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荒原独狼
“臣遵旨。”云奇瞬间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这陵寝工程算是很大的一个工程了,基本耗银都已百万两计。监修陵寝,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肥差。
也不知道翻修东陵,需要多少银两……朱允炆的心中想到。当然,他也不会愚蠢到刚刚正式即位就去花银两翻修东陵。有这个银子,还不如去完善下朝廷的军队。
朱允炆现在的策略就是等着那些叔叔们忍不过,然后先一步动手。到时候自然名正言顺的一方。要说历史上朱允炆犯了什么错,那就是动手太早,有点让人感觉吃像太难看。
欲擒故纵之计……因为自己可以等,而自己的这些好叔叔们,可是等不下去的。
当然,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按照惯例,要给自己这个便宜爹爹一个追封,然后慢慢去改变现状。
直接下狠手很难,但是温水煮青蛙,几乎察觉不出来。
礼部虽然没有得到朱允炆要到懿文太子墓的消息,但是还是很快的准备好了祭祀的用品。朱允炆也是遵循规矩,把这个祭祀流程做了下来。
“礼部李尚书近前!”云奇在朱允炆对他小声说了几句之后,扯开嗓子喊道。
“臣在!”李原名是急忙出列,他觉得这次懿文太子墓的祭祀虽然简单,但是还是按照规定的礼仪,该做到的,都做到了。
“李爱卿,朕觉得东陵,似乎缺了些什么……”朱允炆看了看四周,确实比孝陵缺了些配享的宫殿。
李原名有些诧异问道:“东……”
“咳咳,李尚书,皇上问你这东陵,似乎缺了什么。李尚书直接答就是,也不要说东边缺什么西边缺什么了。”云奇见李原名要询问东陵是什么,不禁出口打断。
李原名本来被云奇打断,是有些不快,但是听了云奇的话之后,反而对这个平时自己看不起的阉人,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是……皇上恕罪,臣刚才只是想详细的说明。还是云公公明白您的意思,那臣就简单给万岁您说。
“东陵只有一座享殿,没有享殿后的方城和明楼。当时工期紧急,加之高皇帝陛下也没有说明陵寝的制式,臣等也不敢僭越,按照太子陵寝的制式,修建的东陵,宰牲亭,具服殿等等,都没有去建造。”
“朕知道了……”朱允炆若有其事的点了点头,“那朕今日已等大宝,遵循古矩,朕之皇考,也比配享天子之礼吧。”
李原名急忙行了一礼,说道:“那是自然,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臣近几日也想请教皇上追封懿文太子一事……”
朱允炆看了眼李原名,心里却想:这老奸巨猾的家伙,直接一句话就把自己本来的疏忽填了个圆圆满满,还体现了自己忠君之心……
“云奇,向百官传达朕的旨意吧!”朱允炆倒是事先已经把朱标的帝号和庙号说给了云奇。
“传皇上口谕!”云奇吊起嗓子,声音传遍东陵。
“臣等接旨!”虽然地上有些潮湿,但是文武百官纷纷俯伏接旨。
“今高皇帝奉安,朕身为人子,皇考已故,安于东陵。借高皇帝奉安之机,朕携百官参谒东陵,不禁触景生情。朕之皇考甚为爱朕,朕小时竭心培养。今天虽朕之皇考已西归,孝这一字朕是万万不忘。着,尊朕之皇考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钦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当然知道,这追封是古往今来的硬道理。就算是五代十国里的那些小国,尚还要追封一大串祖先为皇帝。本别说我央央大明。
朱允炆稍微走了一步说:“今日看朕皇考之陵寝颇为狭小,配享不足,本意翻修这东陵。但是朕稍微一算翻修耗资,大为不菲。虽然天下已定,但是这节俭之风尚为重要。所谓之忠孝礼义信,朕觉得这俭,也是很为关键……
外面的马蹄声,让朱允炆眉头一皱。要知道过了下马坊之后,就算是皇帝,只能步行。但是随后传来的呼喊声,却让朱允炆眉头更紧。
“皇上!皇上!紧急军情!”
