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朕就是亡国之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记得。”胡濙疑惑的说道:“陛下怀疑王少师吗?”
胡濙说的是前任吏部尚书,现在的太子少师王直,和胡濙颐养天年,但仍然住在京师,随时听陛下调遣。
王直最近沉迷于钓鱼,不可自拔。
王直本来为百官之首,土木天变后因为没有主意,这百官之首的位置就让渡给了于谦,时至今日于谦仍然稳稳的坐在这个位置上,稳如泰山。
而后王直又把吏部的权力交接给了王翱,彻底退出了政坛,安心的做了个教书匠,这不做朝中明公的王直,倒是比过往时候气色好了很多,整日去钓鱼,倒是寄情于景,让人艳羡。
王直是琅琊王氏出身,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千年世家,不过王直后来因为朝廷要开海,为了怕在海贸事和陛下起了什么异议,王直索性就和家族断了来往,反正他本来就是旁支,是中了进士才被认祖归宗,他准备死后埋在金山陵园,而不是回乡。
朱祁玉摇头说道:“王直没那个胆子。”
王直要是胆子大,那朝中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陛下看得真切。”胡濙赞同陛下的话,这王直还没他胡濙胆子大,至少胡濙敢给陛下洗地,主持廷议废除朱见深太子位,可是王直不敢在廷议决策上签字,还是陈循摁着王直的手签的字。
“其实臣大抵猜到了是谁。”胡濙将塘报放下说道。
朱祁玉点头说道:“朕其实也猜到了,胡少师写下来,我们看一看碰一碰?”
“臣早就写好了。”胡濙抖了抖手,从袖子里拿出了折好的纸条,上面显然写着一个字。
胡濙年岁到底大了,写字开始有些不利索,这是他在家里让胡长祥写的,而且还特意叮嘱了胡长祥不要出去乱说。
胡长祥也有话说,除了少数几个人,谁知道太医胡长祥是胡濙的儿子?
连太医院的院判陆子才也没想到,堂堂礼部天官的儿子,在太医院操持贱业,做了一名太医。
胡长祥就是出去乱说,那也得有人信不是?
再说了胡长祥就是想乱说,他哪里知道自己写的那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唉,朕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朱祁玉写下了一个名字交给了胡濙,而后打开了胡濙的纸条。
胡濙的纸条上面是一个郑字,而朱祁玉的纸条上是三个字,朱瞻埈。
合起来就是郑王朱瞻埈。
塘报上的内容和京师的种种线索,都指向了这个性格暴戾,曾经在明仁宗朱高炽驾崩、明宣宗朱瞻基亲征平叛两次监国。
上一次朱祁玉也曾经把郑王提熘出来,看看能不能用。
都是皇叔,有的皇叔活成了大明的至德亲王,有的皇叔,活着活着就把自己的命快活没了。
“朕记得反腐厅的御史周瑛曾经做过郑王的长史,而且还多次看护郑王府,这好好的做个王爷不好吗?”朱祁玉收起了纸条给了兴安,让兴安去处置。
胡濙无奈的说道:“周瑛、练纲和左鼎三个御史,现在都在南衙清查正统年间的科场舞弊,周瑛去年就出京了,现在没人护着郑王府了。”
“陛下,其实不见得是郑王殿下如何,不过是心里憋了一口气,正好被一些人给利用了。”
朱祁玉怒其不争的说道:“他心里憋着什么气?他还有气?堂堂郑王,受万民供养,整日里寻花问柳寻欢作乐,没一点宗亲的样子,不思为国效力,上次降袭制,他就非要做那个出头鸟,朕不在京师,他就去为难皇叔,他有个什么气!”
胡濙言简意赅的说道:“当初襄王殿下监国,可是足足把郑王殿下关了一年多,大家都是亲王,凭什么你襄王关郑王那么久呢?”
朱祁玉听胡濙如此说,便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你不提这事,朕都忘记了,他就因为这个跟皇叔置气,跟朕置气?把国家大事当儿戏吗?!”
“襄王那时候关着他,是护着他!不关着他,任由他闹,朕只能回来砍了他的脑袋。什么都不懂,瞎胡闹!”
“蠢货!”
