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荒原独狼
“回皇上,这刺客算是一波不大不小的骑兵。身背弓箭,还配有一把长枪。先是对皇上您的御驾行刺,但是实际是佯攻,很快就转向了搭载先太上皇陛下遗体的灵车。臣遵陛下的意思,辑事厂的番子一直按兵不动。在刺客意图毁坏先太上皇遗体的时候破坏了他们的阴谋。在开国公殿下骑军的帮助下,成功赶跑了刺客。现在开国公殿下的骑军,分出几个小队,正在追赶那些刺客。
“微臣已经派出番子,联系地方卫所,为皇上肃清人员,保证皇上的安全!”云奇自然是忠心耿耿,朱允炆看了眼云奇,又看了看常升,最后点了点头。
“这护驾有功,朕自然是明白。”朱允炆笑了笑,“倒是朕这个皇位,看来又不少人都有些不服啊。连想损毁皇爷爷遗体的事情都能想的出来,只是为了给朕找个岔子,让自己有个理由……啧啧……
“云奇,常国公,两位都辛苦了。现在距离京师还有多远。”
“回皇上:要是赶起来的话,只消一日不足就可以抵达京师。”云奇行了个礼说道。
“那就先赶路吧。刚才受伤或者阵亡的将士,朕希望可以得到最好的抚恤,他们为朕伤亡,都是大明的忠良啊!这种刺客,该死!”朱允炆一挥拳头,慢慢走下了马车。
现在本来的御驾已经不堪再用,换乘是自然的。
*************<更新,好好写书<.收藏加血!
月下拜谢!
建文大帝 第八十三章 扶棺
朱允炆在新的御驾上默默的沉吟着。
本来他是觉得,以自己的能力,玩死这些六百多年前的古人,算是轻而易举。
结果是他错了,还差点被这些古人摆了一道。要是朱元璋的遗体被毁,绝对是吃了一个暗亏。
要是说现在,到底是谁安排了这一支队伍的话。这代王朱桂,绝对是第一嫌疑人。
毕竟这假传圣旨,起兵发难,绝对是罪无可恕之举,到时候理这种东西,他们也不占。倒是要是因为自己的失德之举导致的话,自己倒是有些麻烦。说不定挟失德之势,还真让自己手忙脚乱。
其实朱允炆也多虑了,那些墙头草,也不会因为起兵的原因向某一边偏。还是该向哪里就向哪里。反正都是老朱家的江山,皇帝换成谁,只要不妨碍自己捞钱,问题都不大。
……
庞大的队伍走走停停,走了两天多。等到第三天的时候,御驾又一次停了下来。
“皇上……现在已经到了京师北岸,即将过江了。”云奇的声音从车外传来,“皇上,请您先下御驾……”
随着云奇的声音,两只手伸入了马车,打开了车门。
朱允炆轻轻干咳了两声,走下了马车。
“臣等参见皇上……”云奇见朱允炆走下了马车,急忙行礼。
“起来吧……”朱允炆双手虚抬,示意云奇站起来。
向东南望去,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宽阔的长江,根本看不见对岸的踪迹。
想到前世那已经缩水无数的长江,朱允炆不禁就是一阵叹息。
“皇上……”云奇看着朱允炆看着水面出神,还长长的叹息了一口气,不禁悄声问。
朱允炆摇了摇头,说:“云奇,上船吧。”
朱允炆只能将刚刚的无奈,刚刚的思念饱含在自己的心中。那些感情,都是完全不足为外人道也的。
慢慢的坐着船渡过长江,朱允炆望着清澈见底的江面,不禁又一次长长舒了一口气。
看来皇上的压力很大啊……云奇在心里默默地想,短短一小段时间就看见皇上叹气了两次,看来,太上皇陛下驾鹤西去,对皇上的打击很大啊……
云奇却哪里知道,朱允炆叹息的是这江水之清澈、游鱼之丰富。在朱允炆前世那个年代,哪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色呢!
