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民国时期的上海由于列强的殖民侵略,经济上呈现出畸形的繁荣,甚至被认为是超过日本东京的亚洲第一大都市。但在胡卫东这个工业党眼里,这些寄生于中国其他地区获取养料的产业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尤其是在当前中国仍然是个落后农业国的现状下。
不过,即便只论上海的工业,在此时的中国依然没有第二个城市能够与之相比。作为一个典型的殖民城市,上海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但即便是比例相对较小的上海重工业,在抗战之前的内地依然稳坐第一把交椅,而在抗战爆发之后,由于上海有列强的“保护”相对安全,大量的有钱人涌入上海避难,加之日本军方出于战争的需要也有不少订单乃至投资,这一切都使得上海的工业因为消费和投资的拉动而迎来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期,如今上海的工业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国统区的工业总量,即便是中原边区的最大工业中心洛阳,如果不算巩县等周边县份的话,暂时也及不上人口数百万的大上海
因此胡卫东当仁不让地提出将上海划入中原边区,以发挥中原工业区技术与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由于胡卫东所言确实有理,伟人力排众议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且将同样工业较为发达并且能够确保安全的苏南与南京一并划入了中原边区。而同样是沿海大城市的杭州,则由于赤色党暂时抽不出多余的对海防御力量,只能将杭州的学校、工厂和愿意离开的普通市民尽量转移到上海和苏南,仅留少量部队维持城内治安,以免遭到日本舰队的大规模进攻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众所周知,沪宁杭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人口也十分稠密。将其划归中原边区辖下之后,中原边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而其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更是超过了一半。再加上实力之强无以伦比的第十五集团军,这几乎就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为此伟人也进行了一定的平衡,他致电中原军区司令部,要求十五集团军抽出不少于5万名军政干部和技术兵员。再加上不少于3万的精锐步兵,与现在的新四军合并,组成了总兵力超过60万的江南军区。其中野战部队40万人,称为“江南野战军”,此后除了沪宁杭金三角,长江以南的其他地区的战局均由江南军区负责防卫和攻略,这也就意味着中原军区一般情况下已经没有大仗可打,胡卫东今后的工作重点也将由军事转到民政上来
江南野战军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原来的新四军,而其骨干则是出自十五集团军。但野战军的司令员与政治委员却是出自八路军系统的刘伯承与邓公,原来新四军系统的陈毅与谭震林则分别出任副司令员和副政委。胡卫东得知后不禁赞叹太祖用人之妙,由于他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这个时空的新四军现在已经并无第一流的名将,使得新四军无论是发展还是战绩都与历史上无法相比。但历史上赤色党内军事理论的第一人刘帅出任江南野战军司令员之后,这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一方面刘帅自己的军事指挥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他还很擅长发掘和培养军事人才,再没第二个人比他更适合江南野战军了。而如今深得太祖信任的邓公成为江南野战军政委和江南局书记之后,一定可以迅速清除当年王明担任长江局书记期间对新四军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对江南野战军的未来十分重要
在江南野战军组建的同时,其他各大野战军也陆续建立了起来,其中西北野战军30万人,由彭老总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又称为第一野战军;华北野战军70万人,由林总担任司令员、罗荣桓出任政委,这是第二野战军;东北野战军40万人,由徐向前担任司令员,高原出任政委,这是第四野战军。而江南的刘邓大军则是第五野战军,虽然序列中最为靠后,实力也相对较弱,但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因为长江以南的都将交由他们来攻略,仅此就可以看出伟人此时对刘邓的信任和重用。
