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水翼艇性能是优异,但是建造成本相对常规的小艇也要高出很多,因此胡卫东决定这一方案暂时只用在威力巨大、而且对适航性要求相对较高(制导鱼雷发明之前,鱼雷艇的稳性直接影响鱼雷的精度。)的鱼雷艇上,而巡逻炮艇、猎潜艇、扫雷艇、布雷艇与大部分登陆艇则都采取传统设计,因为青岛造船厂(“修造船厂”这个名称不符合后世习惯,胡卫东将其改成“造船厂”了,再说这里本来就不应该只作为修船基地而存在。)本来就能生产500吨以下的小型舰艇,所以设计完成后马上就可以投产。要说还得感谢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的努力,没有他的话青岛现在连艘小炮艇都造不出来,此前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日本人,每次撤离的时候都会将它们建立的海军基地彻底毁掉,包括修造船厂在内,一点都不会留给青岛的下一任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反潜的需要。声纳研究所也已经在不久之前建立起来,而保密等级被定为“绝密”的制导研究所的课题中则添加了声响自导这个新项目(有线制导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至于扫雷与布雷,现在却还无从谈起,因为中原边区目前还没有水雷的生产能力,按说水雷的制造要比鱼雷容易得多。但触发式水雷扫除起来实在太过简单。基本上没太大用处,所以胡卫东给引信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下达了研制水压、声响与磁性引信的任务,由于身为弹药专家的胡卫东对此了解颇深,这一技术含量很高的科研课题反倒进行得较为顺利。当然这也因为哪怕是同样类型的引信,水雷所用的设计制造起来也比鱼雷的要简单得多
话说胡卫东现在也日渐意识到,那些起来高科技的玩意,只要有世界级的尖端人才带头,加上必需的设备与为数不多的实验人员。就不难取得突破。虽然这些条件并不容易满足,但至少存在着速成的可能,反倒是那些上去平平无奇的基础工业却需要几代人踏踏实实地不断积累,尤其对中国这样基础薄弱的落后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这也正是新中国早在六七十年代就能够搞成“两弹一星”,民用产品却长期缺乏国际竞争力,只能靠所谓的“性价比”赚点血汗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将来想要打上日本岛,登陆舰艇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小艇造起来更快。加之跨海距离也不远,胡卫东打算以登陆艇为主,而吨位较大的登陆舰暂不考虑,即使有条件研制了也暂时只作技术储备。为此胡卫东还让人开展了气垫登陆艇的研究,以便在登陆作战的一开始就可以迅速形成兵力优势。毕竟中国在海军无法速成的情况下,登陆本就已经很不容易,如果再拖沓磨蹭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被赶下海的
气垫船研发的技术难度其实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大。历史上当时建国还不满十年的新中国就将其率先发明了出来,只是当时视其为军事机密而没有对世界公布。结果被英国人抢走了这个第一。不过说老实话,气垫船是件划时代的发明没错,但其在军事上虽然有不少用途,可却根本不足以令当时的中国产生质变,因此秘而不宣其实没有必要,不过这也难怪,中国落后那么多年,难得有个世界第一,激动一下也很好理解。但知道这段历史的胡卫东自然不会对此过度保密,这一点从他甚至还让图波列夫这个外国人参与研制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了
图波列夫与苏霍伊的到来,除了他们本身的价值外,还令胡卫东确信自己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这两年来胡卫东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设备与科技难度极大,能够引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设备技术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如果仿制的只是国外现有的成熟产品,则光是就比国外低了十年。加上中国工业与科技基础太过薄弱,消化吸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一下子就被拉开了050年的差距,而那些发达国家却不会停下来等你,因此追赶起来必然十分辛苦,而且很容易陷入不断仿制的死循环,反而影响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因此之前胡卫东一直尽量直接将外国的专家中国,请来之后,再让他们按照自己指明的正确方向研究那些最先进的科技课题,而数量至少是其几十倍的中国学生则跟着边做边学,这样直接学到的就是最前沿的科技,不会出现好不容易学会之后却发现自己所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窘境,效率比简单地直接仿制国外目前的设备与产品要高得多,再加上目前世界上暂时仅为中国所独有的三大工程学(系统工程学、并行工程学与逆向工程学。)的帮助,中国工业化的速度肯定会比历史上快得多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八章 经济奇迹的真相
