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这三个月的民事投入就不下五千万大洋,而且这种支出还在继续,可见其财力多么惊人,这种财力绝不是一个来自东北的响马家族能够拥有的。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德国,但是这种投入背后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要知道,段祺瑞付出了与德决裂的重大代价,才从日本获得了几千万日元的无息贷款,而福建这些远远超过段祺瑞得到的。
这个疑问甚至让他耐不住寂寞,再一次动用同德国前公使辛策之间的人情,虽然辛策严守德国政府的律令,但还是经不住徐树铮的厮磨,泄露了一点信息。
徐树铮从他的话里行间知道了,其实福建能有现在,并不只是德国单方面的支持,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德国绝不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他们一定给了德国具有相同价值的东西。
只是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要知道获得列强的支持其实很简单,只要拿自己地盘上的利益来换就可以,比如铁路、矿产等等。
可是德国不同,他们的势力已经全部退出了中国,就连最后一块桥头堡——青岛也被日本人攻占了,就算签订了协议,他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中国的东西。
所以这并不现实,徐树铮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只能将目光再次放在福建方面,试图通过福建的动作来解答这个谜团。
三月底,福建方面进行了浩浩荡荡的整军活动,所有训练营地的部队都归建了,令他惊讶的是,福建用得不是德国军制,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军制,两万多人的一个师,真是前所未有。
随之而来的就是全面戒严,福建特别事务统计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各方势力的探子全部清除。
徐树铮彻底失去了福建方面的消息来源,只能派人在闽浙、闽赣边界设点监视。
其实最让他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段祺瑞呢?虽然他知道段祺瑞也派出探子在监控福建,但是绝没有徐树铮了解的情况清楚。
作者铁帅说:大家是不是觉得昨天的加更看得很过瘾呢!那今天也不容错过!话不多说!四更走起!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二十二章:徐树铮的好感
因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建背后有德国支持,还是那种不遗余力的支持,至少两亿的大洋哪!大洋与美元的比率是三比一,而美元与马克的比率是四比一,但那也是一千五百万的马克,要知道这些钱,完全可以建立一只一百万人的全德系军队。
最终在段祺瑞一个庸招下,徐树铮决定不对他共享关于福建的消息。
就在护法战争最后阶段,1918年四月份,直系在湖南战场上节节胜利,即将把桂系陆荣廷彻底赶出湖南,可就在这个时候,段祺瑞堂而皇之的摘桃子,不但任命自己人为湖南督军,而且断了对直系部队的给养。
作为一名从军多年的人,徐树铮最明白那种不发军饷的日子,有多难熬,为了混一口热饭,只能违背良心,去百姓家里抢粮食,军官还好一点,还能上街吃白食。
碰见地方豪强,只能缩着尾巴做人,百姓对他们更是恨之入骨,彻底让这些混口饭吃的士兵变成人见人恶的兵匪。
其实士兵本没有错,他们很单纯,有得是为了当官,但是绝大多数是为了养家糊口,一个月6块大洋的军饷,发到他们手里只剩下三块,可就是这三块,能够支持一家老小一个月的生活。
现在就连这三块大洋,段祺瑞都克扣了,这岂不是要断了他们的活路。
如果说实在是没有钱发军饷,那情有可原,但是现在有钱发军饷,你还不给人家,为了一己私欲,罔顾前线数万将士的生命,简直是十恶不赦。
早些时候,徐树铮就听闻,段祺瑞仗着自己是中华民国总理,架空黎元洪,然后暗地里利用职权削减除自己亲信之外的其它部队军费,但是毕竟自己的部队没有被削减用度,所以就不曾关注。
没想到这次做得这么过分,直接掐断直系湖南前线所有部队的补给,要知道这一仗,直系投入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整整五万装备齐全的士兵。
