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再入仕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于是,刘正行就主动找上了赵政策,把赵政策请到家里来吃饭。
既是同事,又是同乡,赵政策实在没有理由拒绝。再说,赵政策也一直想和刘正行聊一聊呢。于是,晚上赵政策就用吉普车搬了一箱衡北大曲来到了刘正行家里。
饭菜都很普通,不过都是石头乡里待客用的腊鱼腊肉,倒是花了些心思,也很对赵政策的胃口。
“刘叔,您不会专门请我吃饭的吧。”吃完饭后,两个人刚到沙发上坐下,赵政策就笑着问。
“也就是想和你聊一聊,我们俩个都是从石头乡出来的,算是正宗的老乡了,也该多走动走动嘛。”刘正行笑了笑,“现在是上上下下,都看好你当常务副县长,我也算是提前巴结一下领导吧。”
“都是没影的事情。”赵政策赶紧说,“小道消息,哪里能当真,谢副县长的资历就比我高,市里也有可能空降一个常务副县长来西衡县。”
“市里黄副市长也会替你说话的嘛,都是从石头乡出来的。”刘正行就乘机说道,“黄副市长可是一直很器重你,经常和我提到你的名字呢。”
赵政策从刘正行的嘴里听到两次提及黄副市长,眉头就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可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赵政策还真的觉得不太好接话。
不过,赵政策还是很清楚地明白刘正行今天请自己吃饭的意图了,感情是想当个和事佬啊。赵政策也有些拿不准是刘正行在一厢情愿地来劝说自己,还是黄铁芯副市长让他来试探自己的反应。对于黄铁芯,赵政策觉得越来越看不透了,在自己羽毛没有丰满之前,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早不久我还和谢天华一起去过黄副市长家里吃饭。”赵政策就打着哈哈说,“宝芝那丫头是越来越漂亮了。”
刘正行一听,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赵政策是在打马虎眼,禁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说:“政策啊,我不知道你和黄副市长之间发生了什么误会,但我是真的希望千万不要有什么矛盾。人在官场,都会有些身不由己的时候。这个感触我很深,以前当乡党委书记的时候,虽然上面的领导很多,却觉得要自在了很多。要不是黄副市长的提拔,我都压根没有想过在这个年龄还可以当上副县长。可这个副县长当得挺不自在,我也不瞒你。这段时间沾你的光,手头有了些资金,专门抓学校的危房建设,觉得还踏实一些。”
顿了顿,刘正行苦口婆心地说:“政策,你好好想想,就算是我们西衡县,现在的形式都是这么复杂。我是有些把握不住,易书记,向副书记,尤县长,这三个人哪个是省油的灯啊。县里都这样,就更别说市里了。”
刘正行这话确实在理,赵政策还真没有办法反驳,只好听着。
“将心比心,我觉得黄副市长也挺不容易的,有些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刘正行有些动情地说,“起码在我眼里,黄副市长还是做了很多实事的。就说我们西衡县,在黄副市长当县委书记的时候,经济发展速度就比别的县都要快,这是有目共睹的吧。”
“刘叔,您和谢副县长谈过吗?”赵政策却是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让刘正行又是一愣,随即摇了摇头,说:“没有,谢副县长因为和尤转顶县长有些不对眼,我也使为了避嫌,怕尤县长有想法,很少主动和谢副县长交流。”
“刘叔,您说的这个道理我都明白。”赵政策就很恳切地说,“我也一直把黄副市长当作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辈看待,这有些事情一下子也说不清楚。有机会您找谢副县长好好聊聊,估计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刘正行很是诧异,忍不住问道:“怎么说着说着就扯到谢副县长身上去了呢?”
“谢副县长不也是黄副市长提拔上来的吗?”赵政策却是反问了一句,让刘正行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赵政策只好耐心地说:“刘叔,您没有发现,谢副县长现在都不太和我说话吗?或者说是我不太想和他说话。”
“这又是为什么呢?”刘正行皱着眉头说,“政策,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糊涂了呢?”
“那上次的座谈会上了衡北日报,接着发生收报事情,继而罗成中市长公开道歉的事情您总知道吧。”和刘正行这样看起来很是老实的人聊权谋问题,赵政策还真有些抓狂的感觉,却又不得不耐心地进行解释。
“我明白了,政策你是对那次座谈会有意见,可当时你不是也在场吗?”刘正行恍然大悟,却还是有些不明白。
“那次座谈会我是被谢副县长拖去的,也不知道座谈会的代表里面坐着一个衡北日报的记者。”赵政策苦笑着摇了摇头,“为了这个事情,我可把罗成中市长得罪狠了,继而得罪了一大批人,您说我冤枉不冤枉?”