ps:感谢书友“aa坦克”投出的月票,再次求推荐票
不过,世界上的顶尖科学家可不是那么容易请来的,尤其是在那些与军事有关的研究领域中,哪怕是目前尚未成名的未来顶尖科技人才,胡卫东都很难绕过各国政府将人挖来,因此通过国家合作的方式就成了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途径,而图波列夫与苏霍伊就是因为这样才来到了中国。。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列强如果不愿意,你开出再好的条件也还是换不来,英国的罗罗公司就是个典型的例证,胡卫东开出了极高的价码也就挖到了一些被其裁汰出来的人员,幸亏在美国等其他国家也有收获,拼凑在一起才勉强构成了一个航空发动机课题组,抗战改编之后,有了“合法”身份的赤色党还曾经派人与英国大使洽谈过,希望从罗罗公司获得技术支持,但却被英国人粗暴地直接拒绝了,靠着殖民地的输血,现在英国已经基本从经济危机的泥淖中走了出来,极度**的他们宁可不赚这个钱,也不会帮助未来的敌人
到目前为止,只有意识形态相同的苏联派出了世界级的专家,但是胡卫东其实心底里并不太愿意跟苏联合作,因为这种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对双方都有利,而且国力更强的一方受益更大,可是毛熊与中国还有历史问题没有解决,如果有别的选择,胡卫东是不愿它变得更加强大的,相对而言他更希望与西方国家合作,一方面西方国家科技水平更高,能给中国更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除英国外,它们至少与中国不存在领土纷争,而即便是英国,香港与藏南也远没北方失地与外蒙的利益那么大,何况英国的国势江河日下。与将来一段时期内还会变得更加强大的苏联相比,威胁实在是差远了。
然而,有了当初苏联利用经济危机迅速完成工业化的“案底”在前,西方列强又一直都害怕中国真的复兴,因此胡卫东的计划一开始就阻力重重。英国人的态度前文已经提过不必再说。法国在96年上台的“人民阵线”虽然挂着左翼的皮,骨子里却是“形左实右”(注),他们同样不愿提供军事技术方面的援助,而此时的法共对苏联唯命是从。找他们帮忙与直接跟苏联合作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至于二战期间表现最差的意大利面条,则更是直接被胡卫东忽略了。
相对来说,那些某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的小强国家倒可以争取一下,比如瑞士、低地三国、北欧诸国等等,这些国家的科技水平并不差。但因为国家太小,工业部门并不齐全,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中国从这些国家引进人才设备的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即使这些国家什么都愿交换,也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飞机与舰艇。这些国家基本都没有太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因此胡卫东想来想去,目标只剩下两个,一是美国,二是德国。
美国和苏联一样是未来的敌人,长远来威胁或许还要更大一些。但因为目前美国比中国强大得太多,:00与:200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而且美国至少领土上没有太大野心,因此胡卫东相比苏联反而更希望和美国展开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然而美国人还希望日本牵制苏联。并不愿意过早与之翻脸,何况中国赤色党与美国之间还有着意识形态上的隔阂。为了商业利益做点民品生意还行,指望美国人援助军事技术,却明显不太现实了。而且对于美国,胡卫东也拿不出吸引力太强的交换筹码,美国现在又不急着打仗,对先进武器的需求没那么大,而云爆弹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杀器胡卫东又是绝对不愿拿出来的,因此想要美国人改变态度可就难了
对于德国,胡卫东记忆里的那些好东西倒是价值巨大,德国派驻洛阳观察团的团长汉斯博士到黑豹坦克的设计图后立刻两眼放光,但是小胡子现在还未对日本彻底死心,更重要的是,胡卫东所要求的那些条件德国若是答应,一两年内的德**工科研与生产都会受到影响,而随着外债的不断增加,纳粹德国所谓的“经济奇迹”假象已经快维持不下去了,小胡子现在一门心思都想着扩大侵略来化解危机(目的一是掠夺财富填补资金缺口,二是转移国内矛盾,三是增强国力作为赖账的后盾。)的事,在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情况下,他自然不可能有心思为长远考虑,哪怕胡卫东的某些私下表态被那位团长汇报回去之后,小胡子也意识到中国与苏联之间确实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中德两国又相距遥远,因此意识形态的对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会导致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明着结盟固然不可能,但暗中合作却是完全可能的,可小胡子却还是只能拒绝
