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迹象
时间转眼到了八月下旬。
南京城内已经异常热闹,数千人抵达这里参加即将开始的乡试。
不管是从考试的规模,还是参加人数的规模,南直隶的乡试在大明都是数一数二的,其乡试主考官与其他地方的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之下都是翰林院的修撰或者编修前来主考。
要知道翰林院的编修和修撰,一般都是殿试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也只有翰林院的修撰或者编修来出任主考官,南直隶牛皮哄哄的读书人才会真正服气。
吴宗睿来不及关心南直隶乡试的事情,与他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个时候他内心牵挂的,还是朝廷调查的事宜,尽管他与史可法的关系不一般,但为了避免让史可法为难,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他从未找过史可法,也没有打听任何的消息。
内心的嘀咕肯定是存在的,大明的官场已经烂到了根子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就说漕运总督府与夏镇匪帮勾结的事情,就已经鲜明的体现了明末官场的气象。
八月二十五日,一条消息传到了南京。
原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袁崇焕,以谋叛罪被磔于市,家人流放三千里,家也被抄了。
此事在南京引发了一定程度的震动,诸多准备参加乡试的读书人,无所顾忌,不同场合都议论此事,大都是认为袁崇焕是冤屈的。
尽管没有见过袁崇焕,也没有任何的交集,听到这个消息,吴宗睿还是颇为感慨,史书上面关于袁崇焕的记载,数度变化,从刚直不阿、遭受陷害的忠良大臣,到成为大明灭亡的罪人,期间的变化太大,导致诸多历史学家长时间的争论。
吴宗睿自然不会相信所谓的皇太极反间计,让袁崇焕被冤杀的说法,崇祯三年元月,袁崇焕就被关进大牢之中,一直到八月,才被磔于市,这中间间隔了八个月的时间,如果真的是皇太极施展反间计,早就调查清楚了。
对于袁崇焕这个人,从史书上面了解到的诸多情况,让吴宗睿的看法也颇为复杂。
袁崇焕是一个道德高尚、无私无畏的人,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他的悲剧也正在于此,因为品德高尚、问心无愧,所以做事情的时候,自认为国公心,毫无顾忌,结果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也是那么理直气壮,也是那么坦荡自如,其性格上面的缺陷,早早埋下悲剧的伏笔。
袁崇焕最大的污点,或者是错误,或者说导致自己被杀的根源,就是擅自斩杀毛文龙。
袁崇焕没有请旨,自行其是斩杀毛文龙,动摇了崇祯皇帝的权威,造成了皇帝与大臣之间彼此的不信任,同时造成了官员与官员之间、将领与将领之间、官员与将领之间的不信任,更加关键的是,袁崇焕开了滥杀将领官员的风气。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后果,众人皆知,相信皇上和满朝文武都是知晓的,毛文龙驻守皮岛的时候,皇太极对其恨之入骨,不敢放肆进入关内,时刻预防毛文龙从背后捅上一刀,毛文龙被斩杀,驻守皮岛的明军迅速瓦解,被后金鞑子彻底打败,消除了皇太极的后顾之忧。
崇祯二年六月初,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当年十一月,皇太极率领后金鞑子,大规模入侵关内,颇具讽刺意义的是,在山海关一带积极备战、抵御后金鞑子的袁崇焕,一直到后金鞑子围住了大明京城,才得知消息,匆匆率领关宁铁骑飞驰京师救援。
被关押在大牢的袁崇焕,肯定能够为自身辩解,而斩杀毛文龙的事宜,他无法辩解,或许在被押赴刑场的时候,袁崇焕真正后悔了。
换位思考,吴宗睿觉得,自己若是皇帝,也不会容忍袁崇焕的错误,只是不会采取如此极端的办法,有可能饶了袁崇焕的性命,自此以后不会任用。
袁崇焕的悲剧,提醒了吴宗睿,让他明白,今后做事情需要更加的小心,实力不足的时候,尽量的低调,该委曲求全的时候就委曲求全,一旦实力足够强悍了,就要彻底掌控自身的命运,绝不要陷入什么道德的怪圈,更不要在乎世人的评说。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是亘古未变的规律。
八月二十六日,午时。
看着脸色发白、却略微带着兴奋神情的曾永忠,吴宗睿颇为激动。
“先生怎么到南京来了,滁州的调查是不是完全结束了。”
放下茶杯,略微的喘了几口气,曾永忠开口了。
“大人,滁州的调查月初就结束了,史大人秉公调查,且深入到村镇,得到的都是对大人的好评,就算是滁州的官绅家族,对大人也是佩服之至。”
“先生就不用说这些了,滁州的官绅家族,对我怕是恨之入骨,巴不得我早些离开滁州。”