刘正行皱着眉头沉吟了半响,才长叹了一口气:“这事情是有些复杂,唉,我这脑子都不太好使了。”
“刘叔啊,今天晚上没有外人,我也和您说句掏心窝的话。”赵政策就沉声说道,“我也知道官场复杂,可为人总要有个原则,总不能把什么事情都说成是身不由己吧。我不反对讲究斗争策略,但总不能把无辜的人拉进来吧。”
顿了顿,赵政策继续说道:“刘叔,您一直在基层工作,有些事情可能不是很清楚。我给市委徐书记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有些地方可能比您知道得稍微多一些。刘叔啊,我知道您是好心在劝我,可我倒是要反劝您一声:在官场上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要被人当棋子给利用了,那时最大的悲哀。”
“行了,我也不劝你了。”刘正行心有戚戚地说,“政策,你是个明白人,脑袋好使啊。我是黄副市长提拔上来的,总是觉得欠了他什么似的。”
“刘叔,不管是谁提拔您的,您首先应该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别忘了,你是人民的副县长。”赵政策就正色说道,“说句不好听的话,我这个副县长,是完全靠自己的本事当上来的,并不是某个人提拔上来的。”
刘正行低着头想了半天,才不得不承认:“政策,按照你的能力和取得的成绩,就算当个县长都不为过。可惜啊,你太年轻了,受到了很多限制。说句实话,当年我主动和你爸化解了几十年的恩怨,心里都还是有些不服气的。可现在我服了,赵老哥能生出你这样的儿子,确实比我强。”
“刘叔,我也不瞒您。”赵政策就乐了,“其实我爸对当年的事情也有些后悔,我亲耳听到他提起过,说那是年轻时不懂事,太冲动了。可我爸那人您也知道,那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是您不是石头乡的党委书记,我爸早就给您道歉去了。可您偏偏是石头乡的一把手,我爸就反而放不下这个面子了。”
“哈哈,还有这种事情啊。看来那个党委书记当得真是失败,反而成了和老百姓沟通的一个障碍。”刘正行就自我解嘲地说,“不过,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真的心理平衡了许多,去了一块心病。”





再入仕途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亲家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亲家
国内的经济落后发达国家五十年,可国内的烟花炮竹制造水平至少领先世界五十年,不能不说是东边雷声轰轰西边雨,各有春秋。
赵政策开着那台破旧的吉普车,装了很多烟花炮竹,还给家里人都买了衣服之类的物品,更是给怀孕两个多月的嫂子周冬梅买了一大堆的补品。反正这台旧吉普车放在那里也没有人用,赵政策自己掏钱加油,自己掏钱修理,倒也用得理所当然,没有人会说闲话。
学校早就放寒假了,孩子们都在家里,非常热闹。赵玉和小不点崔明珠捧着新衣服在房间里比划着,爱不释手。赵方针却领着跟屁虫史小龙跑到外面去放花炮了,乐得哈哈大笑,笑声和鞭炮声音不断传到了房子里。
房间里烧着一个小磨盘大的老树根,熊熊的火光把整个房间照得通亮,暖烘烘的。一家人围在火旁,其乐融融。
赵政策很是享受这种家的温馨,觉得踏实了很多。这一年多时间经历了官场上的几场风风雨雨,让赵政策觉得有些厌烦的同时,也有些疲惫。
“二弟,你一回来啊,家里又热闹了不少。”赵路线笑呵呵地说,砖厂常年的操心与劳累,让赵路线黑了不少,却也是很有精神。
“明珠和小龙没有少淘气吧,可把嫂子给累着了。”赵政策笑了笑,“明年让这两个小淘气去县城里念书吧,我那里的房子反正是空着。”
“那怎么行呢?”赵母就马上插嘴说,“你自己照顾自己都照顾不好,每天工作那么忙,哪里有时间照顾他们。”
“没事,我请了个保姆,年后就会到位。”赵政策呵呵一笑,“两个小家伙都**岁了,有保姆照看着,出不了什么问题,也不会影响我的工作。”
“也好,你嫂子现在确实不能做太多的事情,身体要紧。”赵完成一锤定音,“县城里的教育质量也比乡下要好,对孩子有好处。”
