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远方隆隆的马蹄声甚至能够听见了。
最为关键的时刻到来了,秦大龙率领的将士,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伏击圈,千万不能让追击的八旗军士和蒙古军士咬住,如果双方在伏击圈内混战,那么火炮的部署完全失去作用,吴宗睿只能下令登莱新军军士发起进攻了。
如此伤亡必定更大,诱敌深入战术失去了近乎一半的作用。
手持单筒望远镜的吴宗睿,走上了山坡,举起了单筒望远镜,静静的看着前方。
。。。
秦大龙的怒气终于迸发出来,他怒吼一声,用力夹了夹马腹,战马一声长嘶,突然加快了速度,其余撤离的将士,几乎是同一时刻做了同样的动作。
战马经过了十里地左右的高速奔袭,已经是疲惫不堪,此刻让战马加速,对于战马是莫大的损伤,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几乎不会有骑兵这样做。
追击明军的八旗军士和蒙古军士,就不会如此做,包括阿斯哈。
前方被追击的明军突然整体加快了速度,阿斯哈一点都不着急,眼睛里面反而露出了笑意,数十年在马背上生活的阿斯哈,当然明白明军这样做的后果,短时间之内能够加快战马的速度,但维持不了多长的时间,最好的结果是战马跑不动了停下来,最坏的结果是战马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八旗将士和蒙古军士绝不会这样做,他们爱惜胯下的战马。
不用阿斯哈下达命令,追击的大军,速度稍稍放缓了,近十里地的追击,战马也有些累了,稍稍歇息之后加速,就能够追上前方逃离的明军,将他们全数歼灭。
。。。
廖文儒脸色铁青,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山坡,吴宗睿就在山坡上面。
跟随秦大龙撤离回来的将士,看规模顶多千人左右,短短半个多时辰的时间,损失达到了一半,这是廖文儒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反观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损失明显小一些,顶多也就是损失三百人左右。
这是实力上的差距,抛开诱敌深入的原因,登莱新军全力拼杀,损失也会明显大于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
山坡上面,蓝色的旗帜终于高高举起来。
廖文儒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登莱新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机会。
廖文儒的眼睛里面,几乎喷出火来,他是绝不会放过这些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的。
。。。
“轰、轰、轰。。。”
密集的炮声响起的时候,阿斯哈有些发懵,他不自觉的开口大喊,要求所有人散开阵型,避开火炮,他的呼喊声起到了作用,身后以及左右追击的军士,迅速的散开。
可惜,阿斯哈至死都想不到,他们遭遇的是开花弹。
炮弹在追击的队伍之中爆炸,爆炸的地方,周遭数米范围内的战马和军士同时倒下。
阿斯哈愣住了,他没有见过这样的炮弹,按说明军最为厉害的就是红夷大炮,八旗军同样有红夷大炮,避开红夷大炮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骑兵的阵型尽量的散开,只要能够躲过红夷大炮的炮弹,就能够保证无事。
面对红夷大炮的轰炸,损失肯定会有,无法避免,但这样的损失,不至于让军士丧失战斗力,躲过炮弹的骑兵,会奋力朝着前方冲击。
 
第三百一十五章 盖州的收获
清晨,薄雾散去,吴宗睿眯着眼睛,看着前方的盖州城池。
昨日的战斗,以登莱新军完胜告终,满八旗正红旗城守尉阿斯哈被斩杀身亡,蒙古左营千户拒不投降同样被斩杀,登莱新军生擒正红旗八旗军士三百七十七人,生擒蒙古左营军士四百二十七人,登莱新军将士阵亡一千三百七十余人,重伤近一百人。
登莱新军主要的伤亡,还是来自于诱敌深入的战斗之中,秦大龙率领的两千军士,阵亡接近千人,之后围剿的战斗,伤亡倒不是很多。
驻守盖州的一千正红旗八旗军士,一千蒙古左营军士,合计两千人,几乎被全歼,战斗中逃脱之人寥寥无几。
出征以来,登莱新军阵亡和重伤的军士,已经接近一千七百人,以此代价,剿灭满八旗正红旗军士一千三百人,蒙古左营军士一千人,汉军五千余人,这样的胜利成果,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
登莱新军将士的士气,极其的高涨,私下里甚至出现了杀到沈阳去的议论。
吴宗睿还是冷静的,他很清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一方面是登莱新军有着很不错的战斗力,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八旗军的轻敌。
