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平仄客
这句话语,无疑是平地一声惊雷,令得所有人都心头一震。说这句话的人,竟然是一个大将军府士兵!
说完这句话之后,这个士兵,随即高唱起河内卫士兵演练的吆喝号声,而他手中的兵器“啪”地掉了下来。
所有的百姓和士兵,都被这突然的一幕惊呆了,而“啪”的兵器落地声,就像是一个信号,让这大批的百姓都动了起来!
外面那么猛烈的攻势,招讨司肯定会攻进来,以血肉之躯守城,反正都是死路一条!何不放招讨司的士兵进来?或许还能有一条生路!
这一句话语,对于这些惊惶的百姓来说,就是指出了一条??髀罚?钦窳?1??裕”挥美此朗爻敲诺亩踔莅傩眨?袷遣灰??艘谎??逑蛄私舯盏亩踔莩敲牛??
而他们身后,“啪”“啪”的声音响起,这是兵器掉地的声音,就像最先吼叫的那名士兵一样,越来越多的士兵,唱起了他们无比熟悉的演练声调。
鄂州城门大开,城门外的招讨司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维持着冲击的姿势。在短暂的呆愣过后,招讨司的士兵长驱而进……
招讨司士兵的攻城,就以这样一个奇特的方式,成功了!不久,在鄂州的局势完全平息之后,招讨使沈华善召见了最先吼叫的士兵,感谢他的一声吼叫。
不管这名士兵有着怎样的过去,若不是他的一声吼叫,鄂州必定伤亡惨重。
这名士兵姓韦,因在家中排行第二,故有名韦二,少年从军,原先就是河内卫中郎将黄渊管辖的士兵,黄渊有反,他和大多数鄂州士兵一样,跟着成为大将军府的士兵了——这些,就是这名士兵低着头,向沈华善汇报的情况。
韦二……在得知他姓韦之后,沈华善微微笑了起来。
“韦二,这算不得名字。你吼叫有功,本使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名松江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嫡长女 第四百一十九章 枯骨在下
因为有鄂州百姓打开了城门,招讨司士兵攻克鄂州城的过程异常顺利。
在城门大开之后,招讨司士兵们高喊着“只惩首恶,不及士兵百姓”的口号,冲进了鄂州城中。虽然遇到了黄渊亲信士兵的殊死抵抗,但毕竟人数差异太大了,黄渊的士兵们,很快就被击灭了。
短短半日时间,招讨司的士兵,已经控制了鄂州的城门和城墙,而且团团围住了所谓的平永大将军府,这是黄渊和他的亲信将领的最后退守之地。
令招讨司将兵感到奇怪的是,黄渊最后退守的地方,不是势高难守的炮楼,而是平地之上的府邸。这样的地方,不论怎么样防守,都是最容易被攻占的。
黄渊为什么会退回这里,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门道不成?
脸上带着血迹的古大存和张戈,对视了一眼,心里这样想道,然后大惊。他们带着招讨司的士兵追赶黄渊到了这里,在这个关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黄渊逃了!
正当他们下令攻进大将军府的时候,忽然大将军府里面就起了一股浓烟。随即,大将军府燃起了熊熊火光,在白日映照下,那些火焰更加炽烈。
现在正是秋深气燥的时候,鄂州已经持续干旱了,火光一起,就有了冲天之势,“噼噼啪啪”房屋燃烧倒地的声音响起。快得让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大将军府瞬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在这样的情况下,招讨司士兵当然不可能攻进去了!古大存站在大将军府外,看着这漫天的火势。心中无比复杂。
时至今日,他都不知道自己昔日的部属,为什么会谋反,但他却知道。因为这一场大火,他的疑问,没有答案了。
大火过后,招讨司士兵在大将军府的余烬中发现近三百具焦黑尸体。经仔细搜索,大将军府地下,并没有秘道密室,黄渊及其部众,断没有逃逸的可能,相信已经在这场大火中,殒命了。——这是古大存和张戈一致的判断。
黄渊谋反,退守大将军府,自焚身亡。一同引火的。还有他倚重的兵将们。这是河内道西路叛军的最后结局。
随着黄渊身死。招讨司的士兵,控制了鄂州绝大部分地区,虽然还有零星的抵抗。却成不了气候,招讨司士兵到达之处。所向披靡。
至此,鄂州大局已定。
鄂州大局已定,这不等于招讨司平叛的任务完成了。事实上,他们的平叛之路,才刚刚踏出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收拾鄂州战后残局,更重要的是,河内道还有逆贼刘良率领的北路叛军!
