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混账,登莱新军凭什么这么说,真的以为我害怕吗。。。”

    张献忠的怒气再次上升,不过他们没有下达大军出击的命令。

    这些被登莱新军放回来的义军军士,是绝不会说谎的,而且张献忠也知道登莱新军的名气,当年登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不同的思绪(1)
    山东,济南府城,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看着手中的文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先生,文儒、罗典召和罗典勇他们做的很好,张献忠的先头部队,近五万人被剿灭,张献忠大部已经朝着淮安府城的方向而去,接下来,我们还是要提醒文儒他们,可不要一时兴起,发起对张献忠部的进攻,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守在徐州和宿州等地,等待张献忠与丁启睿大人对决的结果。”

    曾永忠看着吴宗睿点点头。

    “大人说的是,昨日属下看了罗典勇将军的文书,还真的有些担心,张献忠部在徐州的所作所为,属下看了都忍不住,想着狠狠的教训张献忠,属下觉得,大人有必要提醒廖都督,罗典召将军和罗典勇将军,务必时时刻刻想着大人确定的战略。。。”

    吴宗睿对着曾永忠挥挥手。

    “先生可不要这样说,登莱新军向南直隶扩展,这是集思广益确定下来的战略,可不要将所有的功劳都归结到我的头上,对了,文儒在文书里面说了,生擒张献忠义子刘文秀,不过刘文秀很顽固,根本无法招募,您看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刘文秀啊。”

    其实吴宗睿很想招募刘文秀,包括李定国等人,根据史书的记载,刘文秀和李定国都是难得的悍将,作战勇猛,在张献忠阵亡之后,还率领义军与清兵对决,坚持到最后一刻。

    不过,穿越十多年的时间,吴宗睿很清楚,史料与感情代替不了现实,不管刘文秀和李定国等人多么的骁勇,不能够为己所用,那就没有丝毫的价值,有些时候反而会起到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这些事情上面,他需要征询曾永忠等人的意见。

    曾永忠皱着眉头,略微的沉吟了一下。

    “大人,属下觉得,对于流寇必须要下狠心,当初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造反,皇上和朝廷其实有好多次的机会可以彻底剿灭他们,可就是因为犹豫和心软,导致流寇的队伍不断的壮大,十多年时间过去,已经威胁到朝廷了,属下记得大人说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至于如何的处置刘文秀,属下觉得让廖都督直接作出决定。”

    吴宗睿点点头。

    “也好,此事就拜托先生给文儒写去信函,告知处理的建议,我就不给文儒写信了,免得文儒揣摩我的心思,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了。”

    说到这里,吴宗睿站起身来,转移了话题。

    “先生,刚刚我想到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后金的皇太极,好长时间没有动静了,难道他不知道登莱新军抽调了大量的军士进入山东、进入南直隶征伐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驻守在辽东的登莱新军将士,总人数不足二十万人,如果皇太极此刻倾巢出动,还是令我们头疼,虽然我觉得,皇太极不大可能做出此等的决定,但我们还是需要小心应对。”

    “第二件事情,张献忠部朝着淮安府城的方向而去,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包括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大人,很快就能够察觉到张献忠的用心,丁大人一定会倾尽全力护卫淮安府城,毕竟漕运总督府在淮安府城内,如果淮安府城被张献忠攻陷,丁大人无法交代。”

    “不要多长的时间,丁大人和张大人就能够明白我的用心了,他们肯定是痛骂我,这点我倒是无所谓,不过有一点,我考虑不能够让张献忠部真的攻陷淮安府城,毕竟我曾经担任淮安府知府,眼睁睁看着繁华富庶的淮安府城被毁掉,于心不安,徐州州城几乎被张献忠彻底毁掉,淮安府城决不能重蹈覆辙。”

    “我说的这两件事情,不知道先生是怎么看的。”

