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崔云辉也跟着开口。
“下官和史大人一样,只要大人说的在理,下官坚决追随大人身后。。。”
吴宗睿点点头,史可法到底不一样,思维还是缜密。
“那好,我就说说理由,诸位认真听好。”
吴宗睿站起身来,走到了墙边,墙上挂着登州和莱州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人口户数以及人口数的情况。
“登州和莱州的情况,我不多说,你们都知道,快两个月时间过去,来到登州和莱州落户之人寥寥无几,相反,还不断有人离开登州和莱州,前往济南等地。”
“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近两个月时间了,且还在继续。”
“为了改变这等的情形,我已经殚精竭虑,可现实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说到这里,吴宗睿走到了史可法和崔云辉的面前。
“宽之兄,崔大人,你们有好的办法吗。”
两人连连摇头,这方面他们肯定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吴宗睿走到了桌案前面,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自古以来,商贸兴则地方兴,汉唐莫不是如此,这方面,崔大人应该特别有感触吧,南直隶为何会繁华富庶,南京和淮安等地,为何让人流连忘返,大都是商贸发达的原因。”
“也许你们不认可这种观念,那我来给你们好好解释一番。”
“譬如说登州,如果有了货运码头,大量的货物在货运码头交易,则商贾必定在这里云集,因为他们需要在这里交易货物,大量的货物从这里运往北方和南方,大量的货物从北方和南方运到这里,接着运送到海外。”
“商贾为了交易的方便,必定在这里租下房屋铺面,以便于交易,他们吃喝拉撒总是需要消耗钱财吧,他们平日里的娱乐总是需要银子吧,他们将钱财消耗在这里,必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商贾前来吧,这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曾先生,文儒,刘宁,淮安漕运码头,你们应该很清楚吧。”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到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货物码头的建立,必定会有人来搬运货物,得到报酬,这样可以让登州和莱州的部分百姓,在码头上找到活计,获取报酬,养活家人,商贾多了,客栈、酒楼、赌坊和青楼总是需要吧,这些地方招募的活计,也是我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这样又有一批人能够活命吧。”
&nbs
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
应该说史可法的观念并未完全转变过来,只不过吴宗睿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为了登州和莱州,为了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这个大义凛然的观念,让史可法无法反驳,而且史可法为官是踏实的,登州的萧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若是有某个举措能够改变当下的困境,史可法肯定会同意。
至于说崔云辉,接受吴宗睿的认识快了很多。
水师码头很快变得热闹起来。
水师码头开辟出来一部分的地方,作为暂时的货运码头,大量的货物开始下船,而负责搬运这些货物的,则是登州府衙和蓬莱县衙召集的一些城内的百姓,这些百姓能够得到报酬。
作为军事基地的水师码头,按照道理来说是应该要保密的,不过吴宗睿无所谓,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明王朝,还是后金鞑子,对于水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管是各级的官吏,还是寻常的百姓,压根不会注意蓬莱的水师码头,不会泄密。
同时,蓬莱知县崔云辉开始勘察地方,看看在什么地方修建货运码头。
在海边选择货运码头并不复杂,沿海有很多平缓的地方,再说了,现如今修建货运码头,并非是几百年之后的大动干戈,没有钢筋水泥,主要依靠的就是人力。
这方面吴宗睿倒是下定了决心,以登州新军为主,参与货运码头的建设,同时吸纳部分的百姓,参与货运码头的修建,而货运码头的图纸,则由总教习特谢拉等人负责。
两位金发碧眼的船主,明显知道登州尚没有现成的货运码头,更没有大型的交易市场,但他们没有提出异议,毕竟这一次的交易,他们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财,何乐而不为。