这也就是说,赤色党想跟德国进行军事合作(也包括万吨水压机等与军事有重大关系的民用技术),光是给出新式武器设计图之类的交换条件根本没用,必须得付出足以让德国财政多撑一年的海量硬通货(仅限于金银与美元和英镑),德国人才可能有耐心与赤色党合作研发那些新式武器,并向其提供短时间内会削弱德**工科研与生产能力的那些核心人才和技术设备
这一点胡卫东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直到他发现德国人明明动了心,却始终都不愿答应合作后,对这一不合情理的情形生出了疑窦,而德国佬谈话间提及的“沙赫特博士”又令他突然想起了穿越之前过的某篇揭露纳粹经济奇迹真相的文章,这才恍然大悟
注:达拉第政府对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一个证明,西班牙内战时不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是又一个证明,一得到口实就立即与之前帮助其上台的法共撕破脸皮则是更有力的证明,尽管法共的这次严重受挫主要还得怪他们自己。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十五军
这时胡卫东当初拿出来诱惑德国人的mg42通用机枪与黑豹坦克的设计图已经被德国佬记下来派人送回国内了,胡卫东得知此事后颇为郁闷,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外行不出设计的优劣,但内行来的话,“过目不忘的人,可不仅仅中国才有啊!”,这实在是个无解的矛盾。。。。。。
好在两款设计得到德国人的极高评价后,胡卫东即使不将设计图画出来,也足以令德国人心生期待。但是如果不拿出足够的硬通货,德国人就算是再眼馋,也还是不会跟赤色党合作的。但胡卫东始终不甘心就此作罢,他心中很清楚,一旦欧战爆发,由于制海权一直在英国人手中,中国基本没法再从德国进口任何大型设备,甚至连人才的引进都将会变得异常艰难,而战后对德国遗产的瓜分,怎么想也很难有中国的份,所以唯一的机会就是现在。。。。。。
无奈的胡卫东只得抱着一丝希望发加密电报给远在美国的毛泽民,询问他有没什么办法,胡卫东此举并非越权,因为之前中央就特别授权胡卫东,华北三大边区政府财政和海外所得(注)的一切必要储备以外的硬通货都归他调拨使用,如果时间紧迫,他甚至可以先斩后奏。。。。。。
毛泽民的回电是,这个问题并非一定不能解决,但具体怎么做,他还需要情况随机应变,为此毛泽民希望可以全权处理赤色党在海外的商务与外交事务。这个权力实在太大了,即使以胡卫东现在的地位,也没这个权限,他为此花费了不少唇舌先后说服了中原局书记张浩和周公,再请他们二位做其他人、尤其是太祖的工作,才总算促成中央表决通过,说起来也多亏目前党内都是胆大的主,没几个人不敢冒险。更重要的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寄希望于夸下海口的毛泽民将事情办砸。从而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因而居然一致地表示支持,他们这么一表态,就连一开始强烈反对的太祖也只能同意了,否则便是为了自己不担风险而耽误党的事业。不管如何。毛泽民这位商业奇才终究还是如愿得到了急需的权力。他也由此才得以真正尽展其才,几年间在西方金融界纵横捭阖,人称“东方沙赫特”。。。。。。
对于毛泽民,胡卫东是又期待又担心。奈何远隔重洋通讯不便,又不想过多地插手干预造成恶果,只能收起那颗忐忑的心,继续自己眼下的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傅作义的**第5军的改编。。。。。。
虽然对傅作义十分欣赏,但胡卫东不可能在自己军中留下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改编势在必行。而傅作义虽然明知胡卫东的想法,却根本没法拒绝,首先是胡卫东不但将原本第5军原来下辖的两个甲种师都扩编成了整编师,还把十五集团军中装备最好、战力最强的孙立人新师也编入了第5军,使其兵力由万余人猛增到十万以上,成为实力几乎不逊于十五军的国内第一等强军。傅作义首先是个军人,然后才是军阀。而其报国之心始终未息,部队如此大幅度的扩编固然极大地削弱了他对旧部的掌控,傅作义却也愈发得以大展雄才。。。。。。
