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战姬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健崽

    吴耎倒是俨然被他推举为军师一般,而现在周围人不管是




第五十五章、攻防
    两万黄巾军逼近朐县,渠帅朱三生坐镇中军,身边自有人扛着大纛,还有人抬着战鼓。

    等到大军行至大约两个一箭之地外,朱三生大手一挥,号令传达,三军停止前进。

    同时,也是准备摆开阵势,将要攻城。

    虽然面临的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黄巾贼在攻城战上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经验,只能是靠人堆上去。

    有经验的说不定得先试探一二,但朱三生没那么多花招,黄巾贼也向来不善于什么复杂的战术,打仗一拥而上就是了,人数优势不就是这么用的么。

    至于攻城,唯蛾附、先登二字而已。

    不过这个时候下这个停止的军令,倒有些自曝其短的意味,本来走得好好的那些个方阵,在这令行禁止的当口,却显出了最真实的一面,有不少方阵走着走着就散开来,有一部分停下了,有一部分却还在走。

    而等到那两边发现了对方动静不一致之后,这时候听的就不是军令,而是一个自己内心当时的想法、另一个便是什、伍长官的喝令。

    于是就看到停下的又跑了起来,走了的停下来又要往回走,而有些还夹杂在二者中间,于是整个队伍乱七八糟的。

    虽然总体的阵型还勉强在维持着,但是局部却有许多“漏洞”。

    这一幕让朱三生看着脸黑,却叫城楼上吴耎等人看得乐了。

    自从收到黄巾大军压境的消息,这倒是他们大部分人第一次流露出笑意。

    起码这能够说明,敌人并不是那种真正的精锐兵马,统帅也难说是精英,根本做不到对这两万人的有效掌控和指挥。

    汉初“兵仙”韩信有一句“多多益善”,越是能够将人数众多的大军指挥调度得当的统帅,水准自然越高,而韩信统领的可是十万、百万大军。

    这两万兵马在面前,就是小菜一碟。

    不过本身黄巾贼这些渠帅、统领本身就大多出身在底层,又能够真正有什么军事上的造诣,积累一点儿行军打仗的经验也就差不多了。

    再多的阴谋诡计,终归还是要到战场上分个高下,这时候主帅的指挥能力就很重要了,在这点上敌军人数虽多,却未必占优势。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对方或许足够菜,但朐县这边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然后当渠帅朱三生让人摆好战鼓,重重敲击起来,那些一时失去了方向和指令的黄巾兵卒们就又重新找到了目标,那就是直接往前冲。

    朱三生没有那个耐心去慢慢协调,而且真要那样也只是继续给对面看笑话,他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出兵,将混乱引导到另一个方向去。

    这未尝不是一种经验积累的智慧,不过刚开始一直维持方阵步行酝酿出来的那种气势就被这样毁了,给朐县这边的压力也立刻轻了许多。

    但他们面临的仍然是两万人的攻城,黄巾军推出了一排排云梯,而后中军、左右两翼同时发起了进攻,因为朐县城墙较窄,他们甚至不得不汇聚到一起来,人数上看起来更多,视觉效果也更强。

    城楼上不只是吴耎,许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过这种场面,而这时候吴耎已经缓过神来,倒是其他人反倒是在发愣,似乎有点被吓到了。

    若是那些族长也就罢了,但是那些士兵可就不行了。

    方超虽然之前因为内奸事件丢了一回脸,但到了战场上又是他出彩的时刻,他主动站出来吆喝道:“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敌军不过是人数多一点,咱们在城墙上,又怕他们什么。”

    这种话吴耎其实也能说,但肯定没有他这样的效果,就不说嗓门大小的问题,他也没有对方在这些将士们当中的威望,说出来的话不够分量,也就起不到什么效果。



第五十六章、奇怪
    吴耎前世一度很喜欢那些古代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欧美的史诗电影、魔幻大片,国产的古代军事战争电视剧。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也是看得多了,觉得厌倦了,就无爱了。

    而且很多时候场面看着宏大的战争戏,如果仔细去推敲的话,就会觉得很多地方显得很假。

    假了,看着就没有代入感,没有代入感,没有那种震撼,这种视觉的冲击减弱,也就不能称之为享受了。

    而到了现在,此时,就站在这无比真实的老旧城墙上,手上触摸着上面快要剥落下来的涂层,眼睛里看到的,是无比真实的迎面冲击。

    城楼上,一队队士卒将手中的标枪用尽自己最大的力气抛掷出去。

    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演练,所以自然做不到整齐一致,只能是听着方超的命令行事,但仍然有前后之别。

