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在胡卫东记忆中,历史上dc-型客机及其各种改型在946年停产之前,累计生产了000余架,而直到2世纪初叶,世界各地还有000多架dc-在为商业、军队、政府和私人服务。事实上,dc-堪称是历史上飞行时数最多的飞机之一,有些达到70000小时、甚至更多,其中累计飞行时数最多的dc-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75小时(该机原属美国中北航空公司,后捐献给密歇根州的迪尔本博物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七章 军火采购(下)
ps: 感谢书友“悠散人”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_^
虽然目前的dc-型客机因为才刚刚投产三年多的时间,而且一直供不应求,因此现在的售价高达5万美元每架,但考虑到其出色的性能和惊人的使用寿命,依然称得上是物有所值。何况中福国际只买了20架成品送回国内供公务和训练之用,另外0架则都为特许生产,顺便买下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美方还负责进行人员培训,总的来说还是很划算的,毕竟类似这样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的项目,能够引进的话还是直接引进的好
空军方面的采购量也同样不小,总花费超过了000万美元,但无论是对于陆军还是空军,这次的大采购都只能说是锦上添花,真正算得上是“雪中送炭”的只有海军方面,尽管中福国际的采购并不顺利
自从占领青岛之后,胡卫东就一直在想方设法发展中国的军舰制造工业,但是与陆军和目前历史还不算长的飞机相比,海军舰船对于工业基础和技术积淀的要求更高,仅靠中国自己摸索的话,估计直到二战结束也别想有什么像样的成果出来,因此引进技术、设备乃至于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二战之前正是列强最为重视制海权的时代(之后因为制空权变得更加关键,单谈制海权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对于相关技术也都得很紧,想要引进谈何容易?
须知苏联在929年大萧条这样千载难逢的良机中都没能在造舰技术的引进方面取得多大的成果(注),更不要说是现在列强进一步加大了技术设备出口管制力度的现在了,也正因为这样,胡卫东才不得不从造舰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的苏联引进一些小型舰艇的建造技术,这可不仅仅是因为未来中国海军“飞潜快”的发展思路。更是由于当时除了苏联根本没有别的国家肯卖造舰技术给中国
本来胡卫东的打算是在与德国开启全面合作之后,再利用这个机会从德国引进各种舰艇的建造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与人才,但却没有想到中福国际竟然能够利用杜邦财团的关系打通了美国各大军火商的门路。胡卫东自然知道二战期间德国所产的舰艇也就只有潜艇比美国的略好一些,其他的跟老美的产品相比都差了一大截(注2),因此能够从美国买到军舰乃至全套的造舰技术,这无疑是意外的惊喜
但是罗斯福通过司徒美堂那些自豪的话语。已经早就了解到赤色党这两年来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和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因而提前意识到了中国赤化的不可避免和赤化之后的巨大发展潜力,即使不考虑意识形态的不同。他也不想培养出一个美国的竞争对手乃至未来的大敌,苏联崛起的教训已经足以让他反省了。因此,对于出售的舰种与转让技术设备的类别,美国政府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可以远洋作战的大型舰艇更是坚决不卖。甚至就连他们一开始同意转让的轻巡洋舰技术设备,也因为美国现役的轻巡洋舰吨位普遍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上重巡洋舰的标准而被最终否决
好在美国海军部现在正因为三年造舰计划的大幅度缩减而犯愁,中国赤色党的采购却令他们到了机会。经过一番接触,美国海军设法说服了国会,同意向中国出售2艘美国海军服役多年的奥马哈级轻型巡洋舰,单价高达500万美元,比造价高了一倍还多。更不要说这两艘军舰都已经用了十几年,算上折旧费的话恐怕连500万美元都不值,但由于中国暂时找不到别的买家,因此美方在谈判中极为强势,即使毛泽民亲自出马杀价,也只是勉强将单价砍到了200万美元,不过服务态度倒是不错,考虑到中国即使买下这些军舰也无法突破日本联合舰队的拦截安全回国,他们同意送货上门,并表示如果中方有需要的话,他们可以对这两艘老式轻巡洋舰进行现代化的改装,当然,改装费还是要收的
