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春风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牛凳
第034章 姗姐往事
陆远走到饮水机那儿取了杯水,递给了卢佩姗,然后提议道:“申请劳务派遣公司资质不够,那么劳务中介呢这个要求不总吧”
“你是说职介所”卢佩姗好像听明白了陆远说得换个思路,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道,“职介所要求的资质倒是不高。相比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申请劳务中介许可证的确要简单些。只是……”
说实话,不做劳务派遣,改做劳务中介,卢佩姗真的挺不甘心的!
虽然劳务中介或者职业中介,和劳务派遣一样,都属于人力资源公司的范畴。但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提供的服务不同、盈利方式不同,所处的位置也不同。当然,最大的根本区别还是在于,作为劳务派遣公司,是要和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而劳务中介则不需要,因为劳务中介是提供信息差别服务,不存在劳务关系。
就拿华晟集团萧山分厂这桩买卖为例,卢佩姗一旦注册成劳务派遣公司,就会和三棉厂的数百名下岗职工签订了劳务合同,然后将他们派遣至华晟萧山分厂工作。但是无论他们在华晟萧山分厂工作三年,还是五年,华晟集团萧山分厂终究不过是用工单位。他们真正的娘家还是卢佩姗的派遣公司。
华晟集团萧山分厂除了要支付派遣员工的薪资及保障福利外,还要额外支付卢佩姗的派遣公司一笔不菲的服务费。每派遣一批,就支付一笔服务费。这是派遣公司的盈利方式。当然,通常情况下,这些派遣员工的薪资,都会由用工单位统一打入派遣单位的账户,由派遣公司统一发放。
在九十年代,在我国国企劳动制度改革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为安置下岗职工而产生的劳务派遣。这些下岗职工中虽然绝大多数年纪都大了,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大型企业喜欢和劳务派遣公司合作,经常把一线生产或者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交由派遣工人从事。等到派遣合同期满,再重新换一批派遣劳工,重新焕发生产力。对这些企业而言,这些都是非核心技术或高新技术的岗位,交给派遣单位合作,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管理成本,都是上上之选。
至于劳务派遣公司,这些派遣员工无论在用工单位工作几年,但作为人力资源,他们都属于一种财富,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但是劳务中介就不一样了。
劳务中介,简而言之,就是向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信息服务,并从双方或者单方赚取一定的中介费用。这是一锤子买卖。这也是卢佩姗犹豫的真正原因,一旦把数百名下岗职工以劳务中介的方式输送到华晟集团那边之后,这数百下岗职工只能跟华晟集团签订劳务合同,而她,只能赚取一次性的中介费用。而且,比起劳务派遣的服务费,这中介费用简直是不能比的,盈利空间大大缩小。
关键是,一旦性质改成劳务中介,华晟萧山分厂的合作签订完成那日起,就意味着三棉厂这数百下岗职工作为一次性人力资源,从此与她再无相干。
这不是她最终想要的业务形态啊!
她犹豫了一会儿,陷入了沉默。
……
……
陆远静静地看着她,莫名想起了之前从洪刚那儿听到的,关于卢佩姗的往事。
卢佩姗从小虽不说养尊处优,但家境也很优渥,她的父亲当年也是城厢镇首屈一指的板材大王,他们家生产的三合板在江浙沪一带也是很销量极好的,卢佩姗直到读大学那会儿,都是人们眼中的有钱人家的女儿。不过一切转折点从她大四实习那年开始,那年板材行情萎靡,家里三合板滞销,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加上他父亲平时爱赌,和民间集资那些人搞在了一起,最后陷入了吃着高利贷还着高利息的死套路里,欠下了高额巨债。以至于,家里的房子、三合板工厂的厂房、还有生产设备都被抵押给了借贷公司。工厂一停工,工人也统统被遣散了。
当时她闻讯从外面赶回家时,家已不成家。她母亲受不了家庭剧变的刺激,中风半瘫在床,而她父亲在她回家之前,趁夜不告而别,远走他乡,至今好些年了,音讯全无。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她实习结束就回来了城厢镇,在家纺小商品市场一带干着掮客的买卖。这一干就是五年。
在这五年里,她开着皮包公司干着掮客,把挣来的钱一分为三。一份给小姨,毕竟她母亲瘫痪之后是由小姨负责日常生活料理。一份留着自己攒着,用来创业做生意的。最后一份,她偷偷拿来偿还当年那些被遣散工人的工资。
这些工人都是他们家三合板工厂的工人,挣得都是血汗钱,被遣散的时候,他父亲已经跑路了,连工人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发放不出来。卢佩姗亲当时眼目睹着炎炎夏日,五六十名工人蹲在被关停掉的工厂前,迟迟不肯退去的场景。她当年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工人的工资偿还清。至于高利贷的那些人,她管他们去死,这些人都不是好东西,就算把这些人全部抓起来,闭着眼睛一通机枪扫射,也很少有冤死
直至上个月,她把最后一名工人的欠薪,也补上了。
这五年,她真心不容易!
