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寂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南阎生

    “冷吗”

    寂和摇头,“不冷。”

    “再坚持一会儿,还要一个小时就到了。”

    “没事,我可以的。”

    他们沿公路一直行驶,导航上也没有那片海的具体位置。

    半道上他们停了下来。

    弋阳下车,走进一间小卖部。

    门口坐着个臃肿肥胖的妇女,怀里抱着酣睡的孩童。

    他问道:“请问您知道这附近的海往哪边走吗”

    “海我们这只有小渔村那边有个野海,不是景区,没什么好玩的。”

    弋阳从老旧的冰柜里拿出两瓶水,付了钱,说:

    “是,就去转转,您知道怎么走吗”

    那人接过零钱,指着前方说:

    “你们往右拐,看见桥别过红绿灯再往右拐,一直开就能见到了。”

    “谢谢。”

    道完谢后弋阳重新回到车子里,把水递给寂和,然后启动车子。

    他们沿着路一直开,天空暗沉下来。

    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路越来越窄,越来越暗,丛林遮蔽。

    出了林子,便看见慢悠的风车,高耸的灯塔。

    白色堤坝旁边的星星灯火。

    他们越往前开,便能看见幽蓝的海水一望无际。

    海岸边没有绵软的沙滩,而是坑洼的砾石,杂乱无章的分布着。

    不远处还有几间朴素的房屋,门口张着错综的渔网。

    弋阳把车停在一旁,下车。

    “我们到了。”

    寂和顺着打开的车门也下了车。

    海风拂面,清凉冰爽。

    甚至有些冷意。

    她裹紧弋阳的西装外套,看着海面上浮着的慵懒渔船。

    还有几个渔民样的人蹲在礁石边上捡着海蛎。

    他们踩着青灰色的台阶往下走。

    橘橙色的夕阳和海平面交融,晚霞衬着归家的渔船。

    灯塔高耸,海浪拍打着壁崖卷起白色的浪花。

    和弋阳说的一样美。

    寂和撩起额前的碎发,往海边走去。

    海浪拍击着砾石,溅起的浪花湿了她的裤脚。

    “好看吗”

    寂和点点头。

    “是不经雕琢的原始的美。”

    弋阳和她并排站着,感受着带着腥气潮湿的海风拂过脸庞。

    他说:

    “这片海是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的,粗犷,壮阔的美。”

    “想着你一定会喜欢的。”

    寂和笑了笑,然后朝小渔村的方向走去。

    几排低矮的小平房,是那种老旧的折叠红木门,半开着。

    她看见一对老夫妻坐在门口织渔网,梭子来回穿动。

    老奶奶坐在轮椅上,时不时的给老爷爷擦擦额角的汗。

    弋阳走上来,看着那对老夫妻。

    “这就是永恒吧。”

    寂和没搭话。

    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天空下去起了雨。

    瓢泼而落。

    弋阳急忙脱下外套遮在她的头顶上。

    寂和朝那对老夫妻跑过去。

    帮着把老奶奶推进家门,又拦住想出去拾渔网的爷爷。

    “我去拿,您去帮奶奶烘干下身子别感冒了。”

    头发斑白的徐之老爷爷看着寂和半湿的衣裳,忙从门后面的挂钩上拿出把雨伞递过去。

    “姑娘,谢谢你啊。撑把伞,别淋湿了。”

    寂和结果雨伞,点点头。

    然后和尾随而来的弋阳一起,把地上的渔网什么的拾进去。

    还有两个小板凳。

    他们进屋里头去,发现正厅就供着一个祖宗牌位,还有三四个黑白遗像。

    香炉子里插着几炷燃到一半的香,案前还供着果子。

    徐之把他们往屋里请。

    “年轻人,谢谢你们啊,快进来坐坐。”

    又拿出两身干净衣裳,说:

    “这是我儿子儿媳留




第八十九章 里面盛满了温柔的星星。
    寂和笑着不说话。

    弋阳好心情的和两位老人聊天。

    倒也聊得来,天南地北的什么都能搭上几句话。

    徐之给弋阳斟了一小盏白酒,说:

    “弋阳你还去过苗族啊”

    “平时工作忙,倒不如先生您潇洒能四处走走。”

    徐之晃晃手,“哎,我也不过是年轻时经过罢了。正好赶上当地的花山节。”

    胡秀英笑着打岔。

    “你又讲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别搅了年轻人的兴致。”

    “奶奶,您让老先生讲,我和寂和都爱听这些。”

    徐之这才侃侃而来。

    “我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当地的花山节,热闹的哟天天的星星都想下凡来跳舞。”

    他看了眼轮椅里的胡秀英,眉眼带笑。

    然后说:“也就是在那里,我遇见了这一生最重要的人。”

    “苗族有个活动叫跳月,年轻男女们在月下跳舞求爱。”

    “你们不知道啊,那天晚上整个跳月场上都是人。”

