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嗯,丁大人到了宿州,你要热情的迎接,不管丁大人提出什么要求,你都推到我的身上,不要表态,你要切记,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的身上,不要将大人牵连进来。”

    罗典召再次的点头。

    “末将明白了,末将绝不会牵连到大人,不管是什么事情,末将能够一力承担的,会完全承担下来,末将无法承担和无法表态的,会推到廖都督您的身上,反正丁大人也见不到您。”

    廖文儒脸上终于露出舒心的笑容。

    “说的是,就这样应对,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应对丁大人,可惜丁大人就是不明白我们大人的用心,如果早一点明白大人的用心,也不至于吃这么多苦了,对了,罗典勇前几天写信来,专门说到了刘文秀的事情,说这个刘文秀的态度有所转变,他准备将刘文秀送到辽东去,我看不用那么着急,既然刘文秀有了转变,不妨将其留在徐州,看看我们是怎么打败张献忠的,也让刘文秀彻底的死心和服气。”

    罗典勇有些不服气,看着廖文儒。

    “廖都督,要不是大人专门说过,当初末将就杀了刘文秀,哼,不过是张献忠的义子,算什么啊,要说有能力之人,登莱新军之中有的是,不在乎他一个刘文秀。”

    廖文儒看了看罗典勇,好一会才开口。

    “罗将军,你可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大人吩咐的所有事宜,我们都要照做,不得有任何的违背,大人的睿智是你我无法想象的,不管登莱新军遇见什么样的麻烦,大人都是能够从容应对的,都是能够彻底化解的,大人看人更是强你我百倍,明白吗。。。”

    罗典勇用力的点头,脸色微微有些白。

    “廖都督,末将不是这样意思,末将只是觉得那个刘文秀有些顽固。。。”

    廖文儒微微一笑。

    “这就对了,有能力之人,如果被我登莱新军擒获,二话不说就归顺了,这算什么啊,有能力之人,必定有一定的傲气,你




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击
    尽管丁启睿一再婉拒,罗典召还是派遣了登莱新军将士,沿途护送,保证丁启睿一行安全的回到淮安府城去。

    丁启睿回到淮安府城的时候,南京京营的五千军士,已经抵达府城,暂时驻扎在城外的军营之中,其实丁启睿和张国维都明白,不管是南京京营、漕运兵丁,还是各镇的大军,都存在吃空饷的情况,南京京营号称五万军士,其实能够凑足四万人就顶天了,漕运兵丁号称三万人,能够凑足两万人谢天谢地,至于各镇的大军,吃空饷的情况更为严重。

    南直隶以及南方军队的军饷和粮草,由南京户部负责拨付,毕竟南方要富庶一些,所以在军饷和粮草的拨付方面,还是强于北方的,这么多年过去,南方很少有军队发生大规模的哗变,比起北方要稳定一些,不过南方军队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战斗力不是很强悍,因为平日里几乎就没有什么征伐的战斗,加之军户制度在南方依旧坚持,卫所的很多军士,一辈子就是种地,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

    丁启睿麾下的漕运兵丁,也强不到哪里去,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漕运兵丁是不会参与任何征伐与作战,他们的职责就是护卫漕运的安全,这些漕运兵丁平日里面对的就是漕船船主以及船上的伙计,而且每每有需要动手的任务,漕运兵丁都是大规模的出动,人数方面绝对碾压对手,加之漕运之中的诸多**,直接影响到了漕运兵丁,让他们的战斗力更加低下。

    如果麾下有五万的精兵,丁启睿还是敢于放心的主动征伐,可惜他的这个愿望,几乎不可能实现了。

    回到淮安府城的第一天,丁启睿就专门去看了南京京营的五千军士。

    这五千军士,从军容上面要强于漕运兵丁,总算让丁启睿放心了一些。

    丁启睿很清楚,登莱新军是无法指望了,一切还是要依靠自身。

    登莱新军为什么要进入南直隶,丁启睿内心有一个可怕的预测,不过他绝对不会说出来,虽然到宿州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登莱新军掌控之下的宿州,给丁启睿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内秩序井然,百姓脸上的神色平静,至于说登莱新军的军营之中,干净整洁,非常的安静,来来往往的军士,身体笔直,步调一致,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丁启睿专门在城门外观察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守卫城门的登莱新军军士,没有向任何一个百姓收取钱财,也没有给任何一个进出城门的百姓脸色看。

    仅仅是这一个细节,在丁启睿看来,就是难以置信的,不要说南直隶其他的城池,就算是南京城池,守卫城门的军士,时常向进出城门的百姓伸手索要钱财,甚至是强行的搜查百姓的包裹,强行的掠夺百姓的钱财。

    北直隶紧挨着山东,山东各地的情形,丁启睿也有耳闻,有些传闻他压根不相信,不过亲眼见到了宿州的变化,丁启睿有些相信某些传闻了。

    如果大明拥有这样的军队,还会出现李自成和张献忠吗。

    回到淮安府城的第二天,丁启睿再次收到朝廷的敕书,这封敕书的语气变得严厉一些了,已经是告诫丁启睿,北直隶某些地方的局面快要失控,户部已经准备紧急的调拨地方库房的粮食,暂时平息局面,若是漕运还不能够畅通,恐怕出现意外的情形。