而作为第三野战军的中原野战军无疑是五大野战军中最强大的,60万野战部队虽然不是最多的,但也仅次于由八路军主力发展而成的华北野战军,而无论是兵员和军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中原野战军都远非其他野战军可比,此外中原边区的地方部队和基干民兵的数量就更是几乎相当于其他各大军区的总和。如此一家独大的局面显然是不太好的,因此中央一纸调令,将中原野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马仲英的新51师和孙立人的新38师调到主力正要出关的华北野战军、以助其光复东北,这无疑令十五集团军的实力大为削弱,但胡卫东却无法表示反对,因为他也清楚东北战场地区的确适合机械化与摩托化部队的发挥,而且与其让部下留在无仗可打的中原边区浪费时间,还不如放他们到东北战场去继续打鬼子
对于后备兵员充足的中原边区来说,少掉五万多人马上就可以补足,只是新组建的轻步兵部队战斗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这两个久经磨砺的王牌重装师。而华北野战军那边也遇到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麻烦,由于重装师的后勤压力远比轻装师大得多,不想放弃这两支王牌部队的林总只得咬牙将20万野战部队裁撤掉了(降为地方部队,而一部分地方部队也因此降为基干民兵。),不过这样一来,华北野战军原本已经严重失衡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基干民兵”兵力对比反倒因此平衡了许多,这对战后重建亟需青壮劳力的华北边区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坏事,而其最直接的影响则是包头工业区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四百一十九章 上海造船业
中原野战军实力受损,但胡卫东个人倒是又升官了,由于原十五集团军的政委、同时更是中原局书记的张浩上调中央负责建国后的各项准备工作(注1),不再兼任中原局书记一职。张浩离任后,赤色党中央本意是让胡卫东接任张浩的中原局书记一职,但考虑到他实在太过年轻,因此暂时加上了“代理”二字,同时任命其为中原野战军的政委而不是司令员,司令员则由原十五集团军的副总司令粟裕升任。
由于赤色党一向都是“党指挥枪”,因此,虽然指挥官的位子没了,但党内地位大幅提高的胡卫东绝对是升官了没错,而且权力也没有丝毫缩水,毕竟在赤色党的体制内,即使是政委身份,也一样要参与、甚至是主导军事指挥,譬如当年的太祖。
因此胡卫东对此自然不会有什么不满,可是政委的工作,他实在是干不来啊!但是中央却以彭老总与林总等人的例子告诉胡卫东政委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难做,尤其是到了野战军一级,当政委的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具体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手下来干嘛!
胡卫东这才同意担任中原野战军的政委,但他同时提出必须让现在新38师的政委、自己当初起兵时的搭档毛泽覃升任中原野战军的副政委,实际负责野战军的政治工作,中央讨论后同意了。
在组建五大野战军的同时,原来的各大边区也纷纷改名为解放区,而赤色党的军队也正式更名为“解放军”,很明显随着赤色党的武装力量进一步增强,如今即便是双线作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只要老蒋沉不住气先动手,赤色党解放全中国的日子也就到了。就算老蒋沉得住气。干掉鬼子之后他一样跑不了,何况由于海外捐款流向赤色党的比例越来越高,重庆政府现在的财政状况日益窘迫。却出于对赤色党武装的恐惧而根本不敢裁掉一点军队,以不到当年三分之一的军费来养两三倍数量的庞大军队,只要时间稍长,不出问题才怪了
虽然中原局书记一职暂时还只是代理。但是现在的胡卫东在中原解放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言九鼎了,这无疑令其更能发挥出穿越者的远见卓识和他本身的杰出才能。不过就眼下来说,他的心思还都集中于新近占领的上海。其中最受胡卫东重视的,莫过于上海领先于全国的造船工业
当初占领了拥有万吨级船坞的青岛就已经让胡卫东欣喜若狂,而上海的江南造船所却拥有更大的两万吨级船坞,当中福国际引进的美国设备与技师进驻后,江南造船所不但可以再次建造出万吨、乃至排水量更大的民船,甚至上万吨的大型军舰也同样不在话下。