“大人,官绅家族想你离开滁州是一回事,他们敬佩你是另外一回事,月初的时候,史大人就离开了滁州,来到了南京。。。”
吴宗睿微微皱眉,月初正是吴冰玥满月的时候,记得史可法托人带来了礼金,表示祝贺,难不成那个时候史可法已经到南京来了吗。
“大人不知道史大人到南京来了吗。”
“我不知道,也没有打听这方面的事宜,先
第一百五十章 强硬争取
回到京城的史可法,对吴宗睿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也总算是知晓此番调查的艰难。
都察院和给事中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史可法在滁州展开调查的第三天,南京都察院就派来了监察御史,美其名曰协助史可法的调查,其实就是监督,监察御史还专门到滁州州衙,看看吴宗睿是不是还在州衙署理政务。
大凡百姓张口说吴宗睿的好话,身边的监察御史都要多嘴,详细的询问,譬如说什么事情做得好,具体的事例是什么,做了几次,在什么地方做的等等,完全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也让不少百姓根本无法开口说话了。
刚开始史可法看在南京都察院的面子上面,顾全大局,没有多言,后来实在忍不住发脾气了,扬言回到京城去禀报皇上和朝廷,重点说明南京都察院对此事的态度,眼看着史可法真的发脾气了,南京都察院派遣的监察御史才不情愿的回到南京去。
在滁州调查完毕,史可法本打算按照礼部贺逢圣大人的要求,前往南京调查一番,谁知道他压根不能如愿,来到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直接开口不必调查,六科给事中更是不理不睬,无奈之下,史可法翌日离开南京,回到京城去。
史可法在南直隶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仅仅是刚到滁州的时候,与吴宗睿见面,后面从未谋面,而且吴宗睿似乎是有意回避,不与他见面。
现在看来,吴宗睿果然有先见之明。
还好两人之后就没有见面,也让南京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无话可说。
至于说调查结论,史可法没有义务给南京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汇报,他代表的是朝廷,在朝廷的面前,不要说南京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就算是南京兵部,也不能多嘴。
史可法清楚,此番前往南直隶调查,他已经得罪了南京都察院和南京六科给事中。
按照惯例来说,聪明人接手这等烫手的任务,抵达南京之后,第一时间就要去拜会南京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唐世济,探探口风,也便于将来的协调,至少为自身留下了后路,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好歹是正二品的高官,有朝一日进入京城,肯定是进入权力核心层。
史可法不会这也做,他打心里佩服吴宗睿的胆大,情理上与吴宗睿站在一起。
连夜整理了调查的情况,写成了奏折,翌日一大早,史可法前往文华殿右边的偏殿,那里是内阁大臣办公的地方。
刚刚走出门,史可法看见了贺逢圣。
来不及思考,史可法上前去行礼了。
“下官见过贺大人。”
“史大人,今早本官才听闻你回到京城,怎么,准备去内阁复命吗。”
“大人说的不错,下官准备前往内阁复命,紧接着去拜见大人的,此番前往南直隶调查,下官有负大人的嘱托,没有能够在南京展开调查。”
“史大人,你不用自责,本官知晓你为难,无法在南京展开调查,前些日子,朝廷收到了南京都察院的奏折,奏折禀明了你在滁州调查的情况,南京都察院对你好像颇有微词。”
“这个,下官在滁州调查之时,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曾经协同下官一道调查,只是他们调查之态度作风,让下官无法忍受,故而下官发脾气,撵走了监察御史。”
“史大人,你的胆子不小啊,也学着吴大人了,敢于和都察院对着干吗。”
“非也,下官认理不认人,若是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与下官一样,也是秉公调查,下官自然不会有任何怨言。”
“史大人,你认为你的调查,完全是秉公进行的吗。”
“下官敢发誓,完全是秉公进行的,且下官的调查,并未遭受到滁州州衙的干扰,滁州知州吴宗睿大人,在下官展开调查的时候,主动回避,离开了滁州,回到南京去了。”
“好,既然如此,本官就放心了,希望你到内阁去复命的时候,也是这个态度。”
来到偏殿,史可法站在外面等候了足足一个时辰的时间。
进入偏殿的时候,史可法一眼看见了坐在正前方的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成基命,以及内阁次辅周延儒,内阁大臣温体仁等人,则是坐在左右两侧。
