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三章 纵横捭阖(下)
ps: 感谢书友“k0229”的打赏,顺便再求下推荐票^_^
无奈的中福国际只能以其现有资产作为抵押向摩根公司(注)贷款,由于之前准备收购中福股份股票的现金没用掉、同时又对中福国际的前景十分好,摩根财团大胆地一次性贷给中福国际0亿美元,只是年息率相对较高,达到了0%,而且只能以黄金和美元来支付,好在不是利滚利,而且还款期限长达20年,这对于胡卫东计划的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因为是抵押贷款的缘故,如果美国政府或者国会弄出什么幺蛾子,中福国际放弃那些抵押资产就行,不会像历史上苏联逼债时那样我们被迫饿着肚子将粮食省出来充抵债务。而且摩根财团愿意贷出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好中福国际的前途,如果中福国际一旦陷入经营的困境而被迫放弃抵押资产来抵债的话,摩根财团可就亏大了,要知道现在的中福国际即使将那些专利也算进去,净资产也不会超过5亿美元。当然,为了国际信用考虑,只要不是美国人自己弄出什么幺蛾子,这笔债务赤色党是一定不会欠着不还的
包括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在内,赤色党的高层对于金融资本家的憎恶远在工业资本家之上,因此毛泽民事实上帮助了摩根财团的行为在党内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毛泽民却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做错,“我当然知道金融资本不是好东西,因此帮助摩根是让美国受到更大的祸害,而中国则因为获得贷款而得利,这样不是很好吗?只要咱们牢牢抓住货币发行权,就根本无需对其过度紧张”
胡卫东毕竟来自后世。即使不是经济专家,这方面的思维也较灵活,很快联想到后世的美国正是因为金融业发展过度而开始去工业化(并非是历史上阿根廷那种完全的去工业化。但对综合国力还是有负面影响的,更重要的是,会让潜在的竞争对手因此成长起来。)、才给了中国崛起的机会,而目前英国的日渐衰落也同样与此不无关系。顿时叹服毛泽民的思虑深远。而其他人即便目前在经济上还是外行,也至少都是学过唯物辩证法的,因此也陆续明白过来。再加上中央此前已经同意给予毛泽民便宜行事的全权,便没有横加干涉,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他就是党和人民的大功臣。
获得这笔巨额贷款之后,毛泽民手中一下子拥有了多达二十多亿美元的巨额现金,再加上陈嘉庚等爱国华侨华人(其中也包括李光前这样并不认同赤色党政治主张但却好其前途而愿意进行风险投资的大富豪)的倾囊相助,他可以动用的资金超过了0亿美元。
即使如此毛泽民还怕不够。不久他又先后公布了其实之前就已经发现、但一直秘而不宣的印尼油田(也就是米纳斯油田附近的那4个大油田当中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有能力开采的那部分)、镍矿和菲律宾的铜矿、镍矿和铬矿。由于这样的“陆续发现”符合地质勘探的常识,因此并未引起福特公司与中福股份那些外围股东的怀疑和不满。之所以勘探集中于南洋地区,一方面是执行胡卫东当初制定的“祸水南引”策略,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此作为抵押向摩根财团争取更多的贷款。
中福国际的前景越好,还清那笔巨额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摩根财团的股东和盟友们虽然由此愈发受到了鼓舞,但考虑到贷款额度已经极大,终究还是没肯同意中福国际再贷0亿美元的要求。反倒是洛克菲勒财团担心摩根财团借助中福国际的飞速成长再次骑到自己头上,同时对中福国际新发现的这些矿产及其目前在新兴石化领域的统治地位也都十分垂涎,因而授意旗下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向中福国际提供5亿美元的无抵押贷款,交换条件是要求中福国际转让那些新发现的矿产及其附近地区的勘探权与开发权、和中福国际旗下几乎全部的石化企业资产(只有最为赚钱的尼龙项目除外),至于其中部分因为贷款需要抵押给了摩根财团的资产,其所对应的还贷数额,则均由洛克菲勒财团接手。
目前对于现金仍然十分渴求的中福国际根本无法拒绝这样优厚的交换条件,而没过几天,受到启发的杜邦财团也就其早已垂涎三尺的尼龙项目提出了类似的条件,要求买下尼龙6及其制品在美洲和欧洲市场的全部专利、并收购中福国际目前生产销售尼龙6及其制品的全部设备与厂房,但由于财力不济,杜邦财团只能开出亿美元的价码(非贷款),相对于尼龙项目可以预期的巨额利润,这笔钱实在是少了一点。
