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芦笙舞的传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高原风轻

    仰亚看了看整个广场,再看了看比赛演出的舞台,这可比他们村子里的晒谷场要宽得多。

    作为曾经上过舞台表演的仰亚,他当然知道,舞台的大小和舞步有着直接的关系。多出一步的距离,就有可能让整个舞蹈乱了步子,也就乱了节奏。

    “王乡长,具体的演出是哪一天,在演出之前,还有给我们彩排的时间吗”

    “具体比赛是后天,明天,也许会让你们来熟悉一下场地,但有没有提前的彩排就不知道了。好了,现在,大家还是先到休息的地方去休息一下吧,特别是几个老人,让她




0212、比赛前奏(2)
    0212、比赛前奏(2)

    等大家收拾好,才慢慢地朝着中学走去。

    一路上,由于有好些人很少到县城来,再加上本来就没有车,所以,大家一边走着一边看着,都把这当成是一次逛街了。走走停停,从城北逛到城南,已经是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了。

    等他们走进中学时,看到好多人都已经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应该是已经吃过饭了。

    “你们都吃过饭了吗”有认识的,随便打了声招呼。

    “啊,已经吃过了,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啊,食堂怕是已经没有饭了。”

    “没饭应该不会吧”

    走到食堂,学生们打饭的窗口还开着,可里面,就只剩下几口空盆了。

    “怎么真的没饭了”几个头伸到窗口,问着。

    “你们是怎么现在才来吃饭啊,前面不是已经有好几波人都吃过了吗”食堂工作人员看着窗口外面又增加来的百十号人,有点支撑不住了。

    原来,食堂接到县里的命令,叫他们承包这次活动的所有从乡镇来的芦笙队的生活。可是,她们万万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今天是第一天,她们还真的有些估计不足。再加上,今天来的,每一个人都比原来学生小孩们的饭量大,有好些人,打了一次根本就不够,而又跟在排队打饭的队伍后面又打了一次,等前面的吃饭了,后面的又饿了。所以,先来的就先把饭都吃光了。而食堂里的人,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到底哪一伙是从哪里来的,抢过一阵饭后她们都以为该来的都已经来了,哪想到,这饭都吃光了,现在还又过来一大群。

    “你们确信你们刚才没有吃过吗”

    “没有啊,我们都是刚刚才过来的,怎么会吃过了啊”

    没办法,仰亚他们只得把给他们带队的两个女孩工作人员叫过来。由她俩向食堂说。

    “阿姨,他们是乡的,住在城北的城关一小,那边距离这里有点远,是现在才赶过来的啊。”

    “那现在,饭都已经打完了,还到哪里去给他们找饭来啊。”

    仰亚他们,严格的说,已经是饿了一天了,本想着来到中学就有一口饭吃,却不想,等她们‘逛完街’过来,连饭都没有了。刚才下车时,有些人因为晕车,还不觉得怎么饿,可现在,都已经恢复过来了,一天的时间,还能有不饿的吗!特别是几个稍微年轻些的芦笙手,更是抵不了。

    “这一天到晚,连一口饭都没能吃上,这还参加什么比赛啊!”

    “可是,今天的饭,我们已经打出去了呀。”

    “可是,我们是真的没有吃到饭,刚才两女孩也已经跟我们证明了,难道我们吃过了还来骗你们不成”

    “不吃就不吃了,大不了不干了,回家吃饭去。”

    说完,几个人生气地朝着校门外走。

    这可把仰亚以及两个工作人员急坏了。赶紧过去,把他们几个拦了下来。

    食堂也没办法,只好派人去给校长说

    最后,才由校长答应由食堂的工作人员重新再给每一个人煮一碗清水面,然后再配上两个鸡蛋。

    这一餐,总算是勉强度过去了。

    可是,这些人,都是在农村干农活的,体力消耗大,消化也快,一碗清水面,哪能过得了夜。大家回到住的地方,还没躺下一会儿,好些人的肚子里就开始咕咕咕咕地叫起来了。而有的,也许是面条煮得太急了。也许是有些面条根本就没煮好,所以一些人开始拉起了肚子。

    这一夜下来,整个学校,加上汗臭以及鞋臭,鼾声、咬牙声、梦话,就没几个人睡好的。整个夜晚,人们出出进进,来来回回,和原来白天有学生上课没什么两样。就连仰亚也拉起了肚子。

    “哎呀,这个罪,我还真的没有受过。”

    是的,仰亚他们原来的演出,哪受过这样的罪,到县里的汇报演出,那都是住的宾馆啊,更不用说出国演出,那都是最高级的待遇。就算是下乡慰问演出,分配到农户家,最差也能两个人睡一张床,盖一个被子啊。

    可仰亚的这些怨气还不能当着大家说。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夜,早上起来时,一个个不是头昏脑胀、就是昏昏沉沉,一点都提不起精神来。