    收到第二封敕书的一整天时间,丁启睿都是沉默的,独自呆在漕运总督府的厢房,不见任何人,也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当丁启睿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有些不一样了,神态之中好像带着决绝的情绪。

    将漕运总督府的诸多事宜委托给坐粮厅郎中之后,丁启睿进入了城外的军营之中,开始了对大军的调遣,首先被派遣出去的是大量的斥候,他们前往邳州、沭阳以及宿迁方向侦查,侦察到的任何消息都要如实的禀报,同时军队也开始了调度,一部分的军士进入淮安府城,大部分的军士留在了军营之中。

    消息是瞒不住的,很快有传闻出现在漕运总督府和淮安府城,说丁启睿大人要率领大军主动出击,前去征伐流寇张献忠了。

    传闻是不是真的,没有人知道,包括漕运总督府的官吏也不清楚,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呆在军营里面,已经接近十天的时间了,而军营周遭处于严密戒备的状态,任何无关人等都不得靠近。

    。。。

    辽东,锦州,蓟辽督师府,厢房。

    吴宗睿的神色有些复杂。

    桌案上面放着廖文儒、罗典召以及罗典勇写来的信函,分别是关于徐州、宿州的情况,以及漕运总督丁启睿前往宿州的情况,此外还有情报司侦查到的淮安府城的情况,包括盘踞邳州、宿迁和沭阳三地的张献忠部的情况。

    罗典召对丁启睿的看法不错,在文书之中直接表露出来了。

    这令吴宗睿感觉到吃惊,历史上的丁启睿,名声可不是很好,才能平庸,无功无过,大明灭亡之后,最终归顺了大清王朝,后来牵涉到某个案子,被大清朝廷斩杀。

    吴宗睿对丁启睿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对于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就不一样了,如果历



第七百五十二章 虚虚实实(1)
    四万五千军士从淮安府城的军营高调出发,丁启睿仅仅留下一万军士驻守淮安府城。

    丁启睿为主帅,漕运兵丁副总兵以及南京京营副总兵为副帅,其中南京京营五千军士为先头部队,由南京京营副总兵为先锋官,丁启睿则是坐镇中军。

    大军全部乘坐临时改装的战船。

    寂静了数月时间的运河,一下子热闹起来,浩浩荡荡的船队,一眼望不到头。

    与此同时,淮安漕运码头瞬间变得冷清起来,几乎看不到什么船只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漕运总督府下令征集漕船运送军士的命令,早就传开了,在所有人看来,淮安漕运码头的漕船,全部都被漕运总督府征集,用来运送军士前去作战了。

    谁都知道,水路运输的速度比陆路要快一些,而且水路运输便于粮草的运送。

    当然,近五百艘船只,沿途的调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没有到夏季,运河的水位不是很高,运河只有那么宽,有些地方水流还颇为湍急,如果有一艘船只挤占河道或者搁浅,影响到的就是整体的船队。

    船队从淮安府漕运码头出发,负责沿途调度的南京京营副总兵和漕运兵丁副总兵,累的是人仰马翻,他们不断的下达命令,防止有船只抢道或者是加快运行的速度。

    操控船只的基本都是长期在运河上面奔波的船老大,他们熟悉运河的每一处危险地点,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快速行船,哪些地方需要降低行船速度,所以由他们来操控船只,是明智的选择,只是让他们服从命令和调度,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从淮安漕运码头出发之后,船队整体的行进还算是正常的。

    。。。

    浩浩荡荡的船队过了清河,抵达泗阳的时候,张献忠已经得到了明确的消息。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张献忠时刻都处于警惕之中,北面和西面的登莱新军虎视眈眈,南面是张国维和丁启睿率领的朝廷大军,稍有疏忽,就可能遭受到灭顶之灾,特别是北面和西面的登莱新军,成为张献忠内心的一根刺。

    张献忠没有选择主动进攻淮安府城,与登莱新军有着直接的关系。

    登莱新军的骁勇,让张献忠明白,他必须要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所以,打败丁启睿麾下的朝廷大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固守城池、阻断漕运,逼迫丁启睿主动进攻,且打败丁启睿,这是张献忠的策略,一方面,他要警惕北面和西面的登莱新军,另外一方面,他必须要彻底打败丁启睿,趁机占领淮安府城,获取到大量的补给,与登莱新军抗衡。

    登莱新军迟迟没有发起进攻,也没有发起进攻的迹象,这让张献忠略微放心,将主要的注意力投向南面的淮安府城。

    泗阳距离宿迁只有一百五十里地,如果是水路,距离要更近一些。

    明确了丁启睿率领朝廷大军主动发起进攻的消息,张献忠没有想到,他居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之中。

