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武州军是确实有十万人而不是号称的,野战军编有三个军,镇戍军又编了三个军,后来易风请李靖帮他训练骑兵,李靖就让易风把三个野战军的骑兵营都抽了出来,单独组建了一个纯骑军,原来的三个野战军只保留了部份侦骑,不再有骑兵营。野战军一个军也从原来的三步营一车营一骑营一辎营的六营加五直属团的编制,变成了五营五直属团的编制,人数也减少到了一军一万五千多人。新组建的骑军暂时只有三个营,编制一万骑,实有八千。整个野战四军,三个车步混编军一个骑军,加起了五万余人。而三个镇戍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人数却不少,全是六营五团的大编制,标准的一军一万八千人。因此,易风的武州军现在确实有实实在在的七个军,将近十二万人马。就算除掉辎重部队,都有足足十万兵马,其中还有上万的骑兵。
当然,易风是不可能真的这样详细的告诉杨坚怀荒的底细的。他耍了点手段,说怀荒军的十万人是号称,真正能上战场的只有那八千配战马的骑马步兵,剩下的几万都是新招募的新兵,虽然配发了部份在塞外缴获的铁勒人装备,但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训练,难以真正上战场。而怀荒的那五万多的镇戍兵,其实只是怀荒各镇堡的守城民兵而已,他们不但没有上过战场,连真正的训练都没有。
“怀荒的镇戍兵,其实大多数是以前燕山和阴山及草原上的马匪山贼,招安过来后,他们既不会耕种也不会做工,又不放心把他们放回去,以免重操旧业,因此臣把他们分散安排到各堡各寨,平时守卫城堡,巡逻道路,维护城内治安等。”
杨坚倒是相信了易风的鬼话,他不太相信易风半年时间就真能拉起十二万军队来,不说巨额军费,而且组织管理这么多人的军队也是不容易的。管不好,这些人不但用不了,反而会把自己给害死,武夫士兵们得不到应有待遇,闹兵变什么的最是正常的了。要不然,杨坚为什么在立国后,就开始大力推行府兵,甚至把原来的那些州兵乡兵也大多变成了府兵,不就是因为常备军的供应太高了嘛。
“对这些受招安的盗匪,你这样做也算不错,算是釜底抽薪之计,如此北疆倒是太平了。不过,白养着这些人,也徒耗钱粮啊。”
“也不算白养,各镇堡本来也是需要治安守卫,用了这些人,就可以节省掉一大笔开支。同样的,现在怀荒建立边市,这些人也经常被派去护送商队们出入怀荒,商人们因此向怀荒交一笔钱,也是一笔收入。”当然,易风还没有告诉杨坚的是,怀荒的这些镇戍军除了是地方守备军,预备役以外,他们平时也还担任着巡逻队,治安队、城管队、收税队等等职责,甚至还经常会客串一下工程队什么的。反正在怀荒,这些镇戍军可都是最青壮的壮劳力,他们的工作可是很繁忙的。当然,易风也不会白驱驰他们,一份工一份钱,这些人在各城堡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每份任务都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其实日子过的很不错,比起原来当盗匪或者当猎户牧民什么的强多了。而且这些人平时也是经常训练,并不耽误他们预备役、守备军的职责。
“嗯,如此就好。”杨坚很快放下这个话题了,区区八千兵马而已,其余的不过是些新募辅兵民夫的,又远在长城之外,不值一提。怀荒的这个武力,不算多,但若是加上怀荒建立的那些城堡,做为北疆长城外的一道屏障却是不错了。甚至八千有马步兵,在关键的时候,也能成为一支不错的奇兵。“军械粮草方面,可需要朝廷补给供养?”
“回陛下,臣先前与三蕃对战铁勒入侵,侥幸获胜,夺取不少兵器皮甲马匹,暂时够用。”易风这时也趁机把自己这次送给杨坚的大礼给拿了出来,“这次臣入京,还特别有贡品进献陛下。”
“哦,是什么?”
“一万匹上次与铁勒作战时缴获的战马,眼下正在上京路上,不久后就能到京。”一万匹战马,这是笔相当值钱的豪礼了。就算是天子杨坚,富有四海,一下子也为易风送出的这个超级豪华大礼包给震了一下,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与突厥作战在即,这个时候得到一万匹战马补充,那可是大补啊。
重返大隋 第288章 成器
等确定一万匹马真的是战马,而不是普通的挽马后,杨坚甚至已经高兴的忍不住放声哈哈大笑起来了。
杨坚从御案上的奏章中取出一本翻开,“奚、霫、契丹三蕃上书请求归附中国,愿划其地为州县,从此永为中国子民,朝廷屏藩。几个胡族蕃部,居然有此之心,真是让朕惊叹啊!”
