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芦笙舞的传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高原风轻

    可是,人家还是按着人家的生活节奏来。过完了年,也拜见了所有亲戚,也发过了红包、压岁钱。接下来,人家就在接着自己的计划开始干事了。

    刚刚开春,这家人就开始在自己原来老房子的旁边,看好了一块地,开始琢磨要盖新房子了。

    盖新房子,在这些寨子里,每年,特别是在冬天,总会有那么几家会盖上几栋新的房子,一栋栋的吊脚木楼,夹在其它的房子之间,这就是这个寨子的一种发展信息,也是这些寨前进的标志。

    可是,这打工回来的老板,要盖的,可不是吊脚木楼。人家是要盖砖房,小洋楼了。这又是这个寨子的第一件新鲜事。他盖起来的,将是这个寨子里的第一栋‘砖房’。

    通过几个月来的努力,砖洋房马上就要盖好了。白色的墙壁,红色的花窗(还没有盖上黑色的瓦)。比其他的木楼高出好些。真正的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了。

    这几天,就是这栋‘洋楼’按照这里的‘进新房’仪式,要举办‘落成庆典’了。所以,也才请了仰亚他们好几拨芦笙队。

    这寨子中的第一栋洋楼,比其它的房子高得多的大房子的庆典仪式,当然要请的芦笙队就不止一个了。所以,他不光请了本村寨里的芦笙队,还请了仰亚还有另外两个近一点村寨里的芦笙队。

    仰亚等其它的两个芦笙队都是头一天晚上都要赶过去的,因为新房子的庆典,也就是‘上梁’(不管是吊脚木楼,还是现在的洋房)都是要在天亮之前做好一切,天一亮就要开始做‘上梁’仪式了。所以,仰亚他们必须要提前赶过去,也是为了避免上次仰亚单独赶夜路去吹芦笙那次出现的危险。

    等仰亚他们赶到时,主人家早就在门前迎接着他们了。

    其实,建这种以砖和水泥为主的砖房,真正到了要‘上梁’这一天,反而没有像建木那么紧张。因为,砖房在建筑的过程中,差不多都建好了。什么排扇(立木房的一种过程)呀、立房呀,这些过程都不用了。所以,主人也可以抽出时间来接接客人、陪大家聊聊天等。

    仰亚他们能提前赶来,主人也特别高兴,带着仰亚等就在新洋房里介绍起来。

    洋房,也就是砖房,仰亚倒是看到过不少,就连外国式的建筑,他也见过。可是,在这样的民族村寨里,在众多的吊脚木楼里看到这样一栋新建起来的白色的‘洋楼’,还真是让仰亚都觉得有些特别、有些新鲜。它虽然改变了原来吊脚木楼村寨的一种风格,可是,作为一种点缀,同样让这个纯朴的民族村寨增添了一份新鲜和靓丽。

    这是一栋三层楼高的砖房,各层、各个房间都已经单独地建好了,也都刷上的白色的墙,也就不需要再像木房一样的,等建好了以后,又还要慢慢的来装修。今天,等上好了‘梁’,再趁着人多,盖上了瓦片,这就可以开始入住了。这也就是砖房的方便之处。

    今天,能够提前赶来的客人也不少,在天黑之前,人也来得差不多了,主人就安排‘开席’了。

    不过,今天吃的可不是正席,也就没有那么多‘正菜’,人数的要求也没有正席那么严格,大家相邀着坐在一起,就可以开饭喝酒了。

    由于没有太多的‘活’要干,可是村寨里的所有人还是会像以前立木房子一样地全部聚起来。如果是在以前,吃完了饭,大家就该忙




0176、大芦笙舞(2)
    0176、大芦笙舞(2)

    大芦笙舞队,在这一带的村寨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家愿意请芦笙队到他们家去吹芦笙跳芦笙舞。

    就在仰亚刚刚提出建立大芦笙队时候,芦笙队员们担心的培养那么多的芦笙队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的问题。现在看来,不但没有影响到他们这个芦笙队,而且相反,前来与仰亚他们联系吹芦笙的人更多了。

    这是因为,现在,能够请或者说是想请芦笙队的人更多了。

    上次,从立砖洋房的那家吹芦笙回来没多久,仰亚他们又接到另一处邀请他们吹芦笙的人家。不过,这一家的情况有些特别。

    这天,当一个中年妇女找到仰亚,吞吞吐吐半天也说不明白她到底想干什么,经过仰亚的再三追问、了解和比划,才知道,她想请仰亚他们去吹一堂芦笙。

    原来,这是一个已经远嫁他乡的哑巴女人。说是远嫁,也许那时也有些被拐走的可能。

    那时,她也才十几岁,好像在神智上不是太灵活,就像农村说的,有些傻呆的感觉。没上过学,所以,也没什么文化。

    而她的父亲,也有一些小小的残疾。在农村,一个正常的男人找个老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像他这种有几分残疾的。所以,直到三十几四十岁才勉强找到一个智联女孩结了婚,生下了这个女孩,也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哑女’。