    而扔出去之后,用的力气、瞄准度也影响着那些标枪的下一步轨迹,有的甚至因为临时力短了闹了笑话,直接掉进了护城河里。

    当然,大部分还是被扔进了黄巾军那前面冲锋的队伍里。

    既然做好了先登的准备,他们自然不可能赤手空拳而来,就算是黄巾贼人多,也禁不起这种消耗,所以护甲、盾牌这些基础的东西还是有配备的。

    不过在这种时候,这些本就质量一般的护具能够起到的防护作用实在是很微弱。

    如果说对于整体来说其实还有点儿效果,但在个体来说,当标枪砸过来,哪怕变成了钝的那一面朝着他们,伴随着那强大的俯冲势能,也足够将一个普通士兵的盾牌护甲都撞碎。

    而几个人或者是几十个人的受伤、倒下,并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前进,而这些人却可能被同伴在无意中推搡、践踏,最终悄无声息的死去。

    而同时,在军令的驱使下,虽然前锋部队一直没有停止行进,但是脚步却明显滞缓了许多。

    刚开始他们真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想过城楼上会有反击,却没想过是用这种武器、这种方式。

    因为守城将士的能力问题,标枪制造的杀伤很有限,但造成的威慑却不小。

    人都是视觉动物,在战场上面向前方,视线当然也会不自觉地看到前方,看到那好像从天空上降临下来的一支支标枪。

    相比之下,其实同袍的死亡对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反而小了很多,因为这种时候根本来不及去看也来不及反应。

    而密集在一起的人群,情绪的传染似乎也特别快,恐慌控制不住的蔓延开来。

    当下一轮标枪再次袭来的时候,他们还来不及去想是不是自己会步同袍的后尘,就是像有什么东西接近了眼睛就会自然而然的闭眼一样,他们只是本能地在标枪“雨”砸过来的时候,本能地开始躲避。

    这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画面,一大群黄巾贼先锋军矮着身、侧着身、背着身,总之就是不好好走路地向前“挪”。

    而这一次的标枪“雨”起到的效果自然也更好了些,除了敌军距离更近,也有看到敌军先锋那样子,守军这边士气大振,同时有了先前几轮投掷的经验,也更准更能用力的原因。

    这一次陆续倒下了数十个黄巾军将士,已经是最好的战果了,而更令城楼上守军方欣喜的是,黄巾贼前进的速度明显从慢转到了近乎停滞。

    不过只欣喜了一会儿,在黄巾军后方暴跳如雷的朱三生的命令下,甚至还宰了两个人以儆效尤,在双重刺激下,先登先锋再不敢迟疑,竟然重新又冲了起来。

    方超眼皮跳了



第五十七章、惨烈
    在回去的路上,糜竺关心问道:“子柔,方才见你一直在发愣,有什么不适吗”

    他有过经验,第一次碰到战争场面的,或者见到死人的、流血的,心理上会有不适很正常,他之前第一次也是如此。

    虽然吴耎一直表现得很沉稳,但他毕竟还很年轻,经历应该也没有那么丰富,骤然碰上这样的视觉冲击,有不良反应都在情理之中。

    在黄巾之乱之前,大汉各地也不能说都安安稳稳,小股的匪患,北方山贼、南方水贼什么地从未断绝过。

    天灾**从桓帝开始更是没少过,因为“天人感应”,但是天子又很难罪己,只能推手下替罪羊,所以时常有因为天灾而遭到贬职的官员,三公位置换得比之前那些个娃娃皇帝还要勤快。

    但总的来说,天下还是处于相对和平安定的状态,百姓们也还没有到非死不可的绝境。

    除非吴耎之前是在边境之地,才可能早见识过这样的场面。

    像西凉羌人、并州鲜卑、匈奴还有幽州乌桓等异族胡人,和汉人往往都是处于你不来打我我就去打你的状态。

    有汉一朝,胡人便是边境将军最好的猎物、军功章,便是董卓在打黄巾之前,在边境对胡人都是胜多负少,乃至于到后面打黄巾遇挫反倒得了个“内战外行外战内行”的评价。

    不过如果是边境的话,按道理吴耎也不应该是会流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地,尤其是在黄巾生乱的当下,想要平安、顺利的从幽州走到徐州来几乎不可能。

    所以糜竺一直内心有推测,就是吴耎恐怕是徐州别郡或者兖州刺史部如泰山郡或是鲁国这些比邻东海郡之处流落过来的,可能是某个破败家族的公子,也可能是某个家族里不得承认的私生子。

    这都是因为吴耎懂得太多,让糜竺觉得他不可能是寻常百姓人家出身。

    在这个年代,真正的白身那是连字都认不得,更别说懂得算账甚至还懂计谋了。

    这其实也是其他那些朐县族长的共同认同,若不是觉得吴耎出身大概和他们一样,他们又怎么可能听一个曲曲白丁的话。

    当然还得加上糜竺的背书,让他们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此时听到糜竺的话,再看他关心的神情,吴耎却是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摇头道:“劳糜大兄费心了,我倒是没什么事情,不过我担心城楼上那边……”