不过,毛泽民还是同意了杜邦财团的要求,一方面是杜邦财团同时还接手了亿多美元的债务(这些可以慢慢还,杜邦财团紧张的只是现金流,长期支付的实力还是有的。),另一方面则是身为美国几大军工巨头之一的杜邦财团对美国国会与政府进行了成功公关,使其至少对于向中国赤色党武装出售“非进攻性武器”和生产这些武器的机器设备开了绿灯。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非进攻性武器”之中甚至包括战斗机、大型运输机、驱逐舰和轻巡洋舰,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意外的惊喜。即便对于航母、战列舰、重巡洋舰、坦克和重型轰炸机等“进攻性武器”,美国政府依然不准出售,但毛泽民还是无法拒绝
注:名称叫公司,其实是银行,9年银行法颁布后,摩根公司改为商业银行(也就是普通的存贷款业务),把原来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即与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有关的业务)交付给了摩根斯坦利,这两者也是当时摩根财团的中枢。(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四章 花钱消灾(上)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类似操作,但因为规模较小的缘故,并不像这几次大的动作一样引人注目。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毛泽民却还是成功地获得了总额不下50亿美元的惊人资金(注),而中福国际所欠的债务却反而减少到了不到20亿美元,充分体现出了他卓越的商贸与外交才能。不得不承认,对于某些人才来说,越是大的舞台,越能表现出自己的不凡,年轻时只是觉得“当个百万富翁,似乎不难。”的毛泽民,现在手中却动辄是几亿十几亿美元的进出,令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无常
但是骤然而来的巨大成功,也差点令毛泽民犯下很多暴发户常犯的错误,一时间被冲昏了脑袋的他将一直以来的谦虚谨慎丢到了脑后,有了50亿美元居然还嫌不够,居然通过已经十分娴熟的多种资本运营方法又从美国和几个西欧国家(主要是金融资本发达的法国)贷到了0多亿美元,使其控制的资金超过了60亿美元,而且几乎全是现金,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的那些金融巨头们,但这却差点令大家之前的努力全都功亏一篑
在西方列强当中,美国应该说是最重视司法独立性的一个,但这只是因为美国的统治阶级认为维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对他们最为有利罢了,当潜在的利益或者威胁足够大的时候,他们未必还会继续坚持这一原则。之前中福国际只有几亿美元资产的时候。美国政府还能坐得住,原因很简单,与中国赤色党之间的关系与美国政府的形象比几亿美元更有价值,而即便两国交恶,这几亿美元的资产也造不成太大危害。可现在的60亿美元现金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须知大萧条之前德国所欠美国的债务也就70多亿美元(未算利息),就被拖得经济崩溃而给了小胡子出头的机会,如果这笔巨款被用来做空美国金融市场,甚至可能令罗斯福新政几年来的成果全部毁于一旦,而因为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政府对中国赤色党始终不太放心。同时这笔几乎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总收入十分之一的巨额现金,对美国政府的诱惑力也同样不小,如果能够得到这笔钱,美国便可以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却不像增发货币那样需要担心通货膨胀的风险,其中潜在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即使为此损害一点国际形象也完全值得
说到底,就像所谓的“自由民主”一样,美国政府宣扬的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对美国人而言的,更准确地说。是只适用于美国公民中的那些白种人的,而在二战以前的美国就更是如此。事实上,即使是母国已经成为列强的日裔美国公民现在都经常受到歧视,更不要说是祖国还很贫弱落后、而自身还因为《排华法案》难以入籍美国的华人了,何况中福国际根本就是外国的公司。说起来,若非是毛泽民的动作实在太快,中福国际只怕连第一笔大交易都无法顺利完成
好在毛泽民之前的一些布局这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经某位后来被新中国政府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内线提前示警,毛泽民及时得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准备以中福国际利用“庞氏骗局”非法集资的罪名对其进行调查。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他的反应也是极快,立即加速推进胡卫东当初制定的计划,只要尽快把钱花光,美国人一方面放了心,另一方面也没了好处,自然就不会再无谓地穷追猛打了。
