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死要面子活受罪,而且很有可能是送命。”

    曾永忠、刘宁和牛犇等人同时看向了吴宗睿,他们感觉到吃惊,明明京城里面的京营还有十多万的兵力,虽然无法阻挡李自成发起对北直隶的进攻,但守卫京城还是可以的,一旦李自成部发起对京城的进攻,则南直隶和南方的军队,肯定会大规模的调遣到京城去,这样局面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还说不定,为什么吴宗睿就如此肯定李自成部能够攻陷京城。




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选择(3)
    吴宗睿知道曾永忠等人的想法,不过他没有刻意的解释,京城驻扎的京营军士,战斗力极其的低下,根本不可能抵御李自成部的进攻,更加关键的是,大明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军士压根就没有想着为皇上和朝廷卖命,一旦遭遇到进攻,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全自身的性命。

    李自成拿下了陕西和山西等地之后,兵力再一次的急剧壮大起来,归顺李自成的卫所军士数量众多,表面上看李自成的实力壮大了,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些归顺李自成的军士,都没有想着为皇上和朝廷卖命,怎么可能为李自成卖命,他们想到的就是自身,一旦作战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归顺的军士是完全靠不住的。

    反观登莱新军,士气完全不一样,经历了讲武堂大规模的培训,各级军官和军士的思想早就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最为关键的是军士有了归属感,他们时时刻刻都要维护登莱新军的荣誉,绝不会允许登莱新军的名誉遭受到任何的损坏,如果登莱新军遭遇到危险,任何的军士都会义不容辞的冲上前去,哪怕是赔上自身的性命。

    通过十多年的打造,吴宗睿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终于打造出来一支铁军,这支铁军可以碾压任何的力量,为吴宗睿打造出来一个铁打的江山。

    曾永忠再次开口的时候,将话题引入了最为关键的地方。

    “大人,洪承畴大人和宋贤大人马上就要到山东来了,刚刚牛将军建议,不用理睬洪大人和宋大人,登莱新军不可能服从调遣前往中原进攻李自成部的,属下觉得,牛将军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确可以不用理睬皇上和朝廷,不用理睬洪大人和宋大人”

    吴宗睿点点头,这个思路早就是明确的,登莱新军绝不会服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一切都是以自身的利益出发,吴宗睿打造出来的登莱新军,本来就是准备要掌控天下的,哪里可能服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以前吴宗睿还在思虑天下人的议论,现如今他早就看透了,所谓天下人的议论,不过是几个读书人的议论,这些人的议论压根无法左右历史的进程。

    “先生和牛犇的建议很好,我们以前确定的战略也是如此,现如今不过是按照战略部署实施罢了,不过洪承畴和宋贤到山东来,我们还是要热情接待”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曾永忠眼睛里面就迸射出来一丝的光芒。

    吴宗睿微微皱眉,看着曾永忠缓缓的开口了。

    “先生是不是想到了什么,直接说出来就是了。”

    曾永忠略微思索之后,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我登莱新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才的问题,山东与辽东,包括南直隶江北的四府三州,都是如此,眼看着中原的局势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包括南方也遭遇到张献忠部的进攻,属下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也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如此情况之下,天下的读书人,同样会陷入到迷茫之中。”

    “此番洪大人与宋大人前往山东,朝中有数十名官员跟随,他们来到了山东,我们若是能够想到办法,将这些官员留在山东,让他们为大人和登莱新军效力,必定能够起到带动的作用,到了那个时候,更多的官员会前往山东,投奔大人”

    吴宗睿的眼睛逐渐的亮了,其实人才的问题一直都是盘旋在他脑海里面的梦寐。

    如今这个时代,吴宗睿需要依靠的人才,主要还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起来的人才,他们的能力的确不错,民间虽然有一些可用之才,但比例毕竟是太小了,吴宗睿如果完全依靠从登莱新军之中选择人才,很有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困窘局面。

    曾永忠的建议的确不错,如果能够招募和利用朝中的官员,缺乏人才的局面很快就可以消除,到了那个时候,吴宗睿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开始征伐了。

    “先生,您的建议的确不错,不过招募的这些官员,需要进入到学堂之中去,进行专门的培训,如果可能,让他们进入到讲武堂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脑海里面的某些想法需要改变,如果不能够改变,那么就算是济世之才,我们也不用”

    曾永忠用力的点头。

    “大人说的是,效忠大人和登莱新军是最为起码的,否则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都不可用,这方面属下愿意竭尽全力,为大人效力”

    吴宗睿笑了笑。

    “先生刚刚不说,我也准备是让您来负责此事的,唯有让您来负责训练那些官员,我才能够真正的放心。”

    牛犇的思绪有些跟不上,显得着急,毕竟吴宗睿做出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情报司做出准确的分析,需要想出来贯彻实施的办法。

    吴宗睿注意到了牛犇的表情。

    “牛犇,刚刚先生说到的事情,你是不是有些不明白,尽管说出来。”