胡濙一句话憋在喉头,最终还是咽下去了。
胡濙其实很想说,郑王这种蠢货,酒囊饭袋,才是宗亲的普遍状态,能从宗亲中挑出一个襄王,挑出一个稽王来,那都是老天爷的厚待。
不能幸存者偏差,看到了襄王殿下知天命,尽忠竭力,为了大明天南海北的奔波,就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宗亲至今只有襄王殿下有奇功牌,而其他人连块功赏牌都没有。
“陛下,郑王暴厉,可是他下不了这么大的局,撺掇郑王的那个人,才是元凶。”胡濙提醒着陛下,郑王只是台面上的那一个,背后肯定有人指点,这些个招数的阴险狠辣,不是郑王能做出来的。
朱祁玉自然也清楚,郑王就是被推出来的那个,但是朱祁玉气的就是气的这个,他带着几分怒气说道:“朕清楚,朕就是气他愚蠢,被人利用尚不自知,这朝中的水那么好搅和,皇叔能跑去大宁卫喝西北风,不在京师?”
“但是抓到了藤,还摸不到瓜吗?”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八百三十七章 最该死的人
@@在黑袍和尚姚广孝冒出来之后,天下就有了无数人想要竞相效仿姚广孝辅佐燕王殿下登基大业,比如景泰二年,广通王、阳宗王二王造反,就是受人蛊惑。
襄王殿下就很喜欢罗炳忠,罗炳忠整天惦记着拿襄王的人头换奇功牌,这都惦记快十年了,依旧惦记着。
朱瞻墡能没有一点点的察觉吗?朱瞻墡是个很聪明的人呢,他当然察觉到了。
朱瞻墡之所以一直留着罗炳忠在自己身边,就是知道罗炳忠是朝廷的人,不会忽悠他,去搞些乱七八糟、丢了命还牵联家人的事儿,反而会反复提醒他,什么是天命所归。
朱瞻墡清楚的知道,人一定会一时冲动。
在被某种巨大利益或者屈辱冲昏了头脑的时候,最容易做出错误的、让人悔恨一生的决定,而罗炳忠就是朱瞻墡的那个阀门,而不是劝他找死的那个鼓噪声势之人。
朱瞻墡在景泰年间,两次监国,太清楚陛下对京师的掌控程度了,想在京师搞出阴谋诡计尚可,想搞出夺位的大事儿来,那就是找死。
朱瞻墡始终不明白,自己这个二侄子,为何如此的谨慎,无论是宗室、朝臣,这个二侄子都跟防贼一样防备着。
朱祁钰还在摸郑王殿下这根儿藤的时候,朱瞻墡再次荣耀归京,前线要打仗了,陛下为了防止朱瞻墡在大宁卫有危险,就直接把朱瞻墡叫回了京师。
朱瞻墡回京固然是打着回家过年的名头,一来是为了保证安全,二来,则是万一战事不顺,需要天子死社稷的时候,京师没有人监国,没有人能够继承大业。
若是朱祁钰在前线战死,那登基的到底是襄王还是太子朱见澄,那就看襄王殿下的德到底有多大了。
朱瞻墡乐呵呵的回到了京师,来到了泰安宫准备面见陛下之后,就回自己的宫里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这一年多没有亲自看管,也不知道那些园丁把花园糟蹋成了什么模样。
就是花园里的花花草草,不是陛下塞到他府上那些海拉尔、高丽姬和交趾女,而是真的花坛里的花花草草,这些年,朱瞻墡走南闯北,喜欢上了养花。
陛下不喜欢这些人番夷女子,朱瞻墡其实也不喜欢,若非陛下硬塞,他是不会主动去寻的。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朱瞻墡一进泰安殿就行了个大礼。
「皇叔快快请起,朕听闻襄王殿下在大宁卫厉兵秣马,准备随时进京夺了朕的大位,也不知道皇叔厉的兵秣的马在哪里,怎么孤身一人就回来了?」朱祁钰看似看玩笑的说道。
陛下这句话显然是在开玩笑,说的语气也是开玩笑,浑然不在意。
但是天下多少心里话,是在这种开玩笑的时候,讲出来的。
那条毒蛇下的毒计,毒就毒在人心隔肚皮之上,这一关最终还是要过的,这个坎儿,叔侄二人终归是要跨过去的。
这种离间计在历史上屡屡得手,就是因为一不小心,就是君臣相隙,而且皇帝的宝座,天下人人都想要。
这得亏是陛下开口了,这陛下不开口,朱瞻墡回京也睡不着,得日思夜想陛下到底是什么心思。
朱瞻墡看着英气勃发的陛下,陛下还是那个陛下,喜欢有话直说,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喜欢消除君臣的间隙,不让小人趁机而入。
「陛下,那都是大明的兵,也是大明的马。」朱瞻墡并没有说那些兵马是陛下的,而是说那些兵马是大明的,这么一句话,是朱瞻墡在回京的路上,琢磨了很久的一句。