……
“皇上,皇上……”云奇的轻声呼唤,叫醒了靠在船边迷失中的朱允炆。朱允炆不留痕迹的摇了摇头,沉吟一下说道。
“这国家兴亡发展,也正如逆水行舟啊。看到这‘逝者如斯夫’,朕又想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皇上说的是……”云奇也不知道朱允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倒是一直应和着,“皇上您上岸之后请稍些片刻,等先太上皇的灵柩过江在扶棺进城吧……”
朱允炆点点头,也没有再去看江面。他已经不想去看着江面了,似乎这个江面,就可以流过六百年的岁月,感受本来那个时代的神韵。
“这护送皇爷爷棺椁过江的,都是辑事厂可靠的人吧。”微微的出神以后,朱允炆问起了云奇这个问题。
“回皇上:臣知道了那些心怀叵测之徒的阴谋,现在先太上皇陛下的棺椁已经严加防范……”云奇已经可以说完全吸取了朱允炆说的和上次遇袭的情况,已经调整了防范的兵马。
朱允炆点点头,也就不再说话。
……
“走吧……”朱允炆亲自负起了挑朱元璋棺椁的一根木棒。虽然步履有些蹒跚,但还算是稳稳的在前进。
“皇上……要以龙体为重啊”云奇和常升两人看着朱允炆,感觉朱允炆似乎会吃不消这个担子的重量。
朱允炆的手不太好动弹,但是头摇了摇说:“这治国,是体力和脑力的考验。现在只是考验下朕的体力,朕要是这都没有办法去做好,这国家,治理起来更是劳心伤身,朕又怎么做好?”
朱允炆他们渡江之后,是在外金川门外,然后顺着外金川门大街、金川门外大街,从金川门进入内城。一路沿着大路走到鼓楼。
这城北区域,虽然在近代现代很是发达,但是在明朝,这里只是军营的区域而已。
天子的仪仗开路,倒是吸引了很多将士远远的看着热闹。朱允炆看了看周围的将士的表现,不禁摇了摇头。
“这军法,似乎也要去改啊……”朱允炆在心中念叨了一句,算是记下了这个事情。
等到了鼓楼,此时的朱允炆已经大汗淋漓,几乎没有什么力气再扛这个厚重的棺椁了。
本来这棺椁,八人抬着,也不算非常的重。只是负重前行了几十里地,就算是那些彪形大汉,也已经累的有些虚脱。
要说到极限的话,朱允炆早就已经到了极限。但是朱允炆却一直咬牙坚持着。
“皇上,这辑事厂的番子都换了,您也歇息会吧……”云奇看着朱允炆现在的样子,有些心疼。
朱允炆本来想出口拒绝,但是看着另外几个彪形大汉的辑事厂番子也都已经累得不行,也不再说什么。
“但是,朕必须扶着皇爷爷的棺椁,亲手送进孝陵!”朱允炆接过云奇递来的水囊,喝了以后说道。
云奇看着朱允炆的表情,也不再多说什么。仅仅是接过了朱允炆喝完的水袋,下令继续前进。
本来可以从西安门进皇城,穿过皇城从东安门、朝阳门出城。但是在朱允炆的意思下,改为从应天府门口经过从西、东长安街、东皇城根南街在从朝阳门出城赶往东郊钟山。
这段路接近百里路,等感到朝阳门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钦天监测算的吉时,是什么时候?”朱允炆问云奇到。
“回皇上:大约是明日卯时三刻左右。”云奇自然不敢忘记这么重要的时间,恭恭敬敬的行礼回道。
“那今日先回宫吧。”朱允炆知道此时的钟山并非他前世那时候,毒虫猛兽还是存在的,“至于皇爷爷的棺椁,先停灵文华殿。”
建文大帝 第八十四章 葬于孝陵(一)
次日清晨,朱允炆就被外面云奇的声音喊醒。
虽然有些不快,但是朱允炆还是迅速的起床,在几个宫女的服侍下,更换了一套正式的冕服。
钦天监是按照朱允炆的要求,算了一个最近的时间让朱元璋奉安。毕竟朱允炆也不想因为朱元璋这个死人,耽误很多事情的实施。
就是可以说,这朱元璋一日不被埋入孝陵,朱允炆想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就一天没有办法去实施。
人都还没埋呢,你就推翻朱元璋之前的政策,这也是会给人以口舌的。
虽然急吼吼的埋人,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但是此时却没有什么人计较。因为朱允炆在凤阳的时候就已经说过,在朱元璋奉安之前,高级官员和皇室成员必须守丧。
