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历史系之狼
“呵,谁敢效仿,我直接开战车撞死他!将他的宗族抓来修王宫,再烹了他们!”
“为君者要以仁义为本...不能这样。”
“仁义的事情,让二哥来做就好了!”
两人聊着,刘长忽然说道:“我被人坑了,亏他还信誓旦旦的说此事必成,事没成,还挨了一顿揍...也就是我这个人善良,否则,非要将这顿打十倍奉还!”
而此刻,刘邦却很罕见的将皇后请到了宣室殿内。
夫妻俩还是老样子,完全没有什么话题,只是看着彼此,一言不发。
刘邦无奈的说道:“今日,长来找朕,说想要封国。”
吕后皱了皱眉头,“陛下不曾答应吧?”
“没有答应...他想要晋国,河东,河内,上党,太原,我看他连云中,雁门,上郡都想要...”
“这不能答应。”
吕后很平静的说道。
刘邦有些惊讶的看着她,“你担心长谋反?”
“不担心,便是天下人都起来反盈,长也绝对不会。”
“那你担心外敌?”
“长年幼,却有勇力,知用人,抵御外敌足够了。”
“那你为什么反对呢?”
“长也会有子嗣...再过几代人,这所谓的晋国,便会是庙堂之大患,如今的封国太大了,楚国,淮南国,齐国,长沙国,都是如此..等孩子们长大,可以取这些大国的土地赐给他们。”
“那你觉得可以封到哪里?”
“淮南国,这是最大的国,人口众多,两侧能镇压楚,齐,长沙之国,北上则敌梁,魏,韩之地。”
刘邦笑了笑,“那这跟晋国有什么区别呢?”
吕后平静的说道:“长的性格,我最了解。”
“他若是做了诸侯王,绝不安分,在淮南,他会安全很多。”
“这倒也是。”
刘邦若有所思,迟迟不能下决定。
盖公看着面前气呼呼的刘长,脸色还是一样的平静。
“师父,你看,这就是找阿父直接说的结果,我是您的弟子啊,您怎么可以害我呢?”
盖公摇了摇头,“我给你说过很多次,越是着急,越是不能成事,这只能怪你自己太过急切,若是徐徐图之,本来是有希望的。”
要不是尊重盖公的为人,刘长早就骂开了。
他咬着牙,问道:“阿父不许,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实在不行,我就请求去燕国!”
盖公摇了摇头,“不可鲁莽...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可以多想想身边是否还有可以帮助你的人...”
刘长低着头想了起来,阿母是不用想了,盖公的计策也不管用,张苍那胖子只顾着在外头玩,栾布根本就不支持自己去晋国...想来想去,他觉得自己只能去问一问群贤了。
周府之内,刘长问策与群贤。
“寡人欲就晋,阿父竟然不许,诸君可有良计?”
群贤抓耳挠腮,竟没有一个可以为大王解决困惑,刘长看向了陈买,陈买沉思了许久,不太确定的问道:“要不大王找太子求情?”
“阿父决定的事情,二哥能起到什么作用啊...”
“那不如大王就这么拖着,等到太子登基,他一定会答应啊!”
“呸,你说话可注意点啊,就你这句话,都可以诛你宗族了!”
群贤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了,众人低头沉默着,刘长的心也跌落谷底,难道这事就做不到了?
“大王!”
就在这个时候,萧延忽然起身,呆呆的看着刘长。
“怎么了?”
“我去找阿父...阿父去求情。”
众人呆愣的看着他,刘长思索了片刻,随即猛地跳起身来,“对呀,萧相那么聪明,他一定有办法啊!”
刘长几步冲到了萧延的身边,握着他的手,“好兄弟,这件事就拜托你了,你知道该怎么说吧?”
“知道,大王要去晋国。”
“好,好,萧相若是想出了什么办法,一定要及时来找我啊!”
“恩!”
