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陈登新情不自禁的喊出声来,声音里面透着喜悦。

    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是他对吴宗睿的印象非常之好,当初专门去拜访吴顺贵的时候,吴宗睿主动问候了陈灵雁,让他喜出望外,尽管说吴宗睿与陈灵雁之间曾经有过丝丝的联系,毕竟没有真正的确定下来婚事,而且那件事情是吴宗睿心中的伤疤,如果吴宗睿不愿意迎娶,陈登新也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陈灵雁陷入到痛苦之中。

    对于陈登新和陈氏家族来说,有了吴宗睿这个女婿,家族在安远县的地位也更加的牢固。

    “思雷,思宇,赶快到村口去迎接,记住,态度一定要恭敬。。。”

    “管家,让执事做好一切的准备,火盆,火盆快点端到门口来。。。”

    。。。

    颇为激动的陈登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竟然亲自来安排了,一直到身边的钱氏提醒他,这些事情交给总管去做,他才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看热闹与庆贺的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管家在门口招呼客人,总管则是大声吆喝,有条不紊的安排。

    喜娘已经率先进入到院子里,吴顺年等人也被请进了院内,由陈登新等人陪着。

    吴宗睿暂时没有进入院内,迎亲的队伍之中,他是绝对的主角,也是要绝对服从安排之人,一切都要听从女方家总管的安排。

    “吉时已到,请姑爷起




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书
    沉稳睿智的吴宗睿,懂得包容女人,他知道,女人嫁入夫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不适应的情绪肯定是存在的,具体的表现就是小心和敏感,会关注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眼神,从中揣摩他人的心意。

    吴宗睿是二甲进士,也是朝廷命官,特殊的身份,让嫁给他的女孩子,会更加小心。

    陈灵雁只有十五岁,这个年级在几百年之后,还在学校里面上课,还是父母眼里那个撒娇的女儿,现在已经是人家的新娘子,突然的转换角色,需要时间适应。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吴宗睿几乎没有出门去,每天傍晚的时候,陪着陈灵雁在四周转转,家里已经开始收割玉蜀黍和大豆,以及部分的水稻,颇为忙碌,吴宗睿偶尔询问,关心田地里面的收成。

    让吴宗睿没有想到的是,陈灵雁很快适应了,从刚开始的沉默不语,到后来的偶尔询问,到几天之后的话语连连。

    陈灵雁非常聪明,尽管她接触的男人很少,说到底也就是与父亲和两个哥哥熟络,不过她能够感受,自家的夫君脾气温和,沉稳睿智,体贴入微,能够察觉到她的需求。

    让陈灵雁最为感动的还是细节,新婚第二天,陈灵雁面带羞涩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吴宗睿开口替她解围,当着所有家人的面,开口说娘子新近入门,很多地方需要适应,家人必须多包容,更要时刻表现出来尊重,在这个家中,娘子与他是融为一体的。

    尔后吴宗睿陪着她在四周转悠,详细介绍了土地的情况,耕种粮食的情况,走路的时候,一直都拉着她的手,走路的时候也是并排。

    陈灵雁从刚开始的羞涩不适应,到后来的依赖,出门的时候主动拉着吴宗睿的手,或者是挽着吴宗睿的胳膊。

    得夫如此,妇复何求,这是陈灵雁最大的感受。

    陈灵雁的陪嫁,主要就集中在五百亩耕地上面,有关这些耕地的管理事宜,出嫁之前,她和母亲商议过,母亲暂时代为管理,土地上面的收成,全部归她所有。

    几天时间下来,陪着吴宗睿在新龙里四周转悠之后,陈灵雁有了非常明确的想法,那就是让吴氏家族来耕种和管理土地,这样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七月初,秋收基本结束,薯块的育苗基本成熟,需要马上种植下去了。

    吴家的八十亩玉蜀黍得到了丰收,每亩玉蜀黍的产量,最高的超过四石,最低的也有两石左右,不仅仅是吴家的玉蜀黍得到丰收,包括吴顺福、吴顺年以及大部分吴氏家族农户,种植的玉蜀黍都获得了丰收,一时间欢声笑语弥漫整个的家族。

    得知吴家即将种植薯块,周遭的农户毫不犹豫的前来求助,希望自家的耕地上面也能够种植,这里面就包括吴顺福和吴顺年等人。

    购买的薯块种子不是很多,吴家种植完毕之后,剩余不了多少。

    好在今年闰四月,耕种的时间还长,家族紧急商议之后,决定让吴宗林带队,迅速赶赴云南,大量采购薯块种子,至于说需要的银两,各家各户拿出钱财,凑到一起交给吴宗林。

    六月下旬,吴宗林就出发前往云南,这一次带着吴氏家族的十名护卫,当然这是吴宗睿同意之后,护卫才能够前行,五匹西南马也跟随前行,到时候运送薯块种子。

    此番购买的薯块种子,还包括了陈灵雁陪嫁的五百亩耕地,也要马上种植薯块。

    吴宗睿稍微忙碌了一些,他好像有预感,觉得自己在家里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了,按照史书的记载,七月到八月,朝中内阁的争斗到了尤为激烈的程度,钱谦益等人已经被罢官,回到家乡去了,而周延儒也即将上位。

