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成也穿越,败也穿越,吴宗睿与这个时代的贡士不一样,他内心没有对于皇权的敬畏,仅仅将乡试、会试和殿试看做一个获取发展平台的机会,就算是得到皇上的青睐,他也不会真正的激动,更不会将自身卖给帝王家。

    这就是穿越的现实主义者的态度。

    所以等待即将开始的殿试,对于吴宗睿来说,是完完全全的煎熬。

    身边的卢发轩和史可法等人,略微发白的脸上,都是兴奋的神情,这让吴宗睿无语。

    卯时三刻,终于有鸿胪寺的官员走出大明门,带着诸多的贡士前往建极殿。

    和其他异常激动的贡士比较,吴宗睿几乎没有什么表情,这座代表皇权的紫禁城,他不知道进去过多少次,当然是作为游客进去的。

    走过金水桥,从左边甬道进去的时候,有贡士激动的身体发抖,因为进入这道门,就算是真正的进入到皇宫之中。

    中间的承天门常年关闭,大朝才会打开,仅供皇上与皇后进出,参加殿试的贡士倒是有一次机会,那就是金榜题名的时候,从承天门出去。

    吴宗睿低着头,闷头走路,压根没有抬头看。

    如此看来,他倒算是表现老成之人了。

    一个十六岁的贡士,进入皇宫之时,如此的平静,的确是少见的。

    吴宗睿不知道,他的表现,鸿胪寺的官员看的清清楚楚。

    队伍的前后左右都有鸿胪寺的官员,他们引路和维持秩序的同时,也要观察诸多的贡士,将其中一些贡士的表现禀报给吏部以及礼部的官员。

    终于看见了前方的建极殿。

    建极殿前方宏大的广场,让诸多的贡士激动,几乎所有贡士都抬头了,看着前方的建极殿和广场,脸色变得通红。

    吴宗睿依旧平静,看着眼前的建极殿,他颇为感慨,记得穿越之前在紫禁城游玩的时候,他甚至数过三大殿之间的砖块,以及走路需要多少步等等,三大殿后面皇上与后宫嫔妃生活的地方,他同样仔细看过。

    走上丹墀的时候,吴宗睿内心暗暗祈祷,终于要进入大殿了,这也意味着殿试快要开始了,能够参加殿试就是穿越之后最大的胜利,一个清晰的发展平台已经在他的面前呈现。

    一甲的状元、榜眼以及探花,吴宗睿压根没有想,想也想不到,他没有那么高的学识,二甲有一百个名额,他倒是想着搏一搏,会试的六十八名,殿试高中二甲有很大的可能。

    当然,殿试是策论,十六岁的他,与那些已经到中年甚至老年的贡士,相比较处于劣势。

    二甲与三甲,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为官方面,一般来说,二甲的前二十名,都是有可能进入翰林院,选拔为庶吉士的,其余的二甲进士,经过培训之后,一般被派往条件好的县担任知县或者府推官,如果运气好,甚至有可能出任知州,至于说三甲进士,原则上是排遣到各地出任知县。

    庶吉士没有品秩,但被认为是未来的内阁大臣人选,甚至是内阁首辅人选。

    吴宗睿如果成为二甲进士,名次在六七十名开外,能够被派遣到好一些的地方为官。

    他绝不想留在京城,那样将成为笼中鸟,陷入党争之中,压根没有施展的机会,弄得不好,还有可能遭受到牵连和贬斥。

    蝴蝶的翅膀扇动了,谁知道历史会不会突然改变。

    好在吴宗睿会试的名次,没有资格留在京城。

    “皇上驾到。。。”

    鸿胪寺官员的声音是异常洪亮的。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贡士都跪下了,包括吴宗睿,没有人抬头,培训的时候鸿胪寺的官员一再强调,绝不能随意抬头看,若是有这样的动作,会被取消殿试的资格。

    “平身。。。”

    一个清亮的声音传来,颇为老成,但中气不足。

    坐下之后,吴宗睿终于可以用余光看向大殿丹墀上面的皇上。

    很可惜,距离有些远,角度也是问题,压根看不清楚丹墀上面的皇上。

    这很正常,三大殿的设计就是如此,大殿里面的臣子,如果不抬头,压根看不清楚丹墀上面的皇上,如果抬头仔细看,又属于鲁莽和失态的行为,很有可能遭遇到言官的弹劾。

    丹墀上面的皇上,能够看清楚前方大殿里面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

    这是皇家尊严与神秘所在,不容亵渎。

    。。。

    辰时一刻,殿试终于开始。

    辰时三刻,皇上已经离开建极殿,留在建极殿代表皇上住持会试的,是礼部尚书温体仁以及礼部左侍郎周延儒。

    不要看现如今温体仁是周延儒的上级,不过很快周延儒就要成为温体仁的领导,一直到崇祯六年,处心积虑的温体仁才扳倒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

