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律政军嫂撩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抹茶蘸醋
兄弟两个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走。”
兄妹三个一路玩笑,尽管平时都有通信,偶尔还会打电话,可田华民还是一直在问田华刚家里的情况,问田小夏在京都的情况。
因为田家过年买买买到了家庭条件都差不多的村民,又因为田华民回来的时候被人看到了他军装上的级别,一路上和兄妹三个打招呼的人不少。
田小夏问田华民:“哥,你这次能回来多久”
田华民摇头,“我也不知道,最多初五六吧,本来回不来了,初有个培训,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等通知。闪舞www”
田小夏想了想,把她和陶金玲的几次见面捡重点说了,说了她的计划。
田华刚一拍手,“好呀,你确定她丈夫不会和她复婚”
田小夏点头,“确定,就那天来我们家那个同学。”
一提卓航,田华刚脸色就不好,“你同学怎么了”
“我同学找人查了,她丈夫在外面又生了个儿子。”
陶金玲丈夫是钢铁厂搞销售的,算起来也算是油水部门了,男人嘛,有钱嘛,很容易就
这当然不是卓航帮她查的,而是上辈子陶金玲和她哭诉的。
当年陶金玲利用田小夏,把人忽悠出国了,又骗她嫁给了外国人拿到了卡,陶金玲和她儿子林默就跟过去,也拿到了卡。
陶金玲和儿子走了,陶金玲丈夫林波就立马和小秘、小儿子住到了一起,再也没给过一分钱,这也导致了田小夏还得在最艰难的时候提供食宿给陶金玲母子。
这好不容易离婚了,还把不听话的大儿子甩给了“前妻”,娇滴滴的新人,乖巧的小儿子,林波犯得着再去复婚他不火速重新结婚就不错了。
抛开卓航不谈,陶金玲能有那样的下场,田华刚是乐见的。田华民就不一样了,估计是在外时间长了,也看开了这些爱恨。
“小夏,我的建议是不要和她有任何联系就好了,何必让自己那么累呢”
田小夏看着田华民:“哥,她找上我就没想我好过,为什么我不能将计就计呢”
“就是呀,哥,你不知道,那个女人啊天天撺掇小妹转户口,小妹要真听她的话转走了怎么办呀。”
田华民挑眉,“转走了她就不是我们小妹了”
田小夏感觉到心脏仿佛瑟缩了一下,很平常的一句话,却很让人感动。
“哥,等她离婚了,我保证,她只要不招惹我,我绝对不主动找她。”田小夏说。
田华民揉了揉她的脑袋,“真听话,一生啊还有人多事要经历,为这种事费神,不值当的。”
说了这事,又说起摆摊的事来。
田小夏问田华刚:“二哥,做这个吃食你会不会觉得很辛苦。”现在可没有餐饮行业这样的说法。
田华刚摇头,“不会啊,比打渔轻松多了,四平稳地走在大街上不比摇摇晃晃的渔船舒服”
田华刚的说法把田小夏逗笑了,“那过了年还摆不摆了”
田华刚挠挠头,“东西是都收回来了,可是过了年不摆摊做什么呀”
只有兄妹三个,田小夏也就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是觉得不摆了,过了年开春了就是春种,咱们家今年买了那么
第193章 当厨子
田华刚纠结了好久,突然说了句,“做饭炒菜不是女人家的事吗”
田小夏一头黑线,她怎么和他解释,大厨不少都是男的,虽然平常人家的确女性下厨多一些。www
田华民倒是不客气,一巴掌拍在弟弟后脑勺,“什么年代了你还君子远庖厨呢,做饭这种事,做好了也是门手艺。”
田小夏倒也不是说就非要让田华刚去学厨师,“你要不想学厨师,学点其他的也可以,反正得学门手艺,有手艺才不怕被别人轻易把生意抢了去。”
田华刚又挠头了,“我也不知道能学什么,该学什么,想学什么。”
“能学到挺多的,该学的没什么该学不该学的,只有你想学愿意学的。”田华民说。
田小夏符合着点头,“大哥见识广,你问问大哥,也好好想想,反正摊子是不摆了。”
田华刚点头。
兄妹三人停止了关于未来的话题,聊起了小时候,很多事田小夏都记不得了,要不然就是隐约有点印象。
两个哥哥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们回忆的小时候,田小夏更小,不记得也是有的。
田小夏听着两个哥哥回忆,朦朦胧胧的印象也愈加清晰了起来,原来自己的童年,虽然贫穷却不贫瘠。
田小夏觉得这样真好,不需算计,没有闲言,不用设防大概这一瞬间,自己是无忧无虑的吧。
摆爱闲聊的小婶和天天出去找同学玩的田华伟所赐,村里大半人知道了今天田小夏家三家人一起过年。