    更加关键的是,陕西的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引起朝廷的关注,后金也即将大规模的入关。

    六月,一品武将、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被二品文官袁崇焕斩杀,而斩杀朝中一品武将这么大的事情,袁崇焕没有请旨。

    此事在朝中引发巨大的反响,仅仅十九岁的朱由检,完全不能接受,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袁崇焕负责辽东抵御后金鞑子的所有事宜,所以选择了隐忍。

    这也为袁崇焕被斩杀,埋下巨大的伏笔,至少袁崇焕不知道罢了。

    七月二十五日,申时。

    安远县知县来到新龙里,专程送来礼部加急的敕书。

    这份敕书是直接给吴宗睿的。

    知县吃过饭之后,告辞离开,回到县城去了。

    由知县亲自送来礼部敕书,可见这份敕书的确是紧急的。

    在与知县闲聊的过程之中,吴宗睿得知,朝廷再次展开了对文武官员的清查,此事在朝中引发了不小的震荡,毕竟年初才考察过京官,贬斥了一百多官员,而清理朝中的阉党,更是斩杀和逮捕了近两百的官员。

    朝中的地方的文武官员,对于清查官吏的事宜,已经不敢小看。

    知县有些不明白,不过他自身没有什么问题,上任的时间不长,没有多少值得清查的,说及此事也是闲聊。

    吴宗睿却明白其中奥妙,这是皇上在发泄心中怒火,不好对袁崇焕动手,那就只好对着满朝的文武官员发泄了。

    打开敕书,看过之后,吴宗睿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

    陈灵雁进来了,玉环跟随在身后。

    “夫君,刚刚知县大人来过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哦,吏部发来了加急敕书,八月二十日前,我必



第七十八章 家底
    出发的前一天,有关跟随吴宗睿前往南京城人选的争议,持续了好长时间。

    吴宗睿也颇为犹豫,按照他的想法,跟随在身边的最佳人选肯定是廖文儒,可是廖文儒身为吴氏家族护卫队队长,肯定不能离开,能够跟随他上任的只有刘宁。

    好在刘宁灵活,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可是接受能力强,学东西很快。

    吴宗睿的想法,陈灵雁跟随他到南京城,其次就是玉环与刘宁两人,一共四人,不多不少,到了南京城,租赁一个小院子,就能够住下了,做饭的事宜,玉环可以负责。

    尽管穿越快两年时间了,吴宗睿潜意识里面,还是习惯小家庭的生活,夫妻双方,加上自己的随从,以及老婆的贴身丫鬟,足够温馨,也便于打理家中的事宜,自己清闲的时候,甚至能够到厨房去做饭。

    可惜他的这种思想,压根不能提出来。

    吴氏家族属于士绅家族,就应该有大家族的样子,族长吴顺福已经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运作,吴宗睿的家,成为了整个家族最大的府邸,而且还在朝着四周扩充,吴顺福还计划了,攒够银子之后,让吴宗林搬出围屋,修建一处府邸。

    士大夫家族,真正让人侧目的是诸多的府邸,围屋入不了大雅之堂,这就好比是富豪与土豪之间的区别,府邸代表底蕴,代表真正的富足,围屋代表的仅仅是土豪。

    吴顺福提出建议,既然陈灵雁跟随吴宗睿到南京城去赴任,那么家中至少需要有一名管家,两个到三个随从,两个到三个丫鬟,厨房里面还需要有两人到三人。

    吴顺福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吴宗睿坚决不同意,他觉得这种摆架子显示身份的方式,耗费钱财不说,还会引发关注。

    身为应天府推官,按照朝廷的规定,必须要住在府衙,不过南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府衙居住的官吏人数众多,吴宗睿想要住在府衙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需要在外面租房居住,这也符合吴宗睿的想法,他可不想被关进府衙里面,如同坐牢一般。

    应天府推官,不过是从六品的官员,作为二甲进士的吴宗睿,出任这个官职,等同于刚刚起步,不能够过于的高调,再说了,南京城内没有认识的人,平日里也不会有谁到家中来拜访,更加关键的是,若是家中有七八个甚至是十余人,租赁的院落不能够太小,人员的开销颇大,算算实在难以承受。

    在所有人都支持吴顺福的时候,吴宗睿摆出了自身的观点和认识,主要还是从朝廷的各项规矩出发,更是从自身的前途出发,认为身边不能够有太多的随从,免得过于的高调,被他人嫉妒算计,甚至是弹劾。

