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孙可望的解释,非常直白,而且说的很清楚。
李定国完全听明白了,他的脸微微有些红,对着孙可望抱拳开口了。
“大哥,这些日子,我想到的都是二哥,没有想到义父的部署,刚刚大哥的解释,让我明白了,都是我不对,我在这里给大哥赔礼了。。。”
李定国准备行礼的时候,孙可望连忙上前去了,一把扶住了李定国。
“三弟,千万不要这样说,二弟被登莱新军抓获,我有很大的责任,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很内疚,好多时候我都想着率领大军去解救二弟,不过仔细思索之后,我觉得不能这样做,义父领着我们征战多年,麾下的义军兄弟好不容易聚集起来,到了现在的规模,如果因为我们的莽撞,导致义军出现重大的损失,我们无颜面对义父,无颜面对义军的兄弟。。。”
孙可望的这些话语,打动了李定国,让李定国心服口服。
&n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能手软
山东,济南府城,巡抚衙门。
刘宁看了看脸色不是很好的史可法,斩钉截铁的开口了。
“史大人,我知道你想到了北直隶的老百姓,可大人的命令很明确,山东境内的漕运码头,全部都停止运送漕粮,至于说停止运送漕粮的原因,就是因为流寇张献忠占领了南直隶淮安府所辖的邳州和宿迁等地,断绝了漕运。。。”
史可法看了看桌案上面的文书,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已经到了三月,漕运尚未恢复,可以预见,京城和北直隶必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形,当然,士大夫家族和士绅家族是不用太过于着急的,京城的权贵更是不用多说,真正承受粮食短缺问题的,还是寻常的百姓。
严格说起来,漕运是分段的,譬如说山东境内,各漕运码头同样有运送漕粮的责任,只是数量很少,绝大部分的漕粮还是从江浙与南直隶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的。
江浙与南直隶的漕运没有恢复,山东境内的漕运也跟着停止,这就预示着,大明王朝的漕运完全断绝,没有一颗漕粮能够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了。
这样做,肯定会有寻常的百姓因为缺粮饿死。
史可法本来想着,将山东征集到的漕粮直接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虽然数量不可能很多,但总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想不到吴宗睿的信函来了,不允许任何的漕粮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这里面的含义,史可法完全明白。
如果北直隶和京城依旧能够得到漕粮,则皇上和朝廷不会着急,也就不会催促漕运总督丁启睿发起对张献忠部的进攻,如果持续的时间长了,对于驻守在徐州和宿州等地的登莱新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但史可法就是没有办法下定决心,他仿佛看到了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百姓。
“刘都督,我明白大人的意思,不过如果漕粮真的断了,吃亏的还是百姓啊。。。”
刘宁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史大人,凭着山东一地的漕运码头,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的漕粮数目不多,你真的以为这些漕粮能够到老百姓的手里吗,寻常的百姓怕是一粒粮食都得不到,所有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的漕粮,都会被京城的权贵把控。”
“漕运断绝的消息,皇上和朝廷清楚,朝中的大人清楚,寻常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而且漕运什么时候恢复,谁都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之下,朝中的那些大人还会允许漕粮外流吗。”
“所以说,山东的漕粮就算是运送到京城去,寻常的百姓也得不到。”
刘宁说完,史可法点点头。
“刘都督,你说的是,我就是想到了百姓,在登州、莱州和辽东做官,习惯了,好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了,北直隶和京城不一样,这一点我应该想到。”
。。。
巡抚衙门知事进入厢房,史可法面容严肃的开口了。
“知会山东的府州县衙门,包括各漕运码头,漕船一律停止运送漕粮,若是有人敢于违背,严惩不贷,驻守漕运码头的登莱新军,刘都督已经给他们下达了命令,可以随时截停运河上面的船只,凡是发现有船只往北直隶和京城方向运送粮食,不问缘由,一律扣押。。。”
知事看了看史可法,犹豫着开口了。
“大人,运河上面运送货物的船只很多,有些不是漕船,是不是也不允许运送粮食。”