让史可法吃惊的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闵洪学,也在偏殿之中。
成基命的神色不是很好,看了看进来的史可法,随即垂下眼睑。
开口说话的是内阁次辅周延儒。
“史大人,且将南直隶调查的情形简要禀报一番,奏折放到案桌上就是。”
史可法抱拳稽首,恭恭敬敬的行礼之后,开始了简要的说明。
详细的情况都在奏折上面,这是史可法亲自写出来的奏折,基本事实他清清楚楚,汇报起来也不吃力。
。。。
不到五分钟时间,史可法禀报完毕,叙述简洁,条理清楚。
内阁首辅成基命依旧没有开口说话。
周延儒看了看成基命,再次开口。
“史大人,调查到的情况就是这些吗。”
“下官刚刚是简要的叙述调查之情况,具体情形全部都写在奏折之中了。”
周延儒点点头,看向了最右边的闵洪学。
“闵大人,你不是有问题要询问吗。”
闵洪学点点头,对着周延儒抱拳,接着扭头看向了史可法。
&n
第一百五十一章 犯忌的臭棋
温体仁回到府邸,气的脸色发白,好半天都没有安静下来。
闵洪学与温体仁是老乡,在朝中关系一向不错,闵洪学三月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温体仁则是六月进入内阁,这个时候,周延儒已经是内阁次辅,深得皇上的信任。
温体仁当然不甘心屈居周延儒之下,不过他很清楚,想要取代甚至是超越周延儒,需要等待时机,决不可贸然行动,否则引发皇上的不满,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在温体仁看来,周延儒虽然是殿试状元、会试会元,有着一身的才学,可太过于年轻,经验明显不足,自己也是殿试二甲进士,不管是年龄还是经验方面,都要强于周延儒。
滁州知州吴宗睿的弹劾奏折,温体仁仔细看过,内心也有同感,不过吴宗睿过于的年轻,想到了周延儒,温体仁对吴宗睿也就没有太多的好感,对于内阁决定派遣户部主事史可法前往南直隶,调查吴宗睿以及南京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的事宜,也就没有上心。
再说这件事情,一直都是周延儒主手的,温体仁不想从中横插一杠子。
吴宗睿的弹劾奏折,虽然没有弹劾整个的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但明显是犯下了众怒,温体仁揣摩,就算是吴宗睿为官清正廉洁,最终怕也是得不到多少的好处。
让温体仁想不到的是,闵洪学居然在内阁提及吴宗睿打算迎娶秦淮河青楼女子的事宜。
这是温体仁内心的伤疤。
崇祯元年,皇上诏令会推内阁大臣,温体仁与礼部左侍郎钱谦益因为会推内阁大臣的事宜,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导致钱谦益被皇上罢官,回到老家去了。
不长时间,都察院监察御史毛九华、任赞化开始弹劾温体仁,罗列了三大罪状,其中第三条罪状,为首就是温体仁迎娶娼门女子。
这件事情弄得温体仁异常的狼狈,几次请求辞去礼部尚书的职务,回家去养老,好在皇上信任他,没有让他辞去礼部尚书的职务,还将毛九华和任赞化两人投入大牢之中。
自此之后,温体仁对都察院的诸多御史,没有了好感。
其实毛九华和任赞化的弹劾,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直到崇祯三年的六月,温体仁才进入内阁,成为权力中枢之中的一员。
闵洪学在内阁提及此事,让温体仁的老脸没有地方放,他索性开口了,为吴宗睿说话。
如此温体仁与周延儒在吴宗睿的事情上面,难得有了一致的意见。
至于说内阁首辅成基命,基本不会发表什么意见了,从皇上的态度来看,成基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面,可能坐不稳了。
内心里面,温体仁对于滁州知州吴宗睿,倒是有了一份好感。
管家进入书房,禀报都察院左都御史闵洪学前来拜见的时候,温体仁沉吟了好一会,才开口吩咐管家,让闵洪学到厢房等候。
温体仁不得不多疑,闵洪学今日说出来吴宗睿准备迎娶青楼女子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受到了周延儒的蛊惑吗,按说这也的可能性不大,周延儒如日中天,已经是内阁次辅,眼看着就要接任内阁首辅,绝非刚刚进入内阁时间不长的温体仁可以比拟的。
没有弄清楚其中缘由的时候,温体仁会怀疑一切,甚至想到了皇上,难不成皇上还没有忘记当年的事情吗。
好不容易稳定了情绪,温体仁来到了厢房。
看见温体仁进入厢房,闵洪学连忙站起身来行礼了。
“下官专程来拜会大人,惊扰大人歇息了。”
“闵大人,家中毋须多礼,坐下说话就是了。”
眼看着温体仁坐下,闵洪学才小心的坐下。
“大人,下官今日也是一时心急,不知不觉说漏嘴了,这朝廷没有禁止的事宜,都察院是不可越权弹劾的。”
“闵大人说的是啊,只不过你这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管得住下面那么多的御史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