萧延重重的点了头。
刘长便急忙让萧延回去找他阿父。
自从上次犯了事,萧何就被罢免了职务,如今的相乃是樊哙,他在家里静养,在这段时日,他也不肯松懈,整日在府中编订律法,他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准备制定一套更完善,更合乎社会的律法。
就在萧何忙着做事的时候,萧延站在了他的面前。
“怎么了?”
萧延想了许久,然后说道:“大王想要去晋国。”
萧何一愣,想了片刻,“是他让你来找我的?”
“恩。”
萧何放下了手里的竹简,认真的思索了起来。
“不可,晋国太过险要,不可假与人,否则未来定然生出祸患,引起天下大乱。”
萧何很干脆的拒绝了萧延。
萧延有些急切,“他救过阿父...大王不是坏人。”
萧何又思索了起来,倒不是因为刘长曾有意解救自己,而是重新思索着晋国周边的地形。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来,对下人说道:“准备车架!前往皇宫!”
家父汉高祖 第099章 根在这儿呢!
“陛下,晋国不可假以人。”
萧何说话,从不遮掩,从来都是直入主题,大概也是因为这个性格,他才需要去廷尉蹲上几天。其他大臣开口,处处都要表现出是为刘邦着想的,君为重,社稷次之。可萧何正好相反,社稷为重,然后是民,最后才是刘邦....
刘邦心里不爽也是自然的,你哪怕假意的客套几句呢?
萧何严肃的说道:“公子长性格桀骜,有勇力,可为大汉屏障,却不可为天子近邻。”
“那丞相的意思是?”
“昔日,帝尧陶唐氏伊祁放勋担任王,后以太原为都,有唐国。”
“丞相的意思是?”
“不如以太原,上党,云中,雁门,上郡为唐国,以公子长为唐王,河东河内,绝不能落入诸侯之手,无论是哪位诸侯王。”
刘邦勃然大怒,“丞相是要让朕的儿子为您的手中盾吗?”
刘邦生气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么一封,刘长失去了富裕的平原的地区,虽然太原跟上党也还不错,但三面都被外敌包围,若是赵代不相助,那就是要独自扛着庞大的匈奴,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去处。
而此刻的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之下,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北则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娄烦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
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无人不惧。
大汉新立,百姓疲敝,粮草不足,经不起一场庞大的全面战争,虽有猛人天团,也于事无补,何况,冒顿麾下也不缺猛人,冒顿自己也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第二个统一了全部游牧部落的男人叫铁木真,第一个就是他。
刘邦自己都不敢说一定能击败冒顿,何况是刘长这个傻小子呢?
来自匈奴的威胁,日渐加重,要知道,这次赵代叛乱,背后就有匈奴的影子,韩王信领兵出征,率领的就是匈奴骑兵,燕王这里,也是如此,冒顿几次派人邀请卢绾前来,还说要封他为王。
如今的冒顿,正是最为健壮,最为强势的时候,他在平定草原之后,将目光对准了南面这个庞大的帝国身上,弱不是因为匈奴内部也有部族问题,需要进行整合,只怕大战早就要爆发了。可即使如此,冒顿每年都要派遣小股起兵在云雁,上郡,太原,燕,乃至赵代等地区进行劫掠。
面对刘邦的质问,萧何压根不惧,他平静的说道:“当初陛下就是要以诸侯拱卫天子,方才没有完全推行郡县,设立封国...难道陛下只想让后代们享受富贵,却不想让他们承担责任吗?”
刘邦不再生气了,他无奈的叹息着,“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让自己的子嗣去受苦呢?”
“长虽不类朕,却是朕最疼爱的儿子,他性情刚烈,酷似其母...”,刘邦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生母...朕欲以如意为赵王,是因为如意懂得取舍,有大志向,他不会冒然出击,会认真治理赵地,赵地强盛,则可以即使的救援边塞之地...欲以恒为代王,那是因为恒比其他皇子还要懂得忍耐。”
“若是匈奴劫掠,恒能忍受屈辱,不会意气做事。”
“可是长...朕敢断定,若是匈奴劫掠,他一定会亲自出征,与匈奴拼杀,若是受到了羞辱,他也绝对不会苟活...匈奴强盛啊...这是朕跟皇后所担心的。”
这是刘邦第一次这么诚恳,不是以天子,而是以一个老父亲的口吻跟萧何商量。
萧何轻笑了起来,他说道:“正是因为如此,臣才觉得应当封公子长为唐王啊。”
刘邦瞪大了双眼,骂道:“难不成丞相这次是特意为了谋害朕的儿子而来的?”