让吴宗睿想不到的是,仅仅过去五天的时间,就有商贾来到了登州,前往水师码头。
无利不起早,只要有钱赚,商贾肯定会迅速前来。
每一个到登州来的商贾,都需要在蓬莱县衙报备,领取出入水师码头的许可证,同时领取一张巡抚衙门的告示,一些商贾仔细看了巡抚衙门的告示,不大敢相信,还要回头详细询问县衙的官吏,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而且官吏还告诉他们巡抚衙门下发告示的原因,那就是登州和莱州遭遇到叛军的蹂躏,如今叛军被彻底剿灭,登莱之地陷入困顿之中,需要吸纳人户前来生活。
巡抚衙门的告示很清楚,愿意前来登州和莱州生活之人,县衙将会为他们注册身份,也就是录入黄册,让这些人成为登州和莱州的百姓和农户,同时县衙按照每个成年男子五亩耕地、每个成年女人三亩耕地的标准,划拨耕地,这些耕地三年之内免除赋税,种地所得的收入,全部归自家所有,三年之后,若是获取耕地之人还在登州和莱州生活,而所耕种的土地属于无主之地,则官府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些耕地归于农户所有。
这就是送土地的举措,可以说在大明各地都无此类的情形。
告示下发之后,前来咨询的商贾越来越多。
终于,在第十天,有数名商贾,告诉家人到登州来,到了第十五天,有百来人来到了登州,前往登州府衙和蓬莱县衙登记,他们很快获得了土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迅速传开。
青州府城,一群人在街角,低声说话。
“听说到登州和莱州,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而且还免去三年的赋税。。。”
“不会吧,登州和莱州不是有叛军和土匪吗,听说去的人,稍不小心就被杀了。。。”
“什么啊,你那都是老黄历,叛军早就被朝廷剿灭了,前几天我伯父带回来的消息,还催促我赶快到登州去,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要是去晚了,那就没有土地了。。。”
“真的是你的伯父说的吗。。。”
“那还有假啊,我的伯父已经到登州去了,说是获得了土地耕种,伯父专门让人带回来口信,让我赶快去,我要不是很你们关系好,怎么会说给你们听。。。”
“谢谢老兄了,我赶紧回去准备,马上就到登州去。。。”
后金鞑子控制之下的复州。
大街的隐蔽处,同样有一群人聚集,正在小声的议论。
“前些日子,登莱巡抚下发的告示和文书是真的。。。”
“怎么说啊,不可能吧。。。”
“肯定是真的,叔伯前些日子到登州去做生意,在县衙领取了告示,专门询问了县衙的官吏,刚开始还将信将疑,试探着将家人带到登州去,结果真的分到了土地,还免去三年的赋税,叔伯专门让人带信回来,让我马上到登州去。。。”
“我不信,登州和莱州看不上我们辽东汉人,我听以前到那里去的人说,除非是到登州和莱州去当兵,否则根本没有办法活下去。。。”
“你说的早就是以前的事情了,叔伯怕我担心,专门嘱托了,要是带着家人到了登州和莱州,官府马上可以登记,进入黄册,而且还能够分到土地耕种。。。”
“有这么好的事情吗,不可能吧。。。”
“算了,你们不相信就算了,我是和你们关系好,你们要是不信,到我叔伯那里去
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为大
登州和莱州府城,包括蓬莱县,人口数量和户数迅速增加,越来越多前来登州和莱州落户之人,被带到了黄县、平度、招远和昌邑等地,在那些地方落户。
留在登州府城和蓬莱县的,以辽东汉人为主,而落户平度、招远和昌邑等地的,则是以从北直隶、河南、山西等地迁移而来的农户为主。
人口的迁移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史可法与崔云辉同时来到了巡抚衙门。
进入厢房之后,两人都是抱拳稽首,给吴宗睿行礼。
“大人之决策,崔大人和下官佩服之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登州府城增加了两万余人,现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而来,下官预计,春节之前,村镇都能够更多的充实人户,如此来年的春耕就不用太着急了。”
史可法说完,崔云辉也跟着开口。
“史大人说的是,蓬莱县不仅是人口数目大量增加,商贾也逐渐多起来,原来府城的很多商铺,都是关门歇业,现如今商铺已经很抢手了。”
吴宗睿笑笑,没有开口说话。
大量人户迁移到登州和莱州,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壮举,不过是无声无息之中完成的,登莱巡抚衙门没有向外宣扬,所辖的府州县衙门,也是闷头做事情。
这其中得到最大好处的还是信义押司。