北路叛军,以晋州为据地,由河内道的盗贼劫匪、亡命之徒组成。他们一直舔着刀口生活,勇猛或许比不上西路叛军,然而阴险毒辣,却是比西路叛军有过之的。对于招讨司士兵而已,北路叛军同样是心腹大患!
只要平定了晋州,招讨司在河内道的平叛,才算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当然是收拾战后乱局,巩固稳定河内道的局势。
虽则还有北路叛军要对付,但招讨司士兵们并不觉得有何畏惧,反而气势如虹,士气比进攻鄂州之前,更加激扬。
鄂州的顺利平定,鼓舞了他们的士气,他们高唱的那些演练号声,不仅仅是在削弱鄂州叛兵的志气,更是扬发了他们自身热血威胆!
从主将到士兵,心中都坚信:招讨司一定会平定河内道!
当士兵们在收拾鄂州战局的时候,古大存、沈华善和张戈等主将们,已经在安排平定晋州的事宜了。
从江南道而上,先到达的是鄂州,然后才是晋州。如今鄂州大局已定,事不宜迟,越早平定晋州,河内道的局势就越能稳定。刘良率领的晋州叛军,更准确地说,是晋州反贼,如今就是招讨司心头的一根刺,必须尽早将他们拔除了!
“原来本将预计,招讨司攻打鄂州的时候,晋州的刘良会前来援助,毕竟他们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却不想刘良毫无动静,既如此,那么就按照原计划行事!留下两万士兵在鄂州,收拾此地的乱局,另外的五万士兵,急速前往晋州!”
这是他们在进入鄂州之前就商量好的安排。攻下了鄂州之后,招讨司必须立刻赶往晋州,继续对付北路叛军。
“本使带领三营中郎将段宏,二营中郎将翟仁,留守鄂州!其余士兵,则跟随大将军和行营都使,疾驰晋州!务必要将反贼刘良枭首示众,平定晋州!”
沈华善将安排说得更详细一些。他留守鄂州,是因为这里的清俘、维稳等事,必须要有主官坐镇。
而且,此去晋州,讲求行军速度,对付的又是亡命的盗匪,武艺高强的古大存和张戈,带兵前去,最为合适。
人合其用,人尽其用,这就是用兵之道。
且说,古大存和张戈带着五万招讨司士兵往晋州进发了,沈华善则带着中郎将段宏、翟仁,留在了鄂州。
在古大存和张戈等人出发之后,沈华善从投诚的黄渊士兵中,知道了冯万石这个人。这个人的才能和怪异,令得沈华善特别注意。
冯万石是黄渊的谋士,那篇檄文,正是他的手笔;黄渊在鄂州的所为,有不少是出自他建议的;那个铜锣响声,是他想出来……
虽然招讨司的士兵说冯万石没了踪影,或许已经跟随黄渊葬身火海了,但沈华善笃信,这个人必定还活着。所谓谋士,必有自保之法。更何况,他师承朝堂先生?
冯万石是否真的师承朝堂先生?若果是真的,他为何要助黄渊谋反?朝堂先生有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当中来?
这些疑问,在沈华善脑中萦绕。看来。在返回京兆之后,得给俞正道去封书信了,沈华善这样想。据他所知,俞正道的纵横术。还是从朝堂先生那里学来的。
尚未等沈华善过多考虑冯万石的事情,段宏就风一般冲了进来,那么紧张急速,令沈华善一愣。出了什么事?难道鄂州又有叛军了?
“大人……晋州有军令传来了……晋州……”段宏神色悲恸,语气哽咽地将晋州来的消息,说了出来。
当听清楚段宏的话语后,沈华善先是一愣,然后也像段宏一样,眼睛通红。
七万百姓,那是足足七万百姓!刘良这个逆贼,不杀他,天理难容!
刘良趁着晋州大旱灾、民情汹涌的时候而起。他杀了晋州刺史王麟。煽动晋州百姓。举起反旗,称“治贪吏、平粮仓、免赋税”,借此赢得民心。还势成了北路叛军。
然而,组成北路叛军的。大部分都都是贼匪,他们怎么可能会真的为百姓着想?他们的本性,就是掠夺,这是怎么都藏不住的!