***********<.收藏加血加buff
建文大帝 第八十七章 烽烟起
“来者何人?现在正在宣读皇上口谕,况且过了下马坊之后便不允许再骑马急行,如此失仪,来人拿下!”云奇自然是知道规矩的,本来他正狐假虎威似的宣读朱允炆的口谕,结果突然闯进来的人,就把他给打断了。
“慢!”朱允炆手稍微一抬,止住了周围辑事厂番子的行动,“把急报呈上来给朕看看。”
“是……”云奇看朱允炆暂时不准备搞这个失仪之人,也就挥挥手让辑事厂番子下去了。然后走到了那人面前。
此人身着驿卒服装,几乎是翻落下马,而马匹这是已经无力,倒在了地下。
“皇上……”云奇直接取过这名驿卒递给他的信件,转身就呈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立即就拆开信件,而是说:“虽然孝陵陵园严禁骑马行进,但是今日也算事出有因。朕也不加罪与这名驿卒。来人啊,把这名驿卒带下去,让他好生休息下吧。”
待朱允炆说完这一番话,才将目光投在信件上。
朱允炆刚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信件有所不同,可是没想到,在这封信件的火漆上,有一个小小的飞鱼纹印章。
锦衣卫急件!
朱允炆也庆幸发这封急件的人知道规矩,万分紧急的事情走军驿加急送回。虽然调用军驿颇为困难,但是军驿的传递速度,是要比锦衣卫快上些许的。
拆开火漆,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朱允炆有些站立不稳。
代王殿下欲反已控大同镇
要命……真是不想什么来,就来什么!朱允炆的心中不禁有些抓狂。现在对于他来说,需要的就是半年多的安稳,最少要把科道言官这块先行补足。
当然,这个消息,朱允炆是要埋下来的。其实此时朱允炆最担心的,就是大同镇作为边镇,平日重兵把守。但是代王这一反,自然会抽调大量军队南进,到时候边关不稳,蒙元鞑子入境,又是黎民百姓的大劫。
……
此时,在北边大同镇。代王朱桂已经披挂了盔甲,站在自己王府大厅之中。
“王爷,这是蜀王殿下的回信。”一个下人双手高捧一份书信,呈到了代王朱桂面前。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同代王朱桂一样,为惠妃郭氏所生。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代王朱桂生性暴躁,而他的同母大哥蜀王朱椿却是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朱元璋在世的时候,都曾经称朱椿为“蜀秀才”。
“大哥的书信?”朱桂确实在很久以前,就起事这件事情,请教过他的大哥朱椿。俗话说——长兄如父,造反这件事,当然是不能找朱桂他父亲朱元璋商量的。
朱桂拿过了下人捧上来的信件,挥手示意他下去。
只是稍微两瞥,朱桂就直接将这封信件撕了个稀烂,然后随手一撒,白纸漫天而下。
在一旁的大同护卫世袭指挥佥事徐膺绪看了这纸片纷飞的场景,不禁长叹一声。
要说今日,就是代王朱桂的起兵誓师大会,这白纸纷飞,像极了出殡时候的纸钱飞舞。徐膺绪是看在心里,也不敢说什么。
徐膺绪者,中山王徐达之次子【注:考证源自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非百度百科所说第三子】。虽然是一代功臣之后,但是这个徐膺绪和他那个成为代王朱桂妃的姐姐,关系倒是很好。
朱元璋指派徐膺绪做大同护卫指挥佥事就是死考虑到这个原因。但是朱元璋哪里想到,徐膺绪现在却是代王造反的最大依仗。
朱桂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有些不吉利,赶忙叫来了下人把大厅清扫了个干净。
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大同成为了现在北边部署军队对多的一片区域,还特别设置有领二十六卫的山西行都指挥使司作为统领。
这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谢贵也是大明的开国元勋,早年随朱元璋起兵。但是他确实一个忠心朝廷的人。在历史上,建文元年以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正二品都督指挥使,密令监视燕王朱棣动静。燕王谋反,诱谢贵与张昺入端礼门时,伏兵袭击所拿,不屈身亡。
这次布置,就是为了将谢贵一举抓获。因为这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是朝廷任命下来的,并非世袭。
朱桂对外宣布的是这次接到皇上密旨,要谢贵来代王府接旨。其实在大厅边已经布置了几十死士准备将谢贵擒获。
……
“臣谢贵,参见代王殿下。不知代王今日为何如此穿戴?”过了一会,谢贵算是姗姗来迟,先是见礼之后,倒是难得和朱桂说笑一下。
谢贵作为山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也是正二品的封疆大吏,虽然朱桂贵为藩王,但是其实也不必非常拘礼。
“谢指挥使,本王这里有一份皇上传来的密旨,来人啊,呈上来给谢指挥使看看。”
徐膺绪从下人捧过来的盘子里轻轻拿起那纸黄绸,双手捧着来到了谢贵的面前。
谢贵自然知道规矩,急忙跪下,双手抬过头顶接过了那纸黄绸。
谢贵就跪在地下看完了圣旨,倒是脸色变得越来越差。
“代王殿下,这绳子,可谓当真?”谢贵起身问道。
朱桂向自己左前方抱拳一礼,说道:“皇上的圣旨,谢指挥使认为有假?”