    曾永忠低头思索了几分钟的时间,才抬头开口回答。

    “大人,属下觉得后金的皇太极,暂时不用过多的考虑,我登莱新军在辽东严阵以待,若是八旗军敢于大举入侵,登莱新军必定痛击他们,再说了,皇太极已经知晓登莱新军的骁勇,若是没有做好万全的充足的准备,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有任何动作的。”

    “更加关键的是,我们通过互市与钱庄,基本掌控了后金的经济,一旦我们关闭了互市,钱庄亦断绝与后金、蒙古部落的钱财交易,他们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属下觉得,皇太极也应该知道这一点。”

    “至于说丁启睿大人和张国维大人,属下觉得,越早让他们明白大人的意图越好,我登莱新军已经掌控了山东和辽东的部分地方,接下来必定往南方扩展势力,争取能够尽早的掌控南方的大片地方,不管是漕运兵丁,还是南方各镇的军队,包括南京京营,中都留守司,其战斗力都不值一提,我登莱新军掌控南直隶是必然的。”

    “大人,张献忠部进攻淮安府城,必定与丁大人之间有一场恶战,我登莱新军在双堆集击败和剿灭张献忠部线头部队的消息,丁大人很快能够知晓,张大人也能够知晓,如此他们就知道我登莱新军的强悍了。”

    “属下倒是觉得,丁大人很有可能轻视张献忠部,觉得其战斗力不行,所以在固守淮安府城的时候,很有可能命令军士出城与张献忠部厮杀,如此很有可能导致失败。”

    “大人说不能够让淮安府城失



第七百三十六章 不同的思绪(2)
    打马朝着淮安府城方向疾驰而去的丁启睿,脸色阴晴不定。

    就在两天前,丁启睿还处于狂喜的状态,斥候传来准确的消息,流寇张献忠的先头部队,在双堆集遭遇登莱新军的伏击,几近全军覆没,张献忠的义子刘文秀被生擒,张献忠部整体撤离,不敢继续往凤阳府城的方向而去。

    登莱新军突然出手,让丁启睿如释重负,凤阳府城总算是彻底安全了,谁都知道登莱新军的强悍,只要登莱新军继续围剿,张献忠部很有可能被彻底剿灭。

    仅仅一天之后,斥候再次传来消息,徐州已经被登莱新军守卫,流寇张献忠部离开凤阳,朝着淮安府城的方向而去。

    听到消息的丁启睿,大为吃惊,几乎不敢相信,在他看来,登莱新军已经歼灭张献忠部的先头部队,这个时候就应该一鼓作气,继续进攻,彻底剿灭张献忠部,如此南直隶就彻底稳定安全了,再也不用担心遭遇流寇的侵袭。

    反复证明了消息的准确性之后,丁启睿突然明白了什么,他迅速下达了命令,宿州城仅仅留下千余名军士守卫,其余军士昼夜兼程,前往淮安府城,务必赶在张献忠部之前抵达淮安府城,且固守淮安府城,抵御流寇的进攻。

    命令下达之后,丁启睿没有犹豫,没有耽误,动身前往淮安府城。

    同时,他的亲笔信函也送往南京,交给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丁启睿早就怀疑,蓟辽督师吴宗睿凭什么派遣登莱新军大规模进入南直隶,帮忙剿灭流寇张献忠,要知道朝廷没有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剿灭流寇,而且皇上和朝廷对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早就有不好的看法,认为吴宗睿会成为下一个藩镇,皇上几次准备惩戒吴宗睿,无奈吴宗睿掌控了强悍的登莱新军,且中原的局势一直都不稳定,皇上和朝廷必须依靠登莱新军稳定辽东的局面,让后金鞑子不敢趁火打劫,如果中原的局势大乱,后金鞑子又趁机入侵北直隶,那么局势将更加的糟糕,甚至是彻底失控。

    隐隐的,丁启睿察觉到了,吴宗睿派遣的登莱新军,一旦进入了南直隶,恐怕就不会撤离了,想想山东就是如此,登莱新军进驻山东之后,压根没有撤离的意思,而且丁启睿还听说,山东各镇的军士,要么被编入登莱新军之中,要么被强行的遣散,各地的卫指挥所形同虚设,早就失去了意义,这说明,吴宗睿彻底掌控了山东。