刚开始的时候,刘良为了在晋州站稳脚跟,还会约束这些贼匪,并且对百姓施之以惠,会分粮给晋州百姓。
但是,在七万招讨司往鄂州进发的时候,刘良就知道,自己所率领的一万多盗匪,绝不是招讨司士兵的对手。
他和黄渊不同的一点在于,黄渊是军士,他是贼匪!贼匪,在遇到官兵的时候,打不过,自然是要逃的。在招讨司前往鄂州的时候,他就作着逃走的打算了。
果然,刘良听说了鄂州在半日之内被攻克、黄渊自焚身死,也听闻了五万招讨司士兵已往晋州进发。这两个消息传到晋州的时候,刘良和那些反贼们,所有细软都收拾好了,从世家大族掠得的珍宝,早已运出了晋州城中。
随即,刘良和反贼们弃城而逃。只是,他们在离开晋州之前,犯下了滔天恶行,竟然将晋州屠城!
一个个手无寸铁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幼,都在这些反贼的屠刀下一个个倒下了,也曾有百姓想着反抗,却始终没能躲过这血腥的杀戮。
七万晋州百姓,无人幸免,包括存在了两百余年的世家乔氏,那个出了应南图外祖父乔致亨的乔氏,也在其中。
这些百姓,他们曾经相信了刘良“治贪吏、平粮仓、免赋税”的旗号,他们曾经相信刘良会给他们带来温饱和暖衣。可是最后,是怎么样呢?
可怖的,不是那些直面而来的危险,而是掩盖种种美好诱惑下的杀戮。和美表象之下,是层层枯骨!——这一点,晋州百姓怎么会知道?
当古大存和张戈带着招讨司的士兵,匆匆赶到晋州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一具具尸体!这些尸体一具叠着一具,几乎将晋州空地塞满!
晋州的护城河,已经被血染红了,晋州的上空,追寻死亡之气而来的秃鹫,不住地飞旋,而后落在尸体之上,啄咬着那些人肉。
这是秃鹫的美食盛宴,却是惨绝人寰的人间境况!
国有动乱,人命不如刍狗!杀戮这些大永百姓的,竟然还是大永的百姓,这是大永之悲!
招讨司士兵有心平乱,却无力挽回这惨剧。纵他们在鄂州立下平乱之功,可是这晋州七万百姓的亡魂,成为了他们一世的悲痛。
即使没几天,士兵们就将刘良及万余反贼全部歼灭,这惨况、这悲痛,依然无法从他们心头抹去。
ps:
感谢浪漫秋季lwq的打赏和评价,感谢小金的打赏!这章写得,还是很满意的。推荐好友凤舞寒沙的《毒妾妖娆》,书号:3101407,简介:上一世做小,悲催。这一世为大,嚣张。
重生后的沈苾芃要将原本属于她和不属于她的统统拿回来。可是,他们凑什么热闹?
毒妾已归来,公卿请回避。
嫡长女 第四百二十章 京兆有动
没多久,招讨司在河内道平乱的情况,就上呈至京兆, 京兆的景兴帝和一众朝臣,知道了鄂州和晋州的事情。
河内道的两路主要的叛军反贼,被俘被歼灭,零星的反贼们,也都一一被清剿,鄂州、郑州、晋州三地的动乱已经基本平息。如今,招讨司的主官和士兵,正在收拾战后残局,清俘、安民等工作都在进行。
除此之外,景兴帝和朝臣们也都知道晋州被屠城、七万百姓殒命的事情。一时间,宣政殿内的帝臣都静默不语。
河内道的动乱,是基本平定了,这令人心喜;可是晋州却发生了如此惨绝人寰的事情,又让人心悲。
七万百姓,这是个庞大的数目,占了晋州之地将近一半的人数,这是经过多少年繁衍生息才能形成的人数!
在这个人口极为重要的时代,七万人口的灭绝,意味着难以挽回的损失,被屠城的晋州,没有几十年,恢复不了此前的元气!
悲悯、难过,是以沉默。
“屠城的反贼,已经尽数被歼!如今,招讨司的士兵,正在安埋那些百姓,而晋州偏地的百姓,也在招讨司的引导下,往晋州城中迁移。招讨司的士兵,还会驻守在河内道,预计年前才会完成所有的事情。”
一阵沉默过后,兵部尚书郑棣桓出列汇报道。招讨司是由兵部负责的,平乱的具体进程,郑棣桓当然清楚。
“河内道的局势稳定,朕心甚慰。招讨司平乱有功。主官、士兵皆有赏赐!待主官返回京兆之时,朕定必重重有赏!”
