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但是即使明知如此,急切渴望中国迅速强大起来的胡卫东也不愿为了稳妥而牺牲发展速度,而是一直苦思解决未来失业问题的办法。胡卫东一开始的想法,是利用国际市场渡过这一危机,只要不像历史上那样同时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敌对而难以大规模出口,同时还具有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强的出口商品,他的这一设想未必不能成功。但是作出大量培训日军战俘的决定之后,胡卫东却突然意识到,似乎还有一个更加取巧的办法,现在大量引进外国工人,可以解决目前国内熟练工人不足的问题,而等到将来就业压力增大的时候,直接将那些不是急需的外国工人解聘,就业岗位不就腾出来了吗?反正他们是外国人,中国政府无须为他们的饭碗负责,只要合同事先别签太久就行
注: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下是“大政府”,一切经济活动(至少城市是这样)都归政府来管,因此城市青年找不到工作都可以找政府(甚至连工作太苦、需要换一个之类的无理要求都可以提,只要人数够多而且不到触犯刑法的地步,甚至是小小地耍耍无赖,当时的政府也没办法),因此一点点失业都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而市场经济下则是“小政府”,所需负担的义务相对小了很多,只要失业的数量不多到一定程度,政府只需要坐等市场将其慢慢消化就行,而失业人口则不得不为了谋生而主动去想方设法找工作养活自己,也不敢再坐等政府伸出援手,因此“解决”失业难题自然就容易多了
注2:科技是引进了不少,但大都是国家层面上的合作,是中国与美国联手抗苏换来的报酬,即使不对外开放也一样可以拿到。而引进外资本身,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科技,因为外资兴办的基本都是低技术含量的血汗工厂(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九十五章 四道难关(四)
ps:感谢书友“龙心悦”的打赏和投出的月票与评价票、感谢书友“yyzs”投出的两张月票,顺便求下今天的推荐票^_^
但这个办法说着倒是简单,实行起来却是极难,不说别的,外国工人的薪资水平可不是国内能比的,即使是最低档次的技术工人,每人每年都不会少于500美元(这还是欧洲的劳动力价格,美国工人的工资要求更高。(无。,弹窗),而要在将来想起到胡卫东期望的作用,现在少说也得聘用上百万人,这得要花多少钱?就算中福国际再能搞钱,也绝对吃不消。何况高薪聘请一些专家到中国来,咱们的工人师傅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数以百万计的国外普通技工来到中国、干的是与中国技工同样的工作、收入却高了0倍,觉悟再高恐怕也无法心理平衡吧?
因此就目前来说,胡卫东只能打日军战俘的主意,让他们干活是劳动改造,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根据工作表现稍微发点鼓励性的奖金就行了,不但花钱很少,中国的工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至于更多的廉价优质外国劳工,胡卫东心里也有了一点想法,只是目前时机还不成熟,他自是不会宣之于口的。
话说历史上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本来还有一道难关,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关,那就是产业升级,后世的中国政府为此可谓是殚精竭虑,而中国的老百姓也在转型期中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对于这个时空现在的中国来说,这一难题却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就提前得到了解决
首先,这个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本就不像历史上新中国建立时那么大,一方面949年比99年晚了0年,另一方面二战前后是世界科技水平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因此这0年至少抵得上其他时间段的20年;其次。由于胡卫东主持的多次成功的技术、设备与人才引进,中原边区、特别是豫西工业区所获得的好处远比历史上新中国建立后得到的苏援要大得多;最后,因为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兼军工专家的帮助。中国现在也有了不少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成果,因此便有了与先进国家交流技术、乃至进行合作研发的筹码,这对中国的工业化完成最后一跃、全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无疑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对中德全面合作抱以那么大的期待,而在中福国际替德国政府代付了之前和之后一段时间的应偿本息之后,包括合作研发与高精尖技术设备转让在内的两国秘密合作终于成为可能。