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而赤色党方面却反应不一,太祖骨子里也是一个“巨舰大炮主义者”,苏联方面志在必得的态度又刺伤了他的民族自尊心,若非有周公耐心劝导,他只怕就直接翻脸拒绝了。但是冷静下来之后,太祖也意识到现在西北边区的工业化暂时还离不开苏联的帮助,而且周公说的没错,这些事情还得咨询一下胡卫东这个专家的意见
胡卫东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同样是气愤,但他毕竟是搞技术出身,性格并不怎么冲动,因此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明白现在的中国赤色党还不能与苏联翻脸,因此这个要求肯定只能答应下来,那么自己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可能地多向苏联要点实惠而已。虽然心中不甘,胡卫东却只能安慰自己战列舰维护太贵,而且这玩意就要过时了
经过一番深思,胡卫东在发给党中央的电报中列出了自己想好的三个要求与三个条件。首先,中国没了巨舰大炮,那就只能发展“飞潜快”了,苏联必须向中国提供所需的人才和设备,胡卫东还特别指名要求在飞机和舰艇设计两方面都有极高水准的苏联设计师图波列夫来中国指导三年,帮助中国设计建造自己的鱼雷艇等小型舰艇(对于包括潜艇在内的大中型舰艇,胡卫东并不想从苏联引进,一方面苏联相关的技术较为落后,另一方面,鸡蛋不能全放到一个篮子里),并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发。斯大林不是不知道图波列夫的才能,但急于得到两艘战列舰的心态还是让他同意了这个条件,反正图波列夫目前还在坐牢,就给他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吧。
不久,在大清洗中蒙冤入狱的图波列夫终于重获自由,离开国家安全总局(克格勃前身)所属的29研究局前往中国,斯大林还同意他带走一名助手和数量勉强够用的高级技工,图波列夫的第子、如今已经在飞机设计方面崭露头角但还未能独当一面的年轻飞机设计师苏霍伊闻讯后毅然将手中很快便要完成的项目让给了别人,作为助手追随恩师前往中国,顺便躲过如今愈演愈烈,闹得人心惶惶的大清洗
然后,青岛防空任务很重,因此胡卫东要求将两艘战列舰上的防空武器全都拆下留在青岛,斯大林同意了这个要求,命令苏联太平洋舰队准备足够数量的舰用高射炮和高射炮弹运往青岛对那两艘战列舰进行换装,反正由于海参崴到青岛的距离远比苏联欧洲部分到青岛近得多,因此他们肯定先到。而这样一来,在换装期间青岛的防空力量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即便苏式高射炮的口径比较古怪,中原边区不会为了暂时的需要开设新的高射炮弹生产线,这些高射炮配弹所用的老式引信防空作战中效果并不值得期待,但哪怕只是分散鬼子空袭的兵力也是有益的。而且必须说明的是,为了以防万一,斯大林让苏联太平洋舰队一口气带了三倍需要量的高射炮过来,鬼子若是空袭的话,苏联高射炮被炸的概率肯定更大,这炮灰的效果绝对是值得信赖
为免夜长梦多,胡卫东还建议苏联方面直接派出人员从陆路过来,反正从绥远向南一条线都已经光复,到郑州后坐火车直接开到青岛上舰,将两艘战列舰开回苏联就行了,要比开支舰队过来安全很多。当然,这几千人一路上的盘缠也要苏联人自己支付的,以苏联红海军目前的待遇,这一趟下来少说也得花费上百万美元,加上两艘战列舰所需的燃料和弹药都可以收费,加起来几百万美元肯定是有的,这钱不赚白不赚,既然苏联人习惯样样事情都算钱,胡卫东也乐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为防苏联人没到青岛之前两艘战列舰就被日军的机群炸毁,胡卫东还要求在此期间,苏联援助国府的航空队也对中原边区提供空中支援,这可是上千架飞机,有他们在,日军空袭的规模再大也能抵御。而等两艘战列舰被毛子开走之后,一方面鬼子可能不会再对青岛投入现在这么强大的航空部队,另一方面边区兵工厂应该也能生产出更多的高射炮运到青岛加强防御。机场是个问题,但一方面山东根据地一直都在大造野战机场,另一方面,第五战区的大部分飞机的作战半径也是够得着山东的
注:斯大林曾开价6000万-亿美元一艘的价格向美国求购战列舰,结果美国死活不肯卖,不过金刚级战列舰毕竟是战巡改装过来的,而且离下水已经隔了二十多年了,并不是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战列舰,即便鬼子进行过现代化改装,实打实的话一艘最多也就值三千万美元,以国府有一半产权来计算,苏联方面的开价也不算太低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四章 塞翁失马