其次是胡卫东还以边区所产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八一式突击步枪(普通步兵班每个装备2支)长缨-型火箭筒等新式武器装备全面替换了5军之前装备的国械与日械,这样一来傅作义根本就不敢与赤色党翻脸,否则5军连子弹也没得用。但傅作义明知这个问题。却依然无法拒绝,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再怎么高,若是硬要部下放弃这些先进好用的新装备,继续用以前的老旧武器。只怕5军的将士也会哗变的,毕竟他们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都知道好的武器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傅作义除了跟着赤色党走,再没有别的出路,除非他愿意抛下自己的队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没过多久,傅作义便很快就意识到,或许加入赤色党本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身为一支杂牌军的老大,傅作义虽然因其才能得到老蒋的重视,令他的5军免于取消番号(但下级编制也被裁过)的厄运,军饷弹药被克扣得也不算严重,但和中央军的待遇相比,却还是差了老大一截。而加入第十五集团军之后,5军的将士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平,胡卫东的老部队十五军用什么装备,5军也用什么装备,十五军吃什么伙食,5军也分毫不差,很明显赤色党是真正将5军视为自己的部队,这令傅作义很受感动。
而且,虽然5军官兵原来的军饷被取消,换成了相对微薄了许多的“生活补贴”,但是因为官兵一致,而5军早就如此,大家并没有什么怨言。何况如果将伙食、日用品等集团军配发的待遇都算上的话,5军官兵的生活比起以前反而还要好了不少。。。。。。
注:主要是两部分,一是中福国际的收益,这部分平时由毛泽民管理,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令其尽快增值,但是如果胡卫东有要求,哪怕会令中福国际破产倒闭,毛泽民也必须执行;二是海外华人华侨支援抗战的捐款、侨汇与认购公债付出的外汇和金银,由于赤色党军队在抗战中屡建奇功,在这笔收入中分到的比例一天比一天大,到9年底的时候已经超过了总金额的两成,而其中捐款与认购公债的比例更是超过了七成(侨汇因为对象固定,而且基本都是汇向东南沿海的侨乡,所以比例一直很低。),加之随着中福股份的蓬勃发展以及和福特公司的深入合作,海外华人华侨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都不断迈上新台阶,因此这一部分收入日益增加,0月份更是首次突破了一千万美元大关。。。。。。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章 诺贝尔奖
ps:感谢书友“飞翔宇宙间”投出的月票,顺便拉票^^
当然,十五集团军背靠工业发达、而且率先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中原边区,胡卫东又一直压着部队规模没有过度扩编,因而官兵们几乎每天都能吃上荤菜,物质条件在国内绝对是数一数二,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待遇才会如此优厚。
帐算下来真正吃亏的大概只有军官,但是傅作义的5军在**当中却是相当另类的一支部队,他们不但打鬼子不含糊,而且军纪严明,加之经济上不若中央军富裕,武器装备较差,因此无论是战术打法还是生活作风上都与八路军十分相近,在**之中甚至有“七路半”的戏称,而鬼子更是长期将其当成是八路军的部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傅作义在抗战前期相当“亲共”,曾经大量接受赤色党员入其部队工作,借鉴其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居然都是赤色党人,后来迫于老蒋的压力才将那些赤色党员清出部队,但也没有怎么为难他们,而这一善缘也成为了日后北平和平解放的伏笔。历史上尚且如此,这个时空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赤色党的实力比历史上强了太多,其次绥远在山西光复后更是直接被八路军的晋绥边区包在其中,因此赤色党对5军的影响力远比历史上的9年底还要大得多,若非傅作义在5军之中威望极高。赤色党甚至可以像在山西新军之中那样夺走领导权。
也正是因为这样,5军的官兵改编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不适。反倒是十五集团军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毕竟武器变了战术也得跟着变化,虽然胡卫东知道傅作义擅于练兵,但该给5军官兵上的课还是得上,另外,某些军阀思想较重的中高级军官也需要加强一下思想教育。。。。。。
至于傅作义本人,即使之前当军阀的时候,个人操守也无可挑剔。若论清正廉洁与朴素节俭,甚至不少赤色党的干部都比不上,因此他融入赤色党甚至比部下还要更快一些。
