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吴宗睿说的很平静,可在曾永忠和乔明俊等人听来,却是惊涛骇浪,吴宗睿曾经分析过,李自成是绝对容不下罗汝才的,迟早会对罗汝才动手。

    李自成正月在开封府城称王,这才一个多月时间,同时称王的罗汝才就被斩杀了,而且投奔李自成的高应登,同样被斩杀。

    每当面临大事,吴宗睿的分析和判断都是异常准确的。

    吴宗睿说完之后,曾永忠跟着开口了。

    “大人,李自成杀了罗汝才和高应登,完全掌控了百万大军,属下以为,接下来他肯定要西进,攻打西安府城,一旦拿下西安府城,李自成的力量将更加的壮大。。。”

    吴宗睿点点头,看向了乔明俊。

    “乔明俊,你是怎么看的。”

    乔明俊抬头,脸上带着慎重的神情。

    以往乔明俊是没有这等资格的,吴宗睿很少开口直接询问,一般都是询问廖文儒和刘宁等人,乔明俊偶尔跟着开口说话。

    “大人,属下觉得,李自成首要进攻




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剧的伏笔
    内阁首辅张四知,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就连秉笔太监王承恩,也是低着头,站在朱由检的身后,一言不发。

    奏折被仍在地上,到处都是,但是无人敢弯腰去捡起来。

    “你们都给朕说说,给朕好好说说,朕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

    “李自成占领了河南行省,居然开始派遣官吏,开始征收赋税,你们是不是还要朕给李自成一个封号,让李自成和后金鞑子一样,登基称帝吗。。。”

    “朕早就觉得吴宗睿有谋反的心,你们都畏惧吴宗睿,畏惧登莱新军,都说登莱新军稳定了辽东,现在很好啊,朕看着登莱新军控制了山东,接着又进入了南直隶,名义上是剿灭流寇张献忠,其实就是想着控制整个的南直隶,朕是不是也要让吴宗睿登基称帝啊,朕是不是应该让贤,让吴宗睿来做大明的皇帝啊。。。”

    “你们口口声声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如此危机的时刻,你们究竟做了什么,除了勾心斗角,除了争权夺利,你们还能够做什么。。。”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的奏折,漕运总督丁启睿的奏折,五省总督孙传庭的奏折,包括六部的奏折,全部被朱由检直接扔到了地上。

    朱由检的话语,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投掷到偏殿众人的头上和心里。

    中原的局势混乱,已经无法控制了,偏偏流寇张献忠进入南直隶,让大明的南方也陷入到动荡之中,这也罢了,朱由检相信,凭着南京京营、漕运兵丁以及南直隶各镇的大军,能够彻底打败和剿灭张献忠部,或者说张献忠压根不会在南直隶作乱,朝廷不需要过于担心南方的局势,谁知道如此关键的时刻,驻守辽东和山东的登莱新军,也趁机进入了南直隶。

    尽管登莱新军打败了张献忠的先头部队,剿灭了数万流寇,保住了凤阳府城,但登莱新军占据了徐州,不愿意乘胜追击张献忠部,而是看着张献忠部的主力进攻淮安府城,这样的行为,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其进入南直隶的目的。

    淮安府城被张献忠部包围,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在奏折中不断解释,说不愿意驰援淮安府城,是担心南京府城的安危,必须让南京京营的军士守卫南京府城,张国维还在奏折上面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登莱新军继续围歼张献忠部。

    蜷缩在陕西的五省总督孙传庭,面对气势日益嚣张的李自成,同样不愿意主动发起进攻,说什么兵力暂时不够,还需要大规模的招募,等到军士的实力和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够发起对李自成的总攻。

    漕运总督丁启睿的奏折好不到哪里去,除开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驰援淮安府城,就是弹劾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言张国维没有调拨南京京营的军士驰援淮安府城。