话说回来。如果有选择的话,其实小胡子也不想太早跟英法开战,毕竟综合考虑的话,德国无论是军力还是国力都没有什么优势(即便后来吞并捷克之后,第三帝国的综合国力也才勉强和英法两国本土持平,更别说人家还有众多的小弟和广阔的殖民地。),何况即使真能打赢。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也肯定会忍不住出手,万一德国还没彻底打垮英法就陷入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窘境,重现一战的败局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小胡子以为,如果能花一两年时间先完成工业与武器升级,之后再寻找一个有利时机开战的话。胜算无疑会增大很多。而若是能够借此机会将日益显露出巨大战争潜力的中国拉上自己的战车、至少避免其倒向苏联,那就更好了。双方都有这个需求,秘密进行的谈判自然进行得十分顺利,只是这个合作要想真的开始、特别是从德国引进世界一流水准的各种成套设备,却依然有一个很大的障碍
这些大型设备想要运到中原边区,要么走陆路、要么走海路,相比而言走陆路运量小(也即是耗时长)、费用高,更重要的是,还得经过苏联的国土,别说中德合作是秘密进行的,即使是可以公开的正常交易,也难保对德中两国都心存警惕的苏联人不弄出什么幺蛾子来。而海路虽然运量大且费用低廉,但是目前赤色党实际控制的较大港口只有青岛港、连云港与烟台这三个,可是德国人想将那些设备运进这三个港口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烟台因为位置的关系,一直频繁遭到日军陆航和海航的空袭,港口设施损毁严重,加之距离苏联“借”走的威海卫军港太近,保密难度太大,所以直接就被排除。连云港虽然情况稍好,但毕竟同样地处前线,随着日军航空部队不断获得飞机补充,华北航空总队即使又获得了几百架新购得的苏式飞机,也始终无法完全掌握制空权,这种情况下胡卫东自是不敢冒险让运输那些重要货物的德国船只进港。相对来说,周边已经建立起初具雏形的雷达、并且一直保持着200架以上战斗机常驻、同时还有铁路直接相连、又拥有目前边区唯一修造船基地的青岛,无疑是货物交接地点的首选。
然而,虽然华北航空总队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令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不敢靠近胶州湾,但是日本海军却依然可以派出舰队在较远的海域来回巡逻,对中原边区的海上交通进行封锁,而华北航空总队的飞机却因为航程的关系鞭长莫及。若是德国船只直接运货前往青岛港,搞不好就会被其拦截乃至于击沉,要知道日本海军即使连遭重创,实力依然比德国海军强大得多,尤其是在日本眼皮子低下的东亚地区,德国人纵然自傲,却也是根本硬不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虽然随着侵华日军的一次次惨败,列强对于日本的评价一降再降,但日本现在毕竟还有不下200万正规军(其中陆军有50多万),因此日军大本营统帅部还有强硬的底气。也正因为这样,虽然美国海军比日本强大得多,但美国政府也不愿现在就与日本撕破脸皮,而故意使了些小绊子,让中福国际在美国采购的那些机器设备无法及时装船出港,明显是想再观望一阵(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九十六章 攻克开封
ps:感谢书友“泉城人”的慷慨打赏和书友“咸蛋超人”投出的2张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担心这样下去夜长梦多的胡卫东终于下了决心,“来只有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将被围的四十多万日军全部消灭,让列强都到日本已经必然失败,下面的工作才好进行啊!”
中央和太祖接到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后,很快就批复同意,但考虑到与开封相比、日军占领更早、并在此与十五集团军主力长期对峙的徐州防御体系更加完整,总兵力也更多,加之八路军包围开封已经有段时间、而其持续不断的袭扰则更是令开封之敌精疲力竭,因此中央决定先以八路军为主力在十五集团军的协助下歼灭开封的十余万鬼子,再合两大集团军之力,将徐州的二十几万日军全部消灭,为这次世界瞩目的中原大会战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来以目前实际指挥八路军的第27军军长**的想法,开封还得至少再围上一个月才能发起全面进攻,但是担心他又抗命不遵的太祖在一天连续给他发了三次电报,没有办法的**只得坚决服从命令。好在中央要求十五集团军将所有05mm以上口径的重炮全都调派过来支援八路军作战,这令他的心中多少增加了一点底气
在战前准备会上,某个师长问这位年轻的首长这一战该由哪支部队主攻、哪支部队佯攻,结果这位一向以善打巧仗而闻名的林军长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厉声道,“我军有百万精兵,还有几千门大炮、几百架飞机助战,对付区区十几万鬼子。还需要分什么主攻佯攻吗?都给我往死里打!”