“政策哥哥,我去不会给你淘气的,我会倒茶,倒洗脸水。”小不点崔明珠耳朵尖着呢,马上从房子里面跑了出来,钻进了赵政策的怀抱里,很是舒服地坐在了赵政策的大腿上,奶声奶气地说,把大伙乐得哈哈大笑。
“可我又舍不得爷爷奶奶,阿姨,哥哥姐姐们。。”小不点却又皱着很是可爱的小鼻子,掰着手指头数人,一副很是为难的可爱表情。
“想奶奶了,奶奶就去接你回家。”赵母很是慈爱地说。
“嗯。”小不点如释重负,猛点小脑袋,犹如小鸡啄米。
“二哥,我也要去县城念书。”赵玉也从房间里跑了出来,嚷嚷着。
“等你念高中时,就住县城里。”赵政策就笑着说,“二哥的房子只有那么大,等那时候二哥买套很大的房子,都可以住进去。”
赵玉马上翘起了嘴巴,不高兴了。
“小玉,过两年你就上高中了,很快的。”赵政策刮了刮赵玉的小鼻子,“你要是去了县城,大姐家的两个小家伙会哭鼻子的。”
“他们都不听我的话,老是玩泥巴。”赵玉的视线马上被转移了,“我都管不住他们了。”
“玉姐姐,我们穿新衣服去。”小不点很是乖巧地拉住赵玉的手,往房间里走,很快就有叽叽喳喳的笑声从房间里传了出来,还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哥,今年砖厂赚了多少钱?”赵政策就笑着问。
赵路线笑嘻嘻地伸出两根手指头,也不作声。
“两千?”赵政策就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
“切,你也太小看你哥了吧。”赵路线撇了撇嘴,“后面加个零,还是纯利润。”
“哟,大哥是小财主了,你这一年的收入比我十年的工资还要高。”赵政策就打趣道。
“老二,你该找媳妇了吧。”赵路线就嘿嘿一笑,“这砖厂的本钱还是你出的,哥给你攒些钱娶媳妇用。”
赵政策的脸马上变成苦瓜颜色,低下头不作声了,知道这个话题一开,马上就要接受轮番轰炸了。
果然,赵母马上插嘴了:“我听亲家说,你都满二十二岁,过了那个什么法律年龄,可以结婚了。队上和你差不多大的人,有些都有两个孩子了。”
“我看上次那个女律师不错,就那个。”赵完成也马上说,“有时间也打个电话给人家联系联系。”
“爸,二弟现在为难着呢,有好几家的闺女,都要挑花眼啦。”周冬梅就笑着说,“听说省委书记家的那个闺女也长得挺俊秀,还是大学生。”
“嗯,老钱家的闺女应该不错。”赵完成点了点头,反而觉得有些为难了,“可人家的闺女能看上俺家老二吗?再说,现在不都是讲究门当户对吗?”
赵政策心里一乐,省委书记的女儿都不敢高攀,还去想邓巧巧,人家的家世更加显赫着呢!
“爸,我才工作不到两年时间,着急做什么啊”赵政策讪笑着,“暂时还不想考虑个人问题,再说,秦露过两年就回来了。”
“这倒也是。”赵完成点了点头,“秦露是个好女孩子,可我总觉得你们的事情很难成。老二,你抽个时间和秦露说清楚吧,别耽误了人家。京城里的人家,哪里看得上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啊。”
“爸,您这话我不爱听。”赵路线就不满意了,“咱家的老二也是副县长了,以后当个市长省长什么的都有可能,配谁家的闺女配不上啊。”
“你懂什么?”赵完成瞪了赵路线一眼,“不是流行一句话叫那啥的,不到深圳不知道钞票少,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听说京城里随便掉下个砖头,都可以砸到两个厅级以上干部呢。”
赵政策就乐了:“爸,您从哪里听到的啊。”
“还不是小军和天华那两个小子,吹得天花乱坠的。”赵完成嘿嘿一笑,“不过他们见多识广,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说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二弟,听说他们两个今年卖这个大棚蔬菜又赚了不少钱,是真得吗?”赵路线却是很八卦地问了一句。
“应该赚得不多,收购价格很高。”赵政策摇了摇头,“也是两个辛苦钱,我硬拉着他们干的。”
“这钱赚得干净,菜农们都非常满意,都说蔬菜从来没有卖出过这么好的价钱,还不用自己掏本钱,不用自己操心怎么去卖。”赵完成就说,“这个大棚种植,让不少农民口袋里满了,还真是一件大好的事情。老二,你以后要多做这些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不要一个劲的想着怎么往上爬。只要你为老百姓做了好事,老百姓都会记着你,领导也会看在眼里。”