这样的战斗机会,今后再也不会出现了,为了今后面对八旗军有着作战的优势,登莱新军还需要系统性、大规模的训练。
根据情报分析,驻守盖州城池的后金军士,已经不足百人,登莱新军拿下盖州城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吴宗睿手上的马鞭,指向了盖州城池。
秦大龙率领的两千登莱新军军士,迅即发起了进攻。
这只是试探性的进攻,暂时没有使用火炮。
城墙上面看不见守卫的军士,城门关闭,同样看不见守卫的军士。
一股洪流朝着盖州城墙的方向而去。
洪流快要接近城墙的时候,依旧没有任何的反应,没有箭雨,没有火炮,什么都没有。
秦大龙楞了一下,打马朝着城门飞驰而去,他忘记了吴宗睿和廖文儒的嘱托,已经到了弓箭的射程范围以内了。
秦大龙来到了城门的前面,依旧没有任何的动静,他有些不敢相信。
抬着圆木的军士,同样来到了城门面前,他们喊着口号,抡起圆木撞向了城门。
“轰。。。”
“吱呀。。。”
城门居然是虚掩的,没有关上。
不仅仅是秦大龙等进攻的将士愣住了,包括吴宗睿和廖文儒等人,都愣住了。
很快,秦大龙醒悟过来,打马冲向了城门的甬道,诸多的将士跟随在他的身后,朝着城门的甬道冲去。。。
盖州城内异常的安静,大街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人。
在亲卫的严密护卫之下,吴宗睿进入了城池。
盖州已经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守备衙门是空的,在被迅速占领的衙门里面,倒是抓住了几个后金的官吏。
真想在这几个官吏的交代之中大白,原来昨日死里逃生的正红旗军士,回到盖州城内,带着钱财连夜逃之夭夭,驻守城池的近百名军士,跟随逃离,住在城内的满人,逃得更快,而这一切,盖州的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按照衙门的要求,辰时之前不准出门,老老实实呆在家里,被抓住的几个官吏,要么是年纪大了无法逃走,要么是不愿意逃走的。
廖文儒迅速开始了部署,首先占领了衙门的府库,以及城内的军营,派遣军士在大街上值守,严禁任何的军士劫掠百姓。
首先展开的是钱粮的清点事宜,以及军械库的清点,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要带走的。
接下来是对城内百姓的清点,有了衙门的黄册,清点的事情轻松很多。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盖州城内能够带走的东西,全部都要带走,一丝一毫都不留下。
吴宗睿倒是不会破坏城池,在他看来,这是在明目张胆的毁坏财富,除非是对攻城拔寨的战斗,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破坏城池,其余时候不要故意的烧毁破坏城池,万一登莱新军今后占领了这些地方,还是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来建设。
衙门里面的文书和地图,成为了吴宗睿最为关注的东西,其余的他倒不是很在意。
清点钱粮和军械的事宜,有廖文儒亲自负责。
两个时辰过去,城内依旧冷清,百姓不敢出门,也不敢打开商铺营业,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其实城内的汉人不少,不过他们已经习惯后金的统治了。
登莱新军唯一的一张告示张贴出去了,告示的内容很简单,登莱新军要求城内能够跟随迁移的人,悉数迁移,登莱新军将负责将他们运送到旅顺岛、金州、皮岛以及登州等地去。
这是一封强制性的告示,意味着盖州城内几乎所有的人,都要携带家财,跟随迁移。
告示给了盖州城内百姓不到五天的时间,五日之后,所有人都要跟随登莱新军撤离此地。
忙的晕头转向的廖文儒,来到了衙门的厢房。
厢房里面很安静,吴宗睿正在聚精会神看着衙门的文书以及地图。
“大哥,我们在盖州城调整五日的时间,下一步是不是接着攻打耀州城池。”
吴宗睿抬起头,看着廖文儒。
“文儒,你是不是觉得,我们攻打耀州城池之后,还要攻打海州城池,甚至是鞍山城池。”
廖文儒倒是没有客气,跟
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极的震撼
大明京城宵禁和戒严,大同以及宣府一带,已经陷入到完全的慌乱之中。
崇祯二年底到崇祯三年初后金鞑子入关的情形,再次出现。
其实大凌河城之战后,这样的情形,会数次出现,朝廷最为精锐的辽东边军,在大凌河城之战中,几乎损失殆尽,皇上和朝中文武大臣很清楚,大明已经没有可以直接与后金鞑子抗衡的军队了。
皇太极率领的大军,从大同入关,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从宣府方向入关,两路的后金鞑子进入关内,横行无忌,不管是兵部左侍郎、三边总督洪承畴麾下的大军,还是从辽东紧急调来防御的大军,都无法与后金鞑子对峙,他们唯有固守城池,消极对待。