知事说的是实际情况,有些货船也会通过运河运送钱粮,前往北直隶或者京城,这些船只往往属于某些权贵家族,如果扣押这些船只,很有可能引发波澜。
按照史可法与刘宁的命令,任何的船只都不允许往北直隶和京城运送粮食,所以这些船只也会遭遇到扣押。
史可法点点头,再次看着知事开口了。
“不错,命令就是不允许往北直隶与京城运送粮食,不管是什么船只,也不管船只属于谁,都不允许运送粮食,如果胆敢违背,一律现行扣押。”
知事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厢房。
史可法陷入到沉思之中,中原和南方的局势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情形他都是清楚的,吴宗睿说到的大变,恐怕已经到来,李自成在开封府城称王,斩杀了罗汝才,独自掌控了百万军士,已经准备进攻西安府城,接着掌控陕西,一旦李自成掌控了陕西,其力量将会集聚的扩充,完全有能够与大明朝廷抗衡了。
至于说南方,因为张献忠部进入南直隶,也变得躁动不安。
登莱新军已经出手,在完全掌控登州、莱州、山东和辽东的情况之下,往南直隶扩充力量,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登莱新军就可以完全掌控南直隶。
如此皇上和朝廷几乎失去所有管控的地域,必定走向没落。
长时间在登莱之地和辽东做官,史可法的感受不一样,对待官吏的态度也不一样,他脑子里面的某些认识几乎固定下来,譬如说官吏就是要为百姓做事情,譬如说官吏就是要清廉等等,这些观点和认识,在大明其他地方是行不通的。
。。。
辽东,锦州,蓟辽督师府,厢房。
曾永忠手里拿着文书。
“大人,西平堡、义州的广宁三地的互市依旧在
第七百四十九章 压头
看着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朝廷敕书,丁启睿下定了决心。
根据斥候侦查到的消息,张献忠部暂时不会进攻淮安府城,所以丁启睿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部署,不过漕运中断是铁的事实,作为漕运总督,对此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丁启睿用一天的时间,安排好了淮安府城所有的事宜,启程前往南京府城。
丁启睿此行的地方,不仅仅是南京府城,还有宿州,南京的京营基本无法依靠,真正能够借助的力量还是登莱新军,不过蓟辽督师吴宗睿究竟是什么想法,丁启睿不敢保证,朝廷的敕书里面压根没有提及登莱新军,也让丁启睿坚定了自身的猜想。
朝廷的敕书,与皇上的圣旨还是有区别的,在丁启睿的印象里面,从未出现过六百里加急的敕书,由此看来,这封敕书的分量是不一般的。
淮安府城到南京府城,四百多里地,丁启睿完全选择走陆路,骑乘快马,三天时间就到了,当他看见南京府城的城墙,浑身都感觉到酸痛。
丁启睿出任漕运总督之后,就没有到过南京,职责所在,漕运总督是封疆大吏,没有得到皇上和朝廷的准许,是不能够随便结交其他高官的,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身份与丁启睿没有多大的区别,两人若是背着皇上和朝廷,私下里交往了,那就是大事,必定遭受惩戒。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张国维早就来过淮安府城,丁启睿此番到南京,也是为了公事。
城门处的军士,脸上倒是带着警惕的神情,仔细盘查每一个进入城内之人,丁启睿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吩咐随从拿出了路引,顺利的进入了南京城。
进入南京城,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管是中原的混乱,还是南直隶的乱象,都没有影响到南京的繁华和富庶,作为大明开国的京城,南京不仅聚集了大量的士大夫家族,还聚集了大明王朝近乎三分之一的读书人。
看着大街上行走悠闲的人,丁启睿的内心不是滋味,漕运断绝,北直隶和京城已经陷入到躁动之中,南京还是如此的纸醉金迷,看上去好像有亡国的味道了。
收敛了内心的想法,丁启睿提醒自己,不要想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此行主要是找到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大人,两人一同商议如何击败张献忠、恢复漕运的事宜。
找到了一家不是太显眼的酒楼,匆匆吃了一些东西,丁启睿带着随从来到南京兵部。
南京兵部紧挨着南京皇城,外面有不少的军士守卫。
丁启睿选择在兵部官邸外面不远处的茶楼等候,让随从拿着自己的玉佩,前去禀报。
“下官南京兵部左侍郎,代表张大人恭迎丁大人。。。”
兵部左侍郎出现在茶楼的时候,丁启睿端着茶还在沉思。
“却之不恭了,烦请大人前面带路。。。”
刹那间,丁启睿的威严体现出来了。
朝中谁都知道,南京的六部是闲地方,除开南京兵部尚书,镇守太监与守备勋臣三人,其余官员是没有多大权力的,得不到皇上信任以及遭受皇上责罚、又不够惩戒的官员,大都派遣到南京的六部来养老,相比较来说,漕运总督则是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高度重视。
