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的传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高原风轻
“还留着那就更好了。我今天来,就是为这事来的。你把它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你要看这些老相片”
“嗯。”
“这些老照片还有用”
“当然有用了。”说着,仰亚把王波送信过来,要求要报送芦笙及芦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告诉了这个芦笙手。
芦笙手当然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还有芦笙舞比赛的事。所以,听仰亚这么一说,就走到正堂,把挂在正堂侧面的一个大镜框给取了下来,那里面装有好些相片。这一带的农村,都有把自己家里的相片用一个镜框装起来,挂在正堂前的习惯。
“这就是你们家所有的照片都在这上面了”
“不,这只是一些,还有些放在房间里的衣柜里呢。”
芦笙手把镜框交给了仰亚,然后自己走进了房间,又拿出一个半大的纸盒子出来。
仰亚看着镜框里面的照片。
“嗳,这两张,不就是你家有喜事的那次拍下来的吗。你看,这上面还刻着日期呢。可是,这只是你们家的合影,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了。”
“那镜框就只有那么大,后来,孩子们的照片多了,就装不下了,所以,他们就把一些老照片移了出来,每一次
0208、非遗申报(2)
0208、非遗申报(2)
县里面相关部门,将于明天到仰亚他们村里来拍摄有关芦笙及芦竽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专题宣传片,这也是在上次王波留给仰亚的信中说过了的。所以,仰亚提前两天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个寨子所有的芦笙手和盛装演出人员。
而王波这次也是一定要来的,他虽然不是所谓的‘相关单位’,可是,这次所要的专题宣传片,也只能由县电视台来制作,而王波就被指定为这次专题片的制作人。
今天,是王波约定的日子,大概中午过都能够到来。而一大早,仰亚这边通知的人员也陆续到来。
所有的参演人员,听说是有县电视台的要来拍‘电视’,这可把大家高兴得什么似的。特别是那些妇女们,这些年,他们能够照到几张彩色相片都能够高兴半天,也会把那些彩色照片看了又看,然后好好地珍藏起来。
而现在,仰亚是通知她们来拍‘电视’啊。
这些年,黑白电视,在农村,已经是大部分家里都有了,而且还有几家已经有了彩色电视。而彩色电视里的人,都跟真人一样,更不要说那些在电视里发生的故事。每天晚上,干了家里的活,全家人吃过晚饭,看过了新闻联播,就等着那精彩的电视剧的出现。
以前,总不能理解,为什么城市里的人总喜欢那么晚都还没睡觉。现在,有了电视,农村里也不像以前那么早早地睡觉了。这可高兴坏了那些村里以及乡里计划生育的干部们。
计划生育工作都比过去好做多了。
今天,听说是连自己都能够拍电视了,她们能不高兴吗。刚刚听到仰亚说是要拍电视,所有参与到芦笙队里来的人员,那叫一个高兴啊,直羡慕得那些没有参加芦笙队的人眼睛都翻白,鼻子直喘粗气。
一大早,特别是几个远的寨子,那些妇女们甚至半夜三更就已经起床梳洗打妆了。除了她们的盛装,穿着时确实需要一些时间。而今天,她们也要精心地为自己打妆一番,她们的参考对象,就是彩色电视里那些她们喜欢的某个人。
刚刚天亮,她们就互相叫唤着朝着仰亚他们村寨里来了。不到中午,大部人都到村寨里的老晒谷场上等着县电视台‘拍电视’的王波他们的到来。
中午刚刚过,就看见那条石台阶路上,扛的扛,抬的抬,背的背,一伙人朝着寨子走来。那就是王波他们了,他们所抬的,都是他们拍摄的相关器材。
仰亚和几个芦笙手,看到了王波他们艰难地朝上面抬着,赶紧跑了过去帮忙。
“王波啊,你们不是说中午就到的吗这么多东西,你们太辛苦了。来,我们帮你们抬吧。”
说着,仰亚等一个个从王波他们肩上接过了来。
“唉,这车子上不来,所有东西都得人工朝上搬,还真是有些累人。老师,那都是我们的一些拍摄设备,叫大家小心点哈。”
“没事,你们跟着上来就是。”
有了仰亚他们的帮忙,大家很快就来到了晒谷场。所有场上的‘演员’们,很自然地就排成了左右两排,拍着手欢迎着王波他们。
王波等一看:
“哇,都穿得这么整齐!”