赵政策苦笑了一声,这官场里的事情哪里有老爷子想得这么简单啊,不过,赵政策也不好解释什么,说多了除了让家里人多担心外,没有任何好处。
一家人正在闲聊,门外传来了周平衡的大嗓门声音:“亲家翁啊,我来讨饭吃啦。”
赵政策就乐了,这个周平衡还真是有意思啊,亲家叫得这么亲热。周冬梅一听到自己父亲的声音,马上脸上笑开了花,很是高兴地跑了出去,吓得赵路线赶紧跟上了自家媳妇,嚷嚷着:“慢点走,别动了胎气。”
等到赵政策赶出去的时候,周平衡已经上了台阶,手中提着两只黑母鸡,正往赵路线手中放。
“亲家翁,来就来,每次提这么东西干什么?”赵完成笑呵呵地说,“我每次去你家喝酒,可都是空着手去的。”
“我这是给自家闺女吃的,不算礼物吧。”周平衡就笑着说,很快又看到了满脸笑容的赵政策,马上有些拘谨了:“赵县长回来了啊。”
“什么县长不县长,在家里他就是个晚辈。”赵完成马上就打断了周平衡的话,“你就叫他政策好了。”
“是啊,衡叔,您要是县长县长的叫,我哥就要挨嫂子骂了。”赵政策就笑呵呵地说,“快进屋烤火,外面冻。”说着,赵政策赶紧敬了支香烟给周平衡,一起进了堂屋。
周平衡当年相中的女婿是赵政策,可后来阴差阳错,居然找了赵政策的哥哥赵路线做女婿,也算是一段佳话。对赵路线的这个女婿,周平衡也是很满意的,倒不是因为家里有副县长的弟弟,主要是赵家的人都很善良,对自己的女儿周冬梅很好。
当然,有这门亲戚,周平衡这个兴田村的村长在乡政府说话也硬朗了很多,乡长刘光斗也很是照顾兴田村,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今年我们兴田村弄了上百亩的大棚蔬菜,很多人口袋里揣着工农兵,做梦都在笑呢。”周平衡一坐下,就马上笑呵呵地说,“还是我们南湖省的状元有办法啊,真正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情。”
“都是应该的嘛,再说,这可是政府的集体决策,功劳不能全算在我身上。”赵政策赶紧说,“衡叔,明年的大棚种植可要悠着点,先和我打声招呼,就怕种植的人太多了,销售不出去啊。”
“行,就怕大家尝了甜头,刹不住车。”周平衡就笑着说,“有你这个县长在,老百姓的日子都有奔头,我现在走到哪,脸上都有光啊。”




再入仕途 第二百一十五章 嫂子的面子
第二百一十五章 嫂子的面子
“衡叔,你们兴田村就在聚湖山下面,我看可以做一些文章。”赵政策稍微沉吟了一下,就笑着说,“山上的庙可以考虑修大一些,再把上山的路修好,还可以在旅游上面做文章。我上次在聚湖山上,见上面的风景很好,稍微整理一下,还是可以弄出个好的旅游景点出来。”
“行,明年正月份一出节,过了正月十六,我就组织人来修上山的路。”周平衡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兴田村的社员只要听到是赵县长的主意,那是都没有二话,坚决执行下去。”
“又来了。”赵政策嘿嘿一笑,“我只是提个建议,具体怎么操作,你们大家一起商量,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嘛。三个臭皮匠,还要赛过诸葛亮呢,更别说你们兴田村有一千多号人口呢。”
“嘿嘿,现在大伙都尝到了甜头。”周平衡就呵呵笑着说,“本来我们石头乡在西衡县的经济上也算是排得上号了,可上次跟着刘光斗乡长去了一趟桐木乡,那里的老百姓的日子好像过得比我们石头乡还要红火一些。光是那个沼气池,照明,柴火都可以用,就让人眼红哪。”
“这个沼气池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能依样画葫芦,要因地制宜。”赵政策赶紧说,“沼气池要和养猪场,养鸡场等养殖业配合建造,才会有效果。”
“这就有些难办了,我们要建养猪场和养鸡场,除非是修在山上,另外是没有地方了。”周平衡就有些泄气地说,“我们村的地形不好,屋后都是山,屋前就是河,要到你们石头村来,要是不能赶上摆渡的船,那可要转上好几里的路。”
“庙里好像有一株很好看的金兰草,能不能够多种植一些?”赵政策就笑着问。
“应该可以,不过要时间,那玩意没有个两三年时间,是没有办法种开去的。”周平衡就马上回答说,“可种植兰草能卖钱吗?”