“臣不敢……”谢贵知道自己失言,“但是这云奇,臣是听说是高皇帝生前的最信任的太监,也是高皇帝亲自下旨让他也成为辅佐皇上的一大助力的。”
“哦?谢指挥使你还真的怀疑圣旨不成?”朱桂慢慢坐在了主位上,拿起了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向地下用力一掷。拍案怒斥:“谢贵,你这是谋逆!来人,给本王把这乱臣贼子拿下!”
“谁敢……”还没等谢贵说出口“谁敢动我”,那几十死士就鱼贯而入,直接押住了谢贵。
“代王殿下,你押住臣这个朝廷命官,正二品封疆大吏,你是想……想谋反不成?”谢贵还想挣脱,但是几人把他押的死死地,根本没法动弹。
“今日本王接到皇上清君侧的圣旨,就是为了扫清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本王算命今日为良辰吉日,是和发兵。来人啊,把这乱臣贼子给本王斩了,祭旗!”
“是!”徐膺绪向朱桂行了一礼应到。
谢贵直接被死士压着离开了王府大厅,但是还是一直挣扎,辱骂朱桂。朱桂本来还想发作,但是被徐膺绪拦住了。
“王爷,这谢贵不识好歹,也是乡村莽夫,王爷没必要和他一般见识。”
朱桂一甩袖子,说道:“传本王命令,大军开拔,另外派人接收山西行都指挥使司下辖给卫所,筹措军粮,准备南进!”
*************<推荐收藏!
建文大帝 第八十八章 烽烟起(二)(补昨日欠)
要说这朱桂的人马,虽然说不上太多,但是绝对都算的上是精锐。
至于军队的构成,那些步军基本都被留在了大同镇内。现在跟随着朱桂的,基本都是轻骑兵。
“代王殿下,请恕臣直言,这攻城拔寨,没有步兵和大型的攻城设施,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况且这第一站宣府,现在由晋王殿下把守,同时还有些守城用的铜铳……臣怕这些轻骑兵,损失惨重啊!”
“这攻城石炮【注:石炮并非是用火药激发发射,而是采用难得类似抛石机的技术,准确来说,石炮就是比较先进的抛石机】,我大同镇也没有备有,要是等本王再行制造,那要制造到何时?”朱桂不禁有些愤怒,虽然朱桂年纪不大,但是在边关时间也已经不短了,自然知道各个兵种的作用。
原本边关的将士,就都是训练马技,很少有去训练步战。因为这边关面对北元鞑子无穷的骚扰,被动的反击,让鞑子抢夺边关要塞控制之外的地方的粮食、百姓,自然也不是办法。步军更是追不上这些骑着马,况且还是从小就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于是骑兵就这么普及开来。
其实朱桂很咬牙切齿,那就是地方总隔三差五来检查自己的三卫,清点人数,查看操练。朱桂也知道这是他老子朱元璋规定的。说是为了各地藩王的安全着想,但是朱桂就想不通,为什么不允许超编。按理来说,超编似乎更加安全。
这侄儿也不知道在父皇身前和父皇说了什么,父皇居然会听他的话,这么相信他。朱桂想到这里不禁就是一阵憋屈,不禁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父皇和大哥都在世的时候。虽然父皇对自己和别的自己的兄弟们都要求甚高,但是实际上还是对他们关怀有佳。
即便是给他们每个人都定下一个封地,赶着去就藩,但是朱桂知道,这也是为了他们好。因为京城里的水,也不是一般的浑。即便是朱标在世,大家都对太子之位明面上心服口服的时候,也有人开始暗地里勾结藩王。甚至不排除有人在对朱标采取巫蛊之术。
虽然朱桂他也不知道,这巫蛊之术,到底有没有作用。但是他在请教他的师傅的时候,他师傅就一脸严肃的和他说,这东西,是个禁忌。
“王爷,您看这天色已经不早了,虽然宣府镇已经离咱们不远,但是天黑行军多有不便。况且已经行军近一日,士卒马匹皆劳顿,不妨在这里埋锅造饭,明日一早,兵发宣府。”在朱桂胡思乱想的时候,徐膺绪已经拍马赶到了朱桂的身边。
