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经过英国政府粗略估计,德国空军在1941年2月下旬针对水坝的轰炸和其后一个多月里持续高强度的轰炸给英国造成了超过7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4000多亿美元;英国1942年的工业总产量锐减到1941年的50%,并且永久性地损失了20%的工业产能,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工厂被破坏,更大的部分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人无法开工造成的;英国1942年的农业总产量仅为前一年的40%、而粮食总产量更是连1941年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即使在美国全力支援的前提下,英国本土1942年的粮食供应缺口依然超过了200万吨,导致了大面积的饥荒和营养不良;1942年英国直接死于洪灾和轰炸的人口多达114万余人,而死于疫病和灾荒(直接饿死的倒是不算太多,但因为营养不良导致患病而死的就多了,主要是老人和婴幼儿。)的人数则难以精确统计,战后估计应该不少于400万,因为二战爆发前拥有4700万人口的英伦三岛,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已经连4000万人口都不到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六十二章 扩大的潜艇战
事实上,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几乎竭尽全力的支援,英国死掉一半人口都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美国政府的援助并不仅仅是食物和药品等救灾物资本身,还包括数量惊人的船舶运力,以及为其提供护航的大量反潜舰艇,若没有后两者,美国的援助根本没法送到英国政府和民众手上。但是北大西洋上数量猛增的舰船却也引来了更多的德国潜艇.......
其实在此之前,德国潜艇就已经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除了冰岛战役期间德国潜艇部队、尤其是水滴形潜艇击沉大量美军舰艇的战果,1941年1月大西洋上的其他德国潜艇还先后击沉了126艘盟国商船和3艘盟军舰艇,总排水量多达652754吨,而德国的潜艇却仅仅损失了7艘(不包括冰岛战役的损失)。而2月份,由于冰岛战役结束,大量的德国潜艇腾出手来,即使在美军加强了反潜之后,当月战果依然猛增到了217艘商船、15艘盟军舰艇、总排水量1298416吨,而当月德国潜艇总共也就损失了13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2月中旬,德国生产的第三批16艘水滴形潜艇完工,其中4艘交给了潜艇学校以加快人员培训的速度,另外12艘则全部加入德国海军序列,而意大利潜艇部队也开始前赴北大西洋海域对盟国的舰船展开破交战,轴心国潜艇部队的实力由此进一步增强。在实力大增的时候恰恰又碰上航路繁忙的好机会,战绩出现井喷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1942年3月,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一共击沉盟国商船275艘、盟军舰艇37艘、总排水量超过150万吨,而德国海军却只损失了11艘潜艇,若非首次有水滴形潜艇被击沉对潜艇部队的士气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这个月的战绩几近完美;而初次进入北大西洋海域进行大规模破交作战的意大利海军潜艇部队虽然经验还很缺乏,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在这个月里一共击沉盟国商船20多万吨、并击沉了一艘英国轻巡洋舰,而其自身则有4艘潜艇被盟军的飞机与反潜舰艇击沉......
商船与海军舰艇如此恐怖的损失速度。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一时间也有些吃不消了。虽然在这几个月里美国新下水的商船总吨位超过200万吨、而陆续入役的舰艇更是多达70余艘(只是没有一艘是主力舰),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舰船的惊人损失,但是因此死难的大量人员却还是令美国政府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美国参战至今,连轴心国的边都没碰到。死亡、被俘和失踪的官兵总数就已经超过了8万人。这还没有算上平民的伤亡。作为反对党的美国共和党趁机跳出来大肆攻击罗斯福政府的无能,令罗斯福头大如斗......
在这样的困境中,罗斯福被迫暂时中止夺回夏威夷群岛的计划。将美国海军的重心再次移回欧洲战场,加强对援英物资的护航,以免英国撑不下去向德国投降,而早在英国水坝遭受轰炸后的次日,罗斯福就与带病坚持工作的丘吉尔达成了一致,决定以牙还牙,对德国的水坝实施报复。
然而,西欧大陆的制空权现在还牢牢掌握在德国空军的手里,英国最新研制成功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与美国已经开始大量装备的b-17重型轰炸机虽然都有能力挂载类似的特制炸弹,但挂上之后飞机的机动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重影响,结果数十架重型轰炸机和数量更多的护航战斗机全都羊入虎口,被德国空军消灭得一干二净,虽然在反击中也打下了几架德国战斗机,坠毁的飞机也对地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计划中的那些攻击目标却都连边也没碰到......