在村里,像田小夏家这样兄弟几人能和睦相处的不多,像田小夏家这样,所到底田建设还是堂兄弟还能和睦相处的更不多。
不过人嘛,总有他们的说法,无非就是老大家挣到钱了,老二家又出了个大学生,老三和老大又是亲兄弟在要不然就是田建设家一个丫头片子,将来不分地不分房的,老大老三是看在田建设亲爹亲妈留的地的份才照顾堂兄弟的。
刚开始田小婶听到了还会啐一口,辩解两句,后来看其他人都装作无事发生一样,她也就不多说了。
发展到后来就是不管村里人怎么揣测,怎么闲话,田家人都亲亲热热地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忙过年。
年三十一大早,一大家子人就聚在了田大伯家,大伯母和小婶在厨房忙前忙后,其他人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倒是有条不紊,和乐融融的。
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守岁,男人们又都喝了个半醉,女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田小夏和田华伟嗑瓜子、吃糖果等着新年的到来。
这一个年,每个人都是满意的,倒不是菜色多丰富,吃食多充裕,主要是一家人热闹且和睦,当然田华伟除外,他就是开心吃得多,还能让他随意拿出去找小伙伴们炫耀。
田小夏似乎能明白为什么辈子自己和田家断了联系之后,田家能越过越好了,因为田家人有朴实的大智慧。
不理会闲言碎语,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一家人虽然会有摩擦,但是还是和睦团结的,只要一家人团结劲往一处使,又怎么可能过不好呢。
年初一,难得得全家人无论老少都从头到脚都是簇新的衣服。
可不是难得,往年一般只有孩子还能有一整套新衣服穿,大人要么就是一两样新的,甚至都是旧衣服,没办法,在没钱的时候,就只能就着孩子。
田建设从头到脚的行头都是田小夏从京都带回来的。
田大伯母和田小婶本来过年是没想买
第194章 哪里生
田华刚满不在乎地说:“我又不是你,去了不休假就回不来,我去看看没什么搞头就回来,有搞头家里有什么事一张火车票半天时间也就回来了,多大点儿事。”
田华刚的本意只是想说自己回家便宜着呢,不用担心家里有事自己赶不回来,可是听在田华民耳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田华民严肃的脸突然垮了下来。
他蹲在墙角,狠狠地扒拉了两把头发。
田小夏给田华刚使眼色,田华刚半天才反应过来,嬉皮笑脸地蹲在田华民身边,搭田华民的肩,“哥”
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口,田华民突然拍了拍他的肩,很郑重地说:“弟弟,家里你就要多担待了。”
田华刚想调动一下气氛,“你说什么话意思就是你不管了”
田华民神色里郑重又带着悲伤,“我不想退转,除了能给家里一点钱好像也没别的用了,现在你和小夏也都能挣钱了。”
“什么叫没别的用啊,你敢把这话告诉大伯和大伯母,不被打断腿才怪。”田小夏说。
田小夏是理解作为军人的田华民的,不说她多了一辈子的经历,就是通过卓航,她也能理解大哥的无奈的,令行禁止、服从命令,这些都注定了田华民现在顾不有爸妈的家,将来也顾不有妻儿的家。www
等田华民平复了情绪,兄妹三个才有继续说起了田华刚去京都的事。
田华民还是同意了田华刚去京都,毕竟,他不能因为自己不能照顾家里就把弟弟困在这一方之地,让他一辈子碌碌无为。
不过,兄妹三人还是得分批去,田华民初六就得走,田小夏等陶金玲来了,初十以后走,田华刚得等春种种下了,至少都是三四月份才能走。
田华军又交代田小夏,不要和陶金玲过分纠缠。交代田华刚,不要冲动行事。事无巨细地交代,可是因为长时间不在家,他也就只能把那些话拿出来反反复复地说。
虽然的确啰嗦,可是弟妹们却没人嫌烦,他反复地说,弟妹们一遍一遍地点头。
初六,田华民背着不多的行囊,带着家人硬塞的吃食就离家了。
年也算是过完了,三家人也各回各家,各过各的了。
初七,田小夏想到陶金玲初八就要来,她赶紧跑去找大伯母。
“大伯母,陶金玲明天要来。”
大伯母一脸警惕,“她来干什么,还是让你转户口”
田小夏摇头,她不会转的,所以也就没必要让家里人挂心,“有人知道她和我爸有过一段,要告她重婚罪,她来找村开证明,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www”
大伯母一脸不屑,“解除什么让人告,就该让她吃官司,吃牢饭!”