按照胡卫东战前的预测,上海的光复难度不小。因此他当时选择了青岛作为未来中国的头号造船与造舰基地,并且花费巨资开始在青岛建造3个万吨级、2个3万吨级和2个7万吨级的现代化船坞(民国时期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缺的只是高水平设计师,只要能从国外引进到一些,建设一些大工程并不难,与工厂相比。建筑工程的精细程度差远了)。不过,船坞建造费时费力,哪怕是相对较小的万吨级船坞,用上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工人师傅也拿出了少活二十年的精神拼命苦干,完工也至少需要半年多的时间,再加上日军飞机不断的袭扰,九个月内能够建成就该谢天谢地了。至于那些规模更大的船坞,需要的时间则还要长得多,两三年都未必能够建得好
所以当时胡卫东根本就没指望过中国能在二战胜利之前就将国内的造船业发展起来,毕竟有船坞这个没法快速建成的硬件条件限制着,再怎么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也依然是来不及的。可没想到上海的光复竟然来得这么早,这实在是令胡卫东欣喜若狂,而且上海的造船厂可不仅仅只有江南造船所一家,论整体规模的话,由昔日上海第一大造船厂耶松船厂等多家企业陆续兼并合股形成的英联船厂才是上海最大的造船企业。
英联船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联船厂)是一些主要是英国背景的外资与中资企业为了减小内耗而合并形成的中国境内最大的造船业龙头企业,合并后共占地30万平方米,职工近1000人,拥有4座大型船坞(杨树浦1号、2号船坞,董家渡船坞及和丰船坞)。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只要注入其相对缺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比如焊机),三五个月之后这里就可以同时开造四艘排水量万吨级的民船或者八千吨以内的军舰,这比现在仅有一座万吨级船坞的青岛造船厂无疑要强太多了,但问题是,这家造船厂却是外国人的资产
注1:这事与胡卫东也有一定关系,他考虑到历史上解放战争后期胜利来得太快,以致于建国时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很多政策法规的出台并未经过仔细斟酌,因而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就拿推广简体字来说,当时因为普及教育的需要,时间十分紧迫,以致于很多简化方案都明显欠妥,字体是简化了,但因为汉字的造字规则没有被严格遵循,很多简体字只是读音相同就直接选用了,结果不但对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破坏,同时接受简体字教育的人在识字较多之后因为没有规律可循,深入学习的难度反倒比繁体字还大,结果简化字只对早期的初级扫盲帮助较大,对于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来说,花在识字上的时间反倒比繁体字更多(现在的简体字是多次修正过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但因为都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问题依然没能完全解决。),这对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早在1938年的时候,胡卫东就已经上书中央,希望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开始准备工作。中央采纳了胡卫东的建议,便将已经是政治局常委的张浩调入中央全权负责此事,张浩性格沉静、心思缜密、立场坚定、处事公平,又与胡卫东长期搭档,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四百二十章 收回租界
在抗日战争初期,胡卫东和赤色党的领袖们采纳了国际友人斯诺的建议“在抗战形势还很严峻的情况下暂不宜树强敌”,因此对西方列强的租界等各种特权暂时隐忍。但是如今抗战胜利在望,赤色党的武装力量更是今非昔比,仅以陆军而论,超过300万、而且还在飞速膨胀的庞大兵力足以与一等列强相比,这种时候要还是对西方列强忍气吞声,那可就不是赤色党和胡卫东了,上海公共租界在胡卫东来到上海的次日就被正式收回,一并废除的还有西方人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由于现在与美国的那笔至关重要的一揽子贸易还未完成,胡卫东对美国人的态度相对和缓一些,对其在上海的各种产业采取了赎买的办法,除非有罪不容赦的重大恶行(主要是害死人命和侮辱妇女),对美国人之前的各种行径也都尽量容忍,直到几个月后中福国际在美国采买的军舰、飞机、粮食和引进的设备人才大都落实之后,胡卫东才有了对美强硬的底气。没办法,为了中国的将来,有的时候该忍还得忍啊!