卢佩姗的家事,还有默默替父亲偿还工人欠薪的事,在城厢镇家纺小商品这一带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跑过几次城厢镇的洪刚,自然也听人说过。只要在家纺商品市场提起掮客小卢,当地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所以在小商品市场一带,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找她合作。
当初,陆远从洪刚嘴里这些的时候,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的,一个乖乖女富家女,突闻家庭剧变,不仅没有被
第035章 一帆风顺那不叫创业
陆远在文档上写得几条建议,其实大体上和卢佩姗之前想的相差无几,无非就是根据甄别归类后的人事资料,走访下岗职工,游说和鼓励对方再就业,推荐其前往华晟萧山分厂工作。
但三棉厂前前后后下岗了数百职工,如何从这数百下岗职工中甄别并挑选出合适的人才,将他们推荐到华晟萧山分厂再就业,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像卢佩姗这种在三棉厂没有跟脚的人,根本离不开陆远的协助。
不然她进了三棉厂,挨家挨户走访,哪怕磨破了嘴皮子,也是收效甚微的,甚至还会被人当成骗子,被厂保卫科的人赶出三棉厂。
陆远在文档里也附上了七八个人的名字,这些人都是这三批下岗职工中,跟他父母关系较好的一些叔叔婶婶辈。这些长辈们都是在一线生产车间从事着清花、梳棉、络筒、浆纱、穿扣、纺纱等技术工种。他们生产工作经验丰富,年纪都处在四十到五十区间,正是一线工人最能吃苦耐劳的黄金年纪,而且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是下岗职工里最为焦虑的人群。
卢佩姗根据他提供的名字,在电脑里打开了早就整理好的人事资料,查找了一番。果然,这七八个人有四个人都在她向华晟提供的五十人名单里。
看着陆远对这件事如此上心,卢佩姗也很庆幸自己没有选错合作伙伴,这30%的分成给的一点都不远。如果换成洪刚,也许也会帮衬她,但能不能像陆远这么尽心尽力,那就说不准了。
所以选对了人搭对了伙,不能保证这单业务百分百成功,但绝对是这单业务良好的开端。
晚饭,她请了陆远在职介所旁边的一家沙县简单吃了点。临了,两人定好了下周的相关进厂的工作事宜,至于申请劳务中介许可证这个事,陆远白天要在单位上班出不来,只能卢佩姗自己跑了。
周末的时候,陆远本来约着马佐治和邵刚去踢球的。不过马佐治说他要下周三才能调休一天,所以他只能去了趟红蜘蛛网吧,去探望了一下马佐治。这小子在网吧上了几个月的班,都是自己主动申请上的夜班,一来夜班工作没那么忙,二来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自学编程。陆远看他最近瘦是瘦了,但人明显充实了很多,尤其是在经济这块能够自给自足之后,快乐了很多。
本来邵刚答应礼拜天早上出来踢球的,但等陆远去了球场,等他等到快午饭的点儿了,他还没出现,直接放了陆远一个大大的鸽子。
邵刚没手机,陆远只能给苏文艳打电话了。苏文艳她们幼儿园最近发放福利,给教职工集体办了小灵通,每月学校贴补50元话费。所以她也办了一个小灵通。
陆远打通了苏文艳的电话,苏文艳跟他说,邵刚昨晚临时被客户找去喝酒,凌晨三点多才回的家,喝得醉醺醺的,回来又吐又哭的,到现在还没睡醒。
她这么一说,陆远也就理解了邵刚为什么突然放自己鸽子了。人在销售场,也是不容易。他跟苏文艳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也就挂了电话。
陆远从球场回了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他回家洗了个澡,就去了趟网吧。因为苏文艳跟她说,昨天高思悦的qq上线了,还跟她聊了一会天。她说,她还跟高思悦讲了陆远、邵刚、马佐治他们的情况。
陆远算算日子,自从毕业到现在,已经跟这丫头三个多月没有联系过了。他想既然这丫头qq上线了,应该也给自己留了言什么的,兴许qq这会儿还在线呢。