    可是,今天的事情,还得完成。

    昨天吃过了面条,两工作人员也把这两天的日程安排表给了仰亚。整个这次芦笙舞大赛分成两天进行,今天,每个队都可以到表演场也就是广场上熟悉一下场地,也可以给每一个队几十分钟的试演时间。

    正式比赛从明天中午开始。比赛的内容是,先由每个队以原生态芦笙团圆舞为主,进行第一阶段的比赛,这个比赛是统一在广场中央搭起的舞台上进行,同台下坐着的评委给每个队打分;比赛占各个芦笙队比赛分的百分之三十;然后,将有一部分芦笙队被淘汰。这就是明天的比赛。

    后天,胜出的芦笙队,再在第二天进行两两对决;这个比赛就不是在所谓的舞台上了,而是就在广场上表演,评委走动着给两个队打分,而另一部分分,就由观众们打出,也即是围观的群众打分两部分组成。两个分数相加,高分胜晋级,败者淘汰;这样一直淘汰到最后,由分数最高两个队进行pk。最后胜出的,就是这次芦笙舞大赛的冠军。冠军芦笙队中的芦笙领舞者,就将获得这次芦笙舞比赛的‘锦鸡王’。

    所以,今天,不管仰亚他们的情况怎样,都得到广场上去,根据广场的具体实际,对芦笙舞的编排再作一次结合舞台的排练。

    天刚刚亮,这些一夜都没有睡好的人都还在梦中,仰亚就把大家叫了起来,他们要争取时间能够早一点直到广场上去,早一点抢到舞台来作适应性排练。

    被叫醒的大家,来不及吃什么早餐,不过,他们也已经习惯了。在家里,都是起床后,到山上干了半天活才回来吃‘早饭’的,这个,他们还适应得过来。有些实在饿的,就在去广场的路上,在街边的小门市里要了些饼干,几个分着一袋饼干吃了,算是填了下肚子。

    可是,等他们走到广场时,还是晚了,有几个队比他们还早地就赶到了广场上。现在,他们正占着舞台在练呢。不过,仰亚倒是可以趁他们在练时,偷偷看了一下其他芦笙队的水平如何。

    也许大家地都知道有这么回事吧,都知道自己在台上‘表演’时,都会有竞争对手在台下看着,所以,有些东西是不能表现出来的。仰亚看了两个队伍的表演后,也没能看出什么来。

    前面表演的有四个队,就该轮到仰亚他们上台了(这是一个自然排成有顺序、按先来先上的原则),不过,后面的其他队伍也陆陆续续来到了。

    仰亚带着他的队伍走上了舞台,他也能看到,刚才的几个已经表演了的队伍也并没有走,也都在台下看着他们。而后面来的队伍,也和刚刚仰亚他们一样,在台下等着仰亚他们的表演。

    仰亚把自己的队伍带到了台上。这个舞台,可比寨子里的芦笙场(晒谷坪)大多了,所以,仰亚要重新量出步子来,才能在这个舞台上,包括出场和退场,才能和他们的芦笙曲对上节奏。

    整个队伍到了上面,仰亚前后左右地用步子量着舞台,然后在他的心里默默地算着。

    一步、两步、三步------

    ‘计算’完以后,他先把所有芦笙手叫到一边,对他们说着什么。然后



0213、陈群副局长
    0213、陈群副局长

    陈群胖啦,比起原来和仰亚一起在宣传队时胖了不少。

    其实,今天听说领导一来,仰亚远远地看着这个人就有点眼熟,也正是因为现在的陈群哥(陈副局长)和以前不太一样,所以,仰亚才不敢相信那就是几十年前的陈群。

    “陈群哥,啊,陈副局长啊,还真的是你,你这——”

    “快别叫我什么局长的,还是叫我陈群哥吧,这样亲热一点。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是吗还真的是,仰亚,只有你没变啊,还和以前一样,精神也不错。”

    “这不,比以前老多了,你看,头上都开始长白头发了。还是你看来年轻。”

    “年轻什么啊,连你看着都快不认识了,还说我年轻。嗳,你们的队伍训练得怎么样了这次可就看你的了,我们当年宣传队里芦笙吹得最好的。”

    “哎呀。现在可没法和当年比啊,这都是一些来自农村的老百姓,能够完成任务就已经不错了。这都好几年没有吹、没有跳了。”

    “也是,你可能还多跳了几年,我可是离开宣传队就再也没有跳过了。这样,仰亚,你们先忙,把你们需要训练的训练好,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我那边也还有点事,等下忙完了,我再与你联系。”

    说着,两人分手,各自忙着各自的。

    等大家忙完,太阳也基本落山了。明天参加比赛的芦笙也在陆续地离开。仰亚也带着他的芦笙队准备离开了。

    正当仰亚他们走到广场的出口处时,远远的,陈群副局长就站在一边向他招手:

    “仰亚,这边,这边!”