    三十万义军分为三处驻扎,宿迁作为最为重要的桥头堡,驻扎有十五万义军军士,邳州驻扎有十万义军军士,沭阳则驻扎有近六万义军军士,张献忠与义子孙可望驻扎在宿迁,艾能奇驻扎在邳州,李定国则是驻扎在沭阳,得知朝廷大军从淮安府城出发的消息,张献忠迅速召集李定国与艾能奇来到了宿迁。

    有关义军该如何迎战朝廷大军的部署方面,孙可望与李定国的意见不同意,张献忠也陷入到犹豫之中,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眼看着朝廷大军已经抵达泗阳,张献忠不能够继续犹豫了,于是他决定再次召集孙可望、李定国和艾能奇一起来商议,看看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迎战朝廷大军。

    宿迁城内,县衙厢房。

    孙可望、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人进来的时候,张献忠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他已经察觉到了,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的矛盾愈发的明显,刘文秀被登莱新军生擒之后,李定国与孙可望之间屡次发生冲突,每一次都是张献忠直接出面平息下来,应该说出现这样的情形,两个人都有责任,孙可望的责任略微的大一些。

    张献忠已经颇为依赖孙可望,平日里调停两人之间矛盾的时候,自然有些偏向于孙可望,再说了,孙可望是老大,也应该有一定的权威。

    “你们都来了,丁启睿率领的朝廷大军,已经抵达泗阳,消息你们都知道了,究竟该如何的迎战朝廷大军,我们已经商议了数次,今天必须要定下来。。。”

    张献忠说完之后,首先开口的依旧是孙可望。

    “义父,孩儿觉得,集中兵力彻底打败朝廷大军,才是最佳选择,朝廷大军主动出击,其目的就是想着打通漕运,义父雄才大略,阻断漕运,迫使朝廷大军主动出击,现如今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抓住机会,集中兵力,围剿朝廷大军。。。”

    “当然,这是孩儿的建议,如何定夺,还请义父最终做出决定。。。”

    孙可望说完之后,张献忠略微的点头,内心里面,他是倾向于集中大军围剿朝廷军队的,不过他也担心出现意外情况。

    &n



第七百五十三章 虚虚实实(2)
    丁启睿麾下的大军,在泗阳停留四天时间了,包括由南京京营五千军士组成的先锋部队,同样驻扎在泗阳,等候下一步的命令。

    泗阳码头,临时中军帐。

    看着桌案上面斥候送来的情报文书,丁启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漕运副总兵和京营副总兵两人都坐在下首,看着丁启睿,脸上带着奇怪的神情。

    丁启睿咳嗽了一声,终于开口了。

    “你们可知道,我决定大张旗鼓从淮安漕运码头出发,是为了什么啊。”

    看着漕运副总兵和京营副总兵依旧困惑的神情,丁启睿脸上露出了笑容。

    “连你们都能够被瞒住,看样子张献忠也一定会上当。”

    说到这里,丁启睿站起身来,手指向了桌案上面的地图。

    “你们来看,这是斥候侦查到的情报,张献忠部三十多万流寇驻扎的情况,其中宿迁驻扎了十五万流寇,沭阳驻扎了五万流寇,邳州驻扎了十万流寇。”

    漕运副总兵和京营副总兵早就站起身来,走过来看着桌案上面的地图了。

    “我们只有四万五千军士,想要强攻并且拿下宿迁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且我料定,张献忠一定会在宿迁集中大量的流寇,应对我们的进攻。”

    “斥候刚刚侦查到的情报,证实了我的判断,沭阳和邳州都有大量的流寇往宿迁的方向而去,张献忠明显是想着在宿迁围歼我们。”

    “如此情况下,我们继续强攻宿迁,是不明智的,也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我们进攻的首要方向,就是沭阳。”

    丁启睿刚刚说完,漕运副总兵带着满脸的疑惑开口了。

    “大人,我们的目的是打通漕运,进攻沭阳好像没有多大的作用啊。。。”

    京营的副总兵也跟着点头,虽然说大量的流寇集中到宿迁,大军直接进攻宿迁肯定是不利的,不过转头进攻沭阳,好像没有多大的作用,就算是拿下了沭阳,也不能够解决漕运的问题,相反,流寇很有可能朝着泗阳的方向攻击前进,一旦流寇拿下了泗阳,则淮安府城就陷入到巨大的危险之中了。

    丁启睿看了看左右的漕运副总兵和京营副总兵。

    “不错,我们的目的是打通漕运,不过你们要清楚,我们此次征伐的目的,并非是彻底打败张献忠部,我们的目的是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

    漕运副总兵和京营副总兵脸上疑惑的神情更多了,他们不明白,如果不能够打败张献忠部,又怎么可能贯通漕运,毕竟张献忠部占据了宿迁和邳州两地,如果流寇一直固守这两处地方,漕运就永远处于断绝的状态。

    丁启睿轻轻的拍了拍额头,故作高深的开口了。

    “其实我说的道理不复杂,我们不求彻底打败张献忠部,并不妨碍我们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我们只要将张献忠部吸引过来,就能够达到目的了。”
1...275276277278279...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