    吴宗睿的话语,吴氏家族谁都要听,更何况他说的道理是成立的。

    最终做出的决定,增加了一人,就是专门做饭之人。

    这倒是无所谓,就算是增加一人,也就是五个人,完全可以承受。

    卧房,陈灵雁看着桌上的三个锦袋,神色颇为紧张,父亲送来二百两银子,曾经让陈灵雁松了一口大气,嫁到吴家,她并未管理家中的事宜,也就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钱财,这次跟随吴宗睿到南京去,开销肯定不小,如果没有那么多银子,太丢脸了。

    桌上三个锦袋里面,就是他们拥有的所有钱财,也是本次带到南京去的钱财。

    “娘子,这是我们这次携带的所有钱财,你是内当家,钱财自然由你来管着,家中大小开销的事宜,也是你做出决定。”

    “好、好的,夫君,要是开销不够,我这里还有一些首饰。。。”

    吴宗睿无奈的笑笑,打开了最小的那个锦袋。

    十五片金叶子出现在锦袋里面。

    陈灵雁的脸色瞬间发白,这种打造精致的金叶子,她仅仅是听说过,从来都没有见过,金叶子与黄金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一片精致的金叶子,价值五十两白银,十五片金叶子,价值七百五十两白银左右。

    有了这么多金叶子,就算是在南京城,也足以维持数年的生活了。

    打开第二个锦袋,里面是十锭黄金,足足一百两,相当于一千二百两白银。

    第三个锦袋,里面是四十锭白银,足足四百两。

    “夫、夫君,这么多的黄金白银啊。。。”

    “也不算多,真正到了南京,我们就算是穷人了。”

    “夫君怎么说出这样的话语啊。”

    “娘子,到了南京,所有开销都要消耗钱财,和家里是不能比较的,这些黄金白银,若是想着在南京城内购买府邸,差的太远了,也只能租赁府邸居住。”

    “夫君还想着在南京购买府邸吗。”

    “当然,你跟随在我身边,若是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我内心不安。”

    陈灵雁的脸一下子红了。

    “夫君,妾身能吃苦,只要跟随在夫君的身边就满足了。”

    吴宗睿走到了陈灵雁的身边,轻轻将她拥在怀里。

    其实吴宗睿有私心,他暗藏的那颗夜明珠,到了南京之后,肯定会卖出去,至少拿到五万两以上的白银,金叶子也暗藏了五片,还有少量白银,男人身上若是没有了钱,怎么去结交关系



第七十九章 赴任
    七月二十九日,卯时。

    吴宗睿一行人出发,前往应天府而去。

    廖文儒带着十名最为精壮的护卫,护送吴宗睿一行前往南直隶的应天府。

    因为携带家眷一同赴任,所以路线选择以官道为主,从安远县出发,经过抚州、南昌、南康以及九江府等地,进入南直隶所辖安庆,接着经过庐州、合州,抵达应天府。

    南直隶属于大明王朝最为繁华富庶之地,特别是南京、苏州和扬州等地,集中了大明王朝六成以上的商贾,而明末商品经济的萌芽,也是从这一带发源的。

    南直隶影响更大的一个方面,就是有功名读书人的聚集地。

    大明科举考试,实行南北分地域取士,这也是因为南方一带的读书人太厉害了,如果不限定名额,那么北方的读书人,会试和殿试基本没有多大的希望,不过就算是分地域划分名额录取,一甲与二甲也被南直隶、江西以及浙江一带的读书人占据大半。

    大明的内阁,很长时间都是被南方人所把控,明末更是如此,周延儒、温体仁、孔贞远、薛国观、陈演等内阁首辅都是出自于南方,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内阁首辅前后更换十五人,而周延儒与温体仁两人把持内阁首辅职位长达八年的时间。

    六部与督查院就更不用说了,六部尚书与督查院左右都御史,大都是南方人。

    如此情况,更是烘托了南方在大明王朝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明末的皇上,没有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考虑到南方读书人把控朝政之后,拼死的保卫家族利益的心态,就算是朝廷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也不愿意朝廷增加南方的任何赋税,特别是商贸赋税。

    八月初十,吴宗睿一行离开了江西,进入南直隶。

    繁华的气息隐隐能够感觉到,地势也更加的平坦。

    吴宗睿重点关注的还是寻常百姓的生活。

    江西境内的情形,没有太多的改变,南康与九江一带,情形不是很好,尽管已经到了秋收季节,可是农户的脸上看不见多少舒心的笑容,而且在南康一带,居然还有少量的流民。

    进入南直隶之后,商队明显增多,官道上颇为热闹。

    吴宗睿一行的队伍,引发了些许的关注,吴宗睿、廖文儒、刘宁以及护卫全部都是骑马,陈灵雁等人则是乘坐马车,尽管人数不是很多,气势还是颇大的。
1...2930313233...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