第二百九十四章塞翁失马
除了这三个要求,斯大林既然给了老蒋真金白银,那么对于搞到这两艘战列舰的赤色党,苏联人自然也得给点实实在在的好处,胡卫东为此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要苏联以支援中国民用工业的名义向中原边区提供月产0门20mm加农榴弹炮所必需而边区尚不能大量生产的部分锻压设备,可以就由那几千海军官兵顺便带来,反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就有现成的,而且除了外蒙乌兰巴托到绥远这一段,其余的路段都有铁路连着,所以还算方便;二是要苏联向晋绥边区即将开始建设的包头工业区派出至少万名熟练技术工人和不少于500名工程师;三是要苏联为东北抗联提供个甲种轻步兵师所需的全套武器装备和20个基数的弹药补给
之所以只要这么多,一是胡卫东估计苏联大概也就愿给这么多,二是担心苏联对抗联的影响太大,不过即使只是三个师的枪炮弹药,对于随着关东军迅速扩编而倍感压力的东北抗联来说,也绝对是雪中送炭了
这三大条件与三大要求都是无偿的,但对国力日益强盛的苏联来说,却并不怎么苛刻,斯大林不但全部同意,而且还从国内再次调派人员和飞机,将华北航空总队所属苏援航空队的损失全部补上,另外还破格提升一年前还只是一个上尉的波克雷什金为少将(之前就已经是中校了),令其暂时出任苏联援华航空队的最高领导,**那边的苏援航空队也受他节制,以便更好地和第一战区配合,确保那两艘宝贝战列舰能够平安到手(战列舰被苏联人开走后,两支苏援航空队还是要拆开的。)。老蒋知道后虽然气得不行,但是国力不如人,现在又有求于苏联,他实在是硬不起来
赤色党方面对这种重大事项的保密工作是世界一流的(但是相对次要事项的保密工作却一直不够严谨,历史上不小心泄密的例子很多,不过这个时空因为胡卫东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可国府那边却简直是四面透风,老蒋才刚刚表态,日军大本营统帅部就得知了这个消息,登时就如同炸了毛的疯狗一般
“露西亚欺人太甚!”,日本海军第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中将闻讯后怒不可遏道,苏联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打“大日本帝国”的脸,刚满四十岁便很有希望成为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山口多闻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
而有望成为日本海相的山本五十六对于此事的认识则更为深刻,“露西亚人的三艘老式战列舰对于帝国海军来说不过就是靶船,但现在帝国的四艘空母还在抢修,最快也要半年之后才能恢复战斗力,如果那两艘金刚级战列舰落入露西亚人之手,那么在至少几个月的时间里,帝国海军将第一次在远东陷于劣势。露西亚人对满洲素有野心,而远东苏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远在关东军之上(注),之所以一直不敢妄动,完全是因为露西亚人畏惧帝国强大的海军,但是一旦他们得到那两艘战列舰,未必就不会铤而走险,满蒙乃至朝鲜和库页岛(此时库页岛南部被日本占领,北部的石油也依约专门供应给日本,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虽然已经非常强大,但因为海军的弱小,对日还是一直采取守势,半个库页岛直到二战胜利后才从日本人手里抢回。)都会陷入空前的危机”
但是比历史上更早被编入预备役冷藏起来的日本战略家石原莞尔却认为此事虽然屈辱,但如果利用得好,却反而可以变成一件好事。苏联的迅速崛起现在已经越来越被西方列强视为心腹大患,但之前毕竟苏联只是陆军强大,对列强的利益构不成直接威胁,加之列强尚未从经济危机中完全恢复,难以拒绝苏联数额巨大的设备订单,因此双方才勉强维持着表面上的和睦。但是苏联得到这两艘战列舰后,海军实力立即暴增,足以与相对较弱的法意两国海军相提并论,而且有了这两艘设计上较为成熟的先进(相对苏联原有的三艘老式战列舰来说)战列舰作为参考,苏联很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设计并建造出他们自己的战列舰,以其高居世界第二位的强大工业实力,一旦决心全力建造,肯定就不止一艘两艘,到时候别说西欧的几个强国,即使是美国恐怕也会坐立不安。