他首先是花钱替德国人付清了之前拖欠美国各大财团的巨额应付债款,还预支了未来的一部分(足够让德国在进入940年之前无需再向美国还债)。并将其统统转为德国对于中国赤色党中原边区政府的欠债(注2),为此花费的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
按说美国的罗斯福政府存心利用这些债务逼迫德国进攻苏联以坐收渔人之利,是断然不会允许赤色党搅局的,但是借债给德国人的却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的各大财团。如果德国以攻苏为条件将这些债务都赖掉的话,美国政府是满意了,这些美国的银行家们却会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新政联盟之中的几个核心财团或许还能找联邦政府要点补偿,而其中非核心、特别是那些新政联盟之外的美国的财团可就只能坐视巨额坏账的产生了
注:其中有大约0亿美元是海外华人华侨对中福国际的参股,毛泽民虽然现在急需现金,但因为中福国际其实并非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普通公司,而实际上是中国赤色党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因此很多信息即使对那些较大的股东都是保密的,而且股东们对于中福国际的经营也无权干预,甚至就连分红与否也完全是赤色党的海外支部说了算,不少时候还会为了国内的需要而作出一些会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即便中福国际并非上市公司,这样的条件也只有那些爱国华人华侨能够接受。
注2: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算将中福国际给查封没收了,也没法再以还款压力逼迫德国了,而只要中原边区政府还在,德国就可以拿还债作为借口与赤色党展开深层次的合作,美国政府对此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同时,只要到期的债款结清了,美国除非逼着德国提前还清债务,否则便无法再以此强迫德国攻苏,但现在美国还不是战后的那个超级大国,并没有在国际上横行霸道的资本,在缺乏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美国人是不敢主动以武力逼迫一个世界级强国的,何况若他们真敢这么干的话,搞不好真会逼着小胡子去跟大胡子组建“邪恶同盟”(美国人的视角下),那时美国可就得吐血三升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全面工业化的资金终于基本凑齐、但赤色政权也开始引起列强注意,战争将不再局限于中日之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且听下回分解,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目的只有一个,满地打滚求推荐票^_^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五章 花钱消灾(下)
ps: 感谢书友“nqm”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_^
因此中福国际提出代付的要求后,美国的银行家们无不喜出望外,甚至就连新政联盟中的那几个核心的财团也都没有拒绝,毕竟政府即便愿意给出补偿,也肯定不会是全额的,还不如乘着现在有冤大头的机会多少减少一点未来的损失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因为这些美国财团担心“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的缘故,在交易中他们甚至还给了回扣,结果中福国际花费5亿美元所“置换”出来的债务总额竟然达到了20亿美元之多,这无疑又是额外的收获。不过,中方选择替德国代付债款而不是直接给德国现金,却并不是为了这些折扣。胡卫东对于小胡子的为人十分了解,他知道如果德国直接得到这么大一笔硬通货,肯定不会想着还债以拖延时间,而绝对是尽可能地以之购买和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利用短期内军工产能的压倒性优势提前发动欧战,这样做德国在欧战中获胜的概率更大,可要是如此的话,中国赤色党就真成冤大头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胡卫东这种尽量把对方往坏里想的态度,使得接下来持续了一年多的中德全方面深层次合作能够善始善终
计划的第一步顺利完成,令毛泽民倍感振奋的同时,他也由此注意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缺陷,“为了利润,资本家甚至可以卖出绞死他们的绳索。”,战争时期或许情况好些,但和平年代想要指望资本家为了“爱国”而放弃大量利润乃至蒙受损失,无异于天方夜谭。受此启发,中福国际随即开始在美国大量扫货。只要能将美国的资本家都给收买了,他们的政府也就无可奈何了,毕竟中美之间至少目前还不是敌人、乃至于竞争对手。经济利益终究还是要排到第一位的。