接到毛泽民从大洋彼岸发回的电报后,胡卫东差一点就当场回电让其放弃购买,但转念一想还是决定当一回冤大头。身为一位“巨舰大炮”爱好者,胡卫东对于二战时期各国主要舰型的优劣十分清楚,特别是美英日德这四个国家,其中德**舰的内部结构设计是最为完美的,而美**舰的外部布局则最为合理,无论是武器还是装甲。因此哪怕得不到美国大型军舰的建造技术,只要能够将军舰带回来研究分析,一样可以学到这个长处,而且他还有一个如意算盘,那就是从德国引进大型战舰的建造技术,然后将美**舰布局上的优点融入进去,那就可以兼取两**舰之长了。当然,胡卫东也知道这并不容易,因此故意提出了一些改装的要求,然后派出青岛造船厂精挑细选的一些技术骨干前往美国,名为监督,实为偷学,就近观察和研究美国人布置舰上武器、装甲和其他设备的思路
注:不过这也因为苏联在财力有限的现实面前,选择了先实现陆军与航空部队的现代化,直到两个五年计划取得空前成功,苏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之后,才加快了红海军现代化的步伐,但这个时候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从大萧条中缓过劲来,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什么都卖了
注2:二战德**舰设计落后这一点或许有人持有异议,但即使是最铁杆的德粉,也无法否认二战时期德国的水面舰艇性能上比不了同档次的美**舰,而且德**舰的建造速度比不上美国,造价居然也没优势(要知道当时美国的人工费用比德国高得多),综合下来一比,这差距就更大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八章 军舰改装(上)
ps: 感谢书友“升棋了”投出的评价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不过胡卫东的这些要求也不能说是无理取闹,奥马哈级轻巡洋舰毕竟是一款带有大量一战时期设计风格的老旧舰型,设计中不适应二战的地方很多,胡卫东虽然并非舰艇设计的专家,但身为一个资深的二战军舰爱好者,后世总结出来的那些经验教训他还是知道的,只要将这些意见提出来,经验丰富的美国人自然知道具体该怎么修改。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自然也会有所获益,但因为美国海军和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对中国同行的蔑视,很少有人能够虚心地学习来自于中国这个“落后国家”的海战理念,何况那些改进意见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专门是针对中国国情与未来中国海军的军情,美国佬想学也学不了
虽然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对于现在的奥马哈级轻巡洋舰很不满意,但对于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海军来说,这款轻巡洋舰其实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其基本参数如下:
排 水 量 762吨/9296吨
主炮 单装52mmx0
副炮 单装76mmx
尺寸 长67米,宽69米,吃水6米
功率 90,000马力
续 航 力 ,460海里/0节
最高航速 5节(设计)
载机 2架
舰员 00人
侧舷装甲带:76mm
甲板:mm
炮塔:5mm
司令塔:2mm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出,该舰虽然较为老旧,但无论是火力、装甲、航速还是续航能力都相当不俗,但在胡卫东来,这款军舰的设计却存在着多个明显的缺陷
首先是防空能力薄弱,虽然装备了不少门大口径的高平两用炮,但是却没有配备小口径的高射炮或者高射机枪。使得在防空作战中敌人的轰炸机一旦拉近距离,该舰就将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其次,是52mm口径的主炮太多。对于很少会被委派执行对地火力支援任务的中国海军来说未免有浪费之嫌,虽说52mm舰炮也不是不能对空炮击,但防空效率与更加专业的27mm高平两用炮相比却差远了,胡卫东宁可放弃其中的大部分来腾出舰上空间和载重。以加装必不可少的近距离防空武器;最大航速偏慢,还跑不过鬼子的重巡,一旦遇上的话。那就是打又打不过,逃也逃不掉,怎一个“惨”字了得;续航力过大了,对于相当长时间内都不太可能进行远洋作战的中国海军来说未免有些浪费,令胡卫东略感意外的是,中福国际针对这一点提出的改进要求反倒令美国政府降低了一点戒心,而在出售设备和技术的时候稍稍放松了一点管制。这无疑是意外的惊喜;此外,对于未来主要是“以飞机对付敌舰”和“军舰辅助防空”的中国海军来说,该型轻巡洋舰过厚的侧弦装甲无疑十分鸡肋,一方面占用了太大的载重,另一方面在防空作战中却根本毫无用处。航空炸弹很难炸到军舰的侧弦(理论上可以靠惯性甩过去,但实战中操作难度太大。),而威力巨大的鱼雷则根本挡不住,哪怕是装药最少的轻型航空鱼雷也是一样