尤其苏联欧洲部分的出海口被西方国家封得死死的,海军实力不强到一定程度根本出不去,因此斯大林很可能会将这些新的战列舰部署于列强海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远东地区,这势必会打破远东海上力量的平衡,严重威胁到西方列强在远东的利益,尤其是美英法这三个在远东有着殖民地的国家,压力肯定不小。而石原莞尔的计策则是,对四艘航母的维修进度和新航母的建造严格保密,从而向西方列强营造出“日本海军已经对西方构不成威胁了”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一定会向日本再次放开贷款额度(因为怀疑日本的偿还能力,这个时候日本已经很难从西方贷到款了。)的,那时日本国内愈演愈烈的经济困境就可以得到缓解了。石原莞尔还主张利用这次与美英修复关系的机会,请两国对日中战争进行调停,在他来,这场战争打到现在,日本已经完全没有胜利的希望,继续无休止地打下去也会将日本活活拖垮。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弃那些无法控制的地盘,专心巩固满洲并积蓄国力,这样才不致于错过欧战爆发后捡便宜的好机会
注:历史上只有日本陆军才狂妄地认为苏军三个师打不过他们一个师团,但诺门坎战后也基本都认清了现实,即使这个时空就连张鼓峰事件也未发生,至少海军对于远东苏军的实力还是心中有数的。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五章 苏霍伊
第二百九十五章苏霍伊
石原莞尔的第一个计策得到了日本陆海两军高层难得的一致赞许,即使是他们之中最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也知道打仗要烧钱,而现在相当一部分日本人都已经吃不上大米饭了,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可见一斑,再说真能得到新的西方贷款,就意味着日本陆海两军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军费预算,自然人人乐意。
而对于石原莞尔提出的第二个计策,则由于日本陆军的高级将领都对50万人的庞大扩军计划十分热衷,加之陆军部次官东条英机一直视石原莞尔为眼中钉,本着“凡是敌人支持的,我都要反对。”的想法极力阻挠,而即使是那些知道日本不可能一口气吞下整个中国的明白人,也都认为在新的会战取得辉煌胜利后再逼蒋和谈,对日本更为有利,因此最终没有得到采纳
出让两艘战列舰的事直接就由两党的决策层直接定了下来,沈鸿烈等海军将士知道后无不反对,奈何抗战大局为重,大家也只得服从,而且胡卫东提出的以“飞潜快”为核心的建军思想也确实更加务实,因此第三舰队上下情绪还算稳定,但直到胡卫东保证那两艘重巡洋舰(筑摩号被改名为“经远”,以纪念大东沟海战时殉国的林永升。)绝对不卖后,沈鸿烈才总算将自己提着的那颗心放下了
由于胡卫东的要求,图波列夫一行乘飞机率先抵达了青岛,胡卫东得知居然苏霍伊也不请自来后,高兴得简直合不拢嘴,这可是后来世界数一数二的顶级飞机设计师啊,论成就甚至还在他的老师图波列夫之上,而且这家伙越老越是厉害,绝对是一位大神级的人物
事实上洛阳飞机制造厂也确实亟需这样一位飞机设计方面的奇才,没错,当年担任过波音公司总设计师的王助无疑也曾经是一位杰出的飞机设计师,但是他重操旧业前已经脱离一线工作近二十年,却一上来就被胡卫东要求负责设计完成那两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飞机,难度可想而知,若非胡卫东直接给出了基本设计方案,只怕到现在都没什么大的进展。而当初胡卫东出国时虽然也聘请了不少专家,但是其中并无世界一流的杰出人才。至于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飞机设计师,那就更别提了,即使是第一批学生,估计也至少得到后年才能有个别好苗子参加飞机设计工作,至于独当一面,除非冒出某个百年不遇的奇才,否则恐怕得等到抗战胜利之后才行。但是,飞机设计工作万万不可延误,本来满先进的飞机,如果因为缺乏优秀的飞机设计师而推出晚了,那可就没优势、甚至反而落后于时代了,因此对于图波列夫与苏霍伊的到来,胡卫东真的是喜出望外,要知道即使是图波列夫,他都没把握斯大林一定会放行,何况还来了个更厉害的苏霍伊呢?