    仰亚左右看看,终于发现叫他的是陈群。他给身边的几个芦笙说了一声,朝着陈群走了过去。

    “陈群哥,你也还没走啊”

    “没,我正在等你。”

    “嗯等我”

    “是呀,都好几十年没见了,走,找个地方,我们说说,这几十年都是怎么过的。”

    好意难却,仰亚也不能说自己不走。

    “真的啊!那我去给他们说一声。”说着,仰亚折转身来,告诉队里,他有事要出去一趟,叫芦笙手们带着队伍到中学食堂去吃饭,然后,晚上直接赶回住的地方。

    附近的一个小饭馆里,陈群和仰亚在一个靠窗的,比较清静的位置坐了下来。

    “两位领导,你们吃点什么”

    服务员送上了水,然后拿出菜单问着。

    “仰亚,今天你是客,想吃些什么你说。”

    “陈群哥,你太客气了,随便你点什么都行。”

    “那就还是来一个我们原来最爱吃的酸汤鱼火锅”

    “你还记得那事啊”

    “咋不记得,那时,是我们最难忘的时候,也是最值得我们回忆的时候。现在,我都还经常梦到那时我们在一起的事情呢。尤其是那一次酸汤鱼,是我记忆最深的了。”

    ——那时,陈群和仰亚都还是二十几岁的小伙,也都都是刚刚来到人民公社宣传队里。在一次下乡演出回来的路上,正好遇上了前一天晚上当地下起了大雨。大雨过后,各处梯田里的水都在朝着路边的小水沟里漫,加上从山里流出的泉水,一时间把一条不大的水沟涨得满满的。

    仰亚和陈群等宣传队人员们,正好在这个村里(当时的生产大队)演出结束,正在朝着公社赶回去。却暂时的被洪水阻隔住了。所以,大家只好在水沟边停了下来。

    看到这平时没水的旱沟里涨起了那么大的洪水,也许是男孩子的天性吧,团里的几个大男孩就一起来到水沟里玩起水来。

    “啊!这里面好像有鱼呢!”

    其中一个淌到了水里,一会儿,对着后面的人喊。

    “瞎说,这就是一条旱沟,还会有鱼吗”

    “啊真的,鱼又碰到我脚上了,真的有,不信你们过来试试。”

    仰亚和陈群等几个人一起走了过去,在浑水里用脚糊乱地刨着。‘扑’的一声。

    “啊,这还真的会有鱼啊。”另一个人也叫了起来。

    从农村出来的仰亚知道,也许这里真的有鱼。

    “那可能是涨水了,从附近的田里流出来的。”

    几个年轻人一起下手,没几分钟,就在路边的小水塘里真的抓起了几条鱼起来。等他们抓好了鱼,他们的拖拉机也找好的‘过河’的路。

    “走啦,你们几个玩水的。”

    “啊这就走了,那这鱼怎么办”

    “应该是附近哪家的田里流出来的鱼吧,放回他们的田里去啊。”

    “可是,这都距离田这么远了,而且,这么多田,谁知道是从哪一丘田里流出来的”

    “那就带回去呗,反正也没人知道。”

    在农村,涨水的时候,如果已经流到了河里、沟里的鱼,你抓住了,带走,这是不算是偷的。即使主人看到了,他也不会要回去的。

    就这样,仰亚陈群他们把鱼带回了宣传队。

    那时,可不比现在,所有的公共食堂每天都有鱼有肉吃,三天能吃上一顿豆腐就已经是很好的单位了。仰亚他们的宣传队,当时是可以吃上豆腐的,可是这鱼、肉之类的,还是很少。

    今天,从半路‘捡’来了几条鱼。团里几个老一点的工作人员,精心地把鱼整理好了,用当地的辣椒酸好好一炖,这就是本地有名的‘酸汤鱼’。鱼还没有熟好,已经满屋子香味,早就已经飘到训练房里来了。

    这就是留给仰亚和陈群,当时最好的回忆。

    后来,只要团里有什么好事、喜事,或者是比赛里得了个什么奖想庆祝一下,这一伙人都想着叫后厨里来一锅‘酸汤鱼’。

    今天,分别了有几十年的两个老朋友凑到了一起,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当时最爱吃的‘酸汤鱼’的。这不仅仅是回忆起了当时那难忘的味道,更是回忆起了那一段难忘的岁月、那一段难得的友谊。

    “仰亚,这么多年,咋俩怎么就碰不上呢你都在干些什么啊我只知道,当时我被调走了,而你还在团里等待着上面的安排。后来,又听说你到了乡里的学校当上了民办老师;再后来,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

1...117118119120121...1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