这个命令很快传遍全军,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的士气,本来八路军中新补充了大量的新兵。这些人多少有些畏战情绪,结果听到了**故意夸大的双方实力对比之后,也无不信心大增。而另一方面,一向善打巧仗的林总也并没有被急于求胜的想法冲昏头脑。恰恰相反,四面强攻正是目前开封日军主将冈村宁次最为害怕的打法。因为此时的开封日军经过八路军长时间的袭扰早已经疲惫不堪,现在八路军从开封城外的各个方向发起猛攻。兵力不足的鬼子被迫将几乎所有的部队都全都派到一线应战,这一方面导致日军缺乏足够数量的预备队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鬼子根本无法依靠轮换获得休息的机会,而兵力雄厚的八路军进攻部队却可以将兵力分成三分,不停歇地轮番进攻,不过两三天时间之后,素以顽强著称的鬼子就坚持不下去了。甚至还有因为严重缺乏睡眠而发疯、和一睡倒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因为必需的“单基燃料炸药”迄今为止仍未实现工业化的生产(注),因此即使是装药量很少的单兵云爆弹目前也只生产了一千多枚(一枚的装药量只有五六十克,即两多,一千多枚单兵云爆弹只需要一百多斤。哪怕用实验室手段制备都够了。),在济南战役中就立下了奇功的单兵云爆弹再次在战场上使用,用来对付躲在地窖、暗堡等半封闭工事中的鬼子,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杀伤效果,一共毙伤日军八千余人,而且几乎都是鬼子的精兵。同时,由于云爆弹杀伤效应的特殊性,这些鬼子死多伤少,除了不到三百个幸运儿,其余的全都当场死亡或者身受重伤而被八路军的战士全部击毙,事实上这也是帮助他们解脱,全身烧伤在这个年代基本上是没法治愈的,与其在极大的痛苦中哀嚎至死,还不如死得更痛快一些比较好
当然,这也因为单兵云爆弹太少,因此“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只有遇到常规打法难以奏效的强力抵抗时才会用上,因而大大提高了杀伤效率。而等到大量装备部队之后,随便遇到一点敌人就会使用,甚至还可能拿去用作火力压制,杀伤效率肯定会下降许多。
这一千多枚单兵云爆弹不但杀敌甚多,更导致日军自以为能够抵挡八路军进攻较长时间的那些坚固阵地纷纷被迅速攻破,直接打乱了冈村宁次的部署,而城内的日军更是人心惶惶,在十五集团军派来参加攻城战的部分日纵官兵的喊话攻势下,军心迅速瓦解。而冈村宁次为了避免敌军的加强版“拆墙攻城法”直接将自己的司令部端掉而多次转移,就更是令城内日军的士气雪上加霜,而日纵宣传员用大喇叭以日语喊话散布的各种谣言却因此更具蛊惑人心的力量。
在精神和**的双重打击下,短短三天之内,城内原本至少超过十万的日军就已经仅剩六七万人,而且还被分割成至少十几块而无法相互应援,虽然八路军此时的伤亡也已经超过了0万人,但是林总原本多少还有些不安的心总算是定了下来,任谁都得出鬼子已经没有了任何一点翻盘的希望,而就在这个时候,老鬼子冈村宁次虽在情理之中、却仍出人意料地率领6万多人的残部主动投降了
注:以致于胡卫东一度甚至想用老式的一代云爆弹替代过于先进的三代云爆弹,因为环氧乙烷的工业化生产相对要容易得多,但是三代云爆弹
不但威力比一代云爆弹大了几近0倍,而且生产与使用都更方便,运输与储存中的安全性也明显占优,性价比远非一代可比,而且“单基燃料炸药”的分子结构虽然稍显复杂,但即使以这个年代的工艺条件,也完全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胡卫东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固体燃料研究所的化学家们,而那些化学家也没有令他再次失望,终于在99年4月份实现了固态的“单基燃料炸药”工业化生产。同时,因为并行工程学的帮助,固体燃料药柱的加工难题也于不到一个月之后得到了解决,使得固体火箭的研发成为可能,这就更是意外的惊喜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权宜之计