“你们派人到省城和衡北市看看,市场里兰草好像挺好卖的。”赵政策笑了笑,“再说,我们的金兰草知名度又很高,你们想办法把金兰草和山上的庙联系起来,卖出点学问来,价钱就自然高了。”
“亲家翁,这个金兰草倒是有一个典故。”赵完成一听到这个金兰草,也来了兴趣,笑呵呵地说,“相传是太上老君的坐席金牛跑到凡间来了,刚开始是在桐木乡里到处捣乱。后来被太上老君知晓,亲自到桐木乡来捉拿金牛。太上老君在桐木乡里吐了一口仙气,桐木乡被金牛农坏的庄稼就全部复活了。老百姓感激太上老君,这才有了天马山的太上老君庙。可这头金牛到处逃窜,来到了我们石头乡的聚湖山。因为被太上老君追得急,嘴里一颗还没有来得及咽下去的一颗仙草就掉落在聚湖山上。这颗仙草就是金兰草,传说闻了金兰草的香味,寿命都可以延长十年呢。”
赵政策满肚子怀疑地看着自己的老爸,心里很是纳闷,自己前世今生都没有听说这么个故事,不会是老爸在说书吧。不过,这故事确实有些吸引力。
“那头金牛哪里去了呢?”赵路线却是很关心这个故事的结果。
“这金牛啊,听老一辈的人讲,因为仙草有了凡气,耽误了太上老君炼丹。”赵完成却是说得唾沫横飞,“太上老君一发脾气,就把金牛变成了石头,塞进了聚湖山的最里面去了。”
“那我们聚湖山上岂不是有金矿?”赵路线就乐了,“怎么没有人捡到金子呢?”
“路线,你还真别说。”周平衡就笑呵呵地说,“我们河边捞沙的船只经常出金子呢,只是没有一块一块的,全部是金沙。”
赵政策心里一动,记得在九十年代,聚湖山确实是出过金矿,还因此死了不少人呢。
“金沙也是上游的石头里面刮下来的,被河水冲了下来。”赵完成就笑着说,“聚湖山肯定是有金子,要不然河里就不可能有金沙子。”
赵完成这推理倒是合情合理,赵政策却听得不是个滋味。要知道聚湖山上的金矿其实出来的金子很少,里面的含金量太低,如果国家派人来开矿,还要亏本,这才有了民间的开采。可民间的开采是很不规则,随意性强,以至于九十年代里聚湖山被到处挖得坑坑洼洼,生态全部被破坏,不但没有给兴田村带来财富,相反因为抢出金子的矿洞接连发生械斗,死了不少人。
赵政策也记得,金矿的开采好像是因为一个放牛的小孩在石马潭正上方的山坡上捡到了一块很是沉重,又金光闪闪的石头,觉得好玩,就带回了家,却是一块金子。
“爸,这故事可不要到处去说。”赵政策赶紧说,“要是让人相信了,都拿着**去炸山,那造成的破坏可就大了。
赵政策嘴上这么说着,自己却在琢磨着要抽时间去石马潭的正上方山坡上去转一转,一来可以发比不小的財,二来也是避免以后的金矿胡乱开采事件。
赵政策可不相信运气,那山坡上到处是杂草,说不定那块金子还是被牛用脚踢出来的,却是海底捞针难度系数有些大。赵政策一边烤火,一边在想着使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找到那块金块。要知道,赵政策现在可是西衡县的副县长,总不能够到山坡上去找个三天三夜吧,那样非被人当作是精神病副县长不可。
即便找到那块金子,赵政策也不会因为弄掉了那个小孩的财产而愧疚。因为赵政策知道,那个小孩捡到金子交给家里人以后,被兴田村的人全部知道了。大家都说这是飞来横财,于是上门借钱的人一个接一个,混吃混喝的人更多。小孩家里的人卖掉金块也就那么一万来块钱,最后不到两个月时间,这些钱就全部被吃被借走了。当然,这些借钱的人全部是一个心态,那就是老虎借猪,有借无还!
这其实和后世里有人中了彩票一样,只要知道的人多了,这个中了彩票的人绝对没有好日子过,不但发不了财,还有可能人身安全都有问题。所谓的财不露白,也就是这个道理。
1...8182838485...2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