朱瞻墡是《公德论》的提出人和倡导者,他这一句回到就是围绕着他的公德标签去展开,就变的很容易理解了。
他作为嫡皇叔,跟皇帝起了
冲突,那就是在损害大明的利益。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让朱祁钰开怀大笑。
朱祁钰还是那个朱祁钰,襄王殿下还是那个有恭顺之心的襄王殿下。
朱瞻墡知道陛下最在乎什么,陛下最在乎大明的利益。
「皇叔快坐,跟咱讲讲在大宁卫的见闻。」朱祁钰下了月台和朱瞻墡一起去了后花园闲谈,还把一众皇嗣叫了出来见礼。
朱瞻墡让罗炳忠拿来了一大堆的礼物,送给了孩子们。
就连朱祁钰的长子朱愈也有一份,是一张蒙古的反曲弓,朱愈爱不释手,连连道谢。
朱瞻墡是个很健谈的人,他将塞外的风情,用三言两句就描述的十分清楚,让人向往不已,在闲谈中,朱瞻墡表达了自己对阿剌知院的复叛的遗憾。
若是大明再继续王化鞑靼,不用十年,瓦剌这个名字将不会出现在大明的四方之地之上了。
对敌人最大的尊重,就是赶尽杀绝,连名字都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块鹅卵石。
「皇叔啊,咱跟你说个事儿,你可千万不要生气,气大伤身。」朱祁钰示意兴安将塘报拿了过来,交给了朱瞻墡。
朱瞻墡看那信封的模样,就知道是墩台远侯的塘报,他打开看了许久,面露思索,他的脸色变了数次,从最开始的疑惑,到之后的不解,再到之后的恼怒,稍待片刻,朱瞻墡变得惶恐了起来。
「陛下啊,二哥他…他,一时糊涂啊!」朱瞻墡排名老五,但他是嫡子,郑王朱瞻埈是老二,是庶长子。
朱祁钰收起了塘报,有些平静的说道:「给阿剌知院承诺的正是郑王,郑王殿下,比皇叔的岁数还要大,他可不是年少轻狂,不懂事。」
朱祁钰对郑王朱瞻埈的称呼,也从过往的皇叔,变成了郑王,这代表着朱祁钰要对郑王下手了。
无论郑王这根儿藤上到底结出什么瓜来,郑王这根儿藤,朱祁钰绝对不会轻饶。
「陛下,二哥他这个人就是个急性子,我关了他一年,他心里有怨气那也是正常,陛下,我也回来了,我去收拾他!」朱瞻墡这次的语气里带着些许的哀求。
他收拾郑王,那陛下就不用动手了。
只要陛下不动手,那一切都有转圜的余地,若是陛下出手,那就是上了秤,郑王这一系变成郑庶人也不稀奇。
陛下有亲亲之谊,不过只有那么一点点。
稽王朱见深至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陛下对襄王颇为尊重每次见面都要聊上很久,这都是陛下的亲亲之谊。
可是陛下自登基以来,宗室里杀了一个皇帝,三个亲王、两个郡王,太后亲族满门。
陛下的亲亲之谊是留给对大明有益处的人,只要给大明添砖加瓦,陛下的亲亲之谊就是格外的厚重。
朱祁钰放好了塘报,他看着朱瞻墡,颇为认真的说道:「皇叔,他这是里通外贼,无论是一时糊涂,还是小人作祟,他都是里通外贼,在大明里通外贼,是要进解刳院的。」
「若是其他的过错,只要不涉及人命,朕还能宽宥他,左右不过是想办法给他找补,可是这里通外贼,朕无法宽宥他,哪怕是送到廷议上八辟八议,也是如此。」
「陛下!」朱瞻墡站起身来长揖在地,行了个大礼跪在地上说道:「陛下,看在尚未酿成大错的份儿,还请陛下宥之。」
「起来!」朱祁钰的语气立刻加重了数分,带着些许的怒气。
襄王跪在地上执拗的说道:「陛下,臣没求过陛下什么事儿,臣这次斗胆,还请陛下饶过二哥。」
朱祁钰厉声说道:「襄王!他在里通外贼!你起来。」
「还请
陛下宽宥。」朱瞻墡仍然跪在地上,头埋的很深,身体有些颤抖,但是仍然跪地不起。
朱祁钰一甩袖子,愤然离开,朱瞻墡仍然跪在地上不肯起身。
朱祁钰回到了御书房,坐在软篾藤椅上,面沉如水盯着面前的案桌直勾勾的看着,浑身都是煞气,这是动了真怒。
兴安在旁边,也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个,陛下这么生气,兴安很少看到了。
「砰!」朱祁钰一拍桌子,猛地站起身来,愤怒的说道:「皇叔他喊出了公德论,他整天讨论公德!这郑王干的什么事儿,皇叔不清楚?朕不送郑王进解刳院是看在他是宗亲的份上,皇叔这是要做什么?逼朕?!」
「跪,让他跪!跪到他自己起来为止!」
朱祁钰万万没料到,在处置郑王里通外贼这件事上,遇到最大的阻力不是朝臣,而是他一直颇为倚重的左膀右臂的襄王,而且襄王一反常态,没有选择明哲保身。
朱瞻墡这是犯什么糊涂呢!