等他到了网吧开了机,登陆了qq,的确收到了好几条留言。有毛大庆的,有潘大海的,还有几个平时玩的比较好的同学,当然消息最多的还是同学qq群。但唯独没有高思悦给自己的留言。
我去,这丫头什么情况这么决绝吗不来电,真要当一辈子敌人啊
想到那抽屉里那一沓厚厚的ps合成照片,都是高思悦diy他俩的合影,陆远的心情莫名沉重起来,沉重之余更有些愧疚。
不是高思悦长得不漂亮,也不是高思悦不好,而是有的人,真的就是不来电。
他点开了高思悦的qq头像,不在线。
陆远注意到,她把头像换了,换成了她自己的照片。照片里,她穿着利物浦大学的校服,坐在利物浦大学中央广场的草坪上,阳光正好,她笑容灿烂,眼睛都眯成了月牙儿。
不过qq签名没换,还是今年世界杯开幕式前留的那句话:中国队,加油!
霎时,大学时的种种美好回忆涌露在陆远的心头。
一起看球,一起撸串,一起通宵,一起打游戏……
真是一段快乐无拘的日子啊。
……
……
过完了周末,又进入了新的一周。
陆远利用下班的时间,陪着卢佩姗走访了几位下岗的叔叔婶婶家,的确有所收获,但也有些小失望。因为事实上,并非他之前预估的那么乐观,不是所有人都对下岗再就业抱以热忱和期待的。其中一个啼笑皆非的缘由是,华晟集团不是国营单位,有的人认为从国营企业下岗再到民营企业里上岗,是人往低处走,传扬出去会笑死人的。
还是国营老大哥的旧思想在作祟,而且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在下岗职工里还有不少人。他们宁可拿着工龄买断的钱,在厂里面混着日子,也不愿放下身段,去民营企业里给私营老板们打工。
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卢佩姗的劳动中介许可证也批复下来,她的诚联信职介所的招牌也挂起来了,她和华晟集团萧山分厂的劳务中介合同也都签订了。但她和陆远走访下岗职工家庭的进度和收效还是略显缓慢。这一周,他们差不多走访了八十三名下岗职工家庭,但真正表示愿意和诚联信职介所签订合同,受其推荐前往华晟集团萧山分厂再就业的下岗职工,竟然不到二十人。
华晟集团康成那边,已经给了最后的期限,要在十一国庆假期结束后一周内,100名工人悉数进厂,因为纺纱和制衣车间是不同生产操作的,这些工人需要要进行为期半个月
第036章 关良义
关良义是去年七八月那会儿,从省轻工厅空降到杭三棉厂担任副厂长的。他原来单位是在上城区,他老婆在上城区的一家国企里当会计,孩子在上城区那边读高中,家也安在那边,没法跟着他搬到杭三棉厂这边的来。他基本上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厂里,周末才回家。
厂里原本给他分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这是厂领导的标配,不过他就自己一个人住,老婆孩子也不过来,于是推掉了厂后勤办的安排,挑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一间拿来当卧室,一间让后勤办的人接了电话线进去,临时简易改装成了一间办公室,有的时候在家也能办公。平时就他自己一个人住,都是吃食堂,家里很少开火。
所以,陆远跟这林俪进来关良义家时,总感觉他这个家冷冷清清没有什么烟火气。
关良义没在客厅,好像在卧室里跟人通电话。林俪让陆远先在客厅沙发坐会儿,然后把从食堂替关良义打来的饭菜拿去了厨房。
约莫过了一会儿,卧室里打电话的声音没了,林俪去敲了敲门,喊道:“舅,晚饭我替你从食堂打回来了,还有我们科室的陆远,我也给你找来了。”
“知道了。”
卧室里传来关良义温和中透着有力的声音,接着开门而出。
关良义四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穿着白衬衫,黑皮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人虽到中年,却是格外板正和精神。
陆远见过关良义,上次在跟金盛家纺的签约仪式上,关良义代表三棉厂领导出席并做了讲话。
陆远一见关良义出来,立马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稍稍有些拘谨地打招呼道:“关副厂长你好,我是销售二科的陆远。”
“嗯,陆远,小陆,坐!”