胡卫东虽然不是军舰专家。但他对于炮火的了解却是天下无双的,又知道后世军舰发展的趋势,再加上第三舰队已经有不少战例可供参考,因此他这个外行的很多意见却几乎都是切中要害,令美国海军的谈判代表啧啧称奇,于是很爽快地接受了大部分要求,其中舰体首先接受了改装,侧弦的主装甲厚度减小到25mm(注),甲板与司令塔的装甲则不同程度地加厚了,两艘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因此有所减少,降到了7000吨以下(因为加装了不少近防火炮,其实也就轻了00多吨。),再加上舰首改成了可以提高最大航速的球鼻艏(这个技术美国海军不久便要开始广泛应用,所以胡卫东也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令其最大航速达到了6节,而续航力则因此下降了不少,变为000海里/节(所用的球鼻艏选择了在最大航速下减小兴波阻力的效果最大的造型,因此低速航行性能大受影响,导致【经济】巡航速度加快了一大截。)
至于胡卫东更关心的舰上火力配置,经过双方一番沟通和交涉,美国海军虽然并不相信中国能够造出比美国更好的各式火炮,但本着顾客至上的思想,还是要来了边区所产各式火炮的重量、口径、炮管长度等基本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按照中国买家的要求调整了舰上的炮位。经过三个多月的改装,52mm主炮仅保留下来前后两门,而其余的个炮位则换装了单装27mm高平两用炮与双联装mm高射炮各4座,同时将门76mm副炮按照中国方面的要求换成了双联装的57mm高射炮,使得远程防空能力大幅增强。
之所以当初曾被胡卫东放弃了的57mm高射炮重新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那得感谢无线电近炸引信技术的进步。事情还要从晶体管发明说起,之后没过太久这一新生事物便被应用到了近炸引信上,使得高射炮弹所用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体积大幅度缩小,从而可以用于口径小于75mm的高射炮弹,不过考虑到飞机怎么也比人体坚固得多,高射炮弹装药量太小的话弹片杀伤力与杀伤半径便严重不足,再加上加工难度方面的问题,所以口径也不能够太小,57mm已经几乎是极限了,而且这还得感谢“杆式战斗部”的发明及其在近炸引信高射炮弹中的广泛应用
注: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是这么容易扭转过来的,而且这个厚度的装甲也可以避免这两艘轻巡洋舰被未带穿甲弹的陆军野战炮欺负,要是类似“紫石英号事件”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海军身上,那可就一点都不好玩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九章 军舰改装(中)
ps: 感谢书友“wuwenwang”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所谓的杆式战斗部,也即是说它爆炸产生的弹片不是一块块碎片,而是一根根的金属杆,这些金属杆预先环绕在炮弹四周,战斗部爆炸后,金属杆便会高速飞向目标,如同刀刃一样对其造成切割效应。对于很多机身坚固的机型,常规的弹片杀伤效果很差,甚至有不少飞机外壳被打成了筛子却还能摇摇晃晃飞回去,但杆式弹片打中飞机后却不是打出一个个小孔,而是切开一道道口子,对机身的破坏力要大得多,动辄就会导致飞机结构解体。战斗部装药量越小,这种新型战斗部的杀伤效率相比常规战斗部的优势就越大,因此口径最小的57mm近炸引信高射炮弹与这种新型战斗部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这种新型战斗部刚刚发明的时候,曾被质疑其弹片密度偏小(杆式战斗部预设的金属杆的数量不到常规战斗部弹片数量的十分之一),但胡卫东却坚持将其用于实战,结果证明即使是对付缺乏装甲防护、机身也不够坚固的日式飞机,即使是用于20mm这样的大口径高射炮弹,换用了杆式战斗部之后,杀伤效率也较传统的高射炮弹更具优势,而如果是用于相对较小口径的高射炮弹,或者是对付其他列强那些更为坚固结实的机型,效果自然只会更好。事实上胡卫东让这个利器提前面世,假想敌本来就不是鬼子的飞机,而是美苏两大巨头的那些坚固机型,历史上二战期间素以坚固闻名的“空中水泥”伊尔-2攻击机与美国的b-7等多款坚固耐打的战略轰炸机一旦遇上使用了杆式战斗部的高射炮弹,被击落的概率至少会增加好几倍,而且即便被击伤后还能够十分侥幸地逃回。杆式弹片造成的结构性损伤修理起来也远比普通弹片打出的一个个小洞麻烦得多
比起远程防空能力的提升,改装后的两艘轻巡洋舰更拥有了强大的近防能力,在加装了双联装7mm高射炮和7管25mm“天”近防炮各4座之后。其强大而密集的近防火力已经足以对任何一国的俯冲轰炸机群造成巨大的威胁。当然,如果敌机太多,光靠这座近防火炮系统还是挡不住的,但奥马哈级再怎么改进也毕竟只是7000吨级的轻巡。总不能强求它有大型军舰的防空能力吧?
