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皇上心情好,内阁所有人也希望暂时的稳定,此时此刻任何弹劾以及任何地方发生事宜的奏折,都是不受欢迎的,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奏折,内阁一定会压住的。
吴宗睿的目的,就是将陈尧言弹劾他的事情闹大,闹到针对整个的御史台与给事中。
当然,吴宗睿的奏折是经过了数次的修改,字斟句酌,他弹劾的仅仅是部分的御史和给事中。
他相信,这一次御史台和给事中肯定会吃亏。
内阁本就不待见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包括皇上都不是特别待见,吴宗睿不过是抓住了机会,让皇上以及内阁对御史台和给事中的怒火发泄出来。
区区的南京户科给事中陈尧言,绝对想不到这么远。
五月二十五日,廖文儒一行抵达京城。
按照信函上面的地址,廖文儒找到了方逢年的府邸,等候了足足一天的时间,天色黑下来的时候,见到了回到府邸的礼部右侍郎方逢年。
廖文儒恭恭敬敬的将信函交给了方逢年。
方逢年接到信函的时候,颇为吃惊。
让廖文儒在会客室等候,方逢年则是到了书房。
不到一刻钟时间,方逢年匆匆来到会客室,直接开口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的想不到
南京和滁州相对都算是平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即将举行的乡试,绝大部分将要参加乡试的生员和监生,都已经在南京城聚集,当然,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若不是南直隶人,也要准备离开南京,回到各自所属地方去参加乡试。
詹兆恒离开南直隶之前,专门到了滁州,见到了吴宗睿,两人之间长谈了一次,吴宗睿告诉詹兆恒乡试需要注意的诸多事宜,将自己参加乡试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告知詹兆恒。
吴宗睿虽然年轻,在南直隶也有一定的名气,不过一直都是在地方做官,所出任的官职也不是多么的显赫,所以关注的人不会太多。
不过弹劾奏折还是有一定影响,吴宗睿做事情更加的注意,对待滁州的官绅家族,客气了很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吴宗睿太清楚了,南京户科给事中陈尧言的弹劾,情况究竟如何,他不知道,自身所做的反击,是不是引发了什么议论和争论,他也不知道。
如果皇上和朝廷认为陈尧言的弹劾成立,则吴宗睿很有可能被罢官,那样对于信义帮护卫的发展壮大是很不利的。
六月初十,廖文儒回到了滁州。
一来一去一个月的时间,四千多里地,平均每天一百多里地,看上去没有什么,但是长时间的坚持下来,是非常不简单的。
廖文儒详细禀报了见到方逢年的点点滴滴,让吴宗睿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幸好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方逢年为人正直,性格方面有一些迂腐的成分,其实做御史是很不错的,按照道理来说也应该支持朝廷派遣到各地的巡按御史以及给事中等,吴宗睿弹劾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方逢年的看法不一样,那么吴宗睿不管呈奏多么豪迈的奏折,都不可能到皇上的手中。
需知吴宗睿没有直接给皇上写奏折的权力,他的奏折会经过吏部和内阁,稍稍不注意,奏折很有可能被吏部直接压住、甚至送到御史台去。
庞大的御史台想要算计一个小小的知州,那是手到拈来。
如果不是对于明末历史的熟悉,不是对于方逢年性格方面分析的准确,吴宗睿的这一步棋,必定会成为臭棋。
六月二十日,朝廷派人来了。
吴宗睿匆匆赶到寅宾馆,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宪之兄,怎么是你啊。”
“瑞长兄,我可真的是没有想到啊,你的一份奏折,引发了朝廷巨大的风波。”
“宪之兄,你可别开玩笑,我不过区区的滁州知州,哪里有那么大的能耐,一封奏折能够引发朝廷的风波。”
“别急,一会我慢慢和你说,你也是,我远道而来,还没有来得及喝茶,你总要让我喝上一杯西湖龙井吧,今年也是怪了,漕运不知道是怎么了,总是运不过去茶叶。”
“宪之兄说笑了,到时候我送你上好的西湖龙井。”
史可法的态度,让吴宗睿放心了,如果是来者不善,绝不会如此的开玩笑。
史可法的话语,无形之中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北方严重缺乏茶叶,特别是好茶叶。