易风不由的也是心里一突,这事跟他真的没有半点关系,他也很意外三蕃居然会提出这样的想法来。可是看杨坚此时的语气态度,却分明是把此事当成是他策划的了。当然,这是一件好事。对于朝廷来说,之前多年,三蕃一直是游离不定,并不是很坚定的站到朝廷这边,一直只是如墙头草一般。眼看隋突大战在即,这个时候三蕃的态度和立场也变的很重要起来。这三蕃虽然力量不大,可成事不足,败事却也有余的。若他们在这关键的时候倒到突厥人一边,在整体的形势上,就会使战争的天平倾斜。杨坚最担心的还是若三蕃投到突厥一边,那突厥和高句丽人极可能一东一西的联手起来,那才是最忌惮的。
“好一个年少英雄!”杨坚敲着御案,喜形于色。“你流落民间十余年,虽无名师教诲,可草莽之中亦没埋没你的聪慧。虽落于草莽,可终究非草莽之物。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即化龙,好,非常好。你先前果断率兵北上。迎击铁勒,救援三蕃,使得三蕃归附于朝廷。这是极大的好事啊,天大的功劳一件。”杨坚心里,一万匹战马固然珍贵,但却不及此时三蕃彻底的投入朝廷一边的重要。
“陛下答应三蕃改土归流吗?”易风抿着嘴唇等杨坚夸赞了半天,许久,才朗声问道。
“改土归流?”
易风抬头,看见杨坚眼中露出的一丝迷惑之色。突然想起来,改土归流其实是以后的事情了。一般专指中央王朝对于西南夷人的统治方式,用流官代替土司,增强统治性。眼下北方三蕃的情况倒也有些相似,三蕃在高句丽和突厥两大强势压迫之下。得到易风的大力支持之后,已经没有其它的路可以选择,也没有了再摇摆观望的资格,因此也就极力的抱大隋大腿了。他们主动向朝廷上奏,请求把三蕃的地盘纳入大隋直属,甚至将部族改成州县,摆明了一副真心实意的态度,其实说到底,也不过是他们很敏锐的感觉到了一场旷世大战在即前的恐惧。在风暴来临之前,他们只有竭力的抱紧大隋这个靠山了。朝廷也许并不是很在意几个小胡族的内附,但对易风来说。这却是个很让人心动的事情。如果他出力推动一把,把事情办成,最大利益的人应当是他易风,是怀荒。
三蕃就算设置州县,可也不可能真的就改土归流,说到底还只会是如唐朝时的羁糜州一样。任用的州县官员依然是那些部族的头领们,朝廷只是个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很难管理的到他们。可不管怎么说,只有改为州县,那怀荒来说,就是个极好的机会。他们就能更进一步的接触影响三蕃,说到底,怀荒才是最靠近三蕃的,在某些方面,怀荒就是大隋代表。
杨坚笑着摇头:“远在数千里塞外的几个蕃人胡族,真设置州县,朝廷也不可能派流官治理。若是任用胡人部落首领为刺史,与原先并无差别。置州设县,不过空有其名罢了。”杨坚还有一些想法没有直接跟易风说出来,朝廷既然不可能实际控制三蕃,那冒然设置州县,其最大的结果就是这些蕃人利用朝廷名号行事,弄不好将来这三蕃反而将借大隋旗号崛起成一股塞外新兴势力。当年东突厥崛起,不就是因为借着大隋赐给的旗号,然后打着大隋的旗号名义攻西突厥,一举逆转东西突厥的形势吗。
“陛下,其实不然。”易风直接说道。
朝廷确实看不起三蕃,在大隋人眼里,甚至也许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三蕃的名字。比起突厥、高句丽这些强悍势力来,三蕃确实太弱小了。可是易风经过与三蕃的接触,却是知道,三蕃确实有些一盘散沙的感觉,可是他们的潜力却是不小,三蕃十几个大部落加起来,人口超过百万,这是一份极强的潜力。只有朝廷操作的好,这些人就是朝廷用来对付突厥和高句丽最好的打手。
“为何?”杨坚笑看着易风。对于易风如此直接的否定,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很有兴趣的看着这位年轻气盛的孙子。
“臣认为应当在三蕃设置州县,其理由有二。其一,当此隋突大战来临之即,朝廷当团结一切可利用之力量,三蕃虽弱,可各部加起来依然有人口百万之众。其兵员虽少,可塞外部族全民皆兵,随时可以集结不下十万之兵。只要朝廷在三蕃设立州县,那么三蕃就无法再进行任何投机观望,只能跟随大隋脚步前进。其二,在三蕃设立州县,正是遏制三蕃崛起的有效手段。三蕃各部如今虽然还各自分散,可在眼下塞外的大形势下,他们却有渐渐整合的趋势。若朝廷坐视不管,那么用不了多久,也许就会出现一个统一的奚部、统一的霫部,统一的契丹。到时,其势就将难制。而朝廷若是设立州县,则可以主动干涉。”