“是啊,她们听说是要拍电视,自己都能上电视了,所以,都把家里最好最新的衣服都穿上了,你看,一个个还化了妆。”
等仰亚他们几个把东西都放下来以后,王波一一给大家介绍着:
“这个,就是原来教过我的仰亚老师,也是原来人民公社宣传队的演员,他可是我们这一带芦笙吹得最好的老师啊。”
仰亚赶紧走上前来,跟前面的领导们一一握手。
“仰亚老师,这位是文化局的赵主任,这位是文化局的小刘;这位是民族局的张股长,这位是他们办公室的小文。还有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电视台的大编辑,你就叫他大胖吧,他可是我们电视台的人才啊,另外的几个,也都是我们电视摄像的记者们。”
说着,王波拍了拍大胖的肩膀,大胖看着仰亚老师向他伸过手去,赶紧伸出手来,与仰亚老师握手。
“哎哎,仰亚老师好,别听你学生小王波瞎说,我们电视台,现在,王波才吃得香呢。他可是我们的台柱子,拍摄、写作、采访、编辑样样都来,我们呗,也就是年龄大几岁,今天是来做他的跟班的。”
说着,几个人也都笑了起来。
刚刚打完招呼,王波和大胖就把仰亚拉到一边。
“仰亚老师,她们怎么都穿成这样啊”
“啊,这不是要拍电视吗,所以,她们就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
“可我们要的不是这样的啊。”
“那要什么样的。”
“老师,我们要拍摄的是芦笙及芦笙舞在农村的自然发展过程,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在节日喜庆上表现出来的对于芦笙及芦笙舞的表现,而不是这么整整齐齐地穿着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表演啊。”
“啊原来是这样啊。那现在怎么办我叫她们全都脱下来。”
“暂时别,等我们讨论了剧本再说吧。啊,仰亚老师,还有,这次有关芦笙及芦笙舞的非遗申报,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于芦笙及芦笙舞的表演,而另一部分,是有关芦笙的制作过程的展示。”
“啊,这还有制作芦笙的过程啊”
“嗯,他也是芦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呀。”
“制作芦笙,那我们这里,现在,还基本没人做呢。”
说着,仰亚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木根爷爷。
“王波,我可以找一个人到这里来展示吗只是他家距离这里有些远。”
“那好呀,只要是我们本县的人,应该都可以的,我们先把这相关的专题宣传片做出来,向上面汇报了再说,反正也是我们本县的民族文化。”
这样,仰亚这边就分成两处安排,拍摄芦笙舞的,就在这边继续进行,而仰亚另外安排上次跟他一起到过木根爷爷家的芦笙手,当天马上赶过去,要把木根爷爷接过来。
“王波,那现在,这边的拍摄现在就开始”
“仰亚老师,我们的拍摄不是安排在这里啊,这里只有一组镜头而已。”
“嗯不是在这里在那是——”
“这样,既然大家都已经把盛装穿好了,也都集中到了这里,那我们就先拍这一组镜头吧。然后再分成各个小组分派到其他的地方去,按照我们的安排去拍。”
“啊,是到寨子里其他的家里去拍,我还以为你说的是不在我们村子里拍了呢。”
这边正有说话,而另一边,电视台里其他的工作人员已经把刚才抬上来的那些箱子、袋子等全部打开了,从里面拿出各种长枪短炮来。并且选择了适合的位置,开始安装上了。
等王波、大胖和仰亚这边把这一组的情况说明清楚,他们的‘架子’等也基本搭好了。
仰亚走到所有人面前,召集大家安静下来,并朝着他这边靠过来。
“大家安静一下,安静一下,我们要拍的电视马上要开始了,下面,我们先请从县里来的领导说两句。”
下面马上响起了掌声。
这里也没有正式的主席台,也没有正规的领导桌。所以,领导们也只能就站着说话了。
文化局、民族局等几个局里的领导相互客气了一阵后,还是由文化局的赵主任开始说话:
“各位乡亲们,你们辛苦了--
0209、非遗申报(3)
0209、非遗申报(3)
这一片民族居住地区,有一种小孩一出生‘会说话就会跳舞,会走路就会唱歌’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对于歌舞还是很感兴趣了,也是很擅长的。
而歌舞,就是以芦笙及芦笙舞为主。可是后来,也不知是为什么,大家对于芦笙和芦笙舞都慢慢地疏远,不再熟悉,也一再跳了,而吹芦笙的男孩更是越来越少。
在很久以前,就像仰亚一样,大家觉得这个小孩在吹芦笙方面有一定天赋,或者说是可塑之材,那就从小两三岁就开始培养了。仰亚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具体培养他的,就是仰亚的爷爷。
而芦笙舞,大多数以女孩学跳芦笙舞为主,所以,也就有那三四岁的小女孩,每逢村寨里节庆和喜事时,都会被自家的阿妈、奶奶以及姐姐等为她们穿上盛装,开始跟着奶奶或者阿妈,开始跳芦笙舞了。有的没有奶奶、阿妈带的,也会跟着家族中的姐姐们一起跳。