    登莱新军有十多万军士在南直隶,固守徐州和宿州两处,丁启睿视而不见,奏折里面没有提及登莱新军。

    这一切,让朱由检感觉到巨大的危机,感觉到了透心凉。

    锦衣卫奏报,李自成斩杀了罗汝才,且断言流寇已经陷入内讧之中,这让朱由检啼笑皆非,明明是李自成为了巩固权力斩杀了罗汝才,锦衣卫却说流寇陷入内讧之中,李自成掌握了权力,没有了掣肘,乾钢独断,发展将越来越快,假以时日,必定威胁到京城。

    可惜的是,面对这一切,朱由检唯有发脾气,没有其他的办法。

    中原已经没有可以抽调的兵力,驻守延绥和宣大等地的兵力,数次抽调,已经很薄弱了,朱由检不敢继续抽调,如果北面的边关无兵驻守,后金与蒙古部落可以绕过辽东,轻易入侵,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江山就真的保不住了。

    至于说南方,张献忠部数十万兵马,完全牵制了南直隶的兵力。

    还有一个令朱由检咬牙切齿的原因,那就是南方各镇的总兵,悉数都开始自保,不愿意被抽调到北方去,而且地方上的巡抚,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千方百计的留下本地的军士,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湖广剿总兵官左良玉,控制的兵力据传达到了二十万人,不仅不服从湖广巡抚的调遣,也不服从朝廷的调遣,朱由检非常后悔,当初如果下定决心,不仅仅是斩杀贺人龙,连着左良玉一同斩杀,也不会有如今的局面了。

    大明几乎找不到平静的地方了,如果一定要找到,也就是北直隶和辽东略微平静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地方的稳定,依靠的就是登莱新军,如果没有登莱新军驻守辽东,后金鞑子早就数次入侵北直隶了。

    现在看来,朝廷唯一能够抽调的,唯有登莱新军了。

    但朱由检不敢抽调登莱新军,他察觉到了吴宗睿的野心,如果朝廷抽调登莱新军,正好给了吴宗睿理由,让其能够控制大明的更多地方。

    后金的皇太极没有任何的动静,所以辽东和北直隶颇为稳定,这本来是好事情,却让朱由检莫名的感觉到焦躁,如果后金的八旗军大举入侵辽东,必定和登莱新军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让吴宗睿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往山东和南直隶扩充势力。

    朱由检很清楚,必须要控制眼下的局势,不惜一切代价控制,如果任由局势恶化下去,大明的江山就真的保不住了。

    朱由检认为,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五省总督孙传庭的身上。

    局面看上去的确很纷乱,但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够化解。

    &n



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
    刘文秀被带上来的时候,罗典勇的神色很不好,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劝降了,前两次的劝降,罗典勇的耐心消磨殆尽,要不是廖文儒和罗典召专门打过招呼,罗典勇不会有第二次的劝降,早就一刀斩杀了刘文秀。

    罗典勇率领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悉数驻扎在徐州州城一带,罗典召率领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则是驻扎在宿州城附近,廖文儒率领其余的登莱新军将士,活动在灵璧和虹县一带,三路的登莱新军,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彻底堵住了张献忠部离开南直隶的道路。

    在彻底打败张献忠先头部队,生擒刘文秀之后,登莱新军其实进入了修整的阶段,可谓是坐山观虎斗,他们不会继续发起对张献忠部的进攻,而是让张献忠部与漕运总督丁启睿去拼命的厮杀,不管双方谁获取最终的胜利,登莱新军都会毫不犹豫的进驻和占据淮安府城。

    刘文秀的脸上带着木然的神情,被登莱新军生擒之后,他没有在宿州逗留,翌日就被押解到前往徐州城,看到徐州城墙的刹那,刘文秀内心还是有些震颤的,他知道义军军士在城内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可以说,义军离开徐州城的时候,几乎夺走了城内所有的财物,斩杀了城内近一半的百姓。

