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慕寒千雪
顶多也就是套用一下其名字,还有大概的组织结构。而细化到如何使其保持联系、单线联系、多线联系,还有如何挑选成员,如何训练,等等等等……
这比打造一支部队还要难!
贾诩,高诚自己也不知道这老东西懂不懂这些。不过,先前看其在冀城的表现,说明这家伙很适合搞情报。
漳县确实被叛军放弃了,高诚也毫不谦让的进入城内。
同时,又召回自襄武至漳县沿途的岗哨。
一时间,整座漳县城池,除了区区两千多人的百姓外,全是军队。
随后几日,高诚都在着人统计漳县、襄武两县的人口。
加在一起,不过一千三百多户,五千人左右。其中丁壮仅有不到八百人,余者皆是老弱妇孺。
这样的小县城,比之中原腹地的下县都不如,顶上天估摸也就是一个镇子的规模。可放到凉州来,却是太正常不过了。
不过,好在这两县之内只有些许豪强,世家都不想在此扎根。所以,五千余百姓都是黔首,要缴税的。
与其相比,南面的临洮则不然。
临洮最大的世家,就是董氏,也就是董卓他家。
叛军接连放弃襄武、漳县,聚集兵马在首阳一带,那自己进攻的步伐,也基本到此为止了。
再想进军,面对的可就是近万数的叛军,自己数千兵力,想要拔下首阳,完全没有可能。
首阳山,因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采薇而食,从而声传天下。
这里也是伯夷、叔齐二贤墓葬所地
第231章 董氏小娘
严颜率领一千将士,快速行军,不出两日,便抵达临洮。
行至此,未及城门附近,临洮西门便已大开。
一名身材雄阔之人,披甲戴胄,引领百余骑疾驰而出。
“在下陇西临洮董旻,见过将军!”
一见面,董旻的姿态放的很低,似乎并不介意屈身。
严颜亦是急忙下马,搀起董旻双臂,亲切言道:“叔颖兄何必多礼,吾等共为国事,如此大是不妥。”
说起来,这董旻与严颜年级倒是相仿,皆是三十余岁,壮年之际。
“哈哈,希伯兄所言甚是,是旻见外了。”董旻客气了一句,又说道:“希伯兄,旻已在城内置下酒宴,请入城一叙!”
“善,叔颖兄请!”
两人相携入城,严颜仅是带了数十亲卫,其余诸部曲皆在城外安扎。
董旻自然也非无眼色之人,沿途又安排心腹为城外汉军准备酒食。
众人未曾进入县衙,反倒是直入董府。
会宴之上。
董旻手捧酒樽,笑着与严颜说道:“希伯兄,君侯声势威嚇,数千军入陇西不过半月有余,便尽取陇西东半,当真可喜可贺啊!”
“叔颖兄客气了,吾等行事顺利,亦是少不得董氏相助啊!”
“对了,叔颖兄,这临洮县令及诸佐官”
“哼,那些叛贼。当初李相如势大,此等浊官竟闻风而降。可怜吾董氏一族,世受国恩,却也只能被迫屈膝叛逆之下。嗨~”
董旻大气凛然,言毕,狠狠的将酒樽拍在桌案上。
“叔颖兄何必恼气,叛逆势大,董氏为族虑,亦是人之常情。况且今日,叔颖兄诛贼首献城,实为大功。陛下贤人也,又焉会不识董氏之心”
“唉,如此,旻多谢希伯兄了!”
“哈哈,无事无事,来,饮尽!”
“好!”
而就在此时,厅外却是传来些许杂音。
董旻皱了下眉头,佯装生气,朝着厅外大声怒吼:“怎么回事,不知道某在宴客吗何故喧嚣!”
听见里面怒吼,守在外面的几名董氏家兵,不由苦笑起来。看着眼前的瘦小的姑奶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便是旁边严颜的亲卫,也有些皱眉。
这小丫头,不知是何人。可观周边董氏家兵,对其丝毫不敢慢怠,看来地位绝对不轻。
“来人!”
迟迟不见有人进来汇报,董旻是真恼火了。
严颜还打算劝言两句,正巧厅门打开,一名董氏家兵进来。
“回主君,是小娘前来。”
“唔~”一听这小娘之称,董旻就怔住了。董府上下,能称得上小娘的只有一人,兄长的孙女,董白了。
“快,快,唤其入内!”
“诺!”
这下轮到严颜发愣了,这天下礼节甚重。似今日宴席,有尊客至,使其女眷进来,可是极为失利啊。
凉州虽然荒僻,董氏兄弟虽然豪爽,可绝非不识礼仪之辈。
但凡世家豪强,必使其子女学书识礼。
看来,这所谓的小娘,在董家倍受宠溺啊!
严颜生气吗
当然不会!
这又并非太大失礼,再者都是武夫,性格粗犷,何须在意些许细节。
董氏小娘,很快就一蹦一跳的跑了进来。
一身红衣,姗姗如枫。不算太长的青发,挽了个簪姬,上面缠挂粉红丝带。
稚嫩的脸庞之上,尽是笑颜,酒窝升起,如醉如佘。
严颜瞥了一眼,也不由得对这小女娃心生喜意。心中亦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家,远在巴蜀之地的家,还好吧~
也不知道斌儿那小子,有没有荒废武艺、学业!
“希伯兄,
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
“天下如何”
贾诩望着亭外雪飘,低吟一句,作思良久,这才言道:“天下者,强汉四百年之业,非朝夕能撼之!”