    登莱新军进入南直隶,难道是想着彻底掌控南直隶吗,那样吴宗睿的胃口也太大了一些。

    这是丁启睿的预测,但没有得到证实。

    想通了这一层,丁启睿骤然发觉,淮安府城危险了。

    登莱新军怕是不会马上驰援淮安府城,守卫淮安府城的任务还是需要漕运兵丁和江北四镇三州的军士来完成。

    更深一层的可能性,丁启睿压根不去想了,这不是他考虑的事宜,如果局势真的朝着那一步发展,丁启睿的责任,就是禀报皇上和朝廷,让皇上和朝廷来处理这些事情,同时他也要将消息告知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让南京方面做好一切的准备。

    丁启睿写给张国维的信函,没有提及此事,只是将张献忠部被登莱新军打败,以及张献忠部已经朝着淮安府城移动的消息,告知了张国维。

    尽管张献忠部的先头部队被登莱新军打败了,不过其主力部队还在,也就是说,张献忠麾下依旧还有三十万左右的兵马,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丁启睿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淮安府城必须要保住,不能够有闪失,毕竟漕运总督府就在淮安府城,如果淮安府城失陷,漕运总督府也就被流寇占据了。

    丁启睿是漕运总督,如果漕运总督府被流寇攻陷和占据,他这个漕运总督,同样要遭受到皇上和朝廷的严厉惩戒,所以当前最为重要的事宜,就是守住淮安府城。

    “禀报大人,流寇张献忠部加快了行军的速度,距离淮安府城不足二百里地了。。。”

    丁启睿的脸色骤变,驻守宿州的漕运兵丁、江北四镇三州的四万多军士距离淮安府城还有近三百里地,如果让张献忠部提前抵达淮安府城,四万多军士根本无法进攻张献忠部,唯有提前进入淮安府城,才能够固守。

    淮安府城内驻守的军士不足两万人,根本无法抵御张献忠部三十多万人的进攻。

    心急火燎的丁启睿,同时对着斥候与传令兵开口了。

    “马上再去侦查,随时禀报斥候的消息,命令大军,加快行军速度,昼夜兼程,赶赴淮安府城,务必在流寇之前抵达淮安府城。。。”

    。。。

    南京,兵部尚书官邸。

    张国维将丁启睿的信函放在桌案上面,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登莱新军在双堆集打败张献忠部先头部队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作为略微超脱一些的旁观者,张国维早就对登莱新军突然进入南直隶的目的表示了怀



第七百三十七章 终于动手(1)
    开封巡抚衙门,厢房,激烈的争吵声音不断的传出来,这是李自成与罗汝才争辩的声音。

    义军之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攻陷开封府城之后,李自成和罗汝才都称王,李自成为“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不过两人的封号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从封号上面来看,就是以李自成为主,以罗汝才为辅,任何人都能够明白。

    罗汝才对于这样的封号自然是不满意的,不过义军队伍之中,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悍,在实力的面前,罗汝才不得不低头,但内心里面,罗汝才绝无从属李自成的想法,他以及他麾下的义军,依旧是独立的,不会完全听从李自成的号令。

    攻陷开封府城之后,前来投靠的各路义军骤然增多,到了这个时候,罗汝才很注意了,他注意与投靠过来的各路义军首领搞好关系,而且建议李自成给予各路义军足够好的待遇,当然,也包括这些义军首领短时间之内还能够率领各自麾下的军士。

    罗汝才的这些做法,李自成看在眼里,他可不是傻子,明白罗汝才是什么意思,不过攻陷开封府城的时间不长,义军需要稳定,而且还有其他各路义军前来投靠,如果大军出现内讧,李自成可能成为其他各路义军首领嘴中的笑谈,甚至可能有投靠的义军离开。