“陛下与皇后,只是看到了公子长的缺点,却不曾注意到他的优点。”
“陛下言公子长顽劣,却不知,此子颇有陛下之风,他能聚人,虽年幼,而身边好友之多,人脉之广,实令人惊讶,他能用人,如盖公,张公,栾布等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他有胆魄,可以率领众人冲廷尉大牢。”
“他有智力,能想到用冲击建成侯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甚至能做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
“他有勇力,有任侠气,修习剑法,学习兵法...最让臣感到惊讶的是,他在攻打建成侯府的时候,居然调兵遣将,以心腹持弩,以车架挡路,不同的孩子,各有任命,我儿愚钝,便得了个举旗的差事,他甚至安排了四个孩子在后门放火,以防止建成侯逃离...这都是臣的儿子亲口所说...”
“甚至,公子长有善心,或许您不曾注意到,公子长多次交代其众:不许欺辱平民,违者斩,几次将抢来的粮食散给黔首...”
萧何摇着头,心里也是有些感慨。
而刘邦却盯着他,急切的问道:“还有呢?还有呢?”
“何况,公子之成长,有目共睹,不过数年前,便逐渐成长为大智大勇之人,再过二十年,便是冒顿又如何?”
“臣料定,未来能安定大汉天下,在外抵御外敌,在内扶持天子者,必为公子长!”
“有这样的儿子在,陛下还担忧什么呢?”
刘邦大喜,傲然的抬起头来,说道:“安刘氏者,必朕之乳虎也!”
看到平日里从不给自己拍马屁的萧何居然拍儿子马屁,刘邦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他开心的留下萧何,跟他一起吃了饭,这才匆匆前往椒房殿。
当他冲进椒房殿的时候,吕后手里正高高举起木棍,刘长撅着屁股。
刘邦一愣,急忙护住刘长,问道:“皇后为何要打他?”
“自作主张,胆大包天,该罚!”
吕后冷冷说道。
刘邦却急忙将他扶起来,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脸,随后认真的对吕后说道:“朕子有安天下之心,不该受罚!”
吕后有些惊讶的看着他,没有回话。
“朕思来想去,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昔日,帝尧陶唐氏伊祁放勋担任王,后以太原为都,有唐国....朕准备以长为唐王,你觉得如何?”
“陛下何意?欲杀我子?!”
吕后一把将刘长从刘邦手里抢过来,愤怒的盯着他。
刘邦摇着头,说道:“皇后只是看到了公子长的缺点,却不曾注意到他的优点。”
“此子看似顽劣,却颇有朕之风,他能聚人,虽年幼,而身边好友之多,人脉之广,实令人惊讶,他能用人,如盖公,张公,栾布等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他有胆魄...”
“他有勇力...”
刘邦大声的说了起来,说道最后,他坚决的说道:“安天下者必,朕之乳虎也!”
吕后和刘长听的目瞪口呆。
吕后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驳,而刘长却急忙问道:“还有呢?还有呢?”
最后,刘邦认真的说道:“诸子之中,唯独长,有这个能力,还望皇后能认真思索。”
刘长站在一旁,傻笑着,刘邦的一顿夸,说的他轻飘飘的,此刻还都没有落地。
“阿父说的对!阿母,舍我其谁啊!”
“都说阿父善看人,这话说的果然没错,阿父看人真的是太准了,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
刘长有些激动的抱着刘邦的腿,说道:“阿父,你放心吧,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再也不骂你是桀纣那样的昏君了!阿父你是明君啊,是天下第一明君!什么嬴政,不如阿父你万分之一啊,什么尧舜禹...什么神农伏羲...”