    牛犇点点头,摸了摸脑袋。

    “大人,曾先生说到的事情,属下的确没有想清楚,洪大人和宋大人到济南府城来,本来是想着调遣登莱新军的,我登莱新军当然不会服从调遣,这样的情况之下,洪大人和宋大人肯定是不高兴的,属下想着热情接待洪大人和宋大人,让他们体面的离开济南府城,就算是很不错了”

    吴宗睿笑着点点头。

    “不错,牛犇,没有经过认真的思索,是不大可能提出来这等问题的,不过情报司没有能够准确的分析洪承畴的心思,包括宋贤的心思。”

    说到这里,吴宗睿顿了顿。

    “洪承畴从刑部大牢出来,直接出任七省总督,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了什么事情,也不大可能放开手脚,况且前任的五省总督孙传庭殉国,十余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给洪承畴造成了更大的阴影。”

    “再来看看宋贤,被皇上和朝廷罢免之后,回答家中歇息,本就没有想到朝中的任何事宜,出任工部右侍郎也是被迫的,此番改任兵部右侍郎,跟随洪承畴征伐更是极不情愿。”

    “如此情况之下,两人是不可能竭尽全力做事情的,一方面他们小心谨慎,对任何的事情都不会抱有太大的希望,一方面他们会迷茫彷徨,看不到未来,不知道自身的结局是什么,若是我们能够说动他们,也许他们会为自身的未来考虑,到了那个时候,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了”

    牛犇频频点头,吴宗睿的解释他听明白了。

    “大人,属下明白了,属下知道该怎么做了。”

    吴宗睿站起身来,走到桌案前面,随便的翻了翻桌案上面的文书。

    “牛犇,说说第二件事情。”

    牛犇站直了身体。

    “第二件事情,是有关南直隶的,南京兵部尚书张四维,专门给卢大人写去了信函,请求卢大人派遣登莱新军,帮助固守南京府城,而南京京营的军士,需要抽调一部分前往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剿灭张献忠部,维护南方的稳定”

    吴宗睿看向了曾永忠。

    曾永忠不疾不徐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这个机会必须要把握住,登莱新军趁此机会进入到南京府城,可以开始大规模的渗透,不必有什么顾忌,只要能够掌控整个的南直隶,哪怕是与南京京营兵戎相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曾永忠说完,吴宗睿的拳头重重的锤在了桌案上面。

    “先生,登莱新军进入南京府城,最为主要的对手不是南京京营,而是南直隶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无所事事,习惯风花雪月,习惯品头论足,习惯议论天下,他们以流连秦淮河为荣,而且他们喜欢抱成团,一呼百应,制造出来一些带有轰动性的局面。”

    “登莱新军进入南京府城之后,对付这些读书人不需要手软,哪怕是得罪他们背后的士大夫家族,也不要在乎,刚刚先生提出来建议,我们需要吸纳天下的读书人,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为这些读书人定下规矩,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规矩来行事。”

    “张四维写给卢发轩的信函,我仔细看过,从中悟出了一些奥妙,其实张四维是想着借助给我们登莱新军机会,从而给皇上和朝廷争取到机会,可惜我们不在乎皇上和朝廷。”

    说到这里,吴宗睿看向了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刘宁。

    “刘宁,本次由你率领登莱新军,进入南京府城,该要如何做,不需要我多说,我只是提醒你一点,该动手的时候不要犹豫。”

    吴宗睿说完,曾永忠抱拳开口了。

    “大人,属下愿意跟随刘都督一同前往南京府城”

    吴宗睿点点头。

    “也好,洪承畴和宋贤带来的官员数量不是很多,大量的官员和读书人还是集中在京城和南京府城,如果能够争取到这些官员和读书人,我们就不用担心缺乏人才了,先生与刘宁一道前往南京府城,我就更加放心了”



第八百五十八章 顿悟
    第三件事情牵涉到张东涛,牛犇没有直接通报情况,曾永忠和刘宁等人也不会询问。

    此刻的张东涛,与李岩驻守在洛阳府城,几乎是无所事事。

    没有谁会想到,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陕西作战,张东涛和李岩都没有跟随,留守洛阳府城和潼关一带,其实潼关与洛阳府城已经不需要派遣大军驻守。

    李自成率领大军攻陷西安府城的消息传来,张东涛没有什么反应,李岩更是表现的冷漠,战功赫赫的他们,此次被李自成刻意排开,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两人都清楚,义军打败孙传庭之后,陕西已经处于防守的空虚状态,朝廷诸多卫所的军士已经失去了抵抗之心,义军拿下西安府城以及整个的陕西全境,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斥候离开厢房不长时间,李岩就来了。

    开口说话的李岩,神色不是很好。

    “张大哥,义军攻陷了西安府城,看样子掌控陕西只是时间问题了。”

    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李岩与张东涛之间的关系更深一层了。

    张东涛点点头,这件事情他与李岩早就交换过意见。

    “李兄,你说的不错,闯王掌控陕西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我倒是觉得,义军保持当下的气势,能够一举拿下整个的北直隶,乃至于攻陷大明的京城”