高诚点了下头,确实。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大汉帝国四百年的基业,根深蒂固。纵是刘宏崩天,也不会有太大动乱。
可惜啊,刘宏偏偏提拔了一个心大的外戚,来坐那大将军的位置。
“以诚观之,龙死而地分!”
贾诩猛然回头,看向高诚,眉头时皱时舒!
龙死而地分
祖龙死而地分
君侯所言,难道时汉,便如秦际
“龙死犹威!”
“确实,龙死犹威。然,大权旁落,诸侯林立,又与那秦失其鹿,有何区别!”
高诚端起婢女斟满的温酒,轻呡了一口,打破了贾诩的想法。
“依君侯所言,何人可执鹿首乎”
贾诩心态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细微一想,也的确如君侯所言。
天子一旦崩天,朝中大将军何进,若是联合世家,掌执权柄,易事。而其余人,必然有不满者,早晚会演变为争雄之势。
“董仲颖!”
高诚轻吐名号。
“噗~”
贾诩一个没忍住,直接将刚刚倒进口中的温酒喷了出来。
“诩失礼了!”
高诚没有在意,反问道:“怎么,文和以为,另有其人”
“这是自然,朝中大将军何进所掌兵马,数万人,又有袁氏二子相助,还有关东诸豪杰为羽翼。董卓,能扭乾坤”
“当然,何进势大,然官宦必为惊悚,与其抗之。宦官的力量,陛下会慢慢加强的!”
“可,即便两虎相争,使董卓得机。然而,司隶四周旁侧群狼,坐收渔利者,未必是其!”
“不,必然是其。皇甫嵩虽天下名将,然其实乃无根之浮萍。先不言陛下最近是否削弱于其,其日后也局限狭小。”
“卢植,天下名士,亦是冀州世家魁首,其心中所想,未必是争那庙堂。”
“朱儁,虽有其心,然数千里地,奔波不及!”
“最关键的是,现在四方未安,陛下未削兵权。不出一两年,陛下必然削兵。骤时,这三人除非如某这般,行割据之实,否则只能沉沦而下!”
“此三人一倒,何进与宦官相斗之时,能渔翁得利者,唯董卓尔!”
高诚一口气说了许多,而智者如贾诩这般,也只需脑海掠过,便能了解多半。
贾诩满饮一樽,问道:“缘何,非君侯乎”
“哈哈哈哈~”
高诚闻言,笑了几声,这才说道:“地势如此,非人力所能及。其次,矢发出头鸟,诚不为也!”
“唔,君侯英明!”
贾诩一愣,转眼间便想明白其中寓意,不由恭维一句。
“嘁,什么英明啊,还不是实力不如人。诚现在要是坐拥十万精兵,数百万石军粮,早就发兵东进了!”
四下也就一两奴婢,高诚也不禁放口厥词。
“君侯何必着急,这等事,非是一蹴而就,吾等慢慢来便是!”
贾诩轻笑一声,劝言说道。
“是啊,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却不过大浪淘沙。”
两人沉寂了片刻后。
“君侯,让姜小郎君与董卓结秦晋之好,是否妥当”
贾诩说完,高诚便明白其意,自己也在考虑。
姜叙,是自己妻弟,可同时他也是姜氏族长。现在年幼,日后长大了,会有什么想法,也不一定啊。
尤其是姜杨两家,为凉州大族,世结联姻。
万一……
“应当无碍,再过两年,某亲自教诲叙儿和阜儿。”
“如此也好,姜杨两族,乃君侯姻属,还是握在手中为好!”
“那,吾便与董卓,去一书喽~”
“
第233章 调查司
第二天。
贾诩抱着要劝谏主公的心态,一大早就跑到高诚住所。
“君侯,情报机构的名称,万万不可如此随意啊~”
看着眼前的贾诩,高诚揉了下迷糊的眼睛,不由叹了口气。
查水表不好吗
嘁~
“君侯!”
贾诩见高诚不言不语,再度说了一句。
高诚无奈,只好言道:“好吧好吧,那就换个称呼,总行了吧!”
“君侯英明!”
“……”
英明个鬼啊!
“那便称作调查司吧!”
调查司……唔,这还差不多。
贾诩低吟了一声,对这个新的官署很满意。起码,总比叫查水表这等怪异的强吧!
“文和还有他事”
“有!君侯,诩以为,吾等当调兵至平襄!”
“这是为何”
“君侯,近来吾军情况,诩已大概了解。三军将士征战月余,不曾斩获一级,军心士气都有所下降。而李相如眼下只是将兵防守首阳,看来其所受掣肘不小。”
“寒冬漫漫,再行征伐已是不妥。不如吾等趁此时机,调主力至平襄,也可防备韩遂来年入春进犯。”
“漳县此地,不需多少兵马,有千余人即可。若李相如来攻,那便退回襄武。襄武城池虽小,可聚兵三千不成问题。粮草、甲械充沛,坚守易尔。”
“并且,来年局势不利,吾等也可以襄武、平襄二县,成犄角之势,对抗韩遂、李相如。”
贾诩说完,高诚默声想了一会,才幽幽说道:“也好,反正眼下也打不下首阳,大军聚集在此毫无益处,那便依文和所言,明日某就聚将议事。”
“除此之外,吾等也可趁这冬季之期,好好理一理武都郡的事!”
一说到武都郡,高诚就气呼呼的冷哼了一声,言道:“那田威还真是不识抬举,他以为耿鄙真的能与某抗衡笑话!”
“怕不是因为耿鄙,而是因其心也!”
“文和的意思是,这厮……”
“不错,忠义之人嘛~”
“唉~忠义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