“好了,好了,有点过了!!”
ps:为了让大家看明白,正在找这个时代的图,发在了上一章的彩蛋章里。
家父汉高祖 第100章 淮阴侯的新兵法
刘邦还是说服了吕后。
以河内河东为中心的晋国,也就变成了以太原为忠心的唐国。
这样一来,虽然唐国还是俯视着庙堂,可庙堂的两个手臂却牢牢的抓住唐国,可以不被遏制。而且,失去了两个最为重要的郡县,人口就变成大问题了,主要是这里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户籍远不如齐,淮南等国。
国土面积跟淮南差不多,战略地位依旧很高,不能遏制庙堂,但是关外诸侯若有异动,也可以直接堵住诸侯们的道路,可谓是皆大欢喜。
刘长坐在椒房殿内,依旧是在傻乐着。
“嘿,唐王,嘿,汉唐..嘿嘿...”
吕后独自坐在一旁,手里捧着竹简,脸上并没有半点喜色。
“阿母,以后我就是唐王了,哈哈,唐王刘长,还挺好听的!”
吕后绷着脸,不搭理他。
“阿母你为什么不开心啊?唐国又不远,我随时都可以来长安看你们啊。”
“不必回来,我现在就是在盼着你早点去封国...到那个时候,我这里也就清静了,也没人再惹我生气了...”
听到这句话,刘长也板起脸,赌气似的说道:“不回就不回!”
母子两人再次冷战,谁也不理会他,刘长背对着吕后,气呼呼的等着阿母来哄自己。
这场冷战一直持续到了晚饭时间,吕后面前的案牍上,放着各种好吃的,牛肉的香味老远就飘了过来,刘长用力的闻了一下,转过身来,眼巴巴的看着吕后,吕后大口的吃着饭,还时不时发出声音来。
吕后放下了箸,“过来吃。”
“哼!不吃!”
听到吕后的话,刘长即刻转身,高高的抬起头,不去看吕后。
吕后的眼角跳了跳,“别让我说第三遍,过来吃!”
刘长不满的嘀咕着什么,摇头晃脑的走到吕后的面前,重重的跪坐下来,板着脸,拿起肉,大口的撕咬了起来。
吕后将肉往刘长面前推了推,然后低头继续吃饭。
刘长大口的吃着肉,边吃边说道:“阿母何其不公!阿父都知道我的才能,阿母却如此轻视我,连如意封王的时候,你都送去礼物,我要封王了,你还训我,还想轰我走...我就知道你们都不喜欢我...等我有了孩子,我绝不这样欺负他...”
吕后一言不发,只是看着刘长发着牢骚。
“吃完了吗?”
“嗯。”
“去睡觉!”
“哦...”
刘长转身走进了内屋,吕后继续趴在案牍上,提着笔,书写了起来。
“兹令云中,雁门等郡,加固城池,多设烽燧,发赵,代,齐,楚,淮南,关中之逋亡人,刑徒,隶臣,奴产子,赘婿,贾人往太原...”
“发民垦太原上党之地,囤积粮草....”
次日,一大早,刘长就起了身,他可没有忘记,自己封王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炫耀,而是为了证明师父还有用,最起码,要将他从牢狱里捞出来,哪怕是被软禁起来,也比坐牢要好啊。
因此,在吃早饭的时候,早已忘记了昨晚恩怨的刘长,便长叹了一声,想要引起母后的主意。
吕后还是一如既往的吃着饭,就是不理他。
“唉...唉...唉...唉...唉...”
吕后终于忍不住,放下了放下了箸,冷冷的盯着他,“你又想干什么?!”
“阿母,我要去的地方,乃是四战之地,外有匈奴,我冒然前往,定然是九死一生啊!”
“哦...所以需要韩信陪你一同去是吧?”
“哇!阿母!你怎么知道的?!”