守丧,是为各种繁琐礼仪之和,都可以说是反人性的。朱允炆做的这一出,就是想让所有人都支持自己速速埋了朱元璋。
随手接过宫女地上的白绸缎系在腰上,朱允炆慢慢踱步离开了寝宫。
“皇上,吉时很快就到了,等回来再用膳吧。”云奇的身后就是朱允炆的御辇,因为朱允炆要尽快埋了朱元璋,所以钦天监算出的时间,还是挺早的。
朱允炆自然也不磨蹭,这易礼之流,在明代看的还是很重的。最少在知道吉时的时候是不能去误时的,不然轻则受弹,重则罪己。自然,这种事也是把柄之一。
“但是朕还是步行前往比较好。”朱允炆看了看御辇,绕过御辇向东安门走去。
“皇上,那……”云奇有些不太安逸,因为这时间已经稍微有些紧了。
“哦,云奇,告诉朕,是不是时间有些不太充裕了?”朱允炆转头看了云奇一眼,看到云奇面露难色,不禁停下脚步出声问道。
“回皇上:确实如此。”云奇也不敢隐瞒,老实的说道。
朱允炆稍微叹了一口气说:“那从这里做御辇到下马坊吧……”
这下马坊,也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初,朱允炆按照他记忆中的历史所立。
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陵园的尊敬。
……
等到过了下马坊,仪仗之后就是朱元璋的棺椁。棺椁之后,朱允炆打头,后面跟着一起步行的文武百官。
从下马坊想西北不消一里半路程,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
此时的大金门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
朱允炆稍微停顿了下看了看大金门,不禁想到了后世只剩下砖石结构的那座建筑。除了时代沧桑,朱允炆还想到了那段城门被毁的岁月。
因为还有文武百官跟随,朱允炆也不好多做停顿,只是稍微一瞥就从中间的门洞过了大金门。
至于文武百官,那么就只能从两侧通过。
本来过了大金门,是有一座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只不过这座碑在历史上是朱棣所立,自然现在是空空一片。
“李爱卿!”朱允炆停下了脚步,喊起了礼部尚书李原名。
“皇上,臣在。”李原名也不算年轻,但是还是一路小跑跑到了朱允炆的面前。
朱允炆点了点头说:“李爱卿,你们礼部和钦天监在这里附近勘探地形风水。然后再宝处立一座巨碑,这碑文由朕亲自去写,用于对皇爷爷歌功颂德之用。”
“臣领旨!”李原名急忙行礼接旨。
朱允炆直接扶住了李原名:“李爱卿请起,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这礼也不必行了,免得误了吉时。”
再沿着路走下去,就到了一道按照地形为建的御河,过了御河就是孝陵的神道。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虽然这些石像上看上去没有什么寓意,但是其实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
这段神道全长一里有余,石兽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至棂星门,长半里左右。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两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
神道再向北就是棂星门,棂星门应是三开间的建筑。过棂星门折向东北再半里有余,即到御河桥,也称金水桥。
这两端神道所盘绕的,就是孙权孙仲谋的坟茔。当初朱元璋选址的时候,也就是说了“让孙仲谋这条好汉为朕守门吧”。
等过了御河桥,就是整个孝陵的主题建筑部分。
第一道门就是文武方门,它是孝陵的正门,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朱门、红墙。
过了文武方门就是一道中门,只不过这道中门在后世被毁,最后成了某个后金鞑子为了笼络汉人文士的地方。