其实,就个人而言,罗斯福对于中国还是很有好感的,但他身为美国总统。就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中福国际、或者说是中国赤色党这一年多来的所作所为或许出自无心,但客观上确实对美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就拿较历史上提前出现了的流水线造船法来说,如果是在二战期间。这种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无疑会令美国大获其利,但现在美国政府还在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而苦恼不已,因此工人需要量的减少自然是雪上加霜。
更令罗斯福不满的是,他最警惕的两个潜在敌国之中苏联采用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而德国计划经济的比重也比美国大得多,因此这两个国家现在基本都不存在失业问题,也因此可以充分享受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据罗斯福的智囊团分析。当苏联完全普及了中国人(胡卫东)发明的那一套生产管理方法之后,工业总产值将可以在96年的基础上至少翻一番,而且这还没有将一直是苏联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投资拉动作用计算进去,而完成这一切对苏联来说仅仅需要-5年时间,并且苏联一向被西方人认为是粗制滥造的产品质量也将因为赤色中国的那套质量管理办法而有明显的提升。这一切最晚也能在940年底完成;与苏联相比,德国因为基础较好的原因,提升幅度相对来说要小得多,估计也就能有0%-50%的样子,而且德国的经济发展还受限于各种矿产资源的不足,但是正因为基础更好、加上德国人一贯的严谨认真和几乎是世界第一的工人素质,他们将其推广普及仅仅只需要-2年时间,因此见效反倒会比苏联更快
与之相比,美国不但没能从中获利,经济反而受到了负面影响,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英法等大部分西欧国家,这一进一出,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列强的实力对比,令罗斯福原本稳操胜券的战略规划出现难以预测的变数。
当然,中福国际成立至今,也干了不少对美国有利的事,虽然米纳斯油田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资源丰富的美国来说意义有限,但是集装箱的发明与石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却的的确确地令美国经济获得了新的增长点,尽管因此拉动的就业依然比不上生产管理方法革新而减少的工人需要量。但也正因为是有利有弊,所以一开始罗斯福政府还能容忍,毕竟中国赤色党的实力已经日益壮大,美国也没必要无谓树敌,直到不久之前中福国际突然出现爆发性发展,这才令罗斯福不得不重视高度起来。
说起来也是万幸,罗斯福虽然堪称一代伟人,但他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决断力稍显不足,凡是要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总要慢上半拍(史实),除非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这个缺陷对于实力雄厚的美国来说其实一般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正是这点时间给了毛泽民妥善应对的余裕,否则光是有内线暗通消息,只怕还是来不及的
不过,中福国际虽然惊险地化解了这次危机,但也为此不得不在美国广发订单,对于家大业大的美国来说,订单至少也要以“亿美元”为单位才勉强够,而事实上中福国际足足花掉了20多亿美元,并且全都是为国内采购,这也使得原本拥有净资产达0多亿美元的中福国际一下子就资不抵债了,而且净债务高达数亿美元。不过不得不说这一招还真是有效,一方面大幅减少了手中“怀璧其罪”的巨额现金,另一方面也将一大堆美国财团和企业拉进了利益圈子,美国政府的贪念立刻就消除了,此后再没派人来找过麻烦。甚至后来中国完成统一、国力也进一步增强之后,美国政府还做出了一定的补偿,理由是感谢中福国际为美国经济复苏作出的卓越贡献(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八十六章 军火采购(上)
虽然这笔世界历史上都罕见的大采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保,并且由于美国政府的限制(对于武器和军工设备,美方不但限制了类别,也限制了总量,最多只肯放开5亿美元的额度,当然,这个数字其实也不算小了)和拉拢某些势力、比如在美国国会中影响很大的农场主阶层的需要,不得不购买了一些并非急需的商品,但毕竟总量摆在那里,其对国内的支援和帮助之大,除了不久之后与德国之间的全面合作,再找不到能够与之相比的例子了,其中价值最大的自然是从美国采购到的那些“非进攻性武器”和军民两用产品及其生产设备