“徐将军……”朱桂也算小小的给徐膺绪回了一个礼,“既然士卒马匹都已经劳累不堪,那么就算今日赶到宣府城下,也没有什么意思。说不定还给了本王那三哥一个可乘之机。传本王的命令,大军原地扎营,埋锅造饭。”
稍微过了片刻,在临时搭建的中军大帐中,朱桂坐在诸位,和单独坐在侧位的徐膺绪喝着一盏淡酒,有一搭没一搭的扯了起来。
“王爷,臣有一事,斗胆想请王爷赐教。”徐膺绪说着说着,突然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跪在了朱桂的面前。
“徐将军请起,私底下你也是本王的小舅子,都是一家人,也没什么不能问的。小舅子你尽管说,本王知道的,尽量都回答你。”朱桂哈哈一笑,也离开自己的位置,扶起了徐膺绪。
“末将想斗胆问王爷。”徐膺绪知道朱桂是客气,所以也还是很遵循礼数,况且他想问的也不是什么简单的问题,“王爷,这大明,还有那些王爷想……”
朱桂听了半截,就知道了徐膺绪的意思,手掌一立,示意徐膺绪打住。
“王爷?”
“徐将军,这件事情,本王确实不太方便说。但是本王知道,有这个心的,确实不少。”朱桂虽然没有别的想法,但是他还是很明确的告诉了徐膺绪。
“本王也知道徐将军你可能比较好奇,但是本王想说这件事,你最好不要知道的好。这也算本王和本王的几个兄弟的协定了,本王也不愿意去做一个言而无信的的人。”
徐膺绪急忙跪下,俯伏在地上说:“王爷,末将有罪,不应该问王爷这些问题……”
“起来吧,本王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倒是本王想听听,明日宣府,准备怎么去攻城?”朱桂倒是很是随意,毕竟现在徐膺绪跟着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已经不会在回头了。
徐膺绪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姐夫王爷的脾性。虽然脾气暴躁,但是为人很有义气,很少会做出不义之事。其实一般比较暴躁的人,都有这个特点。
“王爷,末将的意思,还是要等步军和石炮前来,再行工程为好。”徐膺绪还是坚持了他的意思,“宣府镇也是边境重镇,城墙制式和大同镇相似,也是为了抵御北元鞑子的骑兵修造。也就是说边境重镇,都是以防止骑兵和云梯攻城而修建,里面储备的守城物资,自然也是多以石灰、滚木、礌石为主。城楼上的几尊铜铳,射程也不比石炮远。只要我们有石炮,就可以直接砸毁那些铜铳。毕竟这几尊铜铳,要是填上碎石弹,对我们骑兵还是有很大杀伤的。”
“那这石炮,要多久才能送到宣府?”朱桂稍微一皱眉说道,“我们的军粮状况,徐将军也是知道的。而且本王的义师也是在大明的土地上征战,不可对我大明的百姓动手。这军粮,也是问题啊。”
诚然,古时行军打仗,战线越长,所需要的辎重部队就越多。除非是对别的农耕国家进行征服,不然的话,自然需要辎重部队运送给养。本来卫所制度,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明显有些矫枉过正,导致了负效果。
“王爷,这石炮,可能要建造很久。末将调查过,大同镇因为不需要石炮。所以并没有能工巧匠会制造组装石炮。所以,石炮的问题,也是一个麻烦事……”
朱桂的眉头一皱显然有些不快,但是并没有发作。
“徐将军,你先下去吧,这攻城一事,本王会深思熟虑。本王也知道这骑兵攻城的风险,本王为了自己麾下的弟兄,也不会轻易决定。但是传令下去,严肃军纪,不可掠夺欺压我大明百姓。”
“末将领旨!”徐膺绪抱拳单膝下跪,行了一个军中礼节,离开了中军大帐。
“二哥……你真的不想出手么?还有十九弟……你到底是什么心?”朱桂喃喃自语道。
**********
&n.收藏
建文大帝 第八十九章 宣府城下
要说宣府城内,现在就是两个王爷。一个是因为蒙元入境而来的晋王朱棡,另一个就是朱元璋所有封王就藩的儿子中最小的谷王朱橞。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两人都是惠妃郭氏所生,同样出于郭氏的还有蜀王朱椿。但是朱椿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这件事情,我身为你的哥哥,我不禁不会支援你,我反而要声讨你。