而更麻烦的是,某位恨极了德国的英国空军上校自觉不可能活着飞到德国本土,为了避免此次行动劳而无功,他擅自更改了攻击目标,炸毁了法国北部德占区的一座毫无防备的大型水坝,导致上万法国人死亡,数十万法国人无家可归,结果即使是心底里对法国抱存敌意的丘吉尔在接到报告后也忍不住破口大骂道,“该死!这个蠢货!他明不明白自己干了什么?”
炸毁法国北部德占区的水坝确实对纳粹德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死的却基本都是法国人,遭到昔日盟友如此对待令大多数的法国人怒不可遏。之前虽然已经对盟国宣战但官兵们普遍并不积极的维希法军也因为愤怒而变得战意昂扬起来,尤其是不久小胡子兑现承诺将德占区一个面积不大的行省交还给维希法国政府管理之后。而“自由法国”的戴高乐则处境愈发尴尬,奈何他现在手头兵力十分有限,补给什么的也都全靠英美接济,所以除了在心里大骂猪队友,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维希法军的全力以赴令德国潜艇部队再获强援,即使战败后没造几艘新舰,维希法军仍有四五十艘潜艇可用,这对于老式船型潜艇早已停产、而水滴形潜艇的产能还未完全形成以致于有点青黄不接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来说,无疑是一大臂助。
1942年4月,轴心国潜艇部队破交战的战绩达到了第一个顶峰,一个月内共击沉盟国商船301艘、盟军舰艇53艘,总排水量接近200万吨,其中八成为德军的战果。而轴心国潜艇部队在这个月里的损失为17艘,其中德国潜艇只有5艘,只是又有一艘造价高昂的水滴形潜艇沉没,令邓尼茨心痛不已。
在战场上取得不了便宜,罗斯福与丘吉尔一时间也只能以嘴炮猛烈抨击纳粹德国反人类的罪行,以期激发轴心国内部的反战情绪,同时也利用道德上的制高点吸引更多的潜在盟友。而英国在这几个月里恐怖损失的逐渐公开,也确实对全世界的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冲击,但其中绝不包括胡卫东,因为攻击水坝的点子乃至于那种特制炸弹的设计本来就是他告诉德国人的......(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德活动
胡卫东之所以想到这种战法,其实是因为历史上盟军曾对德国用过,并对德国工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所以胡卫东是以提醒德国注意水坝安全的方式变相地将其告诉了德国人。以德国强大的科研和工业实力,只要知道了那种特制炸弹的设计思路,搞出实物并不是什么难事。
欧战前期小胡子还心存侥幸,希望能够迫使英国妥协,因而并不想跟英国人结下化不开的死仇,所以即使在当初因为愤怒而命令空军轰炸伦敦的时候,他也没有想用这个绝户计。但是美国的参战令盟国方面实力大增,尤其是海军的实力对比愈发悬殊,小胡子自知已经不可能成功登陆不列颠岛,而在美国的大力支援下,本土无忧的英国丘吉尔政府怎么都不可能投降,却会因为工业产能得以完全释放而对德国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于是绝望的小胡子终于下了决心,要将英国彻底搞残,让其纵然还能自保,也无力给予美国人太多的协助,这样德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美国并留出部分力量防范搞不清什么时候就会翻脸的苏联了......
历史上小胡子在德国陷入困境以后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但在二战的任何一个阶段,德国空军都没能取得不列颠岛上空的制空权,因此历史上小胡子终究还是没能干出这样的事来,最后只能依靠当时精度还低得可怜的v1、v2这两种地地导弹对英国平民进行了勉强有些心理威慑力但实际效果却不值一提的所谓“伦敦大轰炸”。可在这个时空,德国空军却牢牢地控制了不列颠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制空权。即使没有胡卫东暗地里推波助澜,小胡子也终究会对英国的平民下手,只是效率或许会低一些罢了......