大同与宣府一带的百姓,瞬间陷入到暗无天日的境况之中,他们家破人亡,房屋被烧毁,钱粮被掠夺,青壮人口被抢走,老弱妇孺被残杀。
后金鞑子所过之处,渺无人烟。
接连的胜利,明军的孱弱,让皇太极兴奋,他胸怀天下,想到的就是彻底推翻大明王朝,入主中原,从数次征伐的情形来看,他和后金距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至于说登莱新军,也许征伐漠南蒙古的时候,皇太极脑子里面还有一丝的印象,可是随着数次作战的胜利、掠夺的钱财和人口越来越多,皇太极已经想不到登莱新军。
八月初,皇太极率领的大军,兵锋已经覆盖整个的大同和宣府。
多尔衮建议,大军可以朝着大明京城的方向进攻,皇太极没有采纳这个建议,根据斥候的侦查,大明京城周边一带尚未完全复原,百姓并不富裕,八旗军士不可能攻陷大明的京城,此番作战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掠钱财和人口,朝着大明京城方向进攻,没有太大的意义。
不过皇太极也没有完全否定多尔衮的建议,如果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威胁大明京城,对于大明朝廷来说,也是沉重的打击。
盛京的情形,皇太极同样是关心的,征伐漠南蒙古之前,皇太极要求济尔哈朗负责盛京的所有事宜,代善与多铎协助,也就是说,盛京的诸多事宜,由济尔哈朗拍板,代善与多铎都不能够做出决定,
对于济尔哈朗,皇太极完全放心,但是他无法对代善和多铎完全放心。
后金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皇太极废除了四贝勒共同署理政务的规矩,将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之后,后金的权贵已经没有资格和能力与他叫板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皇太极同样谨慎,依旧需要随时知晓盛京的情形。
从盛京到宣府一带,近三千里,斥候快马禀报消息,异常的辛苦,好在八旗军士习惯马背上的生活,加之皇太极在关外不少地方设立有临时的驿站,所以传递消息的速度很快。
这一点颇具讽刺意义,皇上和大明朝廷废除了不少的驿站,导致信函以及消息的传达,速度大大降低,皇太极却在关外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之下,设立了不少的驿站。
北直隶,保安州。
州城已经被皇太极麾下的八旗军士拿下,而皇太极的行营,也设立在州城。
八旗军的兵锋已经席卷整个的保安州,多尔衮率领的前锋,开始进入到顺天府所辖的延庆,斥候侦查到,大明的京师进入到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
皇太极已经不需要率领大军四处的厮杀,他坐镇保安州的行营,指挥大军作战。
大军劫掠到大量的钱财以及人口,皇太极命令豪格,分别将钱粮和人口运送到盛京去,当然,属于多尔衮以及阿济格的钱粮与人口,他们也会派遣军士,朝着盛京的方向运送,对此皇太极倒不会有什么意见,按照朝廷定下来的规矩,多尔衮和阿济格奋力厮杀,立下了不少战功,其缴获的钱财人口,除开必须上缴给朝廷的,其余的属于多尔衮与阿济格所有。
从盛京来的斥候,进入到行营的时候,皇太极还在看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禀报的战报。
多尔衮的战报显示,八旗军士遭遇到了少量的抵抗,损失不大,应该说对于征伐大明的北直隶一带,没有多大的影响,且八旗军在野外行军的时候,几乎遇不见明军的抵御。
看到斥候呈上来的火漆封口的信函,皇太极的脸色微微变化。
前往漠南蒙古征伐的时候,皇太极特意叮嘱济尔哈朗,如果有特别紧急的军情,或者牵涉到朝廷稳定的事宜,用火漆封口的信函禀报。
拿起火漆封口的信函,皇太极的脸色微微发白。
站在下首的范文程,注意到了皇太极的脸色,他低着头,也在暗暗担心。
皇太极入关征伐,数次都带着范文程,毕竟范文程是汉人,熟悉大明朝廷的诸多事宜,能够给出一些不错的建议。
镇定了情绪之后,皇太极平静的撕开了信函。
“这、这怎么可能。。。”
皇太极一下子站起身来,脸色巨变。
下首的范文程,吓了一跳,身体有些微微的颤抖。
后金朝廷之中的争斗,范文程是知晓的,当初努尔哈赤病逝,定下了四贝勒理政的遗训,当时的皇太极,虽然成为了后金的大汗,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经过了数年的博弈,皇太极才剥夺和废除了其余三个贝勒的权力,真正掌握了大权。
难道说朝中出现了什么变故,如果真的是这样,后金迅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