也难怪冯国璋会下令部队原地不动,你一枪不发,就过来摘桃子,哪有这个道理,还他妈把老子的军队补给都断了,难道直系就不是国家军队、北洋军队。
说实话,在做人上,段祺瑞比不上冯国璋,至少冯国璋不会用这种缺德的方法来控制皖系的发展;论阴谋诡计,冯国璋逊色段祺瑞不知道几条街。
徐树铮本质上是一个军人,虽然不得不踏入政治,可他一直坚持爱国抱负,本以为段祺瑞是一个好的选择,没曾想他也只是一个政客,一个不择不扣的枭雄之辈。
这种失望让他没有将东南正在崛起的势力详情告知段祺瑞,以至于在在福建初露狰狞的时候,皖系根本来不及反应。
五月初,趁着桂系陆荣廷败退湘南的有利局势,福建陆军正式打出旗号,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别突袭南雄,入侵赣粤,还用了前所未有的新战术,当然只是相对于中国来说。
在广西、琼州进行登陆作战,将东南的一众魑魅魍魉扫除,不管是护法军还是北洋军,又或者是莫擎宇、龙济光、李烈钧,通通被拉下马。
真正震惊徐树铮的不是福建此次突如其来的行动,而是福建方面在每个省都投放了两个陆军师、两个武警师,他可不像其它人那样懵懂,以为福建军制度还跟大众一般,只是换了个名字。
要知道福建一个陆军师足足两万五千人,而他的武警师比普通的旅乃至混成旅都更多人,就算是加强旅,撑死不过八千人,可武警师足足一万人。
好家伙,整个福建陆军不包括留守部队,都有二十五万人,不说别的,清一色的德国毛瑟g98步枪,就让所有人膛目结舌,这么大批德械武器,如果说没有得到德国的支持,那别人肯定不信的。
后来的福建陆军桂林之战以及南雄两战,无不说明了它的强大,而且从福建方面的施政理念来看,这是一个‘好’军阀,好在哪里呢?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前提是让每个人吃饱饭。
于是所有人围绕着这个话题,提出一大堆,包括太平天国,还有孙中山都提出了分田地,可是真正做到的没有一个,不是说做不到,而是他们不去做。
只有福建,在政权初期就奠定了这个基调,并且还开始解决中国第二大问题-民主问题的脚步,要想解决民主问题,首先就得开启民智,不然那些百姓什么都不懂,跟太平天国一样,被人一忽悠,就傻傻的跟着别人冲锋陷阵。
全民教育就是开启民智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办法,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其它人不知道呢?还是那句胡,他们知道但是不去做,因为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多,有这个精力,他们情愿招兵买马,抢钱抢地抢女人。
而福建方面不仅在每个乡建立两所小学一所中学,还在每个村开办夜校,因为白天,百姓都要去劳作。
徐树铮是个军人,不懂福建其它方方面面的东西,像什么鼓励工商业之类的,但是他知道福建分田地、办学校这两项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所以他对福建的观感特别好,一个有理念、为百姓办实事的政权,并且还有强大的军队做支撑,还有什么是他们不能办到的呢?
之所以不把福建的具体情况告诉段祺瑞,并不只是不满其行为,还夹带着他个人的私心,如果有可能的话,徐树铮更愿意丢掉这个参战军司令的头衔,去当福建陆军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师长。
所以逐鼎冯国璋这第一招要落空,如果换做其它省督军,比如河南、甘肃、四川,兴许徐树铮都会很乐意答应,可偏偏是福建陆军占据的湖北,这个最重要的省份。
试问他又怎么会愿意同福建陆军交恶呢!更何况完全没有赢的希望。




民国之铁血少帅 两百二十三章:算盘落空
云南昆明大帅府。
倒是够热闹的,云南籍、贵州籍、四川籍的重量级军官都在呢,熙熙攘攘汇聚一堂,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封电报正好碰上了滇军内部例会,三个月一次,都能被撞上,哪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诸位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吧!到底该不该接受大总统的好意呢?”唐继尧略带微笑的问道。
看起来心情很不错,至少在在座这些人眼里是这样,不过唐继尧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开口,鬼知道会不会来电幺儿子呀!