关良义摆摆手,示意陆远坐回沙发,然后对林俪说道:“俪俪,去给小陆倒杯茶过来。”
林俪跟关良义这个幺舅关系一直都很好,在他你面前从不拘束,轻快地嗯了一声,哼着歌跑去沏茶了。
关良义看着有些拘谨的陆远,笑道:“不要紧张,我找你来,就是想跟你了解一些情况,小陆啊,你是厂办子弟,你爸爸,你爷爷都是咱们老杭三棉人,你妈妈也是咱们三棉厂第一批为给厂里减负,主动下岗的模范,你看我了解的对不对”
陆远点点头,说道:“是的。”
关良义继续一脸和煦地说道:“你妈妈是个令人敬佩的的女人啊。你看别人下岗,要么愁眉苦脸,要么哭天喊地,甚至还有的跑到厂办大楼来闹事讨说法,你妈妈呢却是争做表率,主动下岗,利用工龄买断的钱自己创业开了早点铺,听说还雇了同样下岗的徐金凤同志来早点铺子工作,帮助她撑起家庭收入。要是所有下岗的职工都有你母亲吴秀琴同志这种觉悟,我看咱们三棉厂的深化改革道路,也不会走得如此艰难了。”
这评价太高了!
陆远听着有些心颤,如果让老妈听着,厂里领导居然是这么高度评价她的,估计成宿睡不着觉了。不过从他这些话里也可以听出,关良义叫自己来他家之前,的确全面了解过自己家庭的情况,不然雇佣徐姨来帮忙这种事,他一个掌管数千人的厂领导,怎么会知道的这么清楚
关良义继续说道:“你妈妈幸福早点铺,我也趁着人少的时候,去吃过几次,的确不错。你们家的包子,皮薄馅足,馒头个大,豆浆香浓,是做生意的厚道人,不怪厂区里四家早点铺里,就
第037章 厂里支持你
“我也是听了个囫囵,不如小陆你把这事全须全尾地跟我说说”
关良义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从他的口吻中也听不出问责之意。
陆远微微松了一口气,应了一声好,便将他和卢佩姗走访下岗职工,将他们推荐往华晟集团萧山分厂上岗就业之事,从头到尾讲了出来。
从华晟集团萧山分厂,到诚联信职介所、劳务中介费,再到进厂走访下岗职工,签约推荐就业上岗……
陆远说得很详尽,他没打算隐瞒,因为这前前后后的事情,像关良义这种人物要有心去打听,还是能打听到的,现在藏着掖着,反倒不美了。
不过二毛子让小丽给自己提供下岗职工人事资料的这个关节,陆远就自动忽略了。这也是为了保护二毛和小丽,尤其是小丽,在人事科的位置上,有些资料即便不是机密资料,但外泄出去被人用作商业用途,哪怕她只是顺手帮个忙,不存在利益交换,但也容易让人有其他想法。人家小两口这么仗义帮衬自己,陆远不能不仗义,咬死都不能秃噜了嘴,万一回头陷人于不义,害人丢了饭碗就罪过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