特别有趣的是,有那些没有女孩的家里,而奶奶或者阿妈又提前做好了女孩子的盛装,也有阿妈或者奶奶们,把自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的样子,穿上盛装一起参与跳芦笙舞。这在村寨里也是可以的,不会引起人们的笑话,跳舞的男孩,当然也是那些本身也喜欢跳舞的孩子。如果自己不喜欢,那是抓不来的。
这主要在于,大家欣赏的不是男孩女孩,而是欣赏她(他)们的舞步,还有就是他们身上穿着的盛装,那是代表着自家奶奶或者阿妈的绣花手艺。
今天,王波他们要拍摄的,也就是包括这些在内的一种自然的芦笙及芦笙舞在广大村民中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民族文化效果。所以,要把从小孩到大人,从田间地头到团圆舞舞场(在这里,也就是村寨里的晒谷场)。可是,这以前可不是叫晒谷场,而是叫芦笙场。也就是村寨里各种芦笙喜庆活动中,所有村民集中跳芦笙舞的场合。
另外,和芦笙场匹配的,还有起鼓场;起鼓场,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就是‘起鼓’的地方,就是开始跳芦笙舞时,第一声鼓响起的地方。
起鼓场,在这个寨子的最高处,在很久以前,这一带还有鼓藏堂、有活路头家,同样也有‘起鼓场’。每逢村寨里大型喜庆活动要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必须先由鼓藏头在起鼓场上敲响第一声木鼓,并由鼓藏头家未出嫁的女儿(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由本家侄女代替)。在起鼓场上跳起第一曲芦笙舞,然后其他的女孩和妇女们才能跟着跳起来,然后才又慢慢地转到芦笙场上来,大家一起跳芦笙舞。
而起鼓场、鼓藏头、鼓藏堂、活路头、寨佬、理佬等,也都是在‘大革命’时才取消的。
现在,要重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把这些也都重新启用起来,也就像县里明确说的,这次大型芦笙暂不比赛,重新设立‘锦鸡王’等的芦笙舞专门‘职称’一样。
所以,这一切都是王波他们要拍摄的东西。
第二天早上,一起过来的所谓的赵主任、刘股长等都回去了,具体的工作都由王波他们电视台的拍摄小组来完成。最后编辑出专题宣传片,再交给县里审批。
送走了领导们后,这对于王波他们的工作还更好开展一些,因为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指手画脚’。
“仰亚老师,这是我们在县里找到的一个比较熟悉芦笙舞文化的老专家提出来的,你看,这些,还有什么你要修改吗”
“呵呵,我还能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啊,这些,有好些,我以前也是听老人们说起过。都没亲眼看见过,他们能这样系统的提出来,就不错了,要是我,还不一定能够提得这么详细呢。”
“那你看,这些涉及到的场景和相关的人员,能找到吗比如鼓藏头、活路头、寨佬、理佬等”
“呵呵,这些人是肯定找不到了,从我们出生,到懂事以来,也只是听说过有这么回事。现在,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人啊。特别是鼓藏头这个人,他是由最先迁徙到这个地方的那一个家族(或者部落)中,最有能力的人来承担。然后才由他传给他的后人中最有能力的人。”
“那你知道,原来的这个人到底是哪个姓的,又是哪个家族的”
“好像就是我们这个姓吧也听说,我们这个姓,就是最早迁徙到这边来的。”
“那看来,我们也只好找一些寨子里的老人来,大家商量着,暂时决定一些人来扮演这些相应的人物,这样我们的拍摄也才能进行得下去啊。”
经过仰亚、王波他们一早上的努力,总算是和村寨里几个老人一起,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了。
其实,很久以前,本村寨里的‘鼓藏头’就是仰亚爷爷的阿爸。后来,也有说要把鼓藏头传给爷爷,可是后来有了变化,这事也就这样不了了知。
而现在,几个老人都觉得,现在的仰亚,很有当年他爷爷的威望,在村寨里也很有号召力,这个鼓藏头,就由仰亚来继承了。特别是村寨里仰亚回来后,重新成立了芦笙队以后,仰亚事实上也已经在领导着大家朝前走。
仰亚一再推辞,希望村子里的几个老人出面来承担这份责任,可是,大家都一致以为,仰亚是最合适的人选。
有这个结果,是王波他们也不想到的,而这个结果,却是王波他们最想要的。
“哎呀,仰亚老师,这是大家对你的一种信任啊,我们也觉得你是最合适的人选,要不你就先承担这几天我们拍摄期间的这个带头人吧,等我们把这次专题片顺利完成以后,你们再重新选出新的鼓藏头也行。”
这还能说什么呢!能把这次芦笙及芦笙舞非遗申报的事做成功,比什么都强。
仰亚答应了。
其他的几个人物,也很快就定了下来。这样,拍摄也就马上可以开始了。
今天的拍摄,就从芦笙舞的起舞——‘起鼓’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