更何况唐继尧从来奉行的都是一言堂,先假惺惺的让别人发表意见,其实心里就是想表露他的风采,滇军内部这样被坑的人多不胜数。
表面会称赞你一下,开完会立马打入冷宫,事情就是如此奇妙,跟他妈古代皇帝一样,玩什么君心莫测,光看他的那些个近卫军,就懂得是什么套路了。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话要说,那就我先说一下吧!这个,大总统还是很念旧的,一直没忘我老唐是共和的忠实拥护者,所以此次特地将湖南送给我,表彰一下我往昔的功绩!”
‘我呸!’在场所有人心中暗骂‘真不要脸,不知道我们西南怎么会出了这么一个无耻之徒,老天真不长眼,什么共和功臣,我看不如叫你民主卫士喽!世人皆知你他妈的是一个独裁者,还有功绩,就是你天天给冯国璋拖后腿?’
唐继尧俯身喝了口茶,然后再次面对大家,发表演讲:“但是我唐某人又岂是贪功之辈,匡扶共和社稷本就是分内事情,何谈奖励,所以这湖南还是给其它有功之人吧!”
“呱唧呱唧!”只见大堂之上一片掌声,众人齐声赞扬:“大帅高义!”
说不得这一阵恶俗,其实唐继尧不是不想要湖南,可他知道,湖南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吃下的,得看你有没有那么好的胃口。
且说福建少帅冯庸,那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人’,才不管什么套路,只要他看上了的东西,就一定要拿下,打着消灭叛军的旗号,结果根本没管谁是护法军阵营,谁是北洋军阵营,直接一锅端,一股脑扫荡了两广所有势力。
更是顺手牵羊,把直系的江西都吞了,可见其凶残,重点这是一个锱铢必报的人物,冯国璋不过派人去南雄,什么都还没干,就被他全歼了,人家才不管你干没干,直接报复,连带着两湖都给端了。
下手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唐继尧不觉得就自己这小身板能够扛得住这种大象腿。
没等他的兵到湖南,恐怕人家福建陆军王牌第一师就杀到鼻子底下了,别人不之大哦,难道他还会不知道?全歼桂系的仅仅是福建陆军第六师还有一个武警师,那个武警师就是打杂的。
虽然福建陆军第一师的名声没那么响亮,但是一日下南宁的战绩可是实打实的,从桂林一战就可以看出这个师的强大,一个排名第六的师都能以一比二的战绩全歼桂系,更何况这是排名第一的陆军师。
为了防御这个福建陆军第一师,滇军足足在边境放了五万大军,要知道云贵两省加起来的部队也才十几万,不到二十万,其中十万是地方守备部队,包括保安团在内。
真正打起仗来,能够用得上的,就那么十万人,还有五万在防着驻广西闽军,以福建陆军的战斗力,五万滇军都不一定能够打得赢人家一个陆军师,所以还是别去自找没趣!
这也是唐继尧的聪明之处,为什么他能够在形势复杂的西南存活这么久,并且将蔡锷留下的一个省地盘扩充到两个省,这就是原因,谨慎加上稳重,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出手。
相比于徐树铮和唐继尧的大场面,福建到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冯德麟根本就没看他这个本家发来的电报,不是说不屑,而是没空。
因为他在准备一件大事,现在福建陆军已经将地盘扩展到东南六省,加上琼州,那就是七个省,再用原来的称呼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干脆了个大响雷。
民国六年(1918)年六月一号,在我福建陆军第三师的围困下,长沙守军吴佩孚所部,因粮草不济被迫投降,湖南宣告全境收复。
同日,福建陆军第八师拿下襄阳,第四师攻占恩施,俘虏北洋士兵五千余人,湖北宣告全境收复。
这场耗时一个月的东南收复战圆满结束,闽粤桂湘赣鄂琼七省就这样姓冯了。
六月二日,冯德麟代表东南七省发布通电,“我,冯德麟,自东北参军以来,为国效力,任劳任怨,没有半句虚言,承蒙大家看重,当了这福建督军,自当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是在今年五月,响应政府号召,率领我福建所有军队,抵抗叛军,然而叛军实力强劲,我福建儿郎损失惨重,最终收复两广地区,但是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冯某人一样,一心为国。
江西督军陈光远恬不知耻,进攻我军收复的广东地区,被我军击败,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卷土重来,十万逆贼围攻桂林,我福建儿郎没有畏惧,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抗击。
没想到居然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叛军沆瀣一气,偷袭我后勤基地,在我福建儿郎用命之下,叛逆最终被剿除。
我正式宣布平叛战役胜利告终,同时昭告东南七省民众,凡是受到叛军侵扰的家庭,都可以去领取救济粮,保证东南七省所有百姓温饱。”
不用说,这番语气肯定是出自冯少帅,除了他这个后世来得人会用亲民手法,还是这种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手法,只要有人识字,能够朗诵,那这番白话文就能被东南所有目不识丁的百姓记在脑子里,因为他们懂!