     




第六十三章 殿试之后
    (感谢袁弘书虫的打赏,谢谢了。)

    “己巳年三月二十九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宣制毕。”

    。。。

    礼部左侍郎周延儒,手持卷轴,开始宣布殿试二甲的名单。

    。。。

    “江西行省赣州府安远县贡士吴宗睿,钦点第二甲第四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

    “河南行省开封府详符县贡士史可法,钦点第二甲第七十七名,赐进士出身。”

    。。。

    “江西行省赣州府宁都县贡士卢发轩,钦点第二甲第八十七名,赐进士出身。”

    。。。

    吴宗睿、史可法与卢发轩三人,同时得中二甲进士。

    不过三人的名次,在二甲之中都算是靠后的,进入翰林院没有可能。

    吴宗睿无所谓,他本来就不想留在京城,史可法与卢发轩二人是喜悦的,能够成为二甲进士,已经很不错了。

    四月初一,三人一同前往吏部。

    按照朝廷的规矩,除开直接授官的状元、榜眼以及探花,其余进士都是要参与吏部组织的培训,接着视培训的情况授官,但这一次的情况不一样,二甲的一百名进士,以及部分的三甲进士,直接授官。

    卢发轩和史可法等人感觉到吃惊,也很高兴,他们不知道其中缘由。

    吴宗睿是清楚的,历史还在按照原来的轨迹前行,二月底,皇上敕令内阁以及吏部,清理朝中魏忠贤的余党,一共处理了一百四十一人,三月初,内阁与吏部考察京官,同样处理了不合格的一百余名京官,大量的职位空缺出来,三月中旬,朝廷从地方上调整大量的官吏进入京城。

    地方上出现了不少的空缺,本次殿试的二甲进士和部分的三甲进士,直接授官。

    授官是按照名次来的,二甲的前二十名,原则上会进入翰林院,被选拔为庶吉士,其余二甲进士,则按照名次的高低,以及地方上的评语,被授予从五品到七品的官员。

    吏部外面的大院,以及有近两百人等候,这里面吴宗睿唯一关注的是张采。

    张采为三甲同进士,但是名次靠前,此番也会被直接授官。

    吴宗睿、卢发轩与史可法三人低声说话的时候,张采主动走过来了。

    “瑞长兄、宪之兄、路廷兄,恭喜了。”

    尽管脸上还带着一丝桀骜的神情,但张采过来打招呼的时候,表现还是恭敬的。

    大明读书人之间的规矩是严格的,不管你学识多高,也不管你在参加殿试之前有多大的名气,一旦殿试名次确定下来,名次靠后之人,见到成绩比自己好的进士,还是要恭敬的。

    这就是读书人之间尊荣的规矩。

    张采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吴宗睿、史可法与卢发轩三人,全部都是进士出身,身份自然比张采要尊贵一些。

    史可法与卢发轩两人脸上带着笑容,但同时看向了吴宗睿,三人之中,吴宗睿的名词最高,两人可不会在吴宗睿之前开口说话。

    “原来是受先兄,久仰久仰了,我们之间同喜同喜。”

    吴宗睿同样是抱拳稽首行礼,他可不会托大,更不会乱了读书人间的规矩。

    “惭愧惭愧,瑞长兄十六岁的年纪,高中二甲,宪之兄比我年少五岁,路廷兄与我同年,你们都是二甲,我是三甲,在你们面前,我可不敢放肆。”

    吴宗睿摆摆手,他知道张采是太仓应社的盟主,马上就要成立的复社,张采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可也是实际上的盟主之一。

    张采主动上前来打招呼,应该与贺耀廷等人有关,与应社和豫章社有关。

    这是机会,吴宗睿如果抓住,可以缓和与复社之间的关系,他不想在起步的时候,为自己树立一个大大的对立面。

    “受先兄此话不妥,太仓应社天下闻名,受先兄乃是盟主之一,名动朝野,我听闻应社盟主张溥召集天下读书人在苏州尹山聚会,从者数千人,声势浩大,想必在尹山的聚会,受先兄亦是诸多读书人的榜样,与受先兄比较,我只是知晓读书,不值一提。”