9年底,中原边区各大兵工厂所产的陆军武器仅论性能的话,已经领先于世界,因此没有必要再从美国采购成品武器。但是因为国内的军工产能依然远远不足以支持预期中的大扩军,因此相关的军工设备倒是买了很多,若论采购总金额的话,陆军方面依然是最多的,足足超过了2亿美元。
空军装备的情况与陆军类似,虽然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才刚刚起步,但因为胡卫东这个穿越者带来了极高的起点,使得中原边区在至关重要的发动机方面不致于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太多,而同样重要的涡轮增压技术则更是领先于世界,再加上又有苏霍伊这样的世界顶级飞机设计师帮忙完善本就是历史上经典机型的优秀设计方案,因此虽然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都还没有开始批量生产,但胡卫东却相信最多一年之内,这两款飞机都会顺利服役、并将当时世界上的所有现役的同类型飞机全都甩开一条街。
而就近期来说,美国的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都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现役的战斗机比不上苏联、轰炸机比不上德国(二战之前换装新式飞机【指二战初期列强的主力机型,比如英国的喷火、美国的p40、日本的零式等等。】最早的是英国。但赤色党买不到英国的飞机,因此只和有可能买到的苏式与德式飞机相比。),加之从苏联方面买到的一千多架战斗机也开始陆续到货。因此胡卫东对美国现役的战斗机、轰炸机实在是没什么兴趣。
至于美国研发中的几种机型,性能倒是相当不错,可是等它们定型服役的时候,中国自己的飞机也肯定开始批量生产了。因此与陆军武器一样没有采购成品的必要,中福国际所下的订单几乎全是生产设备,当然。这也因为飞机产能的缺口其实比陆军武器还要大得多。
不过,边区的飞机工业严格来说其实还称不上是门类齐全,比如重型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便都不能生产,前者对于中国这个穷国来说太过奢侈,至少二十年内胡卫东觉得还是以弹道导弹部分代替战略轰炸机的作用比较现实;但是,大型运输机却是很有价值的,战争时期自不必说。战后还能交给民航使用,同时重要人员的往来也相对要方便许多,不像现在就靠缴获来的9架运输机死撑。而且,大飞机的生产技术是共通的,只要能造大型运输机。那么战略轰炸机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不过由于美军目前装备的大型运输机性能尚不足以令胡卫东满意,因此他想要购买的,其实是二战最佳运输机“道格拉斯c-47空中火车”的原型dc-型客机
95年2月2日。一种巡航时速接近260公里,可载2名乘客的新型客机“道格拉斯dc-型”首次试航。该机在dc-2型客机的基础上,机身加大,增加了运载能力,打破了多种客机飞行速度和载货纪录。dc-装配有2台900马力的柯蒂斯-赖特发动机,大大超过了dc-2所用发动机的功率。按美国航空公司最初的要求,dc-型客机应配有4张床位,为的是同铁路上的普尔门式火车卧车服务进行竞争,但是其他航空公司则要求dc-型上配有2个座位。
美国航空公司董事长cr史密斯说:“dc-是第一架依靠运载旅客能够赚钱的飞机”。96年6月该公司依靠dc-首次开办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不着陆航运业务。到了9年,dc-就成为美国所有大航空公司的主力飞机。由于性能优越,dc-被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大批购买。据报道,到二次大战前夕,世界各国乘坐飞机旅行,90%以上是用dc-飞机,这个纪录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之所以dc-型客机如此广受青睐,是因为其性能比前代的飞机更稳定,运作成本更低,维修保养也更容易。
在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dc-被盟军征召为军机作战,军用的dc-也即是同样鼎鼎有名的“道格拉斯c-47空中火车”运输机。由于战争期间盟国对于运输机的需求大增,c-47运输机被大量生产,曾担任过的任务多不胜数,其中包括中国战场运输任务的驼峰航线,c-47也因此被视为盟军取胜的重要功臣之一
战后,大量退役的c-47运输机由军队中退役转为民用,各中小航空公司纷纷引进这些dc-创业或开拓业务,这些以退役物资出售的二手c-47价廉物美,成为各航空公司的旗舰机种。它还多次执行了战后冷战时期的“人道任务”,可以说当时全球各地机场皆能找到dc-的踪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