冯国璋的三记阴招,已经有两招破灭了,而这最后一招估计也没希望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二十四章:东南通电
同日,冯德麟发表内部通电,“俗话说得好,乱世之内出奸贼,北洋冯国璋所部,入主中枢,不但没有尽到政府责任,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反而勾结叛军,不顾黎民百姓生死,肆意点燃战火、大肆收敛钱财,实为国贼。
我东南有识之士不甘屈服于军阀武力,亦不愿与之沆瀣一气,遂于民国六年五月,宣布脱离北洋独裁军阀统治,成立东南自治政府,主席冯德麟,总理周世辅,财政部长王家俭,交通部长徐名世,教育部长王述增,商务部长欧阳钧,卫生部长汪声铃,建设部长李厚恩,警察部长臧致平,外交部长王寿昌、民政部长叶大徵
政府之外另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法院院长叶尔衡,检察院院长刘豫瑶。
令成立东南军事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三军指挥部、总参谋部,军事委员会主席冯德麟,三军总司令冯庸,陆军总长蒋百里,空军总长李藻麟,海军总长程越。”
这份电报自然不能广而告之,只是在政府以及军部内流传,列为一级机密档案。
次日,东南自治政府发表《告民众书》,内容:“东南自治政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清末以来,苛捐杂税种类繁多,百姓民不聊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有鉴于此。
特废除包括厘金及厘金变名之统税、统捐、专税、货物税、铁路货捐、邮包捐、落地税等杂税,重新审核制定税收。
其二,各地官员众多,品行不端着不计其数,故此精简人员,任免官员以考核为准,政绩劣质,免职,政绩优良者,升职。
此电!
东南政府于民国六年三日致!”
第一封和第二封通电被称作《东南新电》,同时也向举国内外宣告一个新势力的诞生。
同时,借着东南自治政府成立这股东风,冯庸掀起了一场改革浪潮,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上违法不尊、作恶多端的地主豪强、富商巨,当然还有官员。
这也为东南自治政府的均田制奠定基础,沿海省份大多数人靠海吃饭,对土地的热衷没有那么强烈,加上政府用钱赎买土地,所以几本都不会反对。
但是内陆省份,尤其是湘鄂赣三省,历来被称作鱼米之乡,是中华大地上有名的‘粮仓’,百姓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远超沿海,说句实话,要他们土地就等于要他们命一样。
这些地方的地主豪强也特别多,如果不借助冯庸,光靠工作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人均有田’的任务。
所以就让东南陆军帮忙,消灭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杀鸡儆猴,剩下那些人都老老实实的听从政府安排。
于是分田工作进行的特别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各省都完成了。
其实东南自治政府的施政方略,跟福建是如出一辙,福建仁政之名在沿海一带广为人知,所以有很多人支持,加入冯家旗下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这几封电报可以说震惊世人,没有人能想到,冯德麟并不是只会治军,在政务方面也很有一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
其实不然,冯德麟只是幕后人,真正掌权的是少帅冯庸,冯庸可以说,哪个方面都不擅长,但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他知道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专门人干专门事。
将军队交给蒋百里、张孝淮等军人;将政务交给周世辅这种老官油子;将兴华集团交给曹百万这种商人,而他只需要掌控发展方向,这恰恰也是他身为先知者的优势。
东南自治政府的成立可以说,在北洋政府脸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无论是直系还是皖系都把他当做眼中钉。
至少碍于东南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迟迟没敢动手,毕竟这个国家不是只有他们三方势力。
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人士,一派欢呼雀跃,不知道的还以为冯家父子是他们的人呢!