    本以为进入城池之后,看见的应该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可实际情况让刘文秀大为吃惊,尽管徐州城依旧能够看见战斗厮杀留下的痕迹,譬如说城墙上面已经变得乌黑的血渍,但徐州城内的秩序已经恢复了,大街上能够看见来来往往的人,这些人的脸上,没有太多的怨毒和仇恨,而且他们好像不畏惧在大街上巡逻的登莱新军军士。

    刘文秀跟随张献忠征伐十余载,自然明白城内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墙角有一团烧尽的灰烬,那是吴宗睿写来的信函,如果不是因为这封信函的出现,刘文秀已经变成了一具尸首,不可能出现在罗典勇的面前了。

    “刘文秀,我们已经是第三次见面了,我登莱新军之中,从来没有如此招募军士的方式,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啊。。。”

    罗典勇看着刘文秀,带着不屑的语气开口了。

    刘文秀看了看罗典勇,没有开口回答,脸上的神色依旧是木然的。

    “刘文秀,看样子你是抱着必死的想法了,也罢,今日我就和你好好说说,说一说你们义军,说一说你们的诸多行径,让你死了也能够瞑目。。。”

    刘文秀的脖子转动了一下,看着罗典勇,终于开口。

    “那就谢谢了。。。”

    刘文秀的声音有些嘶哑,浑身毫无生气,应该没有从失败的阴影里面走出来,说起来也是,义军的先头部队败的太惨了,足足五万人,没有像样的抵抗,甚至没有排列出来作战的阵型,就彻底崩溃,败在了登莱新军的进攻之下。

    作为先头部队的副总指挥,刘文秀经历了全部的战斗,与其说他是坚持到最后一刻,不如说是看着义军惨败,看着来不及抵抗的义军彻底的崩溃,看着无数的兄弟倒在自己的面前,这样的滋味,放在任何指挥官的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

    如此的惨败,让刘文秀看清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义军绝非是登莱新军的对手,不要说义父张献忠麾下的义军,就算是风头强劲的闯王李自成,怕也不是登莱新军的对手,说白了,对阵登莱新军的时候,义军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刘文秀的心,全部都在义军的身上,当他的希望破灭,眼看着义军没有未来的时候,内心的支撑瞬间垮掉,这个时候,用行尸走肉来形容刘文秀,一点都不过分,如此情况之下,刘文秀没有想着活命,也许被登莱新军斩杀,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解脱了。

    廖文儒、罗典召和罗典勇是不会明白刘文秀内心感受的,他们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刘文秀,不管刘文秀如何的优秀,也不管刘文秀如何的骁勇,在他们看来比不上登莱新军之中寻常的军士,朝着火器作战转型的登莱新军,最为需要的是集体的配合,如果刘文秀不能够归心,不能够真正成为登莱新军之中的一员,那就没有任何的作用,杀掉一点都不可惜。

    吴宗睿的信函,罗典勇看的不是很明白,他自认是粗人,绝对效忠吴宗睿,按照吴宗睿的要求做事情就可以了。

    再次看了看毫无生气的刘文秀,罗典勇有些怒了,就算是刘文秀是人才,可登莱新军压根不缺人才,多一个刘文秀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刘文秀,既然你一心求死,那我就直说了。”

    “你是张献忠的义子,跟随张献忠作战十多年了,也算是身经百战,可惜的是,你们造反十多年了,和朝廷大军厮杀十多年,究竟为什么作战,你压根不明白。”

    “当初张献忠造反,并非是没有饭吃,他在延绥军中,违反了军规,按律当斩,要不是有人为他求情,早就身首异处了,要我说,张献忠是混不下去了,所以才造反。”

    “不仅仅是张献忠,李自成也是这样,这些所谓义军的首领,打着为了百姓的旗号,实际上满足的就是自己的私欲。”

    “每一次的作战,你们义军之中的首领,哪一个不是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让麾下的军士去送死,攻陷城池之后,大部分的财富都归那些首领了,拼命的军士得到了多少。”

    “中



第七百四十三章 感觉很不好
    圣旨放在桌案上面,孙传庭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陕西巡抚冯师孔坐在右首,也没有开口说话。