因为胡卫东当初只是纯粹口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是他建议德国人“以水代兵”的,所以就算日后德国人将此事公开,他也只需死不认账即可。而在胡卫东的内心深处,对于遥远的英国灾民虽然多少有些抱歉,却也没有半点后悔,因为只要能让中国重新崛起,再也不受外敌的欺凌。他就算变成真正的恶魔。也是心甘情愿的。何况,对于被西方侵略者祸害了上百年的中国人来说,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死的那么点人,又哪儿比得上这一百年里中国因为战乱而没能善终的2亿条人命?
但是美英盟国发起的舆论战多少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轴心国、尤其是德国占领区的民众借势掀起了反对纳粹暴行的游行和罢工。但德国本土却因为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盘剥的仇恨未消、国民的生活又因为战争红利而更加富裕。加之德共等左派组织又早被剿灭干净。因此并未出什么大的乱子,这就令小胡子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至于那些占领区乃至其他轴心国的反纳粹活动,小胡子的对策无非是“镇压”二字。于是很快就有数十万计的反德以及“疑似”反德人士被关进了集中营,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小胡子的高压手段很快就令各个占领区和傀儡国境内的反抗活动风起云涌,并由起初的和平行动演变成了游击斗争,但由于德国在西欧上空的绝对制空权,美英盟国不像历史上那样可以通过空投向沦陷区的游击队提供大量武器弹药,结果各国的游击战争全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而德国清除掉这些潜在的反对力量以后,对于占领区和傀儡国的控制力反倒进一步增强了。
后来胡卫东与伟人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西欧反德活动之所以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缺乏统一的领导,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如何能与如狼似虎的德军抗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时候欧洲各国的**基本上都受到苏联的控制,而斯大林此时因为苏军陷入阿富汗泥潭、加之中东欧的冬季不宜用兵的缘故,尚不想与德国翻脸,因此就要求他们不要参与,否则以**政党普遍较强的组织力,肯定会给小胡子制造更大的麻烦。而另一方面,在各国反德情绪高涨的时候却因为苏联太上皇的指示而不作为、甚至支持纳粹对占领区和傀儡国的统治,这无疑令那些政党在本国民众之中的形象完全崩塌,以致于后来苏德开战后,他们再想发动民众掀起武装暴动帮助苏联的时候,已经没多少人睬他们了......
但真正最关键的,则是另外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有小胡子这个疯子领袖和德国人的“盲从”,使得德国政府在制定一些政策的时候可以无视通常观念中的利害得失,因此“小国并不需要战胜大国,只需要让大国明白吞并自己会得不偿失,就足以自保。”的定论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小胡子只要开疆拓土,德国为此要损失多少钱、德军为此要死多少人,只要不严重到动摇德国根基,他是根本不在乎的......
第二点则更为关键,如果是被占领的是中国这样纵深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光靠全面的游击战就能将本国人口相对不足的侵略者拖垮。但德国本土加上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总人口加起来不下8000万,比西欧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多得多,就连战前的法国也不过4000多万人口,更不要说是低地三国那样的小国了,何况德国工业化的程度也有优势。
因此德国政府完全可以在自己不伤元气的前提下扫平各个占领区的抵抗,极端一点的话,德国政府甚至可以选择将当地人杀光然后从本土直接移民过来,以德国的人口和国力,承受得起在此过程中的损失,因此西欧国家想要光靠自己的游击战就将德军赶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当年日本吞并台湾(人口约为日本本土的7%)、吞并朝鲜(大约28%)乃至吞并中国东北(大约42%)后都能逐步扫平抵抗力量,但全面侵华(中国当时人口其实应该已经接近5亿了,是日本的7倍。)后就陷入泥潭而最终被拖死,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早在日本收不住嘴选择了“鲸吞”中国、而中国又恰恰有一个组织能够领导全国人民以正确的策略与日寇死拼到底(这一点也必不可少)的时候,抗日战争的胜利就不再有任何的疑问了......(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民战争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与中国遍布山地丘陵的地形不同,西欧的地势相对平坦,而基建状况更是远非现在的中国可比,这些都有利于正规军而不利于游击队。但这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硬实力的对比、外部环境乃至双方策略等因素对游击战最终的结果影响更大,要不然抗战时期也不会有名声赫赫的“平原游击队”了......