    哑女孩长到十几,不知怎么的,就失踪的,后来好几年后才知道,那是被熟悉的人拐卖到了外地。

    等到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已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另一个村寨里结婚生子了。对方男人,也是一个年龄偏大找不到老婆的人。不过,买到这个女孩结婚后,对这个哑女孩还算是可以。等女孩的家人找到她们时,看着他生活过得还不错,也征求的女孩的意愿后,她还是留了下来。也就变成了真正地‘嫁’给了这个男人。这样,也才允许双方作为亲戚走动起来。

    这两年,这边的智障母亲早已经去世。家里就只是剩下了年迈的父亲。所以,就由着这个已经出嫁多年的女儿‘一家人’回来照顾。

    照顾自己的父亲约有一年多后,父亲还是走了。

    现在,每一家老人的过世都会想到要请仰亚他们或者其他的芦笙队去跳一堂芦笙舞。这个女儿也是一样。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作为自己父母亲唯一的孩子,又早早地就离开了家,一点都没有起到照顾父母的作用,所以,自己的心里也有几分的内疚。看着别人家老人过世都请芦笙队热热闹闹的,所以,她也想请一堂。

    可是,生活在中国另一个地方的农村的女儿女婿,生活上和这边也差不多。甚至有可能比这里更差。又是刚刚从另一个地方回来,哪里能有钱请得起一堂像样的芦笙。而她所在的这个村寨,恰恰也是一个比较小的村寨,也是比较偏远的村寨。现在,唯一还没有芦笙队的,也就是这个村寨了。所以,她才来找到仰亚,但却又不知道怎么说起。

    仰亚了解到她家里的具体情况后。说:

    “是你爸爸过世了你是不是想请我们去帮你吹一堂芦笙”

    这个不太会说话的女人(已经不能再叫女孩了)默默地点点头,可是,她又努力地说出一句:

    “可是,可是,我没有那多钱。”

    仰亚懂了,难得一个哑女也有这么一份孝心。这也让仰亚有些感动。然后,仰亚对她说:

    “我们不要你的钱,就是去帮你吹,你看行不”

    哑女马上笑了,然后又哭了。

    她笑的,是自己的阿爸去世,终于也有芦笙了;哭的是,也许是被仰亚说的话感动了吧。

    答应了哑女,仰亚把自己村寨的芦笙手们都招来,把这件事给大家说了。

    “不收她的钱纯粹的帮忙吹一堂芦笙这可是第一次啊。”

    “难得一个离开家一二十年的哑女有这份孝心,我们就算是成全她的孝心呗。”仰亚说。

    “可是,这样一来,我怕以后,其他人来找我们吹芦笙也会找各种理由不给钱呢。”

    “不会有这样的事的,除非他家的情况也和哑女家的情况一样,那我们就免费帮他家吹。”

    想想也是,谁也不愿意自己家成为哑女家现在的样子。应该也没有谁会钻这样的‘空子’。

    “而且我们以后,就像今天这样的,或者家里面确实有这样或者那样困难的,只要他们家有事,我们的芦笙队都免费的帮助他们家。芦笙和芦笙舞是我们这一带民族民间文化,是大家可以享有的,也就算是我们对这种家庭的一种贡献吧。”

    (从这次以后,仰亚他们真的执行了这一规定,凡是附近的所有寨子里有困难的人家,家里有事需要芦笙队的,仰亚他们都会免费的‘送’芦笙上门,包括其他的芦笙队也一样。)

    说服了大家,仰亚就带着芦笙队跟着哑女一起,去了哑女家。

    这个家,确实不怎么样。

    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这个家就是标准的贫困户了。房子低矮简陋,甚至连房子上面盖的都还是好几十年以前的那种‘木皮’(杉树皮)和杂草。矮矮的三间房,也没有吊肢楼的风格,偏偏斜斜、摇摇欲坠地就斜‘靠’在坡面上。要不是还住有人,可能大家就会认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人住了。

    今天,老人去世了,相对于其他的老人过世,这里要简单得多。没有什么‘红白执事’,也没有什么‘今当大事’,连一块像样的白纸贴墙的执事说明也没有。也许,连一个像样的大一点的煮饭吃的地方也没有。

    村寨中,人们还是自发地来了,也许是出于一种人道和平时大家一个村寨里共同相处。这最后的‘任务’,也就靠着大家来共同完成了。

    看着仰亚他们带着芦笙穿戴整齐地出现在这个场合。大家也是一惊。可走在前面的哑女却像是完成了一件伟大光荣的任务一样,一到家门口,就哇哇哇地向大家表功。看得出来,能‘请’到芦笙队,她是最高兴的。

    今天一大早,大家就注意到了哑女没有在这里出现,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一个哑女,大家对她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就由着她去吧,玩够了,玩饿了,她就会找回来要吃的了。

    可是,谁也不知道,她竟然是自己单独去找仰亚他们芦笙队去了。这同样也感动着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老人过世了,像这种家里没人的家庭,大多由村里的村干们来负责这事。那个外地来的老女婿,他也不懂这边的风俗习惯。再说了,一个能讨哑女做老婆的人,他又能做些什么。所以,村干们想着,帮着哑女把老人好好地送上山,好好地埋葬了事。