“详细具体点,朝廷要如何干涉?”杨坚坐正了身子,兴趣渐浓。塞外的胡人,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大患。虽然眼下突厥人才是最强的敌人,但草原之上此消彼涨,一个部族衰弱,总会有另一个部族迅速崛起取代,柔然取代匈奴,突厥取代柔然人,正是如此。
“奚有五部。契丹有十部,霫有六部。”易风向杨坚仔细解说道,“要遏制三蕃。最重要的就是不让三族内有部族一家独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设州县。例如,朝廷可以在三蕃设置二十一个州,奚五部,设五州,霫六部设六州。契丹十部就设十州,以每个大部族之地设置一州。以其部族首领为刺史,如此一来,可免一家独大。只要使三蕃各部势力均衡,那么朝廷就能占据最主动的位置。甚至再细一点。对于这些设州的大部族,还可以按此法,将他们下属的部族依样画葫芦,把他们下面的部族再设立成一个个的县。”
杨坚手抚着长须,陷入思索之中。
“好!”杨坚一拍御案,大喊一声好字,殿中一角侍立的王海不由的微微抬头望向殿上的二人,脸上露出丝笑容,衣袖里的手捏了捏那瓶香水。为自己与这位短短时间就被皇帝连称了数次好的皇孙初次见面就建立不错关系而高兴。这位皇孙果然了得,自己没有看走眼。他侍候天子,已经好久不见天子如今天这般高兴了。一会大笑,一会又是喊好,还不时拍桌子。
杨坚确实高兴,他行事风格,就擅长的就是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对于胡人。他也向来主张离弱合强,以夷制夷。易风对于三蕃的这番见解。让他对于这三支原本并不是看的上的胡人势力,也不由上心。特别是易风对于立州设县的见解,让他心里对于对付胡人的策略上,又多了几分办法,自然没有不高兴的。“只是一下子多出来二十一州...”
当初大隋立国,天下数百州,千余县,州与县之间更有大量的郡,造成十羊九牧的现象。他即位伊始,就开始朝廷区划改革,撤消了州郡县中的郡一级行政划分,还大大裁减合并掉了许多州县,最终形成了如今三百余州千余县的格局。这一下子又要设立二十一州,他还是有些犹豫的。
“其实这也只是朝廷干涉控制三蕃的一个手段而已,设立诸州县,对朝廷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易风笑着道。
“说来也是,不过既然要设立州县,就不能随意。武州总管杨林听旨!”杨坚突然正声道,“三蕃设置州县一事,交由你全权负责,新置二十一州皆归入武州总管府管辖。”
“臣接旨。”易风上前几步,跪地接旨。他倒有些意外,杨坚居然如此迅速的就做出了决断,甚至都没有与朝中宰相尚书们商议。而且还把三蕃二十一州直接交给了武州总管府管辖,这才是易风最想得到的,有了这道诏书,他对三蕃的影响和控制才算是实至名归。
杨坚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放手去做,你是我的孙子,而且还是皇家长孙,要有我天家的志气。虽然你曾流落民间,屈身草莽,可是龙就不会一直盘着,如今你已经蛟龙入海,也正是你遨游之时了。”
杨坚低下头来继续批阅奏章,不再说话。
第一次面圣似乎出人意料的顺利,易风觉得自己有些看不透杨坚,低着头躬身退出大殿。
易风的背景刚刚消失在殿门外,杨坚旁边屏风后面走出一人。雍容的独孤皇后缓步走了出来。
“这个孩子和太子性格完全不同,倒与当年卫王有几分相似。”独孤氏淡淡的地说。
“和老五很像。”杨坚停下笔,“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没有想到,流落民间草莽长大的他,却反比东宫里养大的那一群要优秀的多。”
“杨家的种是好的,可惜就是教的人不行。看看东宫,见地伐当了十八年的太子了,可到现在却都没有半分人主气象,他教养的那些儿子,又能有什么出息。而这个孩子呢,自幼流落民间,出生入死,历经磨难,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玉不磨不成器!”