中门后就是孝陵的主殿享殿,在享殿的两侧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
享殿是一个陵寝最主要的地上建筑,是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大殿。他位于陵寝中轴线上的供奉饮食起居的“寝”宫前,是陵宫内最为重要的祭享殿堂。
等过了享殿,一片豁然开朗,朱允炆知道,马上就是陵寝最重要的部分来了。
************
等下还有……求票
建文大帝 第八十五章 葬于孝陵(二)
享殿后这豁然开朗的空地,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也正是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
这奉安的仪式,就是从享殿开始的。
首先是朱元璋的牌位配享殿,然后再举行仪式,一系列繁琐的仪式是让朱允炆焦头烂额。
在等穿过方城,朱允炆先是登上了明楼。这明楼在方城之上,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一个拱门。方城明楼以北,就有个直径近乎半里地左右的崇丘。这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在宝顶的周围砌有砖墙。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
在这宝顶之下,就是朱元璋的安寝之地。
朱允炆是环视了四周,也没有见到朱元璋孝陵地宫的入口。
朱允炆看了看云奇,才发现四周除了几个辑事厂番子,已经没有别的人了。
“皇上,这先太上皇长眠安寝之地入口十分隐蔽,臣也是按照先太上皇的意思……”云奇悄声在朱允炆耳边说着,朱允炆的手一立,意思是让云奇别再说下去了。
明显可以听出来,这几个担着棺椁的番子,自然要成为朱元璋最后的陪葬品。
朱允炆挥挥手说:“去吧……”他也不想看到这十几条生命就这么消失。
“皇上……”云奇很明显是要朱允炆跟着去的,“这……恐怕于礼不合……”
朱允炆无奈的摇摇头,说:“那就去吧……”
无奈,深深地无奈。
此时的云奇,心中却想着别的东西。
“现在的皇上,似乎心肠还是不够铁石啊。以皇上的雄才大略,要是铁下心来,什么办不成呢?那北元鞑子,自然自由被横扫的命。”
朱允炆也知道,自己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是没有见过你死我活的斗争的。而这斗争中的血腥,就是朱允炆需要迈过的一道坎。
“那朕,就去吧……”朱允炆踌躇了很久,最后还是挪动了脚步。
在云奇的引路下,几个番子抬着朱元璋的棺椁,爬上了宝顶。朱允炆跟在他们身后,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们该死么……朱允炆一直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诚然,从守口如瓶上来说,只有死人,再不会泄露秘密。
在山上的树中,几个人七绕八绕,总算是来到了一个洞口前。
朱允炆结果云奇早已准备好的火把,首先进入了朱元璋的陵寝地宫。
这段甬道蜿蜒曲折,但是朱允炆明显可以感觉到,这段甬道是向地下延伸的。周围的墙壁都是硬邦邦的石头,朱允炆才明白,这个在他的年代还没有开挖,也声称没有被盗的朱元璋长眠之处,是在山体里开凿的。
山体坚硬,只要堵住这段通道,基本就很难在进入朱元璋的墓穴。
朱允炆哪里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辑事厂的亲信守在了这个洞口,在四周已经堆满了石块。
很快,甬道不再下降,在朱允炆面前的,是一道不算巨大,但是还是很壮观精美的石门。
本来这石门之后,会有一道巨大的堵门石。但是现在孝陵地宫才只葬入朱元璋的皇后,自然不能封闭地宫。