经过这番探讨,胡卫东意识到了一个目前还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人民战争思想,这一点从很多军官习惯于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与“人民战争”对立起来就可见一斑。事实上无论是重视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而轻视“人民战争”思想;还是重视人民战争思想,而反对解放军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军工专家,胡卫东对于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的意义比任何一位其他将领都更清楚,但他并不认为人民战争只是国力不如人的无奈之举,因为即使是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交战,一方只有军队投入战争,另一方却是举国上下全民动员,那么哪方会赢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胡卫东认为“人民战争”这个大杀器如果用好了,不但能够让弱国战胜强国,同样可以让强国的战争能力变得更加强大。
考虑到“人民战争”这个词已经约定俗成地与全民游击战联系在了一起,胡卫东不得不在伟人默许后。将“人民战争”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其中广义的“人民战争”指的是一种建设国防的思路,其核心思想为“军民一体”,而这又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广泛的军训和国防教育,提升普通平民的军事素质和国防意识,这样一则可以令其在战争爆发时可以更快地成为合格的战士,如果遇到强敌,大家也都知道自己该怎么组织抵抗乃至转移妇孺和物资等重要工作,而不致像抗战初期的大部分平民那样,很多人别说抵抗了,就连逃都不知道该怎么逃(例如家中财物哪些优先带走哪些可以放弃之类);二则利于养成“不好战。也不畏战。”的良好国民心态。这样即使战争突然爆发,也不会出现大的混乱,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反击侵略者。这两点自然都不容易做到,但以此作为努力的目标。却是没错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指国内的经济要同时考虑到国防的需要。从小的地方说,“军民两用”要大力提倡,无论是产品还是设备;从大处说。则是要求全国的经济和工业布局必须兼顾国防安全,这个时空新中国建立后之所以将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放到一边(除了青岛、上海与大连这三个造船基地。),而优先建设内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城市,固然是因为洛阳工业区的基础与苏援的帮助,也同样有这方面的考虑。
诚然,这么做在经济上往往不太划算,尤其是短期来说,但现在二战局面渐趋白热化,中国要想独善其身,就得预先作好准备才行,因为对战争准备得越充分,就越能避免战争。历史上伟人力主建设了大三线工程,甚至因此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当时大三线建设【不过其中也有一部分经济建设的项目就是了】的总投资比同时期对经济建设的投资多了好几倍),而后来核战争并没有打起来,很多人就认为这么多钱白花了,要是都用到经济建设上多好?殊不知正因为中国准备充分,当时的苏联政府觉得即使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手术”,也没法将中国一下子打倒,而给美国留下插手的时间,那场核危机才得以避免......
而如果日后真的又与外国打了起来,那这些工作就更有必要了,历史上苏联若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在东部建立了乌拉尔、新西伯利亚等新的工业区,日后苏德战争初期被德国一波流打懵而丢掉大部分老工业区后再想翻盘,即使有美国的援助,恐怕也会十分艰难,而抗战爆发后才开始转移工业的南京国民政府就更是一个反面典型了......