杨坚微微一笑,“我从他身上看到一种气质,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我就察觉到了那种气质。”(未完待续)
重返大隋 第289章 买买买!
出宫的时候,王海又亲自送他离开,一路上,语气间对易风越加的客气热情了。王海投之以桃,易风当然也就报之以李,站在朱雀门外,易风悄悄向王海递过一张彩色的纸张。王海接过,悄悄看了一眼,没认出是什么。
“北方银行不记名本票,面额一千贯。不需任何信物凭证,只要持有此票即可随时到北方银行柜台兑换一千贯钱。不过王内侍可得好好保管,以免遗失,一旦遗失,捡到的任何人都可以到银行兑换的。这种本票遗失后,不易防范,作为出票的北方银行,无论谁来提款兑现,只要符合票式要求,都是不能拒绝的。”
王海看着手上这张花花绿绿的纸不由的极为吃惊,这么一片纸居然值一千贯钱,而且竟然还是不要手续随时可以要求兑现的。什么时候大兴城里又开了一家北方银行?
易风看出他的疑惑,笑道:“北方银行在东市和西市各有一个营业点,经营存贷款,抵押、兑换、保险等业务。”
王海小心的收起这张价值十万钱的什么银行不记名本票,虽然心里还觉得这事情有些不靠谱。一千贯钱可不少,一贯铜钱四斤三两,一千贯可就是四千一百八十七斤半钱,全换成钱,扔地上得有一座小山般大小。可现在,换成这个劳什子本票,却轻飘飘的只有一张纸。
其实北方银行并不是只有不记名本票。有不记名的,当然就有记名本票,还有更方便的现金支票等。不过既然是用来送礼行贿,当然最好是不记名的,那样才无迹可寻更加隐蔽。王海是个让易风觉得很满意的人,一个八面玲珑,但同时又很有眼色,且极大胆的人,而且他还是杨坚面前极重要的宫廷总管。内侍省的长官内侍,一千贯钱是值得花的。要不是怕一下子送太多让这精明的家伙吓着。易风就是送一万贯十万贯都肯。
“北方银行在京师新开张,以后还得多仰仗内侍,不管以后生意如何,大兴分行每年的利润里都有王公公一成收益。如何?”
易风的这礼送的有些冒昧,若是一般人,只怕王海就会退缩,觉得易风行事过于鲁莽。不过刚刚殿内天子对易风的满意态度,却让王海不得不考虑拒绝拿这份钱的后果。只考虑了片刻后,王海已经眯起眼睛,满面笑容道:“京师大,咱家只是个小小的内侍而已。一成哪敢担,若长宁公瞧的起咱家。以后有用的着咱的地方,自然敢不用心尽力,至于这干股么。拿半成就好。”
易风笑笑,不再多说,大兴分行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京师各路牛鬼蛇神肯定都得照应到一些,起码得拉拢部份人一起才做的下去。王海拿百分之五,倒也不算少。只要他肯拿。那就好。当下两人笑笑,相互告辞。
站在朱雀大街上。易风倒是有些走神。
被召进宫的时候,他还以为今天不会这么快就出来。他还以为会有一场认亲的狗血场面,皇帝皇后,甚至可能杨勇也会过来相见,谁知道弄了半天,就与杨坚见了一面,而且杨坚也没有问过半点他以前的事情,直接就是已经确认他就是杨林了。说了一会话,谈的更多的反倒是关于三蕃的事情,武州兵马这样的重要事情也只是一提而过,至于他来之前已经被百官们弹劾的私造军械、囤积粮草,招兵买马,甚至是贩粮卖盐,酿酒售卖等等情况,连提都没提一下。他本来还想好了许多辩解之词,比如招兵买马是为了朝廷保卫边疆,屏障国门,酿酒其实是用水果高粱等酿造没费粮食等等。准备倒是全无了无处,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
他觉得杨坚肯定不是忘记了,也不是不相信官员们的弹劾,而是他不想提。为什么不想提,他觉得可能不外乎两个,一是朝廷与突厥大战在即,杨坚连几个胡部的力量都想要利用上,没理由这个时候去计较易风酿点私酒招点兵马什么的。暂时先放一放,等打完突厥之战,到时朝廷如果要来计较这事,易风还能有什么可抗拒的余地?二来嘛,既然确定易风就是皇长孙,那么易风所做的这些出格的事情,那就完全不是事了。皇家成员与普通的臣子官员,那是完全不同的待遇的。江山都是杨家的,易风练点兵囤点粮,有什么关系。至于酿点酒卖点盐什么的更是小事一桩,肉烂了也都在锅里,好处也都是杨家自己人得了。毕竟易风这个皇孙流落民间这么多年,当初还成了马贼绿林,也算是吃了不少苦,现在酿点酒赚点小钱,也算是弥补点过去吧。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肯定是因为杨坚觉得易风虽然经营怀荒,但毕竟怀荒整合才这么短时间,他招兵买马也难成规模,酿酒走私也赚不到多少利润。若是让杨坚知道了怀荒真正的面目,特别是知道易风现在的各种产业能赚到多少钱的话,相信就算是再歧视工商的杨坚,也绝不会这么大度的算了。