    却不想,这哑女却悄悄地来了这样一招。所有在场的人,不得不佩服起哑女来。

    作为村干,多多少少还是认识像仰亚这样的‘本地名人’的。看到仰亚等来到,赶紧走过来打招呼:

    “哎呀,也不知道这哑女怎么想的,就自己跑去找你们来吹芦笙了。可是------”

    仰亚知道,村干们是想说钱的事,因为哑女不一定知道叫芦笙队来是要钱的。

    “呵呵,一大早,哑女她就找到我,又说不清楚什么,我猜了半天



0177、乐队(1)
    0177、乐队(1)

    几年中,乡村又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慢的,农村的一些人开始富了起来,有钱了,那些吊脚木楼中,慢慢地开始‘升’起了一些白墙黛瓦的‘小洋楼’。

    人们除了种田,更多的人开始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种田,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想法,而大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好些人,不但在村子里建有自己的小洋房,还慢慢地在城市里的高楼里,买起了商品房,和城市里的交流也更多了,很多城市里的东西也慢慢地流入农村。

    农村的经营方式,出现了就像仰亚和阿吉开始干的养殖场、种植场,专业温棚、食用菌等专业人员。

    仰亚的养殖场和茶叶,现在基本只是阿吉在经营管理了。按现在的说法,仰亚只是其中的一个股东。他完全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到那里去。

    而仰亚的家里,大儿子亚略已经进入了大学,是本省的师范学院。老二亚金也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

    虽然家里,在还有两个学生的情况下,家庭负担还是有点大的,不过有阿吉茶叶那边的股份分红,家里的田土也还一直在种着。所以,对于仰亚来说,也不算怎么沉重。这样,他就有很多的时间来‘从事’他的‘事业’,那就是芦笙。

    民间芦笙及芦笙舞,这几年在这一带比较普及了,仰亚他们吹芦笙的时间以及大家给予他们的报酬也还算是稳定。没有什么大的起起落落。

    可是,今年春节过后,仰亚他们的芦笙队才接到吹芦笙的活有点偏少。

    这可是不正常的啊。

    在农村,只要秋收以后,或者在春耕之前,都是农村的各种喜事最多的时候。这正二月间,更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期。以前,每年到这个时候,仰亚他们都有点应接不暇。

    可是今年,不会是按农村说的,今年‘诸事不宜’吧!

    这么多年,仰亚他们跟其他村寨里的芦笙队也不存在相互竞争和抢生意的现象。

    不过有一天,仰亚他们终于把这件事弄明白了。

    在过年之前,就在仰亚他们寨子,有一家人就已经跟仰亚他们说好了。过年过后,他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就要带自己的女朋友一起回来了。就是要回来结婚举行婚礼了。所以,早就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的儿子结婚抱孙子的父母哪有不高兴的,所以,一切都提前作了准备。

    新房子、嫁妆、大肥猪统统不在话下。连具体的日子都已经看好了,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也都通知到位。万事具备,就只欠新郎新娘这‘东风’了。

    当然,芦笙队也是不能少的。这么高兴的事,不光是要请本寨子里的芦笙队,还要邀请其他附近村寨的几个芦笙队过来才热闹。这个,家长们也提前跟仰亚他们打好了招呼,就由仰亚代为邀请几个芦笙队过来。

    仰亚也是在过年之前,就把这个事情跟另外的两个芦笙队说了。

    春节过后,正月二十几了,也就马上到这家看好的儿子结婚的日子了。

    可是,这马上就要到日子了,怎么就没听主人家吭一声呢

    按照旧礼,主人家要在提前四五天的时间再来给仰亚他们说一声,包括其他的后厨帮忙呀、接亲送亲呀等的人都要说上一声,或者是相邀到自己家来吃上一顿饭,筹备筹备。

    可是,这些,都没有。

    儿子结婚,新媳妇和儿子是一起在外面打工认识的,不是本地人。所以,也不用再到什么娘家去‘接亲’了,就直接在男方家办酒就行。也许这也是他们家到现在为止还不慌不忙的一个原因吧。

    可是,其他两个寨子已经约好的芦笙队,也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如何。所以,也就跑来问问仰亚。一直到现在都没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办法,本寨子的,仰亚他们可以等,当天叫他们过去吹芦笙都行。可是,这不是一个寨子里的芦笙队,总不可能也要到当天才叫人家过来吧。所以,这天晚上,仰亚没办法才亲自跑到了主人家家里,去问问这事。

    “哎呀,你们家好事,准备处怎么样了啊”

    看到仰亚自己主动上了门,主人家一时感到有些诧异。或者说是有些尴尬。

    “啊,仰亚过来了,快、快!来坐坐,来坐坐。”

    接近办喜事的日子,家里烟酒糖等的也是准备得有的。等仰亚坐下来以后,过年前刚刚回来的‘新郎新娘’就主动过来给属于长辈的仰亚递烟。

    “仰亚叔,你好!来,提前抽一支我们的喜烟吧。”

    从外面回来的,比起本地的孩子,要洋气多了。从外地‘娶’来的媳妇更是洋气。
1...99100101102103...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