「他们兄弟感情就那么深厚!深厚到一向擅长明哲保身的皇叔都如此为郑王求情,这郑王他何德何能!」朱祁钰又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说道。
兴安不敢说话,只是默默的等待着陛下心头那股火儿泻了下去,再行规劝,这个时候,陛下在气头上,无论说什么给襄王说情,还是痛骂襄王,那都是在火上浇油。
不说话,让陛下发脾气,发完了冷静了下来,才好说话。
朱祁钰在御书房里不停的走动着,忽然停下对兴安说道:「去把卢忠叫来,今天就去搜查郑王府,立刻就办!」
「臣遵旨。」兴安说着话,却不转身也不动地方,陛下在发火,这等机要之事,一定要等陛下发完了火再确认一遍。
朱祁钰又走了三圈,眉头紧蹙的看着窗外,看着襄王跪在地上的身影,多少明白了襄王在做什么。
「一天天的脑子里都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朱祁钰又坐回了软篾藤椅上,对着兴安说道:「不用叫卢忠了,让卢忠继续查补吧。」
朱祁钰已经想明白了襄王想要做什么了,只能说,大明最擅长保命的襄王殿下,果然是名不虚传。
「那襄王殿下那边?」兴安看陛下似乎是气消了,就有些奇怪的问道。
朱祁钰拿起一本奏疏打开准备批奏,冷冰冰的说道:「让他跪着,跪到天黑再说。」
午饭的时间到了又过了,晚饭的时间到了又过了,襄王就那么跪在后花园里,一动不动,如同一尊雕像。
朱祁钰也没饿着襄王,让人送了饭,可是襄王就是一口不吃。
在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兴安带着人来到了襄王面前问道:「殿下,陛下问殿下带着奇功牌吗?」
「带了。」朱瞻墡闷声闷气的说道。
兴安低声说道:「陛下说要是带了就拿出来,陛下要收回去,若是襄王殿下不肯舍了奇功牌,就回吧。」
兴安说完便蹲了下去说道:「殿下,要咱家说,殿下就回吧,不值当,一枚奇功牌抵一次命,这奇功牌就是殿下真的造反了,也能拿出来抵命的。」
「陛下信誉,想来襄王殿下也是认可的。」
「换。」朱瞻墡犹豫了很久才从怀里掏出了一枚红布包裹着的奇功牌,他将奇功牌递给了兴安说道:「我换,二哥之错尚未酿成,奇功牌还能换他的命,要是在大明军北伐的时候,他在后面兴风作浪,我决计不会换的,也换不了。」
「谢陛下圣恩。」
兴安收起了一枚奇功牌,这枚是襄王第一次在陛下南下平叛之时监国得到的。
「殿下回吧。」兴安将襄王殿下扶了起来,示意宦官们把轿子抬
过来,送襄王回府。
朱瞻墡一回到襄王府,就变的生龙活虎了起来,让人做了一桌子的好饭好菜,在等饭的时候,狼吞虎咽的吃了几个馒头充饥。
「可是饿死孤了。」朱瞻墡这才瘫在了椅子上。
「殿下!我要说你了!这怎么能忤逆陛下,还…还用奇功牌换郑王的命啊,这能换一次,能换第二次吗?郑王那个人就是自己找死,何必搭上一块奇功牌啊!」罗炳忠目睹了襄王和陛下的冲突,一直憋着,终于说了出来。
罗炳忠越想越后怕,语气有些颤抖的说道:「差点把殿下也搭进去啊,为了个糊涂的郑王,他不值当啊。」
「老罗啊,这你就不懂了。」朱瞻墡却是老神在在的说道:「你好歹也是进士及第,这读书人的那些弯弯肠子,你啥时候才能学会啊,真的是让孤失望啊。」
「孤这是保二哥的命,也是保孤自己的命,你懂不懂。」
「这话怎么说?」罗炳忠有些糊涂的问道。
「你知道这天下最该死的人是什么人吗?」朱瞻墡反问到。
罗炳忠疑惑的问道:「什么人?」
「圣人,完美无缺的人,没有任何把柄被陛下抓在手里的人,就是最该死的人。」朱瞻墡十分确定的说道。
罗炳忠猛地瞪大了眼睛,愣愣的说道:「啊,这…」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八百三十八章 让你体面你就体面
@@罗炳忠斟酌再三,才低声说道:「殿下说的,这不是于少保吗?」