景兴帝听得河内道的叛军反贼已经被歼,河内道局势已经稳定,对招讨司是满意不已。当即说出了重重有赏的旨意,着令兵部尚书郑棣桓和少府监薛登廷安排此事。
赏有功,这是景兴帝对招讨司的肯定,也是为了激励招讨司更好完成后续事情。
然而。有朝臣却不是这样想的。
“启禀皇上,招讨司虽然平定了河内道的局势,臣以为,正是招讨司主官指挥不力,致令七万晋州百姓死亡,此乃招讨司之过。有功当赏,有过应罚,应该追究招讨使和行营都统之责。”
说话的,正是卞之和。他没有否定招讨司平乱之功。但是。七万百姓没了性命。这个损失。总要有人负责才是。
“卞大人此言差矣。虽则晋州七万百姓死亡,招讨司却没有过的。本将军看过河内道的舆图,从江南道带兵而上。必先入鄂州,才至晋州。加上其时。鄂州叛军已经广发了檄文。情势危峻,招讨司先去平定鄂州,此出兵方略,是最佳选择。换作本将,或者任何一个带兵将领,必是这样做的。”
卞之和的话语一下,宣政殿上就有人出言反对了。出乎朝臣意料,说这话的,竟然是一向寡言的金吾卫大将军魏延庆。
他是从一个带兵主将的角度,来说明招讨司无过的。在那样的情况下,先平定鄂州,是必然选择。晋州的惨剧,非是招讨司所能控的。
“话虽这么说,但是主将若有预判之能,晋州的百姓或许就得以保存了,河内道损失就不至于这么惨重……”被魏延庆这么一说,卞之和仍极力反驳道。
他在兵部待过,自然知道带兵主将出兵方略,必是就情势而行。他着重在主将预判和死亡百姓上,就是想绕过这一点,却没有想到魏延庆会出来搅局!
“七万百姓死亡,朕心万悲。然而河内道的动乱平定了,实乃招讨司之功。如今,河内道的局势,仍需要招讨司继续稳定,众卿不必为此事争论。”
就在卞之和与魏延庆各执一言的时候,景兴帝说话了。他所肯定的,就是招讨司的功,至于过,没有讨论的必要。
景兴帝对招讨司有了定论,令得卞之和失望异常。他原本以为,可以借这七万百姓的命,来离乱景兴帝和招讨司的君臣关系的,谁知道景兴帝竟然不为所动,仍是肯定了招讨司的功劳。
他漏算了一点,七万百姓,这个巨大的死亡数目,在景兴帝心中根本就没具体的概念。
上位者的心中,要平乱,必定有死亡。七万百姓死亡,固然令他悲悯,但和河内道平定、执掌稳固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沈华善这老匹夫,令得妹妹搬离朝暾宫,又令得义儿丢了官职受了杖责,实乃我心头大恨!本想借七万百姓来定他罪的,此计却不成!景兴帝肯定了招讨司的功绩,也就是他立下了平乱之功,日后返回京兆,势必更重,就更难对付了。”
尚书右仆射府内,卞之和气闷地说道,想到沈华善立下了平乱之功,而自家却屡遭损失,这种对比,让他难受不已。
“剑岂能两头锋利的?沈华善立下平乱之功,何尝不是闯下大祸?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可不是说着玩的。景兴帝那样的心性,又岂能容忍这样一个大功臣?沈家立功,这是自取灭亡。”
比起卞之和的气闷,卞传肃倒是很平静。伴君如伴虎,重臣立大功,这可不是好事,尤其是,皇上登基尚不满一年,又是少年天子,可以谋算的地方,就太多了。
“父亲说的没有错,此事,孩儿还是要好好筹谋才是。景兴帝身边的能臣不少,若要谗言沈家,这一定要有万全之策……”卞传肃所想,卞之和是知道的。这一次,他一定要好好筹谋,绝对不让沈华善再有反弹的机会。
“此事不急,冯先生不日就可以到达京兆了。他师承朝堂先生,谋略过人,定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卞传肃认为对付沈华善一事,是急不来的。沈华善返回京兆,最早都是年底,他们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他谋略过人?恐不见得,黄渊有他相助,最后不也是败了?盛名之下,也有虚士。起码,他计谋就不敌招讨司,不然也不会逃离河内道,来到京兆了。”对于卞传肃的话语,卞之和倒不以为然。
“黄渊的势力实在太弱了,能撑了一个多月,也是冯先生得力。皇上派他来京兆帮助我,定有原因的。总之,我们边筹谋着,边等着他来,看他有何良策。”
卞传肃这样说道,不欲在此事上多说,反正一时半会也定不了计划。