ps:感谢书友“咸蛋超人”投出的2张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与狂热的日军基层少壮派不同,那些已经身居高位的日军大将大都十分珍惜自己的性命,哪怕是冈村宁次这个铁杆的军国主义分子(他是缔造了昭和军阀的“巴登巴登同盟”三羽乌之一)也不例外。能让这些日本军阀“为天皇尽忠”的只有日本严酷的军法,但在日军败像已成的现在,日军大本营将来未必还能有执行军法的机会,威慑力自然也就大不如前了。因此眼见大势已去,冈村宁次便不再死抗,而是颇为光棍地直接下令投降了。
必须承认冈村宁次确实是个中国通,深知中国人极为现实的民族性格,他很清楚,即便中国赤色党的领导人不像传统的中国政客一样有着类似“以德报怨”的迂腐念头,也必然会因为自己率部投降、减小了八路军伤亡的功劳、以及因此产生的巨大示范效应而宽待自己,至少保住一条老命应该不成问题。要知道,成熟的政治家是断不会纯粹为了泄愤而无谓地牺牲更多人命、浪费更多钱粮与军火的
而冈村宁次投降的时机也掐得很准,一直等到了日军将溃而未溃的时候,如果早了,军中的少壮派仍有力量阻止他,爆发内讧、乃至将其“天诛”都有不小的可能,而若是晚了,日军已被八路军击溃,他能够带着投降的大概也就身边的区区千百人,功劳根本不能与现在带着六七万人一起放下武器相比。
胡卫东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得知冈村投降的消息之后顿时惊怒交加,这个历史上搞“三光政策”、杀了那么多抗日军民的老鬼子难道就此逃过了人民的审判吗?但他很快就无奈地叹了口气,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还真拿这个老鬼子没办法,一方面这个时空的冈村宁次还没有搞出令华北抗日军民恨之入骨的“三光政策”。反倒因为他对部下军纪的约束相对较严而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另一方面,即使冈村宁次有了十恶不赦之罪,就冲着他带着几万鬼子主动投降这个功劳。中央也会留下他的这条狗命,以作为典型诱使更多的日军投降,就像历史上的吴化文那样。太祖等赤色党的主要领导人虽然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但也普遍是十分现实的。不会为了泄愤而让广大指战员无谓地牺牲
如果冈村宁次是十五集团军抓住的,胡卫东或许还可以先斩后奏,但现在是八路军接受了日本第2军残部的投降。胡卫东哪儿还有插手的余地?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向中央发报谏阻某些王明余党以“维护统一战线”为由要将冈村移交给重庆政府的提案。
胡卫东心里有数,冈村宁次只要在赤色党手里,至少还会被关着改造;如果交给老蒋,以历史上的先例(其实应该称为“后例”才对)来,老蒋一准就会转手将其释放,甚至还会请他帮忙训练军队对付赤色党
太祖本来就不打算将冈村送给老蒋。胡卫东这个党内头号“日本通”的署名电报让他说服中央其他领导时更多了几分把握,而胡卫东以“防其遁逃”为由建议将以冈村宁次为首的日军中高级将领送到条件十分艰苦的青海接受劳动改造,则被伟人一眼穿了他对冈村宁次的真实态度,但他深知胡卫东一向顾全大局,因此并没有在电报中向其详加解释。直到好几个月之后胡卫东去中央开会,太祖才专门请他到自己家里来作客,于闲聊中隐约地点出了自己对于这些虽然“罪该万死”、暂时却“杀之不利”的人物的处理思路
原来,暂时宽赦、甚至优待那些罪人,只是为了大局而不得不采用的权宜之计,等到将来赤色党统一中国并稳定了全国局势,那时再来清算,代价要比现在小得多。须知劳动改造本就不是无往而不利的,越是身居过高位的越难以改造过来,因此到时候罪名并不难找,何况还有“翻旧账”这一杀招。胡卫东这才明白建国初期那些政治运动原来还有这个作用(注),不过虽然这招的确厉害,但也很容易被人利用而造成冤案,并且“翻旧账”的行为还容易导致外界质疑赤色党的信用,因此胡卫东也为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太祖虽然性格较为固执,但这么多年来胡卫东从未令他失望过,因此最终还是部分接受了胡卫东的意见,适当减少了运动这一手段的应用。而胡卫东“已经宽赦了的罪行不翻旧账,专找那些以前没被挖出来的做文章。”的建议也被太祖采纳,反正确如胡卫东所言,那些有过大罪的人,又岂会没有别的污点?只要有一两个之前没有主动供认或者被人揭发的小罪(如果能够主动坦白所有的罪行,则说明其是真心实意地接受改造,那么给其一个改过向善的机会也无不可。),就能够以“之前没有老实坦白,说明其一直恶意对抗改造。”的罪名将此前已经赦免了的罪行一并拿出来从重处理,而那些嘴炮人士却根本无法以此攻击赤色党言而无信。后来,冈村宁次也正是因为被举报出是“慰安妇”制度的发明者而不得不再次接受公审,并很快就补吃了那枚迟来数年的子弹