想想也是,后金鞑子才刚刚撤离京畿一带,回到关外去,北直隶动乱期间,陆路的运输完全断绝,导致货物的运输基本依靠漕运,后金鞑子虽然撤离,但地方上的治安形势颇为严峻,不少地方是数里地看不见人烟,陆路运输短时间之内不大可能恢复。
吴宗睿还知道,紧接着陕西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山西、河南等地,陆路的运输仅仅剩下山东一地,可不要多长的时间,登莱兵变又会爆发,山东也陷入动乱之中。
也就是说,此后的时间,北方陆路运输基本没有安稳的时刻。
漕运由此变得异常重要,北方需要的物资,绝大部分需要依靠漕运。
闻着西湖龙井茶的香味,史可法颇有些陶醉。
“宪之兄,没有必要如此吧,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喝茶了啊。”
“瑞长兄,不瞒你说,殿试结束之后,我到西安府城赴任,就很少喝到好茶,后来调到京城,本以为会好一些,谁知道好茶更加紧张,我不过是户部主事,哪里买得起好茶啊。”
吴宗睿笑着摇摇头,切入了正题。
“宪之兄,你说我的奏折在朝中引发了风波,究竟是什么情况啊。”
史可法放下茶杯,看着吴宗睿,好半天才开口。
“瑞长兄,内阁的周大人说了,你的这份弹劾奏折,乃是大明第一弹劾奏折,以前只听说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和给事中弹劾百官的,从未听说过官员弹劾都察院和给事中,你恐怕是第一个,都察院刚刚上任的闵洪学大人颇为震怒,在朝堂之上发脾气,不过内阁的周大人和温大人,都认为你的弹劾奏折有道理。”
“我是真的佩服你啊,你的弹劾奏折我看过了,写的太好了,引经据典,特别是一些地方的知县乃至于知府,都给巡按御史下跪的事例,引发了朝廷诸多大人的公怒,就连闵大人都觉得过分了,不得不承认巡按御史不可过于干扰地方署理政
第一百四十章 当爸爸了
靠近后花园的卧房,已经成为禁地,除开吴宗睿,任何男人不得靠近。
挺着大肚子的玉环,正在指挥丫鬟来来回回的送脸盆、热水和手帕等等物品,回到家中没有几天时间的徐佛和柳隐,也在忙碌着。
所有忙碌的丫鬟,以春梅为首,玉环将需要做的事情告诉春梅,春梅则是迅速的安排和吩咐下去,而且还要亲自端着热水进入卧房。
吴宗睿站在卧房的外面,看着进进出出的丫鬟干着急。
本来他也想着进入卧房去看看,不过遭遇到坚决的阻止。
女人生孩子带有血腥气味,这种气味被视为不详的气味,男人是绝不能靠近的,一旦沾惹到这样的气味,就意味着倒血霉,严重的甚至可能有血光之灾。
吴宗睿不相信这些,但他拗不过家人,再说了,面临剧痛的陈灵雁,也是这样的看法,自己如果强行进入到卧房去,恐怕会对陈灵雁造成惊吓,更不利于生产。
两个产婆早就进入到卧房里面去了。
陈灵雁断断续续的呻吟传出来,让吴宗睿愈发的紧张。
关键是陈灵雁只有十六岁,十六岁的小姑娘生孩子,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毕竟十六岁的女孩子,也还在生长和成熟期。
陈灵雁的预产期是准确的,六月底到七月初,吴宗睿回家的时候,陈灵雁基本就没有怎么出门,只是偶尔的到后花园看看。
七月初二一大早,陈灵雁喊肚子疼,吴宗睿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让人请产婆到家里来。
产婆熟悉一切,进入卧房看了陈灵雁的情况,马上开始安排相关的事宜。
从那一刻开始,吴宗睿就陷入到焦虑之中。
明代的医学条件,与几百年之后无法比较,生孩子方面更是如此,这个时代不存在什么刨腹产,全部都是顺产,一旦胎位不正,或者是其他的问题,产妇与小孩子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保不住产妇和保不住小孩子的事情经常出现。
所以才会说,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一只脚已经踏入到黄泉之中。
这样的情况下,吴宗睿怎么可能不着急。
卧室依旧传来陈灵雁的呻吟,吴宗睿忍不住了,叫来了正在忙碌的春梅。
这个时候,玉环、徐佛和柳隐等人,全部都在卧房里面,轻易是不会出来的。
“春梅,究竟怎么样了,还要多长的时间啊。”
“少爷,您别着急,刚刚产婆说了,一切正常,没有什么问题。”
“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吗,怎么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动静啊。”
看见春梅低着头,回答不上来,吴宗睿知道自己太过于着急了,他挥挥手。
“春梅,你去忙吧。”