    原任陕西巡抚宋贤,遭受原五省总督洪承畴的牵连,被罢免了官职回老家去了,至于说洪承畴,再次被押解在刑部的大牢之中,恐怕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孙传庭本来是驻守在延绥,以三边总督兼任五省总督的他,完全可以固守在延绥一带,而且洪承畴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准许,再一次开始招募军士,其招募的主要就是延绥一带的民众,延绥一带民风彪悍,招募的军士好勇斗狠,只要训练得当,上了战场就是骁勇之师。

    孙传庭依旧将招募的军士命名为秦军,他耗费了极大的心血,埋头训练这些军士。

    孙传庭根本不怕李自成,更不会怕流寇,不过他很清楚,不害怕不等于盲目自大,李自成麾下有百万之众,如果兵力和粮草不够,贸然去征伐李自成部,就等于找死与自杀。

    朱仙镇之战,孙传庭详细研究过,李自成攻陷开封府城的战斗,孙传庭同样研究过,他得出了一个颇为可怕的结论,流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已经不是若干年前的流寇了。

    固守陕西,必要的时候退守延绥一带,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以小规模的作战骚扰李自成,让其不能够安然无恙,待到力量足够强大,再行发起对李自成部的总攻。

    这就是孙传庭确定下来的战略目标,也是他认为唯一可行的作战部署。

    可惜的是,计划不如变化,皇上下旨,要求孙传庭率领大军主动出击,务必打败李自成,不能够让李自成继续嚣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传庭完全可以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说明实际情况,坚持自身的战略部署,不采纳主动进攻李自成的命令。

    卢象升、熊文灿以及洪承畴等人先后凋零或者下狱,朝廷已经无法派遣文武双全的官员,孙传庭成为朝中屈指可数的帅才,也是唯一熟悉流寇作战方式的统帅。

    经历了太多惨痛的教训,孙传庭的看法早就改变,他将李自成看做劲敌,看做平等甚至是略强的对手,可惜的是,皇上和朝廷对李自成的看法依旧没有变化。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孙传庭看着冯师孔开口了。

    “冯大人,皇上下旨了,要求我主动出击,皇上希望扭转中原的局势,你是知道的,可秦军的准备不足,你也是知道的,你说说,我该怎么办。”

    冯师孔也是一脸的无奈,他压根不想出任这个陕西巡抚,李自成携百万之众,掌控河南行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陕西,这个时候出任陕西巡抚,就等于是跳火坑,记得前任陕西巡抚宋贤离任的时候,脸上是带着笑容的。

    “这个,孙大人,下官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陕西各地破败,您是知道的,短时间内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粮草,眼看着流寇李自成就可能要进攻陕西,各级的官吏也是人心惶惶,宁夏三卫多次要求拨付粮草,下官接到折子,也帮忙向朝廷和户部禀报,迄今为止,户部都没有能够拨付粮草,下官忧心忡忡,生怕宁夏三卫出现哗变。。。”

    孙传庭无奈的摇头,他当然知道冯师孔的处境,要不是被皇上和朝廷强压,冯师孔早就想办法离开陕西这个是非之地了。

    “冯大人,当下之际,你我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抵御流寇李自成,其实皇上的圣旨,也是说到了关键,你我若是等候李自成对陕西发起进攻,那个时候,我们很有可能陷入到被动之中,阻止李自成部进入陕西,是最好的办法,最好是让李自成进攻湖广或者四川等地,如此你我就能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待到陕西各镇的兵力强大起来,待到秦军有了足够的战斗力,那个时候,你我就能够发起对李自成部的进攻了。。。”

    冯师孔有些吃惊,看着孙传庭。

    “孙大人,李自成是延安府辖下米脂人,造反十多年,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百万之众,掌控了河南行省,还在开封府城称王,早就想着能够攻下陕西,回到家乡显耀,何况李自成杀死了反对进军陕西的罗汝才,又怎么可能随意的改变主意。。。”
1...272273274275276...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