    李岩没有表现出来吃惊,反而不是很在意的开口了。

    “张大哥,我以为闯王称帝的时间,怕是不太远了,不知道闯王领兵进攻北直隶和京城的时候,是不是会让大哥与我继续留守河南。”

    张东涛冲着李岩竖起了大拇指。

    “李兄,你的分析不错,我已经做好了留守河南甚至是陕西的准备,闯王此次算是衣锦还乡,一定会趁着这股气势,大举进攻北直隶,他的身边有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必定能够取得节节胜利,至于说你我,留守河南是最好的选择”

    张东涛没有发怒,倒是李岩有些忍不住了。

    投奔李自成以来,李岩已经察觉到了,义军之中战功最大之人,就是张东涛,好多次关键的战斗,都是张东涛率领义军获取胜利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关键性的胜利,让张东涛在义军之中的威望不一般,不过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对于张东涛有着不小的意见,或者说他们嫉妒张东涛在义军之中的影响力,总是在李自成的身边撺掇,导致李自成对张东涛愈发疏远。

    就说这一次义军彻底打败大明五省总督孙传庭,其中一半的功劳属于张东涛,要不是张东涛当机立断,率领前军十万人驻守潼关,断绝了孙传庭率领朝廷大军回到陕西的道路,李自成压根不要想着打败孙传庭,毕竟秦军和延绥边军的战斗力绝非一般。

    如果孙传庭回到了陕西,重新整顿秦军和延绥边军,到时候秦军和延绥边军将要成为义军最大的隐患和最大的威胁。

    可能是功高震主,也可能是受到了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的蛊惑,李自成有些防备张东涛了,不仅有意淡化张东涛在关键战斗之中取得的胜利,削弱张东涛在义军之中的影响力,而且每逢关键的战斗,就会将张东涛排除在外。

    李岩与张东涛的关系胜过了亲兄弟,这层关系李自成是知道的,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也是知道的,这也导致李岩遭受到了排挤,所以他特别的警惕,所谓树倒猢狲散,一旦张东涛遭遇到排挤或者清洗,他李岩也不可能有好的结局。

    李岩为张东涛不值得。

    当然,有着举人功名的李岩,遍读史书,也知道一些帝王之术,他对于李自成做出来的选择,打心眼里不齿,却不好公开说出来。

    张东涛也在暗地里拉拢一些关系,这件事情李岩是知道的,他甚至利用自身的力量帮助张东涛,譬如说原来属下的那些军士,就听从张东涛的指挥,而且逐渐成为张东涛麾下的中坚力量,还有红娘子,偶尔也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张东涛造势。

    很多时候,李岩不得不想到罗汝才等人,当初李自成下狠手斩杀了罗汝才,为的就是集中力量和权力,阻止任何外来的干扰,全面掌控义军,虽然张东涛与罗汝才完全不一样,不过一旦李自成完全掌控了权力,过河拆桥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兔死狗烹,张东涛必须要注意这一点。

    “张大哥,闯王凭什么要求您驻守潼关和洛阳,我是想不通,您是闯王的生死兄弟,如果闯王听从某些人的蛊惑,都不能够信任您了,那诸多的义军兄弟会怎么看”

    李岩说的非常直接,已经抛却了所有的顾虑。

    张东涛的眼睛里面闪现一丝的笑容,稍纵即逝。

    “李兄,有时候我们退后一步,不一定是坏事情,譬如说这一次闯王领兵进军陕西,攻陷了西安府城,我们驻守潼关和洛阳,至少保证了后方的稳定,说起来我们也是有一定功劳的,至于说闯王可能领兵出征北直隶或者大明京城,放心的将河南以及陕西等地交给我们来驻守,这也是相信我们”

    李岩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

    “张大哥,我说的是真的,闯王如果不信任您了,随便找什么理由,都能够让您无法在义军之中立足,可如果您有赫赫的战功,得到了诸多义军兄弟的认可,闯王就是遭受到某些人的蛊惑,也要三思而行”

    张东涛微微的摇头。

    “李兄,你想的太简单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以往我领兵作战获得了胜利,不管什么情况之下,功劳都是闯王的,现在也是如此,有些时候,局势变化了,你我也要跟着变化,要不然不管你立下了多大的功劳,结局都是很不妙的。”

    “其实我已经想明白了,虽然我和闯王是生死兄弟,不过闯王才是义军的首领,若是闯王觉得我威胁到他的地位了,也不排除动手的可能。”

    “当初罗汝才在义军之中的威望是不一般的,仅次于闯王,不也被闯王斩杀了,你我与罗汝才比较起来,影响力不一定有那么大。”

    “能够同甘共苦才是好兄弟,可惜的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太少了。”

    “李兄,这些话是我的肺腑之言,你的想法我大致清楚,可有些事情,不是你我能够扭转的,既然不能够改变,那我们就尽量的想办法回避”
1...316317318319320...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