇拉到跟前说话。
“皇上?”云奇虽然有些疑问,但是还是快步走到了朱允炆跟前。
“云奇,这挑夫,还有守护皇爷爷遗体的马车的人,是不是都是辑事厂的人?”朱允炆的声音算是压得很低,有些类似于悄声的说。
“启禀皇上:这挑夫臣找的是金吾卫的将士,至于守护马车和驾车的,倒都是辑事厂的番子。”云奇见朱允炆的声音压得低低的,自己也压低了声音说。
朱允炆的眉头倒是皱了起来。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说明金吾卫也遭到了渗透,但是自然稳妥要更好些。
“云奇,你把所有的人,都换成辑事厂,可以靠得住的番子。刚才马爱卿提醒了朕,这皇爷爷的遗体,说不定就是最脆弱的一环,是一个真正的漏洞!”
云奇听完了朱允炆的话之后,急忙行礼:“臣遵旨。”随后就转身离开了大殿。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的棺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
“皇上,都已经准备好了。臣恭请皇上起驾回京。”随着云奇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大殿门口,他的声音也又一次传来。站在他身边的就是一个穿着辑事厂服饰的番子。
“起驾。”朱允炆一甩袖子,向殿外走去。
************
我月下又回来了!
谁说我太监了?
我不是好好的回来了么!
今天这章算是承上启下,葬礼的情节拖得有点久,月下反省之后,也算知道了。
恩,大约3-5章之内,朱元璋肯定去孝陵躺着了。
然后就是朱允炆的年代!
&nb.收藏加血!
额……初五或者初六开始双更【这是真的!
建文大帝 第八十二章 果然
“皇上起驾!”
浩浩荡荡的仪仗开始移动起来,朱允炆也在马车上落个清闲。
几个内阁的大臣都有事去了,云奇负责去防卫朱元璋的遗体。朱允炆自己也没有在这凤阳回京师的路上召见谁。
朱允炆现在也并不想提前去动手,给那些不怀好意的藩王一个借口。相对于被人破招,朱允炆更喜欢见招拆招,破别人之招。
现在那些藩王,已经在冥思苦想那些荒唐的理由吧……
还有那个已经露出马脚的十三叔代王朱桂,现在不知道他已经到了哪里……虽然从大同镇来京师完全可以算是道阻且长,没有个半个月,根本到不了京师。
等怎么处理这个代王,还是等过段时间他到京师再说吧。
朱允炆揉了揉太阳穴,虽然代王朱桂是晋王朱棡弹劾的,但是还是要走正常的程序。哪怕所有人心知肚明,这代王绝对有问题,但是也不能直接这么武断的决定,更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叔叔。
搞可以搞,但是绝对不能搞成众叛亲离。
“皇上……”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在马车的右边传来了云奇的声音,朱允炆慢慢掀开了马车右侧上的窗帘。
“云奇,现在停下马车找朕有什么事情?”朱允炆不禁有些奇怪。本来和云奇说的就是自己要静一静,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不要打扰自己。
“皇上……辑事厂的最高级别密折,臣也无权参阅。”云奇手中紧紧攥着一个用火漆密密封固的书信说道。
“这是……”朱允炆接过了云奇手中呈上来的信件,迅速的用小刀解开。
待朱允炆稍微定睛看了片刻,整个人的脸色就变了。
“此密信,是否当真?”朱允炆稍微舒了一口气,缓解了一下心情,才低沉着声音说道。
云奇也是难得难得看到如此不淡定的朱允炆,不禁也斟酌了片刻才说:“皇上,这密信是从辑事厂的专用快驿递来,相必应该很难有假。”
“真的?真的……”朱允炆默默的念叨着,“云奇你先下去吧。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好皇爷爷的遗体,安全回到京师。”
“要不皇上传旨,调集周围的卫所兵,肃清一路上所有的人员?”云奇不禁出了这么一个不算很好的主意。
朱允炆手一立,示意云奇不要在说了。
“这件事到此为止,现在不方便在展开来说。这封密信,应该之后那几个写密信的番子还有朕知道。知道这份最高级别的密折存在的也都是最少算是比较可靠的人。有些事情,朕还是失算了……”
朱允炆以为没有一个好的借口,那些藩王根本不会轻举妄动。结果朱允炆他的十三叔,也就是代王朱桂,已经即将举起反旗。最少朝廷派去的颁旨太监是已经被他们所扣留。
“啧啧……想修改圣旨,做个假传圣旨清君侧?”朱允炆稍微一想,就基本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这圣旨,虽然已经写就,但是古人的智慧绝对不是朱允炆可以低估的。这抹除字迹,篡改模仿,伪造假造,古人绝对要比现代人更加有一番能耐。
后世多少令无数专家也看不准,最后通过别的科技手段鉴定的古董数不胜数。那些物件其实不是很新,也算是老物件了。只不过是古人仿造这些古人之前的物件做的赝品。
朱允炆微微的自嘲一笑,自言自语道:“既然你们敢出招,朕现在是这大明帝国的皇帝,朕还有什么不敢接招的。
“只要不出昏招,朕自然不必怕你,要是朕除了昏招,那就是朕自作死不可活!”
“咻!”朱允炆的自言自语,被一声破空声打断,朱允炆急忙一个弯腰,整个人躲在了车厢里。
“刺客!”外面的声音瞬间变得嘈杂,马车的速度也慢慢的降了下来。“梆”的一声箭矢钉在木板上的声音,确实是让朱允炆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朱允炆猜的没错的话,刚才最少射出了三支箭。
车夫、自己、马匹。
现在的情况应该就是车夫中箭被钉在车厢上,拴住几批白驹的主绳被射断,射自己的一箭,也应该射在了木板上。
朱允炆也算是早有准备,已经将自己和运送朱元璋遗体的马上用厚木板进行了特别加工。除非是李将军在世,不然很难有能射穿车厢伤到车辆内人员的可能性。
朱允炆摒住呼吸,悄声听着外面的动静。虽然有锦衣卫驻跸,金吾卫保护警戒,但是没想到,还是出了事情。
因为金吾卫的保护警戒算是礼仪性的,所以也没有携带太多的兵器。惨叫声已经传入了朱允炆的耳中,朱允炆的眉头紧紧皱着。虽然他知道这次自己和朱元璋的遗体多半无碍,但是大明将士的损失,还是让他有些心疼。
“皇上,臣等救驾来迟,还请皇上恕罪!”不消片刻,马车周围的乱象开始有所缓解。然后就是马车车门被打开,常升和云奇两人跪在马车之前认罪。
“两位爱卿请起。”朱允炆舒了一口气,虚抬双手示意两人起来。
“臣等谢皇上宽恕。”常升和云奇又是行了一礼。
“你们两个,谁和朕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朱允炆倒是奇怪,怎么这些刺客,来也快,去也快。
常升是朱允炆一开始就安排好的,他的骑军在仪仗周围游弋、隐蔽跟随。一旦出现意外马上就可以回援。而云奇的辑事厂人马,这是完全混在了仪仗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