其实穿越之前的吴宗睿,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的女儿出生的时候,老婆已经忍受了接近一天时间的疼痛,女人生孩子发作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很快生下来了,有的就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吴宗睿依稀记得,当年和医生说起生孩子的事情,医生专门介绍了,女人盆骨的大小,决定生孩子是不是顺利,盆骨小的女人,生孩子相对困难一些,有时候甚至需要刨腹产,盆骨大的女人生孩子容易很多。
这样证明了民间的传闻,有些老妇人眼睛很毒,一眼就看出年轻女人是不是能够旺夫,是不是能够多生孩子,其实她们主要看的就是年轻女子的盆骨,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是看年轻女子的屁股大不大。
时间快到午时了,厨房飘来了饭菜的香味。
从早上起来,吴宗睿就没有吃东西,可是感觉不到饥饿,丫鬟过来请他去吃饭,他挥挥手,说一点都不饿,依旧在距离卧房二十米开外的空地上面等候。
气候已经变得炎热,尽管穿的不多,但大颗的汗滴已经从额头上冒出来。
吴宗睿浑然不知。
春梅已经亲自端着三盆冰块进入到卧房里面降温。
“哎呦。。。”
“忍住,用力,用力,快了,用力。。。”
“不要慌,女人都要经历这一遭,用力就是了。。。”
卧房里面终于传来了声音。
丫鬟再次的开始忙碌起来。
一盆盆的热水端进卧房里面,一盆盆的血水端出来,一些带着红颜色的手帕还在盆子里面,丫鬟将盆子端到了侧面厢房的外面,开始用力的搓洗手帕。
手帕必须是专用的,完全按照产婆的要求准备,纯白的手帕需要在滚烫的开水里面煮五分钟左右,接着在阳光下面晾干,收这些手帕的时候,双手必须要洗的干干净净。
这个仪式,在诸多丫鬟看来很神秘,在吴宗睿看来很正常,这就是给手帕消毒。
当然还有一些医用的白酒,类似于几百年之后的酒精。
玉环出来了,脸色有些白。
看见吴宗睿准备走上前来,玉环连忙加快了脚步。
“夫君,不要靠近卧房。。。”
玉环也有了五个多月的身孕,肚子明显大了不少。
吴宗睿停下了脚步,不敢上前去了,毕竟这是禁忌,所有人都在乎的禁忌,他是不能触碰的,如果触碰了,可能陈灵雁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玉环,灵雁怎么样了。”
“夫君不要担心,小姐没有什么事情,产婆说了,一切都很好。”
“你怎么出来了,先前不是一直都在卧房里面吗。”
玉环的脸色微红,低着头开口了。
“产婆说了,妾身不能呆在卧房里面,妾身是有身孕的人。”
“原来如此啊,玉环,真的是辛苦你了。”
“夫君不要这样说,这是妾身的责任,妾身其实很想陪着小姐,可是不能坏了规矩,要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面兼顾
七月初六,女儿出生的第五天,吴宗睿来到了淮安信义帮护卫的驻地。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进行完毕了。
廖文儒、刘宁、罗典明、罗典勇、罗典召、秦志锐和秦大龙等人悉数都站立在一边,看着居中坐着的吴宗睿。
“秦帮主,所有货物都准备齐全了吗。”
“属下安全按照大人的要求,备齐了茶叶、丝绸和部分的瓷器,一共十五艘货船,其中漕运船只五艘,民运船只十艘。”
“好,南方和北方的粮食都进入收获季节,朝廷发来塘报,北方不少地方遭遇到灾害,缺乏粮食,所以本次的漕运,还是要运送部分的粮食,如此漕运总督府才不会有意见,秦帮主,你记住,近段时间,北方物资匮乏,物价普遍较高,信义帮运送到北方的物资,不可囤积居奇,不可过分的抬高价格,我们不管其他额漕帮怎么做,一定要坚守信义帮的底线。”
“属下明白。”
“那好,你去准备吧,漕运船队明日卯时准时出发。”
秦志锐等人离开之后,吴宗睿看向了廖文儒。
“文儒,近半年时间的准备了,不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吧。”
桌上摆着信义帮护卫侦查到的夏镇匪帮的情况,非常的详细。
近半年时间以来,夏镇匪帮疯狂劫掠过往的漕运船队,引发了漕运总督府的震怒,派遣了连续三波的漕运兵丁,试图剿灭夏镇的匪帮,都是无功而返,而夏镇匪帮的猖獗,甚至朝廷都注意到了。
官匪勾结在夏镇匪帮的身上表露无遗,每次漕运兵丁前往夏镇围剿,夏镇匪帮都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马上销声匿迹,漕运兵丁大张旗鼓赶赴夏镇,什么都发现不了,奇怪的是,漕运总督府面临这等的情况,也没有过多的斥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