为了加快5军改编的效率,胡卫东采取了“以战代训”的策略,山东是民国匪患最严重的三个地区之一,仅次于东北与河南,韩复蕖掌政时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薛岳夺了山东之后情况又迅速恶化,一则是战乱不断、人心惶惶;二则是薛岳虽然打仗厉害,但捞钱也同样厉害,结果官逼民反。虽然薛岳后来被老蒋调离了山东,但匪患一旦起来,再想压下去可就难了。而沈鸿烈虽然治理青岛卓有成效,但对于农村,却也是一筹莫展,因此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山东的匪患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直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山东的匪患才得到了控制(论剿匪的本事,赤色党绝对是天下第一。)。但即使是现在,山东境内的土匪武装、以及反动的会道门组织依然还有数万之众,对山东根据地的抗日军民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胡卫东便委派傅作义这个新任的山东省主席带兵剿匪,一来扫除匪患,二来磨合队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考虑到傅作义不但军事才能出类拔萃,还有着国内一流的内政才能,胡卫东在其来到山东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山东的施政大权交给他来兼管,让他切切实实地当这个省主席。结果在傅作义的治理下山东根据地的经济民生得到了迅速恢复,而被胡卫东的信任所感动的傅作义也愈发死心塌地,次年2月便秘密加入了赤色党。。。。。。
这两个月里华北地区陆上没有大的战役打响,但是有两件事却不得不提。一是赤色党在兰州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太祖在会议上提出,赤色党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已经巩固的根据地,要在推广农业合作化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产节约”、“备战备荒”。其中条件较好的部分地区、特别是豫西工业区,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条件,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中心,尽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而更重要的是,敌后根据地必须进一步扩大,在日军力量仍然较强的地区,工作重点是广泛发动群众,与日伪争夺农村,并以游击战的方式杀伤日伪军,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大胆地向着沦陷区的纵深挺进,中原边区要尽快建立江淮根据地,而东北抗联则要努力扩大南满抗日根据地。至于日军力量相对较弱的河北与山东,八路军与十五集团军则要增加运动战的比重,抓住一切战机尽可能多地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推动抗战全面反攻阶段的尽快到来,如果目标价值较大而且时机有利,攻坚战也可以打一打。另外会上还增补中原局书记张浩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不过这件事大家早有预料,包括胡卫东在内,与会代表对此都很平静。。。。。。
而另一件事则令胡卫东多少有些意外,9年诺贝尔获奖名单公布了,其中居然有中国科学家,而且还不止一位。之前一直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中国科学家一下子受到如此青睐,在胡卫东来,既因为他们的贡献确实巨大,也由于抗战以来中**队总体上来超出列强预期的优异表现,令西方开始正视中国的力量。
在两位中国获奖者当中,黄鸣龙凭借“发现”并合成了可以治疗结核病的异烟肼以及广谱抗菌素氟哌酸等多种化学抗菌药物的成果,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家;而中原边区为数不多的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生物化学家吴宪则因为提出并证实了“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再加上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人赛珍珠的获奖作品《大地》也是以中国为题材,后世因此将9年的诺贝尔奖称为“中国人的诺贝尔”,更有不少中国人认为,如果不是为了军事方面的目的保密,钱三强与吴健雄这两位核物理学家将他们发现链式裂变后所写的论文公开发表的话,物理学奖也绝对轮不到费米。。。。。。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三百零一章 并行工程学
第三百零一章并行工程学
不过刚刚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两位获奖者的第一反应却都是拒绝领奖,他们都认为若非有胡卫东给他们指派了课题并做了至关重要的“前期工作”,他们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的,而且哪怕是才能不及他们的科学家,在胡卫东的帮助下也一样可以取得相同的成果,最多只不过耗时长一点罢了。因此,两人当即打算向诺贝尔基金会说明此事,要么让胡卫东与他们分享诺贝尔奖,要么就干脆拒领
1...7475767778...2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