孙中山更是亲自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写道:“东南自治政府之成立,无不昭显以北洋为首的独裁军阀的失败,冯德麟将军必将成为我民主共和的先行者。”
可惜没人理他,试问一个只会说大话的人,要他有何用,难道就为了闲暇时听一听笑话?
伴随着东南自治政府的成立,掌握东南实质军权的少帅-冯庸,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少年,用自己天生的军事指挥天赋,一次次让部队化险为夷,连战连捷,最后雄踞东南,这难道不是传奇。
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还是一副玩闹姿态,家境富裕者,出国留学,但据不会有他这种成就。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经历,让百姓将其奉若神明,什么武曲星下凡哪,这种言论在民间比比皆是。
其实不然,冯庸并不是所谓的天神下凡,福建陆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胜,都是靠军队内部的团结一致,不是所谓自带的无敌光环。
不管是桂林之战还是南雄第二战,这些都不是冯庸能够掌控的,他只是充当一个战略制定者的角色,具体实施还得看领军将领。
如果不是福建陆军装备精良,接受的军事教育也超人一等,也不可能获得这么强的评价。
正所谓凡事不预则立,冯庸虽然是先驱者,但是他不可能像开挂一样,随心所欲,想什么就是什么?
相反,他走得每一步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从东北开始,到参与‘张勋复辟’,再到打下福建,这些都是有迹可循。
假如没有在东北和张作霖的交易,冯德麟的二十八师就不可能换装,火力大增,那就不可能击败张勋,也没能获得北京城的大笔财富。
正是从北京掠夺的大笔金钱,奠定了福建的基础,使得福建能够入得德国的眼,进而同德国交易,并结为合作伙伴,得到大笔低息贷款,用来购买各式工厂、武器弹药,带动福建的全面发展。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二十五章:‘福州’-‘福京’
东南大战结束了,而原本忙碌不堪的冯庸也清闲下来,这不,一大早拖着蒋百里视察福州城。
福州作为东南大城,一省中心,城市规划本就不错,城市面积很大,能够容纳数十万人。
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农业国家的城市,相比于工业发达的欧洲城市,略显不足,虽然天空依旧很蓝,但是密密麻麻的街道,以及各处随手可见的垃圾,这些都是问题。
去过欧美的人都对这种环境感到不满,更何况是冯庸这个现代人,虽然他不是正而八紧的环艺专业出身,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呀!
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人,他脑中装载的那些二十一世纪理念,足以称作大师级,说起来,那叫一个头头是道,幸好请来的都是当前建筑业拔尖的人。
古代人天圆地方的理念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建设城市这方面,严格遵循,以十字街道为基础,逐步形成四四方方的格局,虽然在清末这个时候,受到外来思想冲击,更多人跟随潮流,建设起了欧式别墅,但总归没有破坏大体布局。
整理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将中央大街两侧的砖瓦结构房推掉,形成一条硕大的道路,道路用混凝土、沥青作为原料,看起来黑中带青,不过早期有些异味。
两旁种植着樟树,综合这东南,樟树无论是药用价值还是美观方面,都不错,更重要的是它所散发的幽香不是特别浓郁,而是一股淡淡的清香,可以很好的净化空气。
政府对这个城市建设还是很关注,至少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环保局,雇佣清洁工人时常清扫城市各处,所以,单论城市美观与整洁,别说中国现有城市了,就连欧美城市都不敢说超过福州。
就面积而言,福州在新建的基础上不仅大批量修筑了五层小楼,类似于后世的商品房,可以容纳三百万人。
还顺着城中河往南北延伸五百米,设立开发区,又进一步加大了面积,为源源不断涌入的流动人口做准备,这是必要的,因为福州已经成为中国除上海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这个地位会随着东南政府地盘的扩大而水涨船高。
1...6061626364...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