青州滞留的两千多军士,全部搬迁到了登州府城,而信义押司的主要业务,也全部搬迁到了登州府城,借助这一次商船的货物交易,信义押司得到大量的货物和钱财的押运任务,这些押运任务,北面到了京城,南面到了浙江杭州,西面则到了陕西汉中。
信义押司强悍的实力,在屡次完成押运任务之中展露无疑,一些商贾本来担心钱财和货物无法准时运送到登州,有了信义押司,他们压根不担心,只要给付一定的押运费用就可以了,而在临时货物码头的两位东印度公司的船主,也发现了信义押司非同一般的实力。
东印度公司每年有大量的货通过海运而来,在海上他们通过雇佣兵来保护货物的安全,可是货物抵达目的地之后,雇佣兵几乎没有了多大的作用,陆地上的交易,他们无法插手,因为无法保证货物的安全,从而令交易受到了太多的限制,可是有了信义押司这样的机构就不存在了,他们可以付出一定的押运费用,适当抬高货物的价格,赚取更多利润。
两位船主其实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他们发现这一情况之后,马上派遣人员,从陆路前往福建,绕道去东印度公司的基地,汇报这一情况,他们的意见很明确,务必将登州作为东印度公司在大明交易的最为重要的海运码头。
“史大人,崔大人,货物码头和交易场地,已经开始建设,依我看,新军军士应该逐渐的抽身来,他们毕竟是军士,来到登州的辽东汉人如此之多,可以大量招募这些辽东汉人,建设货物码头、仓库以及交易场地,付给他们报酬,我看这些来到登州的辽东汉人,家境也不是很好,若是能够凭着一身力气,获取到报酬,养活家人是没有问题的。”
崔云辉看了看吴宗睿,面带为难的神情开口了。
“大人,这样做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县衙实在是无法承受啊。”
“哦,崔大人说的是,我倒是忘记这一茬了,巡抚衙门明日就给县衙拨付一万两黄金,想必有了这笔钱,修筑货运码头、仓库和交易场地足够了吧。”
崔云辉脸上瞬间出现了笑容,身体微微颤抖的开口了。
“足够了,足够了,其实还不要这么多。。。”
“宽备窄用嘛,钱粮是不可或缺的,前一阵子,有人建议巡抚衙门恢复征收徭役,征召百姓出工,我没有同意,来到登莱之地落户之人,大都是穷苦之人,生活都难以维持了,若是征召家中青壮服徭役,岂不是给予他们致命一击,他们的家人怎么办,怎么生活,所以说,此举万万不可行。”
史可法点点头,跟着开口了。
“大人说的是,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如此他们才能够安心留在登州和莱州。”
“好了,不多说了,我跟着你们到货运码头去看看,这段时间事情有些多,一直都没有来得及过去看看,已经是腊月,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修建码头等事宜,可不能停下来。”
吴宗睿、史可法以及崔云辉都是骑马,十名军士沿途护卫。
巡抚衙门到货物运码头,距离不是很远,大约十里地左右。
货运码头选择在某处海湾。
巧合的是,数百年之后的蓬莱码头,也是选在这里。
这里是一处地势平坦的海湾,海湾吃水很深,可谓是一个天然的货运码头。
码头上劳作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登州新军的军士,期间也有一些辽东汉人。
“咦,那两个东印度公司的船主,怎么也在这里啊。”
“大人,他们时常到货运码头来,而且还和特谢拉等人攀谈,每次都要攀谈好长时间,下官早就注意到了。”
“哦,原来是这样,崔大人,你去请两位船主过来,我们谈谈,他们怎么看此事。”
很快,两个船主过来了,特谢拉跟随在他们身边。
海外的葡萄牙与荷兰,两个国家是死对头,为了争夺海上利益大打出手,不过来到大明之后,葡萄牙人与荷兰人,没有那么多恩怨,毕竟他们都是来讨生活的。
“二位船主,货物交易的差不多了吧。”
 
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
来到货物码头修建临时搭建的工棚,吴宗睿还在工棚里面仔细看了一番。
工棚里面不是很整洁,到处都可以看到灰尘。
吴宗睿看着崔云辉,笑着开口了。
“崔大人,这工棚还是要收拾干净一些,这些事情你们顾不上,可以找几个能干的女人来做啊,给一些报酬即可,刚才我们商议过了,新军军士很快就要撤离,让百姓来负责修筑货运码头、货运仓库和交易场地,这吃饭的问题也要解决,仅仅依靠县衙,难度很大,可以让一些女人到工地附近来做饭嘛。”
崔云辉拍拍额头。
“大人说的是,这些事情我怎么没有想到。”
“不是没有想到,是县衙没有银子,拿不出来钱,什么事情都不好办。”
众人说笑着坐下了。
特谢拉坐在吴宗睿的右边,一直都表现的安静。
闲聊一会之后,吴宗睿站起身来。
“特谢拉,你陪着我四处走走,诸位该忙什么忙什么,不必总是陪着我。”
十来分钟之后,吴宗睿和特谢拉走到了一处颇为僻静的地方,这里靠着大海,一阵阵的海风,带来了海水特有的腥味。
特谢拉很适应这样的味道,吴宗睿则不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