而对于其他西方国家、尤其是牛逼哄哄的英国人,胡卫东则毫不客气地将其在沪产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几乎全部没收(少数与中福国际有过往来的大企业或大财团得以幸免),因为它们都是帝国主义用来剥削中国人民的工具,而对于那些有罪于中国人民的家伙,则更是逃脱不了人民的审判(群众公审),而他们的财产自然也要收上来用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向中国人民赎罪了
结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原解放区政府就接管了上海的全部工业企业和物资仓库。并且先后没收了外国资本家和本国买办的大量非法所得(对中国无益有害的投资如赌场、妓院之类带来的收入也属此类),其中光是金银外汇的总额合计就高达1亿多美元、珠宝古玩地产之类较难变现的更是不计其数,不愧是东方第一大都市。得知此事的日本当局一方面为自己没有提早下手却便宜了中国人而后悔不已。另一方面却寄希望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制裁赤色党进行报复,如果因此加大对日本的扶植力度,那就更好了
然而,遭受损失的又不是美国人。美国政府为何要为他们出头?何况这些来到中国的冒险家们大体是些什么货色,美国人也清楚得很,全部抓起来或许有冤枉的。抓一半绝对有漏网的,更重要的是,美国与西欧国家、特别是与目前名义上还是世界老大的英国之间同样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因此对于中国人收拾英国佬的做法,美国人其实心中暗爽
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日本在苏军面前不堪一击。而德国人又光拿钱不办事,这令美国政府十分不满,因此罗斯福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中国倒向苏联,为此美国政府先是积极在中国两党之间斡旋,努力促成联合政府的组建。失败后则转而拉拢很明显将会统一中国的赤色党,以免人口世界第一、而且已经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而开始团结起来的中国坚定地站到苏联一边,身为中国通的罗斯福看得很清楚,中国赤色党的力量越强大,与苏联的矛盾就越难调和,将来反目成仇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美国人即使站在整个西方阵营的立场上,也不会轻易得罪中国赤色党。
因为同样的原因,美国人甚至不顾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派出舰队为中福国际的船队进行护航,胡卫东也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中福国际引进的设备与人才大部分按照原定计划投入了青岛与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地带环洛阳工业区,但也有一部分因为胡卫东临时变更的命令而被运到了上海,比如2套3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另外dc3大型客机的生产线也被确定放在上海,因为上海本来就有一定的飞机制造能力,虽然此前仅有过利用进口配件组装了5架飞机的成果,但总比那些完全没有基础的地方要强得多,至于基础更好的洛阳飞机制造厂,到现在为止无论是研制中的,还是已生产的(都是教练机),全都是木质飞机,而且在歼1和轰1定型生产后,那里也肯定腾不出多余的产能,还不如在上海另开一家飞机制造厂,专门研制和生产各种全金属飞机
对于这次总金额不下20亿美元的全方面技术、设备与人才引进,胡卫东原以为少说也得三五年才能基本消化下来,但不过一年之后,部分项目就已经开始形成产能,两年之后更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全部完工,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固然要归功于解放区群众空前的建设热情和胡卫东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更因为1938年中原边区在工业建设方面继续高歌猛进,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1938年在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上堪称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以至关重要的钢铁工业为例,在引进的设备还未形成产能的情况下,边区的工人师傅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死抠细节和加班加点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1938年不可思议地生产出了30万吨合格钢材,较1937年增加了200%,其中固然有地盘扩大了、转炉建造起来也相对较快的因素,这样的增速也足以令人惊叹。
而电力工业的发展就更是迅速,1938年全年的发电量多达50亿度以上,较前一年暴增了十五倍以上,这固然是因为胡卫东选择了特斯拉提供的方案,让洛阳电机厂大量制造发电成本较高、单机功率较低、但可以快速生产的永磁式发电机,再加上稀土永磁材料的“发现”而令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然堪称奇迹。(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中德合作(上)
此外,年产化肥30多万吨、抗生素2千多万支、汽车1万多辆、水泥1200多万吨、煤炭1500多万吨、成品油30多万吨(由于炼油工业起步很早,中原边区与西北边区的炼油厂足以消化自产的全部原油。)等各项工业部门的成绩也都令人深受鼓舞。不过在战争环境下,要说发展最快的,除了军工,还能有别的工业部门吗?