随即,父子两人又略论了河内道的局势,虽然基本平定,但元气大伤,况且还有持续的旱灾,这对于西燕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那五百皇族护兵的事情,司马昊也没问罪他们,这令卞氏父子对司马昊感念不已。
卞之和与魏延庆在宣政殿的争论,当然很快就传到了有余居。沈宁和应南图听到这个时候,只笑了一下,心想道果然是所料的一样,卞之和会拿七万晋州百姓做文章,也正如他们所料的一样,景兴帝会肯定招讨司的功绩。
这不是什么难猜的事情。招讨司如今还在河内道,河内道局势的稳固,还必须靠招讨司士兵之力,皇上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问罪招讨司的主官呢?千里平叛还要被问罪的话,这会令招讨司兵士寒了心了的。
但是河内道局势完全稳定,沈华善和张戈返回京兆之后,事情就不一样了。以景兴帝的多疑的心性,又加上和对沈家的忌惮,祖父虽然立了功,却未必是福。
“祖父尚未返回京兆,卞之和就开始有动作了。很明显,他在朝堂说的那番话语,不仅仅是针对祖父,还涉及了张戈和皇上。目的,就是为了离间君臣,或许,还为了让皇上昏庸无道。用心当诛!”
应南图恨声说道,对于卞之和的险恶用心,他知道得很透彻。
在江南道太和与张戈分别之后,应南图就急驰回京,把太和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叶正纯和江成海等人。那些黄衣人身上的图案,让他大吃一惊,自然不会有所保留。
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卞之和这个人,虽然身上充满疑团,但必定是西燕的奸细无疑!不然,他不会这么处心积虑想得到转运司的途径,也不会有这西燕皇族护兵!
知道了他是西燕的奸细,他在朝堂说那一番话语的用心,就轻易可知了。他和沈宁的想法一样,为了对付沈家,准确地说,为了对付大永朝臣令大永朝廷分崩,卞之和必定会有动作的。
而尚书右仆射这样的高位,可以控制的朝臣太多了,影响也太大了,绝对不能让他这样继续下去。
“你说得对,我们要先下手为强,越早将卞之和拉下来,就越好。若不是你见过那图案,我还没有想到,卞之和是西燕的奸细!还是说,整个卞氏,都是西燕的奸细?”
沈宁轻抚着肚子,轻轻地说道。
即使她经历了前世今生,她都不知道,卞家竟然会是西燕的奸细。看来,这一世,她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但她知道,一定要在祖父返回京兆之前,将卞之和拉下来,不然,有危的,不仅仅是沈家!
ps:
感谢老颜yyz的粉红票!感谢了如嫣的打赏!50粉红加更,现在43了,各位亲们要不要努力一下?嘻嘻,继续努力存稿中~~~
嫡长女 第四百二十一章 京兆窝案起
十月初,朝官们关于招讨司的讨论才刚刚平息,京兆的朝堂,就出了一件大事,直把朝官们的眼睛都震圆了。
一天夜里,御史大夫龚如熙家中遭了盗贼。好几个盗贼被龚家的仆从发现后,在景泰大街一带逃窜,造成了很大的动静,令得不少人家的家丁护院都起了身,察看到底出了何事。
那几个盗贼,为了阻挡京兆府兵的追赶,最后弃了“赃物”而逃。几大袋的东西,被他们故意撒在景泰大街上,于是京兆府兵和那些开门的家丁护院们,都见到了他们此生不曾看见过的画面。
在暗淡的灯光下,却有一幅炫目的景象。四散飘着的银票、地上泛着亮光的珍宝,这不算什么,关键是蔓延了大半个景泰大街!那些虽然不知道价值,看着却是无比贵重的珍品,差点闪瞎了这些人的眼!
御史大夫龚如熙家,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珍宝!而且,这些还只是几个盗贼偷出来的,那么龚家所藏的珍宝,得有多少呀!——这些,是京兆府兵和家丁护院们的一致想法。
他们的这些想法,一传十,十传百,天才稍稍有光亮,龚家富财可敌国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兆官场的上层,令得京兆的重臣不住地皱眉。
景泰大街住着的,是朝廷的三品大员。他们的家丁护院所见到的景象,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他们的主子耳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