    “小伙子们吹着芦笙站成一排,姑娘们在前面摇着小铃。芦笙和铃声交错,人围成圈,跳起舞来。热闹极了。”

    寂和也去过苗族部落的,但没有看见过跳月。

    她有兴趣的问道:“后来奶奶就跟着您来到这个海边渔村生活了吗”

    徐之摇摇头,“她从小活在苗寨里,我怎么忍心让她背井离乡呢。”

    “那您的家人同意吗”

    “家人”

    他笑笑,眼神放空,像在回忆很久远的事情。

    然后说:“早年经逢战乱,只剩我一个了。”

    “那之后我就看开一切,四处行走游玩,不肯停下脚步。”

    寂和很抱歉的表示歉意。

    徐之摆摆手,“不妨事不妨事,我们接着讲故事。”

    她认真的听老先生讲着。

    “我当时啊站在旁边,就着篝火看着晃动的人影,欢歌笑语。”

    “就突然那么一下子,仿佛天意似的,秀英就崴了脚栽在我怀里。”

    “当时我还是个愣头小子,紧张得脸红彤一片。”

    “那一瞬间,我就知道,将和眼前这个人相伴一生。”

    寂和听到这里开口问:

    “老先生,你是用什么理由说服自己放弃行走,留在苗寨的呢”

    徐之笑了一下。

    “唉。哪里用什么说服啊。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当时我就觉得要是不留下来,剩下来一生都是行尸走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世上所有秀美山水都在你奶奶眼睛里头呢,我有她就够了。”

    弋阳看了看放下筷子听得很认真的寂和。

    又看了看轮椅里胡秀英,她看向老先生的眼神里都是爱意。

    她搭着话。

    “我那时年纪小,只觉得老徐长在我心坎上,就是我要过一辈子的人。”

    “根据苗族的习俗,在跳月那天瞧对眼的年轻男女是可以互表衷肠盟定终身的。并且得到月神的祝福。”

    寂和顺着话说:“后来老先生就和奶奶您在苗寨定居了”

    胡秀英眼角的皱纹掩盖不住岁月的温柔。

    “是,他是一个浪漫的人,在清泠泉水边和我求婚。然后我们一起度过余生。”

    “后来是怎么来到这个渔村的呢”

    “这是他的故乡,如今儿女各有前程,是我该陪他落叶归根了。”

    老奶奶说着说着,眼含泪水。

    徐之也泛着泪光,“不说了,吃菜吃菜。”

    弋阳舀了两碗鲜鱼汤递给二老。

    “你们的爱情真让我们小辈艳羡。”

    徐之笑着说:

    “唉,有什么羡慕不羡慕的,我瞧着你们也登对般配得很,以后日子必定红红火火的。”

    弋阳勾起唇角,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又侧头看了看寂和,她礼貌的微笑。

    表示不反感

    这已经是很好了。

    他和老先生又聊了些别的,一顿饭吃了个把小时。

    日沉夜升的时候,雨还没有停。

    徐之挽留他们在这留宿一宿,寂和看着屋外的乌糟糟的天气没有拒绝。

    十点钟的时候,弋阳帮忙把木门关好,用木杠拴着。

    然后胡秀英手滑着轮椅,推到寂和跟前,说:

    “姑娘啊,房间给你们收拾好了,好好歇息去吧。”

    寂和回握着她的手,笑着说:

    “我们自己来就好,我推您进去休息吧。”

    徐之关好门,走过来推,“我来吧。更深露重的,晚上不要冻着。”

    弋



第九十章 阿妈,我要向她求婚了(求首订)
    另一天清晨,寂和很早就醒了。

    她推开木柩玻璃窗,看着远处的海平线。

    天刚蒙蒙亮,小渔村零散的几户人家被一层层雾气笼罩,朦胧缥缈。

    一轮红日半隐半现的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

    还有一两艘渔船漂浮着,在柔和的光线下更加孤寂神秘。

    弋阳半撑起身子,揉揉惺忪睡眼。

    又往寂和的方向看过去。

    “早啊。”

    她回头,脸上的光晕柔和静雅。

    “早。”

    弋阳掀开被子走下床,“怎么醒这么早”

    “日出好看得不想错过。”

    他往窗外看去。

    嗯。太阳把海面映得橘红一片,渔船陷在海的褶皱里。

    弋阳收回目光,直直地盯着倚在窗台的寂和。

    日光落在她弯弯卷卷的睫毛上,散着柔光。

    他嘴角上扬。

    说:

    “是啊,真好看,好看得让人舍不得错过。”

    他们就这样坐着,直到太阳完全从地平线升起,高高悬挂。

    走的时候,徐之两夫妻留他们吃午饭。

    弋阳拒绝了,“回北京还有点事,下次再来打搅。”

    徐之也不再挽留,挥手送他们离开。

    弋阳并肩跟寂和走在海滩上,肩膀时不时的碰上。

    他紧张得握紧拳头又张开,反复如此。

    想起昨晚寂和不拒绝的态度,心里一阵悸动。
1...3536373839...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