朱允炆走到这里,就有些不想再走下去了。因为这道门是地宫的大门,而马上在进入主墓室之后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之间,就是那些番子的葬身之地。
其实这些抗棺椁的番子,也完全可以不杀,因为孝陵可以说有人日夜守护,而且因为地形的原因,外人根本没有办法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进入宝顶区域,开凿一个盗洞。更何况开凿盗洞还要牵扯到开凿岩层,这都是不容易的。
“皇上,既然都到了这里,是应该再向前了。”云奇在朱允炆的耳边说,“虽然这里只有皇上您和我能够离开这里,但是这礼,还是要做一做……”
朱允炆无奈的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去。小心的绕过了立在那里的封门石,进入了墓道。而云奇,此时却掏出了一包东西,挂在了封门石背面系着的绳子上。
……
“吱吱吱吱吱吱……”摩擦声响彻整个墓道,朱元璋陵寝的大门,就在这摩擦声中,被门口的石板紧紧压死。
云奇拿起自己的火把,在牵引石板的绳子上点了起来。
这绳子确实不太好取出来,更不太好留在这里,所有一烧了之,才是最好的。
在大门之后,一个近乎封闭的空间里。随着绳子的燃烧,云奇遗留的那一包东西,也已经被火苗点燃,虽然没有火光,但是却在向空气中散发着什么,似烟似雾……
“皇上,虽然墓门已经封死,但是这甬道也不宜久留……臣刚才已经在里面放上了药,现在也应该顺着这绳子点着了,所以臣怕那烟……”云奇看绳子已经烧着,急忙对朱允炆说道。
“走吧……”朱允炆也不再看向石门,径直向地面走去。
“参见皇上!”等朱允炆上到了地面,还没适应地面上的阳光,就听到了不少人向他行礼的声音。
“诸位平身……云奇,你告诉朕,这是?”朱允炆倒是一头雾水,刚处理了几个抬棺椁的番子,现在这洞口又冒出这么多人,不还是在暴露秘密么?
“回皇上,这是臣在先太上皇陛下的授意下组建的那个组织的成员,现在都是辑事厂最核心的番子,请皇上放心,他们的任务就是回填这条甬道,保证先太上皇安寝之地的安全。”
听了云奇的话,朱允炆点了点头,说:“云奇,朕之皇考,懿文太子之陵,应该就在孝陵之东吧。”
“回皇上,确实如此。”
“来人啊,传朕的口谕,朕摆驾东陵,文武百官跟随!”
*******
朱元璋,再见了!
建文大帝 第八十六章 东陵追封
“东陵?”云奇倒是迟疑了一下,朱标的陵寝建筑是按照一座太子陵的建制,缺少明楼及方城,主体建筑多用绿色琉璃瓦等,这些都是太子陵的特征。所以这个时候,朱标的陵寝只是叫做懿文太子墓而已。
但是朱允炆的这句话,就直接把朱标陵寝的地位,从太子陵变为了帝陵。
云奇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记下了。
那时候的东陵,没有整套的祭祀设施,也没有一条完整的神道。后世当中,帝王陵寝共用一条主神道的体系,就是来源于孝陵和现在的懿文太子墓。
懿文太子墓就是和孝陵共用了一条主神道,过了御河桥向东,就是懿文太子墓。而向北,就是孝陵的主体建筑。
“皇上,再向前就是懿文……东陵了。”走了一会,就在朱允炆的耳边提醒。
朱允炆眼前的明东陵,就明显和边上作为正牌皇帝陵墓的孝陵明显不是一号的。
首道门,就是只有三孔,更别说上面覆盖的是翠绿色琉璃瓦。
而孝陵正门则是黄色琉璃瓦,五个门洞,三大两小。
至于享殿前门和享殿,更是和孝陵里的气派完全挂不上钩。
“皇上,这东陵是懿文太子暴薨之后急修,勉强完工的。并非偷工减料降低级别之作……皇上也请您别迁怒别人。”刚过享殿前门,云奇就从边门一路小跑到朱允炆身边。
“朕知道……”朱允炆当然根本就不准备迁怒任何人,“你把工部尚书给朕叫来。”
“回皇上,工部尚书自从去年九月自杀之后,尚书之位已经空悬至今……”
“空悬……”朱允炆不禁眉头一皱,“云奇,等回到皇宫之后,你传一道密旨给内阁,让内阁给朕暗审这孝陵工程!”朱允炆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算是一字一字铿锵有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