    糜竺叹了口气,说道:“尽人事,听天命吧,我等在那里确实也帮不上太多的忙,只能希望方都尉他们能坚持的久一些。”

    说到底还是要看甄姜那边的消息,也是他们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希望了——起码也比朝廷更靠谱。

    想到这里吴耎又问道:“那兰陵县那儿,没有再有消息传来么”

    糜竺苦笑摇头道:“上一次那消息能够传来我都觉得意外,现在这情况,更不可能了。”

    吴耎一想也是,现在黄巾贼都围城了,就算刚好有传信使者过来,也肯定会被拦住了。

    只希望不要让他们得了消息,然后反去对付甄姜。

    等待的时间总是难熬的,回到糜府和糜竺分开,吴耎就去找到了正在糜贞那儿玩耍的小甄宓,却也没什么心思再给她讲故事了。

    不过小宓儿很敏感、也很细腻,显然也察觉到了吴耎神思不属,虽然不知为什么,但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缠着要听故事了。

    吴耎也是觉得小女孩莫名有她姊姊一般的温柔,情不自禁将她拥入怀中,轻声道:“甄姜,你现在在何处”

    有些人离开了,但她却一直被记挂着,不过吴耎也说不清楚他这是思念,还是对甄姜武力的一种依赖,总觉得她在身边就会很有安全感一样。

    此时糜贞也叫来了一些点心,让吴耎填填肚子,因为他说自己没胃口吃不下饭。

    吴耎谢过了,虽然还是没有食欲,但考虑到之后可能面临到什么,他还是逼着自己吃下了一些。

    而后就在不安的等待中,一直熬到了午后。

    城楼上的战斗也一直持续到了午后,到近黄昏时分差不多结束,双方准备在收尸体的时候,吴耎他们终于再一次踏上了城楼。

    这一次他们除了来送吃的,然后看看战况,还有就是和方都尉等几名将领进行下一步的讨论。

    更主要还是各位族长得出面来进行慰问,给与将士们信心。

    不管是用金银来激励,还是用情感来刺激,或者是继续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奋起精神、殊死一搏。

    只是之前想得好好的,当踏上了那快被血染红了的城墙,看着放眼望去一片猩红色、城楼上都有不少处残垣,众人都沉默了。

    &nbs



第五十八章、夜袭
    夜晚视线不好,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哪怕有火把照明,很多时候也是看不清楚的。

    人不是夜行动物,哪怕是到了电力时代、灯火通明的后世都市里,夜晚都会让许多人感到困扰,更别说是现在了。

    同时,白天做事晚上休息,这也已经是植入基因中的习惯。

    后世可能还有昼夜颠倒的人,现在却基本不可能,因为没有那个条件——当然了,贼这种特殊“职业”属于例外。

    一个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是早有准备,大部分人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困意,想要休息。

    这时候就算有值勤的岗哨、有巡逻的卫队,却也是警惕性最差的时候,也正是袭击最合适的时机。

    吴耎会想到夜袭当然不奇怪,甚至他提出来之后才知道,不止自己一个人想到了这一点。

    为此吴耎还特意观察了一下对面黄巾军营寨的排布,以及从这里依稀能够看到一些的岗哨,然后说道:“初步看来,他们似乎已经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所以没有足够防备。

    “从他们布置的岗哨来看,数量稀疏,还留有不少死角,刚刚我还注意到他们在换班的时候,中间间隔时间也很大。而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有人立刻提出了不同意见:“可若这是贼人故意的,又怎么说”

    吴耎皱眉道:“这的确是个问题,那不然分兵,一正一奇,互为掩护”

    正兵当然是以扰乱敌营为目的,最大化打击敌军士气;而奇兵人数少杀伤力小,那就以擒贼先擒王为目的,目标直指敌军帅帐,那也是他们这里就能够看得到的地方。

    这黄巾渠帅也不知道是生性高调还是胸有成竹了,帅帐建得又大又显眼,好像生怕别人看不到他一样。

    老实说吴耎心里觉得从种种迹象表明,这应该是这些黄巾贼的本性使然,他们不止普通士兵大部分是乌合之众,只会群聚而盗,主帅也多为窃据高位者,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所以这些毛病可以说是他们自然的流露,而不是什么疑兵之计。

    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分兵还是有必要的,双重保险、双管齐下。

    同时如何达到掩人耳目的袭击目的,也就是军队如何在敌军的眼皮子底下从城里出去,又混入其中,这也是个麻烦事儿。
1...141516171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