他长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眼下总算是暂时取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情况并没有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尉迟恭和程咬金等一队旗卫已经迎了过来,他们一直在外面等候。宽阔的天街上寒风呼啸,天阴沉沉的,漫天突然飘洒起鹅毛大雪来。风一阵紧似一阵,雪片飘飘洒洒。易风站立街头,任凭寒风刮着他轮廓分明,线条硬朗的脸庞,他稍眯起眼,这使的他黑亮有神的眼睛更加的内敛、深沉。加上他越发宽阔魁梧而又挺拔的身体,倒真有一番玉树临风的架式。
天街依然雄伟而极具气势,但宽阔的街道上却少了几分热闹,行人少车马稀。
不管是在现代时还是到了这个时代后,易风都习惯了那种车水马龙的热闹街景,喜欢看着满街的店铺,和无数的广告幌子,突然看着这朱雀大街,竟然有几分不适应,总觉少了几分生气。
“大帅,回元府吗?”尉迟恭问。
雪越下越大,整个天地间都是白茫茫一片,连那雄伟庄严的朱雀大街也很快铺上了一层白色。
“回吧!”本来易风还想去东西两市的北方银行分号看看的,不过看这大雪,倒减了几分兴致。而且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朝廷早有明令公文,下令禁止五品以上官员出入市场。易风有些想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条文,不过自己也没必要故意违抗朝廷法令。
一队人翻身上马向元府而行,转过通化坊进第二街时,突然对面一只车队快速奔驰而近。
清脆而有劲的马蹄声从远而近,数辆金碧辉煌的四轮马车驰来。这是一支全部由四轮马车组成的车队,而且全都是豪华的四轮马车。只远远看一眼,易风立即肯定,这些豪华的四轮马车肯定是怀荒马车坊的出品。在长安看到这样一支马车队,易风不由的多看了两眼。连程咬金等旗卫们也觉得有些亲切,一起在马上对着这支车队指指点点。
这样的马车极为豪华,也十分宽敞,可以坐四五人。车厢前是车夫的驾驶座,可伸缩的车篷可以用来挡风摭雨,驾驶座下可以放置行李箱。整个车厢饰金包银,镶珠嵌玉,熠熠生辉。车厢内更是奢华,镶着金铂的金色车壁,红色的真皮座椅,白色的波斯地毯,许多细节之处也处处彰显着奢华。
车队最前面的那辆马车更是由四马高大的西域白色骏马拉车,驾驶座上一个红色胡子碧色眼珠的胡人驾着马车,肆元忌惮的挥鞭。
第二街的街道并没有朱雀大街那般的宽阔,但也并不窄,不过一面是易风一行数十骑向西,一面却是这支豪华车队奔驰向东。两支队伍不期而遇,本来只要双方各按京师行路规则向左而行,是根本没事的。易风一行也确实是靠左而行,甚至见对方车队很大开的也快,还特意停了下来让行。
谁知道,那个红胡子绿眼的胡人驾到易风一行边上时,却突然一勒马缰,让马车生生停了下来。
胡人车夫勒着缰绳,挥着马鞭,居高临下的盯着易风一行。
“有事?”尉迟恭轻夹马腹,走上前去,冷声问道。
“你们的马不错。”胡人车夫用极为地道的关中话说道。
“漠北铁蹄马,一等一的良马,战马!”尉迟恭有些自豪的答道。这些马都是自数万匹铁蹄战马之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优良战马,每匹都是可昼夜行八百里的名马。也只是旗卫队,才能拥有这样的好马。
这里车夫后面的车厢里传来一声惊呼,“漠北铁蹄马?这不是最近京师极受追捧的优良好马吗。没想到这里能看到这么多,乌仁,告诉他们,这些马我都要了。”
车夫应了声是,然后向着尉迟恭道:“开个价吧,这些马我家主人全要了。”
“不卖!”尉迟恭脸冷了下来。若不是念在这里是天子脚下,他早一鞭子甩过去了。对于一个战士来说,战马可是第二生命,是他们的伙伴,岂有轻易卖人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