苏霍伊直接就被胡卫东任命为洛阳飞机制造厂的首席工程师,全权负责歼-与轰-的研制工作,而他得知这两款飞机的设计思路后也不禁眼前一亮,“即使算上树脂涂层,平均密度也还不到04g/cm^,仅仅是铝合金的七分之一,结构强度与表面硬度却不逊于普通的钢材,用这种轻盈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材料制成的飞机,如果还没有世界第一的性能,设计师就真该自杀谢罪了”
要不是如今世界上除了中国,别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基本没有成材的泡桐树,而轻质木材当中又只有泡桐木一种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表面强化技术,苏霍伊真想立刻发电报回国,向自己的同行们大力推荐这种新材料。如果不限定是轻质木材,倒也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木材可以应用类似的技术,但那些基本都是所谓的“铁木”,加工难度奇大不说,密度也比泡桐木大了好几倍,加之目前环氧树脂的生产成本还比较高,如果性能不够优越的话经济上就划不来了,尤其是那些木材本身强度就非常大,环氧树脂表面强化技术对其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反倒是直接拿来造飞机更加方便节约
而同样令苏霍伊惊喜的是,中原边区竟然已经研制出了质量(不仅指功率,还要综合考虑到油耗、加力、体积等多项性能,光论功率的话二战期间哪个国家的飞机发动机都不差。)比苏联产品好得多的飞机发动机,这更是令他信心百倍,须知哪怕是垃圾的设计,只要有着强有力的心脏,飞机性能一般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而胡卫东也正是被苏霍伊一点才醒悟过来,如今洛阳发动机厂所试制出来的飞机发动机虽然与英国罗罗公司所产的正品梅林发动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可是比起目前还很垃圾的苏联飞机发动机来说,无论是功率还是可靠性都更具优势,他不禁生出了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将这些发动机卖给苏联人?一方面应该能赚不少外汇,另一方面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也可以推动新品的研”
二战期间发动机不行的还有德国(其实是材料不行),汉斯虽然在二战期间设计出了一系列的优秀飞机,但是因为发动机一直都不给力,德国设计师不得不牺牲极其重要的航程来保证其他的飞行性能不被世界先进水平拉开,结果却在不列颠空战中吃尽了苦头,而对于英国人最强的海军,短脚的德国空军也对其无可奈何,而到了战争后期,美英两国的战斗机飞行员更是学会了利用德国战斗机的这个弱点,空战中故意拖延时间(美英飞机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出现前,美英飞机只要抢占高空,不给敌人俯冲加速的机会,德国飞机基本不可能追得,等到德国飞机油尽返航时在追杀,令无数德国王牌飞行员憋屈至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六章 水翼艇与气垫船(上)
既然如此,那么中原边区生产的发动机不但可以卖给苏联人,同样可以卖给德国人。逼n惑而胡卫东可以转让给德国或者其他列强的技术还远远不止这一项,如何利用这些为中国换来尽可能多的技术设备乃至人才,很值得胡卫东深思
与弟子苏霍伊相比,早已经功成名就的图波列夫至少在数目上任务更重,胡卫东在请他帮如今还不够成熟的苏霍伊拾遗补缺的同时,更赋予他舰艇设计的重任,虽然其中没有吨位过千的大中型军舰,但鱼雷艇、巡逻炮艇、猎潜艇、扫雷艇、布雷艇、登陆艇这六大课题图波列夫都要参与,而且其中5项他都是主要负责人,这也着实不太轻松。但是只要想到胡卫东提出的水翼艇方案,技术宅图波列夫哪怕已经累得够呛,也会立刻又重新充满了干劲。
水翼船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由于水翼船吨位很难造大,因而一般也叫做水翼艇。与常规设计的快艇相比,水翼艇不但航速更快,而且适航性也远比普通快艇强得多,而不抗风浪却正是小型舰艇最大的缺陷,因而航速奇快却又具有极强抗浪性的水翼艇很显然要比各国现役的常规快艇要好用得多,与水翼鱼雷艇相比,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鱼雷快艇几乎就如同垃圾一般。虽然主业是飞机设计,但在小型舰艇设计方面同样堪称大师的图波列夫对于自己能够主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项目,心中满是振奋和憧憬
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水翼船就已经发明了,但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关系,并没能得到实际应用。而胡卫东直接剽窃了历史上新中国湖川级鱼雷快艇的基本设计,以图波列夫的眼光,一就意识到这个方案要比目前各国所搞的那些试验品优秀得多,尤其是在可靠性方面非常出色。虽然目前中国尚不能生产符合要求的发动机,但船用柴油机因为在民船上应用广泛,技术引进的难度要比飞机和坦克所用的小得多。
因此,虽然胡卫东直到现在才开始设法引进与船舶有关的人才设备和科技,也完全不必着急。至少七八个国家都有不错的船用柴油机产品。总不可能一家都不肯卖吧?