不过,胡卫东也反对将国防安全的需要无限拔高,而完全无视经济上的效费比。例如英国水坝被炸后很多同志都觉得水库在战争时期太危险而反对建设,胡卫东为此还以“不要因噎废食”为标题让秘书按照他的意思写了篇文章,指出只顾经济效益固然只能建成“脆弱的繁荣”并因此变得无比畏战(经济体系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极差,一打起来、甚至只是被经济封锁了,国内经济就要崩溃,对外自然就硬不起来了。),但为了国防安全或者别的考虑而完全忽视经济效益更不可取,因为这是极大的浪费,毕竟现在的中国可没美国那么雄厚的本钱,在这些矛盾中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才是正确的做法。
而在只交给伟人、周公等少数几位中央领导看过的一份秘密报告中,胡卫东还展望了未来热核武器(氢弹)恐怖的威力与远程弹道导弹防不胜防的特点,并指出这两样武器被世界主要强国掌握后,将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恐怖的核平衡,从而为世界主要强国带来长期的和平,到那个时候,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肯定就会相对下降了。
而且在核战争的背景下,类似大型水坝这种遭到攻击后会酿成可怕后果的设施,只需要提高要求,令其达到“非核弹不能毁”的坚固程度,别为了省钱造那种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弱点的拱形水坝,到时候就不再是国防安全的隐患,因为若是敌国敢于用核武器攻击大型水坝,那就意味着一场核大战的爆发,在双方核弹数量都足以“确保毁灭”的前提下,被洪水洗地与被核弹洗地,又有多大差别,何必多此一举呢?或者换句话说,即使多此一举了,反正都是同归于尽,又有什么差别呢?(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六十五章 得失之间
而胡卫东所谓“狭义”的“人民战争”即是大多数同志原来理解的“人民战争”概念,指的是战争中的具体策略,胡卫东的认识是通过广泛的敌后游击战增大侵略军的统治成本,并想尽办法减少其从占领区获得的收益(发展敌后根据地和侵略军抢地盘就是这个目的),让侵略者对那些土地的占领得不偿失,时间越长、占地越多,蒙受的损失就越大。而且在此过程中被侵略国无论是主力部队、游击队还是民众都得到了锻炼而变得更加强大,侵略军的实力则不断损耗,双方实力的对比此消彼长,就为决战和反攻创造了条件。
这种狭义的“人民战争”表面上确实与解放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为若是中国的正规军足够强大,那么根本就不会有大片国土沦陷,这种立足于本土防御的战争策略自然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但是胡卫东却认为,以中国薄弱的底子,就算发展得再怎么顺利,也绝不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而即使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成为世界第一,也不代表着中国的国力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其实现在的中国工业总产值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而且超过美国一大截,有哪个认为中国已经超越美国了?),因为整体工业化水平要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再过一两代人的时间,再加上战争本身极具偶然性。即使国力占优,初期遇挫而失地千里也是很常见的事,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本土防御的工作始终不能放松,而“人民战争”也依旧重要,当然地位还是会有所下降的......
说到底,“人民战争”是为类似抗战时的中国这样贫弱(强国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价值相对有限,不用也未必打不赢侵略者。)但却人口众多(相对于侵略国来说)的大国量身定做的防御性战争策略,本来就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如果是人口稀少的小国。采用这个策略反而可能遭受彻底灭族的大祸。除非敌人被牵制住了不能出全力,或者顾忌国际影响而不敢像日德那样大肆挥动屠刀......
而纳粹的镇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犯下那么惨绝人寰的罪行也不可能没有代价,除了与英国彻底结下死仇之外。也给了盟军同样下辣手的足够理由。原本美洲还有一些国家(如阿根廷)亲近轴心国来。希望藉此摆脱美国的控制,但在美国人利用德国海军无力与自己正面抗衡、而空军又距离过远而难以发挥实力的弱点,毫不客气地派出海军和陆战队以雷霆攻势迅速登陆并横扫了爱尔兰岛。将爱尔兰总统等众多反英人士抓住枪毙或者关押,同时扶植起傀儡政府后,不但爱尔兰共和国被迫交还好不容易收复的北爱尔兰给英国、同时退出轴心国阵营加入盟国,而且也对其他国家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至少在德国展现出保护它们的能力之前,那些反美反英的小国暂时都不敢妄动了......
光复爱尔兰是罗斯福力排众议的结果,也被后世认为是一招稳住盟国阵脚和欧洲战局的妙招,但代价却也是极大的,由于海军主力一直滞留在大西洋海域,没有对手的日本联合舰队与德国远东舰队自然肆无忌惮起来,虽然日德海军都不敢进攻美国西海岸,因为以数量有限的舰载航空兵去挑战美国数以万计的陆基飞机与找死无异,但日本还是抓紧时机在西太平洋抢下了大片地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