相比吨位较大的轻巡洋舰,罗斯福对于吨位较小的舰型并不怎么在意,因为黄水海军是威胁不到美国的。因此这很自然地成为了中福国际的引进重点。而美国的众多造船厂这一年多来在民船领域被中福国际以流水线造船法打得落花流水,就剩那些为美国海军建造舰艇的还能靠着军方的订单苦苦支撑,现在中福国际突然抛来了大笔订单,它们自然立刻就抢破了头,对于资本家而言,利润比什么都重要,之前的那些仇怨什么的就是浮云啊!
而且流水线造船法毕竟只是一种方法。中福国际可以用,这些造船厂同样也可以用,之前是因为市场被迅速抢占导致产品大量积压,进而令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极度紧张,而这时中福国际又故意降低了所造船舶的售价。使得这些企业因为利润率太低而迟迟还不过劲来,而这次涉及大量技术设备的高价转让却足以让它们恢复竞争力,之后中福国际优势不再,再想维持“风景这边独好”的现状可就难了,何况中福国际毕竟是外国企业,美国政府多少也会对本土的有所偏袒,这对于中福国际无疑更加不利。好在毛泽民及时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之前就果断地将除了拥有专利权保护的集装箱与集装箱船之外的绝大部分造船业务也转让了出去,不但避免了损失,还回笼了不少资金
美国政府监管一松,毛泽民的外交与商贸才能就得到了充分发挥的机会,经过他的一番努力,美国海军居然同意出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波特级驱逐舰,并转让全套生产技术,这可把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卫东给高兴坏了,直夸毛泽民干得漂亮。要知道青岛造船厂现在就基本具备生产2000吨级战舰的设备条件,只要美国人愿意转让技术,造船厂很快就可以开始批量生产,虽然驱逐舰再强也只是驱逐舰,但能够自主生产与完全依靠缴获与外购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何况这款驱逐舰的性能也实在是非常出色,其基本参数如下:
满载排水量:2吨;
主尺度:全长620米,全宽2米,吃水2米;
航速:7节;
舰员:290人;
主炮:双联装27mm高平两用炮4座;
鱼雷:四联装5mm鱼雷发射管2座;
防空兵器:40毫米防空炮座,20毫米防空炮6座。
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
考虑到波特级驱逐舰不过2000吨出头的排水量,她的对海、对空和反潜能力都足以令胡卫东和海军的几位主要将领满意,而其航速也快得惊人,但由于近防火炮还是国产的性能更好,加之统一口径这方面的考虑,最终舰上原本装备的40mm博福斯高射炮被换成了边区兵工厂所生产的7mm高射炮,而20mm防空炮则换成了25mm高射炮,由于这种轻型军舰一般不会遭到敌军大规模机群的优先攻击,所以弹药消耗量极大的“密集阵”没有被选用,而是将座40毫米防空炮换成单装57mm高射炮与双联装7mm高射炮各4座,而6座20毫米防空炮则换成了座双联装25mm高射炮。
不过,这样一来却导致了军舰载重增加太多(加装了不少反潜武器也是一个原因,详见后文。),经过两国技术人员的沟通,最终决定将舰首与舰尾的两座双联装27mm高平两用炮换成单装52mm舰炮,以加强其对海与对岸的攻击力,毕竟2000吨级的驱逐舰在中国也算是大舰了,必要时也可能要派出去承担重任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原边区造出52mm口径的高平两用炮并将其装上波特级驱逐舰之后,其远程防空能力与最初的配置相比已经毫不逊色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九十章 军舰改装(下)