襄王一听,立刻就急眼了,忿怒的大声说道:「罗!炳!忠!抬杠是吧!」
「没有,没有,哪敢啊。」罗炳忠立刻连连否认。
朱瞻墡摆着手说道:「说你不懂,你就是不懂,于少保的确是圣人,但是于少保有把柄在陛下手里抓着呢,而孤虽然不算是圣人,但是总归会被人哄抬成圣人,到那时候,孤不死也得死。」
罗炳忠给朱瞻墡看了一杯茶,低声问道:「于少保还有把柄被陛下捏着?」
「那可不。」朱瞻墡喝了口水顺了顺馒头说道:「于少保最在乎的就是大明的兴衰,而大明的兴衰,都在陛下手里捏着呢,所以,于少保有把柄被陛下拿着,于少保就永远成不了王莽,更不会做霍光。」
「但是孤这手里,没点东西被陛下拿着,陛下看着孤这么一大坨,能睡得着觉,吃的下饭?」
罗炳忠疑惑的问道:「殿下是这个心思,那陛下知道殿下这个心思吗?」
朱瞻墡斟酌再三,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想来是知道的,否则被拿去脑袋的不仅仅是郑王了,还有孤的脑袋。」
「啊?殿下不是用奇功牌换了郑王的命吗?这怎么还要被拿去?」罗炳忠这次彻底不明白了,这和在泰安宫里说好的不一样。
朱瞻墡看着罗炳忠,到底他才是皇叔,他对自己家的侄儿琢磨的更透彻一些,他想了想还是细细解释道:「陛下从来没说要赦免郑王,孤求得也不是宽宥郑王,而且自古就是功不抵过,你以为陛下拿走孤一块奇功牌就是要赦免郑王?」
「陛下只会如同稽王府那样,饶过郑王府的一众家眷,而这郑王死罪难逃,他犯的什么罪?里通外贼,陛下最恨的就是吃里扒外,当年为了惩戒里通外贼的女干人,特意设立了解刳院。」
朱瞻墡是很了解陛下的,就当今陛下这个脾气,郑王这条命估计会有个体面点儿的死法,不至于说斩首示众、腰斩弃市,或者说移送解刳院。
朱瞻墡看似求的是赦免郑王,左右不过是求其上得其中,护住郑王死后的家眷罢了。
朱瞻墡看着花园里的花花草草,园丁们打理的很好,他现在也没心思侍弄这些,他对着罗炳忠说道:「你去把二哥叫来,孤有话要对他说,临走了,也让他不要做个糊涂鬼。」
「这个时候把郑王唤来,会不会影响陛下查补大案?」罗炳忠犹豫了下问道。
朱瞻墡点了点桌子,罗炳忠好歹是进士,这脑子还不如当初刚入襄王府的时候灵光,这和在襄王府的生活安逸有着极大的关系,只要朱瞻墡不造反,朱瞻墡就是罗炳忠最大的靠山。
朱瞻墡提点般的说道:「陛下既然让孤知道,那就是这件事二哥和孤,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的了,郑王府内外早就查遍了,只等收网了。」
「原来如此,殿下高明!」罗炳忠唱了个喏,顺便捧了下襄王,他真的是变蠢了吗?其实就是为了说出这一句,殿下高明。
该配合表演的时候,作为长史不能视而不见。
他不表现的愚钝一些,怎么反衬出殿下的高明呢?
此时的郑王府依旧不知道大难临头,夜不收的塘报,那是只有锦衣卫那条线才能看得到,就连主持军机大事的于谦,也要由陛下告知于谦。
知道郑王府要出事的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所以郑王府依旧是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罗炳忠来到郑王府的时候,只看到郑王府门前,门庭若市,京师百般艺人们齐聚一堂,吹拉弹唱倒是颇为喜庆,罗炳忠看着这一幕,只能叹气,大难当头仍不自知。
罗炳忠寻到了喝的
有些醉醺醺的郑王朱瞻埈,将来意说了一遍,他也没说什么事,只是说自家殿下有请。
「孤才是二哥!他是五弟!怎么他回京了,孤还要去朝见他是吧,什么做派?」朱瞻埈显然是喝的有些大了,舌头都有些卷。
1...464465466467468...5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