刘长确实是被吓了一跳,瞪大了双眼。
吕后冷笑了起来,“他能活着,已经是看在过去的情谊了,他不可能活着离开长安,你不要想了。”
“阿母,不出长安也可以,就让他出牢吧,让他住在原先的府邸,安排人看着他,我想继续跟他学习...阿母,你也知道,将来,我肯定是要跟匈奴作战的,我绝不能允许他们来劫掠我的子民!”
“匈奴的起兵很强大,可并非是不能击败的,当初赵国的武安君一仗大败匈奴,将匈奴的二十万军队杀的全军覆没...我自认比起武安君还差了一点点,倒不是不如他,只是还需要学习,能不能将师父弄出来,让他继续给我上课?”
“不行。”
“阿母你就帮我吧,除了他,谁能教我击破匈奴的策略啊?”
吕后迟疑了片刻,“你每次上课的时候,得有栾布陪着。”
“好,好,别说栾布,就是再派十个近侍去监听也没问题!”
刘长大喜,吕后又说道:“我去给陛下说,若是他不同意,休要怪我。”
刘长心里却知道,这事已经稳了,因为每次自己求阿母的时候,她都是这么说,可每次她都能办成,跟阿父正好相反,阿父每次答应自己什么事,到最后肯定都做不到。
果然,没过两天,吕后就召见了栾布,给他交代了不少的事情,然后便让栾布带着刘长去找韩信。
这一路上,刘长格外激动,给栾布吹着他跟韩信相处的是多么的好,说着师父多喜欢自己这个弟子。
韩信果然还是被安排在了原先的府邸,不同的是,门口站着甲士,而院落内也有甲士,这些甲士,刘长还都认识,他们原先是镇守在皇宫里的,是卫尉的人,刘长开心的跟他们打着招呼,冲进了内屋。
“师父!!!”
韩信一愣,转过头来,还没反应过来,刘长就已经搂住了他的脖颈。
“不许哭!”
韩信很直接的打断了“刘邦唱歌”,然后认真的打量着这位徒弟,“宫中的伙食定然不错...”
刘长同样也在打量着师父,师父看起来比以前要消瘦了很多,只剩下了骨架,脸上都没有多少肉了,身上还带着伤痕,可脸色依旧平静,没有原先的那种愤愤不平,仿佛什么都看开了。
再次遇到韩信,刘长自然是忍不住,急忙开始说自己这段时日里的经历,这些话越说越离谱,别说韩信,就是栾布也有些听不下去了,他皱着脸,低着头,也学起了陈平,开始闭目养神。
“好了,不必多说...这些事情,我都已经听说了。”
韩信打断了喋喋不休的刘长,又问道:“可曾封王?”
“准备要封了!唐王!哈哈哈,太原,云中,雁门,上党,上郡,说不定连北地都可以给我!”
韩信脸色大变,问道:“河内与河东呢?”
“额...没给。”
韩信想要说什么,却看了栾布一眼,又忍了下来。
“对了,师父,这是我的舍人,他叫栾布,乃是儒家弟子,通读经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使得一手的好剑法...”
栾布听的自己都脸红,急忙上前拜见韩信。
韩信只是淡定的点了点头。
“师父,我们抓紧时间,请您教我该如何击败匈奴!”
刘长非常认真的说道。
韩信不屑的说道:“你连走都不会,还想学跑?”
“额....”
“我当初教你的,你忘了吗?”
“没忘,师父你也知道,我这个人过目不忘,举一反三,无论什么事,都记得老清楚了!”
韩信便询问了几句,刘长果然都回答上来了,没有错误的,栾布有些惊讶,公子这次还真没有吹牛,这记忆力还真不错啊。
韩信满意的点点头,又开始继续给刘长教导兵法。
“我最先要教授你的,就是兵法可以运用在任何事情上的道理...将领们将兵法运用在战场,为君者却可以将兵法运用在庙堂,运用在整个天下....”
栾布脸色大惊,急忙后退了几步,走到了门口,不敢再靠近。
刘长认真的听着韩信的话,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这厮总算是懂得安心学习了。
ps:兄弟们,今天的第五章不知道能不能写完,昨晚通宵想剧情来着,一直犯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