    在关乎义军下一步行动该往哪个方面发展的时候,李自成与罗汝才的意见完全不能统一,罗汝才建议稳住河南行省的同时,往南朝着湖广的方向发展,为义军今后往南方大规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李自成则认为,义军需要朝着陕西和山西的方向发展,完全掌控了陕西和山西行省之后,义军的力量将更加的壮大。

    两人的意见完全不能够统一,对于义军下一步的行动自然有影响,而且罗汝才这一次表现的很强硬,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让李自成很为难,如果李自成一定坚持自己的意见,很有可能导致义军的分裂。

    所以李自成迟迟没有下达决心。

    看见李自成没有做出决定,罗汝才也不着急。

    义军驻守开封府城期间,李自成接受了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的建议,分兵据守河南行省各地,河南府、彰德府、卫辉府、归德府、南阳府、汝宁府以及汝州等地,悉数派遣了军士,而且李自成还按照大明王朝军队的建制,在这些地方设立了卫所。

    同时,李自成开始在河南行省招募读书人,进入到各级官府之中,让他们来治理地方,按照大明王朝的体例开始征收赋税。

    对于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提出的开科取士的建议,李自成暂时没有采纳,倒不是说李自成不愿意更大规模的招募人才,而是河南行省遭遇多次的征伐,不少地方赤地千里,士大夫以及士绅家族,要么被义军灭掉,要么早就逃往其他的地方去了,如此情况之下,贸然的开科取士,如果没有读书人参加考试,岂不是让李自成颜面扫地。

    正月过去,二月到来,当张献忠部攻陷南直隶所辖徐州州城的消息传来之后,李自成再也忍不住了,义军在河南行省修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而且李自成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正在陕西招募军士,不断扩充力量,其麾下的兵力已经接近五万人。

    朝廷大军的战斗力是强于义军的,这一点李自成很清楚,如果任由孙传庭扩充力量,待到其力量足够大的时候,一定会发起对河南的进攻,到了那个时候,等待李自成的将是一场无法预料结局的恶战。

    李自成绝不愿意看见这等情形的出现,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主动出击,义军大规模的进攻西安府城,则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一定会驰援,或者是死守西安府城,这样义军就有机会与孙传庭展开决战,以兵力上面的优势打败孙传庭。

    只要打败了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则大明王朝在陕西以及山西大部分地方将没有兵力可调,李自成也就能够完全掌控这些地方了。

    李自成苦口婆心的劝解罗汝才,且拿出斥候侦察到的准确的情报,希望罗汝才能够改变主意,同意义军往西过潼关,进攻陕西的西安府城。

    可惜罗汝才依旧没有改变主意,而且语气比以前更加的强硬。

    李自成发怒了,于是,争吵的声音从厢房里面传出来。

    。。。

    “大元帅,我不同意义军往西进军,你如果做出了最终的决定,我愿意驻守开封府城,机会合适的时候,我领兵进击湖广。。。”

    李自成眼睛里面几乎要喷出火来,让他率领大军进攻西安府城,让罗汝才留守开封府城,这是天大的笑话,罗汝才内心本来就不满意,等到李自成率领大军离开开封府城,过潼关进入陕西境内,罗汝才突然翻脸,李自成将彻底失去河南行省,以前辛辛苦苦的征伐,等于是给罗汝才做了嫁衣裳。

    “大将军,我说过了,义军本就是一个整体,既然往西进攻西安府城,你我一定是都要参与作战的,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正在陕西招募军马,如果等到他的力量足够强大,义军将要面临巨大的危险,至



第七百三十八章 终于动手(2)
    罗汝才的突然摊牌,让李自成猝不及防,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其实李自成早就有准备,当初他率领义军攻陷洛阳府城,前往南阳府城与罗汝才联合作战,拿下南阳府城,自身的威望达到了巅峰,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自成已经将罗汝才麾下的义军看做是自己的部队了。
1...270271272273274...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