注: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是康泽,以其所犯的罪行死一万次都不为过,但被俘后却只是被关起来劳动改造,并且在明知其仍未转变立场的前提下将其赦免,还给安排了不错的工作,目的无非是效仿刘邦听张良之计封雍齿以安人心,意思是党连康泽这样害死几百万苏区群众的大刽子手都能够宽恕,何况是其他人?于是那些以前曾经长期在南京政府任职的旧官吏、乃至于一部分对人民犯过罪的家伙也就都能放心工作了,而初建的新中国也因此很快稳定了下来。
不过国家真的稳定下来之后,该清算的终究还是要清算的,尤其是那些并没有真心悔过的,比如康泽后来就没能得到善终,其他有过大罪而又不懂夹着尾巴做人、同时也不是国家奇缺的特殊人才的旧官吏,除非像吴化文那样早死,否则结局也都差不多(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九十八章 辉煌胜利
ps:感谢书友“nqm”的再次慷慨打赏、书友“热血汉唐”投出的月票和书友“瓜地里的地瓜”投出的评价票,顺便再次求推荐票^_^
虽然胡卫东心中不忿,但客观上讲,冈村宁次的投降还是大有好处的,八路军仅以0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便全歼了实力强劲ri本第2军,使得徐州的二三十万ri军彻底成为孤军。面对赤se党两大集团军的近百万jing兵,手下兵力仅剩不足0万、其中还有超过三分之一是伤病员的ri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自然知道必败无疑,而眼见中**队越战越强,ri本的战争潜力此战之后却已经濒临枯竭,畑俊六对于侵华战争的胜利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为了给战后的ri本多保留一点元气,他终于下了决心,率残部向十五集团军投降。
之所以选择十五集团军而不是八路军,一方面是因为ri本人崇拜强者,而十五集团军在他们的印象中比八路军更加强大,尤其是十五集团军多次以少胜多,令鬼子输得心服口服,虽然世人都知道以多胜少才是兵法正道,但能够以少胜多的将领和jing锐之师素来都更受敬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十五集团军旗下有ri纵这个特殊编制,虽然这些鬼子之前都无不对“叛徒”恨之入骨,但等到他们自己也投降的时候,立场就完全转变了过来,反倒是有大量同胞为之效力的十五集团军更令这些鬼子心安
虽然畑俊六在得知冈村宁次投降后的次ri就下了决心,但是徐州ri军士气再怎么低落,毕竟敌人还没攻入城内,其中那些死硬分子也大都还在,畑俊六不惜自己的名声受损、以类似“鸿门宴”的方式将那些顽固的少壮派全都羁押了起来,没了这些中低级军官带头,徐州的二十余万ri军士兵又早就被十五集团军打怕了。因此自然不敢抗拒司令官的命令,畑俊六这才总算是松了口气。即便如此,城内还是爆发了多起小规模的兵变。自相残杀而死的鬼子多达几千人,若非胡卫东果断地派兵进城镇住了鬼子,此事搞不好还会有什么变数
虽然心里并不想宽恕畑俊六这个战犯,但是敌人不战而降。胡卫东也不会傻到拒绝,毕竟徐州城防坚固、兵力充足,而开封战役又几乎将中原边区几大兵工厂这一个月来新生产出来的大口径炮弹消耗一空。本就不多的储备愈发不足(但鬼子却是不知道的,要不然畑俊六也未必会选择投降了。)。
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口径炮弹却硬要强攻的话,即便两大集团军光是野战部队加起来便有八十万左右,而且还能从中原边区不断获得补充兵员,想在一个月内拿下徐州全城的话,伤亡也绝不会少于0万;而如果选择长期围困,又会浪费极为珍贵的时间。有违胡卫东倡议提前结束中原大会战的初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