说到鱼雷,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原边区新成立的鱼雷研究所,不久前氧气鱼雷在实战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而其航行时几乎不到尾迹的特点在偷袭敌舰时更有奇效,胡卫东因而放弃原计划中研制火箭鱼雷(注)的打算。决定对鬼子的氧气鱼雷进行仿制和改进,为此特地留下了两条以供研究之用,甚至就连胡卫东自己也抽出时间亲自参与了部分研究,他很快发现,氧气鱼雷的三个缺陷虽然对于历史上的日本来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中原边区现在却恰恰有这个条件
研究初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鱼雷主要有三个严重缺陷,一是鱼雷射出一千米后氧气最初放进燃烧室时容易引起爆炸,并因此导致鱼雷中途提前引爆;二是不能预先上好润滑油,必须在发射前手工润滑,否则可能自燃起火引爆鱼雷,可是战前手工润滑不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贻误战机,更讨厌的是。由于发射前时间紧迫,鱼雷发射手往往会因为焦急的心态不能润滑充分,结果导致鱼雷射出后突然上跳改变定深,因而偏离预定航向;三是引信过于敏感,甚至军舰规避时掀起的巨浪都能令其提前引爆。甚至可以这么说,原版的氧气鱼雷其实只有偷袭时有用,一旦敌舰处于行驶状态并知道敌人发射鱼雷而开始规避之后,它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即便路上没炸、方向也没偏离,估计也十有**会被军舰规避时掀起的浪墙给解决掉。无怪乎历史上鬼子雷击舰队疯狂地对美国舰队射出近200条氧气鱼雷,结果却只有三条起效了
第一点说白了很简单,其实是小日本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纯氧空气与雾化煤油三者混合后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比例区间,这个本来需要不知多少次的反复试验才能得到答案,历史上日本直到战败都没完全解决,但是中原边区液体火箭项目的负责人戈达德研究液氧煤油火箭(注2)已经足足有十几年了,甚至总结出了一些可用的经验公式,只要请他过来,这个问题立刻就能解决
第二点就更简单了,润滑油的自燃现象只是因为日本产品的气密性不好(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漏油现象都十分普遍,油都能漏,更别说是气体了。),常有氧气漏出,进而氧化润滑油以致于引起自燃。而中原边区当初引进西方设备时不但重视数量,质量管理更是严格,类似容器泄露的情况直接会被视为废品而不准出厂,因此第二个问题胡卫东直接就可以忽略掉
注:即是指使用了火箭发动机的鱼雷,速度比氧气鱼雷更快,普通的就能达到6070节,利用了空炮效应的“暴风鱼雷”更是可以超过200节,但是火箭鱼雷尾迹明显,敌舰老远就能发觉,而“暴风鱼雷”对于眼下来说又太过超前,根本没有研制出来的可能性,胡卫东直到两三年后才要求鱼雷研究所对此进行预研,而其研发成功生产出成品,就更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
注2:液体火箭就是燃料与氧化剂气化或雾化后混合了点燃启动发射的,同样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火箭一点直接就炸了,所以能够连续多次成功发射火箭,就说明这个问题至少在理论上已经摸出了规律,到具体的课题上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少许做些实验就行了。
ps:继续拉票_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七章 水翼艇与气垫船(下)
而第三点其实也不难解决,最简单的方法是改用敏感度更低的引信,当然这个度并不是太好把握的,二战期间鱼雷引信敏感到海浪都能引爆的情况只有日本才较多见,但是其他列强所产的鱼雷却有另外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鱼雷命中敌舰后常常会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引爆,触发式受限于命中敌舰时的角度,而磁感应引信因为二战时期技术尚不成熟,可靠性就更差了
对此胡卫东决定双管齐下,在搞低敏感性触发式鱼雷引信应急的同时,还让特斯拉这个“电磁之王”分出一点精力领导一个小组试制磁感应鱼雷引信,能够赶在胜利之前成功最好,即便战争中没能用上,也算是一项技术储备,毕竟磁感应鱼雷引信的潜力更大,再说胡卫东自己也能提供一点思路乃至技术上的帮助。虽然同时开两个课题组会分散人力,但是反正鱼雷艇的设计建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不必着急
1...7374757677...2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