按照多方角力后终于签署的合同,青岛造船厂将以超过5000万美元的总价,向美国购买2艘现役的波特级驱逐舰,并引进相应的技术和部分国内短缺(数量或者质量)的机器设备,这个价钱着实不算便宜,要知道一艘新造的波特级驱逐舰也就值750万美元。加之胡卫东为了节省有限的军购额度,要求将民船建造通用的那些技术和设备放在军火采购之外,因此实际上中福国际为了海军所花费的金钱远比公布的数字多得多(陆军与空军也有类似情况,但都不能与海军相比。),但这一技术引进完成之后,光是青岛造船厂就可以同时建造2艘,如果能够收复上海、大连、旅顺这三个有着较大修造船坞的造船基地,这个数字则还能至少翻上一番,考虑到中国海军的薄弱基础,这个数字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否则舰船太多却找不到足够的兵员和军官,加之军舰的维护费用又及其高昂,那就纯粹是浪费国家宝贵的外汇了
何况即使中国海军的发展真比胡卫东的预期还要快得多,这个生产能力也依然足以满足需要,这是因为波特级驱逐舰的吨位较小(注),所以目前已经开始萌芽的模块化造船(历史上最早应用的是德国二战后期uxxi潜艇)与后世棒子首创的所谓“陆上造船法”都有可能实用化,到时候驱逐舰本就很快的生产速度还能再加快好几倍。
不过严格来说,加快的其实只是总装速度,考虑到中国工业的整体实力不行,因此这两种方法的实际效果不可能像后世那么逆天,但一艘驱逐舰从建造到下水最多只需要个月时间(二战美国每7天就有一艘驱逐舰下水,但这是总产量平均的结果,就单艘驱逐舰来说。至少也得半年时间。)的速度,在二战时期已经足够恐怖。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担心被美苏(注2)这两个bt学了去的胡卫东并没有马上将这两种方法投入实用。当然,这两种方法的细节他并不十分清楚,还需要时间试验摸索,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波特级驱逐舰的全面性令人惊叹。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区区2座深水炸弹投掷槽远远不足以让中国海军对付数量庞大(相对于中国海军的实力而言)的日军潜艇部队,胡卫东很自然地通过中福国际要求美国方面对波特级进行改装以加强其反潜作战的能力。经过一番改装之后。这款被中国称为“湘潭级”的驱逐舰其最终的基本参数如下:
标准排水量:2056吨;
主尺度:全长620米,全宽2米,吃水5米;
航速:7节【球鼻艏的应用足以抵消了载重增加对最大航速造成的负面影响】;
舰员:60人【因为防空和反潜武器的大量装备,需要的人员也相应增加。】;
主炮:单装52mm高平两用炮2座;
副炮:双联装27mm高平两用炮2座;
鱼雷:四联装5mm鱼雷发射管2座;
防空兵器:单装57mm高射炮4座,双联装7mm高射炮4座,双联装25mm防空炮座。
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火箭深弹发射器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座。
顺便提一下这个时空人民海军舰艇的命名原则:航母与战列舰等主力舰(如果有的话)以省份名来命名;巡洋舰和护航航母以城市名来命名;驱逐舰以县名来命名;训练舰、补给舰等辅助舰船以历史人名来命名;其余的舰艇则都直接以数字进行编号,除非有重大功绩受到表彰。而军舰的分级则以首舰的名称来命名,若首舰只有数字编号,则另取别的名称。
说到护航航母,这可是历史上二战期间反潜护航的核心力量。但由于这东西太惹人注意,而且估计美国人也不会帮忙,再说舰载机飞行员也是个不易解决的难题(注),胡卫东并没有让中福国际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但护航航母的技术难度其实不大,胡卫东身为穿越者兼海军爱好者,对于这种特殊的航母也有着较深的了解,可以提供不少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相信只要条件成熟并且有这个需要,中国随时都可以建造或者改装出一大批护航航母来,事实上中福国际现在大量生产的集装箱船本身就是胡卫东拿着记忆中护航航母的图样改过来的,以此为基础很容易就能重新改装成护航航母,比历史上美国拿自由轮改装而成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各方面都要强出一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