    张采微微有些发愣,他想不到年轻的过分的吴宗睿,说话如此的老道,难怪不少人说起这位殿试最年轻的进士的时候,都是交口称赞。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和会试,全部都是一次过关,全部高中,太少见了。

    当初贺耀廷说及吴宗睿的时候,张采还不是特别在意,在他看来,吴宗睿无非是有着超乎他人的智慧,这等的年纪,能够有什么阅历。

    现在看来,他还是轻慢了,此人可能成为应社真正的对手。

    “瑞长兄的话语,让我惭愧,既然参加了殿试,成为三甲同进士,那就一心为朝廷做事,应社之事,由天如去负责了,我不会插手其中任何事情,这虚名无所谓了。”

    吴宗睿微微眯了一下眼睛,看样子张采一时半会不会忘记某些事情。

    也难怪,读书人如果记仇了,一定会找回场子。

    当初在南昌府城的时候,吴宗睿对万时华、徐世溥以及豫章社的时候,毫不退让,来到京城之后,面对贺耀廷的拉拢,也是明确推辞。

    如此情况之下,想要简单的几句话,改善与应社或者复社之间的关系,想的过于的美好。

    。。。

    吏部尚书王永光走出来的时候,近两百人迅速安静下来。

    王永光不会直接参与进士授官的事宜,不过他会代表朝廷和吏部,给予新科进士一定的鼓励,无非是让这些新科进士尽力的做事情。

    “咳、咳、咳。。。”

    “本官代表朝廷,与诸位新科进士见面,本官先是要恭喜你们,吏部将会给你们授官,本官希望你们勤勉做事,不要辜负皇上与朝廷的期望。。。”

    &



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
    “瑞长,恭喜你了。。。”

    “同喜同喜,我们干了这杯酒。。。”

    面对史可法与卢发轩的时候,吴宗睿的表现还是自如的,脸上带着笑容,其实对于出任南直隶应天府推官,他是不满意的。

    应天府推官,从六品的品秩,比史可法与卢发轩,都高出了半个品秩。

    吴宗睿还是想出任知县,尽管只是正七品,但是能够主政一方,有着不小的自主权,而且越是偏远地方的知县,越是有利于发展自身的势力。

    推官相当于几百年之后的法院院长兼任审计局局长,主管的就是审案与审计的事宜,在府尹或者知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个职位,其实是辅助性的职位,审案由知府大人直接把握,每到审案的时候,推官坐在知府大人左下首,在知府大人断案的过程之中,时刻予以提醒。

    当然,推官在断案的过程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

    至于说账目的审计,更是一塌糊涂,推官是不可能真正对各县的账目展开审计的,就算是对府衙的诸多开销,也不大可能进行真正的审计。

    推官这个职位,更大程度是锻炼,如果表现好,得到知府大人的赞誉,上下的关系处理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提拔,出任朝廷六部的正六品主事。

    接下来发展的道路就很明确了,从六部的主事开始,一步步升迁,从五品的员外郎,正五品的郎中,升迁到正五品的郎中,进入下一个关键的步骤,运气好的进入都察院,兼任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到地方上去锻炼,若干年之后,最终回到六部,出任正三品的侍郎,运气不好的,则有可能出任正四品的知府。

    一般情况之下,二甲三十名开外的进士,奋斗一辈子,能够成为六部的尚书,那就是祖坟上面冒烟了,进入内阁是不可能的。

    应该说吴宗睿能够成为从六品的应天府推官,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照。

    吴宗睿担心的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南直隶。

    南直隶人才辈出,明末几乎左右了大明朝廷,不管是东林党人,还是复社,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南直隶属于典型的风花雪月的地方,就算是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的时候,南直隶所辖的南京城,依旧是莺歌燕舞。

    吴宗睿前往应天府出任推官,不可避免要与复社诸多成员接触,这里面就有复社的盟主张溥,以及杨廷枢和吴伟业等人。

    吴宗睿不想过早的与复社发生冲突,他想着在自身力量强大的时候,与东林党或者复社接触,那个时候掌握有绝对的主动权。

    可惜事态的发展,并非是他想象的。

    “瑞长,九个多月时间,娶亲足够了。。。”

    看着史可法关注的神情,吴宗睿无法开口,这也难怪,大凡两榜进士,悉数都是成家了,没有婚娶的进士,如同大熊猫一样珍贵稀奇。

    没有成家,并非是好事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寒窗苦读,培养读书人优秀的品行,进而金榜题名,报效朝廷,所谓齐家,广义上泛指经营好家族,归根结底还是经营好小家庭。
1...2324252627...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