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各大边区的兵工厂合计生产了超过10亿发各种枪弹,人民军队子弹不够用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而昔日战士们最爱的手榴弹和枪榴弹尽管因为炮兵与空军的日益强大导致需求相对下降,但1938年的产量依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分别达到了200万枚和40万枚。即使是当年全靠缴获补充的炮弹,1938年全年的总产量也超过了10万发,而且还是在没把30多万发迫击炮弹算进去的前提下
轻武器的产量也较前一年突飞猛进,1938年合计生产半自动步枪20多万支、突击步枪10万多支、冲锋枪40多万支(大部分“出口”)、各式机枪上万挺、各型迫击炮近4千门、火箭筒逾2千具,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军队飞速壮大的需要,但相比以前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
而更大的突破,则是1937年还基本不能生产的重武器,进入1938年之后已经陆续开始批量生产,其中身管火炮的产量更是达到了600多门(包括100多门各种口径的高射炮),而飞机和坦克的产量也都过百,尽管大多是用缴获或者回收得到的零配件组装而成,飞机更以教练机为主,但与以前相比。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日益雄厚的工业与军工基础,赤色党才能连续发动大的攻势,特别是两个吃补给十分厉害的重装师远道前往东北战场支援。这在以前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获得这两支王牌部队之后,一向用兵谨慎的林总也不禁豪气顿生,竟然罕见地以区区三十万部队向东疾进,连续攻取营口等地。以微末损失的代价毙俘日军数万后,兵锋直指伪满重镇沈阳。
一时间日本关东军上下人心惶惶,而东北的中**民则信心大增。同时一度只剩三千余人的南满纵队也利用关东军南满主力被牵制住了的大好时机,迅速形成烽火燎原之势,不但很快恢复了长白山根据地,而且还向外积极扩张,夺取了多个县份并将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人枪。正如当初首长高原所预料的一样,南满人口相对稠密,由于东北独特的斗争环境。这对游击战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只要能够撑过来进入反攻阶段,南满的潜力是地广人稀的北满根本无法相比的。
但就在东北抗战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苏联政府却瞒着赤色党私自与日军媾和了。这段时间以来与抗联合作得相当愉快的朱可夫在接到最高统帅部发来的命令后,对徐高二人说声抱歉便无奈地带兵撤回了苏联。中方也是到这时候才知道这个坏消息。连忙发电通告各大军区、尤其是东北军区和华北军区。得知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之后,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林总都忍不住连吐了好几个脏字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苏联这样的不义之举却令德国确认了中苏两国的确是面和心不和,从而坚定了拉拢中国的决心,协商中的中德秘密合作不但因此迅速达成了协议,而且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双方最初的预料
为了表示己方的诚意,德国方面首先无条件地向赤色党赠送了一大批胡卫东早就渴求的重要设备,即便只算成本价都高达1亿多美元,而且其中更有德国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军用精密机床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30000吨级模锻式水压机和世界上最先进的15000吨级自由式水压机(这个苏联也有,同样是德国人的技术。)等不少花钱都买不到的战略性机器设备,不过考虑到赤色党在此之前已经花费了15亿美元的重金替德国偿付了整整2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而德国人甚至还无偿地“拿”了几份胡卫东的设计图,他们现在投桃报李本来就是应有之义
信任建立起来之后,双方的交易量开始迅速加大,据多年以后解密的部分资料显示,在1939年4月到1941年间,赤色中国光是从德国进口的机器设备的总价值就高达30亿美元以上。同时,德国政府还先后派出了上万名科技专家(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都是真正的科技专家,至少也是高级工程师,而不是历史上苏联援华时拿普通技工冒充的那种。)支援中国的各项建设,其中甚至还有世界级的大牛,这要都算成钱的话,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即便如此,由于光是结掉的债务就多达20亿美元(注1),德国人依然没能掏空赤色党手中的全部硬通货(还有大约10亿美元)
注1:乍看之下,跟中国结账与跟美国结账并无多大区别,实则不然。一方面德国可以向中国转让技术来抵消债务;另一方面中国人需要德国的机器设备,而美国人只要硬通货,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列强都搞起了贸易壁垒限制工业品进口,资源不能不进口、工业品出口却困难重重的德国理所当然地长期贸易逆差,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对外贸易挣到美金。因此德国有能力还清中国人手中的20亿美元债务,却不可能还得起欠老美的钱。再说了,老美一定会是德国将来的敌人(一方面德国还欠着美国至少五六十亿美元的债务,另一方面德国想要成为世界的霸主,美国这个头号工业国和经济大国迟早都要面对。),还钱给他们不是资敌吗?(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