进入兵部官邸的时候,周遭的安静出乎了丁启睿的预料,看样子南京的兵部,平日里也没有多少事情需要处理,与漕运总督府比较起来,区别太大了。
“丁大人,到南京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快请坐,我已经在江北十楼安排好了酒宴,专门为你接风。。。”
丁启睿微微摇头,这个时候,他可没有喝酒娱乐的心情。
“张大人,这是朝廷的敕书,六百里加急送到淮安府城,我这次到南京来,一是向张大人禀报漕运总督府面临的难题,向张大人请教,二是恳请张大人为我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以解决漕运总督府面临的困难。。。”
丁启睿表现的很低调,不管怎么说,漕运是他直接负责的,与张国维没有多大的关系,张国维可以关心,也可以置之不理,如果不是朝廷敕书上面提及了南京兵部,丁启睿甚至没有理由到南京来。
接过敕书的时候,张国维脸上带着笑容。
“丁大人,你这话说的我无所适从了,禀报可不敢当,丁大人要是遇见什么麻烦,我能够尽力的地方,一定竭尽全力。。。”
“那就谢谢张大人了。。。”
丁启睿端起茶杯,开始品茶。
张国维则是低头仔细看着敕书。
南京兵部早就接到了朝廷的塘报,漕运断绝月余的时间,对北直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多年遭灾的北直隶,稳定下来的时间不长,可以说很多的百姓都还在为了活下去苦苦的挣扎,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救济,好多的百姓根本活不下去。
得知丁启睿亲自到南京来的消息,张国维已经猜到了大概。
放下手中的敕书,张国维看了看丁启睿,直截了当开口了。
“丁大人,流寇张献忠在南直隶作乱,同样影响到了南京,我已经命令南京京营,
第七百五十章 回避
张国维与丁启睿两人商议解决困境的办法很明确,他们就是寻求登莱新军的帮助,丁启睿的奏折送往京城的时候,本人已经起身前往宿州,找寻登莱新军总兵官廖文儒。
丁启睿这一手做的很聪明,皇上和朝廷对于登莱新军是不放心的,所以丁启睿在动身前往宿州之前,专门给皇上写去了奏折,禀明了寻求登莱新军帮助的重要性,至于说皇上和朝廷最终如何的回复,与丁启睿没有多大的关系,该做的他全部都做了。
宿州,登莱新军军营。
情报早就侦查清楚,情报司整理之后交给了廖文儒。
罗典召进入营房的时候,廖文儒正在沉思。
“罗将军,你来了,情况你都知道了,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接到了朝廷的敕书,马上出发前往南京京城,刚刚情报司再次侦查到,丁大人离开了南京,可能前往宿州而来,而且丁大人前往宿州之前,还从南京给皇上写去了奏折。”
罗典召点点头,跟着开口了。
“廖都督,丁启睿大人无非是想着求助登莱新军,帮忙打败张献忠,恢复漕运,漕运断绝有一个多月时间,马上就是两个月,漕粮无法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北方粮食的供给必定出现问题,应该说不仅仅是北直隶和京城,包括山西与陕西等地,都会出现麻烦,陕西和山西等地屡屡出现问题,皇上和朝廷早就习惯,无所谓了,可北直隶要是也出现麻烦,皇上和朝廷无法忍受,所以催着丁大人打败张献忠,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
廖文儒挥挥手,罗典召的话语,基本就是情报司分析的情况。
“罗将军,明日我就出发,准备到徐州去看看,罗典勇独自在徐州数月的时间,面对的事情很多,怕是有些劳累,我们也需要帮帮他。”
罗典召笑了。
“末将明白廖都督的意思,就是不想见到丁大人。”
廖文儒的神色变得严肃,还带着一丝不屑的神情。
“在丁启睿大人与张献忠部展开厮杀之前,我都不会与丁大人见面,大人辛辛苦苦的部署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好不容易逼迫张献忠部留在南直隶,逼着其进入淮安府城,丁大人居然想着让我们再次的出击,这怎么可能,如果能够出击,当初我们剿灭张献忠部先头部队的时候,就乘胜追击,力求彻底剿灭张献忠部了。”
“只是我们没有想到,张献忠进入淮安府城之后,没有直接发起对淮安府城的进攻,而是占据了邳州、宿迁和沭阳等地,阻断了漕运,逼迫丁大人主动发起进攻,大人已经来信,说张献忠变得聪明了很多。”
“既然张献忠一时半会不打算主动进攻淮安府城,那我们就耐心等待,这段时间我们也正好熟悉南直隶的情况,治理好徐州和宿州等地,吸取一定的经验。”
“朝廷的敕书,就是催促丁大人畅通漕运的,其中没有说及登莱新军,所以丁大人从南京出发之前,给皇上和朝廷写去了奏折,恐怕就是禀明恳求我登莱新军打败张献忠、畅通漕运的事宜。”
“想的也太美了,我们没有逼着张献忠对淮安府城展开进攻,就算是很不错了。”
罗典召连连点头,跟着开口了。
“廖都督说的是,您就放心前往徐州,这里的一切,末将来应对,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宜,末将会及时的禀报廖都督。”
廖文儒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的笑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