所谓之声讨,其实也就是送一封信件什么的。毕竟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怕是万一,朱桂得了皇位、坐北朝南,那么自己也自然要拜在天子脚下。
所谓之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是也。
等到真的即位,那么新皇帝自然算是宽宏大量的原谅,更是做足了戏份。
而这朱桂的十六弟朱橞,却没有给朱桂任何的回应,这才是朱桂最不解的。要说现在大明哪里军队里的士卒战斗力最强的话,自然就是几个边境重镇的骑军。虽然在攻坚上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大明的京师,是在江浙平原之上。虽然河网密集,但是骑兵的冲击能力,还是不容小觑的。至于攻城,最好的方法就是围城,而不是直接进攻。直接进攻,将会面临护城河,城墙的阻碍。还有城墙上的弓弩、甚至是火器的伤害,每样都是足以致命的。
哪怕是你真的已经来到了城墙脚下,架起了云梯,那么你可能会面临滚木礌石,或者是热沙子生石灰之流的攻击。哪怕一个最土的方法,都能把你从云梯上赶下来——直接把云梯掀翻下去。
哪怕是你真的是已经找到了内奸,骗开了城门,那说不定也是诈降。能你走进城门的时候,千斤闸陡然放下,要么被压死,要没就被困两闸之间。
有些大城的城门,都是有千斤巨石守护,虽然将巨石放下之后,就难以抬起,但是这个巨石,在外面也是很难攻破。
就算在这城门口没有被为难,接下来可能就是一个瓮城。朱允炆在前世就曾经考察过一个极为庞大的瓮城——南京的中华门城堡,也算是对古代的攻城守城的事情,稍微进行过了解。
别的也不多说,洪武二十六年五月初一,在北方还是有些寒意。但是就在这个有些薄雾的清晨,大明开始变得不再平静。
在薄雾的掩护下,朱桂的一万骑军已经来到了宣府城下。
“投射檄文!”朱桂披挂整齐,骑马立于阵前下令。
“得令!”几十个军士拍马向前,手持大弓,从马匹边上的箭袋里,抽出了特制的箭矢。
“王爷!”一声呼喊,把朱棡从睡梦中叫醒。虽然有些不快,但是朱棡还是迅速下床,着衣开门。
“发生什么事了,一大早就这么急急忙忙?”朱棡忍住了自己的火气,他也知道,要是没事的话,这些属下也窝在被窝里睡觉呢。
“回王爷,您看……”
那名千户递上了一支射进城内的檄文箭矢,朱棡眉头一皱,慢慢的拿下了捆绑在上面的檄文。
“朱桂!你小子真的敢反了?第一战还闹到本王坐镇的宣府?真以为本王是吃素的?”朱棡才看了几眼檄文,就不禁暴怒。不光是因为檄文发火,这火气还夹杂了因为被人从温暖的床铺喊醒的愤怒。
随手将檄文扔在地下,朱棡转身就离开了自己的住所。
“马上传令,本王的中军大帐,诸将都来议事。你,把这檄文,捡起来,然后给众将都看看。”
要说这清君侧,除了朱允炆之外,最明白的就是朱棡。朱棡现在驻军宣府镇,就是为了看着朱棣和朱桂两人。宣府和北平之间隔了一道居庸关,而到大同则算得上一马平川。但是朱棡知道朱桂手上只有些骑军,也没有攻城用的石炮之流,几乎可以忽略。至于北平方面,现在居庸关也在朱棡的控制之下,根本不用担心。
倒是朱棡这里有些劣势。因为朱棡身边已经没有什么骑军了。除了自己晋王三卫的那点骑军,别的都是步军。而宣府的军士,实际是掌握在万全都司和谷王手里。而这个谷王,确是朱桂的亲弟弟……
给朱棡的感觉就是很棘手。
此时在谷王府,谷王朱橞也是盯着这份檄文出神。
“老师,让她们都下去吧。”朱橞看了看四周,对站在他面前的一位中年男子说。
“都下去吧……”
“是……”周围服侍的侍女行了一个万福,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王府大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