田小夏凑近大伯母,“解除啊,为什么不接触啊,我告诉你啊,她为了和我爸解除关系,还和城里的丈夫假离婚了,解除啊,解除了要有合适的我爸也能再找。”
大伯母倒不关心陶金玲怎么样,说到田建设可以再找,大伯母倒是心动了。
她作为大嫂,虽然不好太过关注小叔子的私生活,但是,因为小叔子一个人又不得不帮着丈夫照顾他,要是他能再找个人,就是搭伙过日子,丈夫也不愁了,自己也轻松了。
田小夏又和大伯母嘀嘀咕咕半天第二天再陶金玲面前做戏的事,后来说到问陶金玲要这些年的抚养费,大伯母觉得这事她做不出来,得找田小婶来。
田小婶来了,说要问陶金玲要钱,田小婶自然是点头的,不过田小夏还是保证了,自己绝对不会转户口,就是单纯要坑她。
说完了正事,田小夏状似无意地问:“陶金玲真的是我妈我怎么不信呢,亲妈能有她这样的”
田大伯母说:“可不是,要不是她当年真的怀孕了,就
第195章 二嫂子
大伯母笑着说:“有什么好讲的,我们紧赶慢赶赶到的时候,气还没喘匀,接生婆就把你送出来了,当时已经天有点凉了,小小的一点,你婶婶用衣襟兜着你,真怕你就养不活了。”
“我出来了陶金玲就出来了”田小夏问。
田小婶摇头,“哪能,隔了好久才出来,你都饿得乌嘴乌脸的了。”
“怎么会那么久,不应该我出生了,她很快也就能出来了嘛”
“你婶婶抱着你在屋子里不好出去,我倒是问了好几趟,说是有个妇人难产,孩子不行了,接生婆忙不过来管你妈,所以耽误了很久。”
田小夏觉得似乎整个事情能说明白了,只是可能自己还得去找接生婆问一问,看她能不能告诉自己点什么。
田小夏又和大伯母小婶说了会闲话,就回家去了,坐在书桌前,田小夏复盘了自己出生时候的整个事情。
陶金玲已经见红了,可还是强忍着去到了接生婆那里,就在走到到达的半个小时的时间差里,自己被从产房里送了出来,可是陶金玲没出来,当时还有人难产、孩子没了。
所以,是不是可以大胆地猜测,难产的其实是陶金玲,孩子没了的也是她,而自己是产房里另一个人的孩子,说不定在陶金玲到达接生婆那里之前,自己就已经出生了。
陶金玲肯定是知道自己难产且孩子没了的,那么,是什么理由让对方把自己的孩子交给陶金玲的,又是怎么在接生婆眼底下进行的,或者接生婆其实是参与了整个换孩子的过程的。
问题又来了,和陶金玲一同在产房里的是谁!
看来大伯母和小婶是不知道内情的,那么知情的就只有三个人,陶金玲、接生婆、产房里的另一个妇人,也就是自己理论上的亲妈。
陶金玲得稳一稳,“亲妈”上辈子没找到自己,不出意外,这辈子也不会找到自己,所以,现在自己可以着手的就只有接生婆那里了。
要不是已经是下晌了,说不定田小夏当即就去找接生婆了。
冷静下来,田小夏又不想去找接生婆了,知道自己不是陶金玲的孩子,也不是田建设的孩子就可以了,去找了接生婆又有什么用呢找亲生父母,又然后呢
上辈子就那么把陶金玲当亲妈了也能过一辈子,这辈子离了这个“亲妈”自己只会过得更好。
不管亲生父母有没有想过找自己,反正上辈子是没找到,这辈子,随缘吧,能认识一下最好,认识不了,可能遗憾是会有的,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接下来的小半天,一直到睡觉,田小夏都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自我暗示和心理分析中渡过,导致她一夜没睡好,一个梦接一个。
年初,陶金玲约定了来的日子,田小夏尽管精神不济,但还是早早地起床了,同样早早起床地还有前一天才被告知的田建设。
田小夏和田建设说了陶金玲的来意,田小夏以为田建设会有不满或者愤怒的情绪,没想到田建设很平静,只是问田小夏,“你要跟她去吗”
田小夏摇头,“不去的,十七年我都不知道我妈是谁,为什么现在要跟她去。”
顿了顿,田小夏又说,“不管我走到哪,我都是田小夏,你都是我爸。”
这话不光是对田建设说的,更是田小夏对自己说的,将来不管走到哪,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田建设都是她爸,她都是田小夏。
田建设闻言沉默了,田小夏还待说什么,田华刚推开院门进来了。
“哥,怎么那么早就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