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玩家在线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俩菜一汤
最典型的是在打幽州时,遇到辽国的小将军兀颜延寿都阵法,先后摆出了太乙三才阵等,无论怎么变化阵势,朱武早已认得,成竹在胸,连破四阵。
相比起来,梁山第一军师吴用所谓的“谋略”不过是些阴谋诡计,只适用于赚江湖草莽上山,真正遇到战事,就提不出建设性方案,还不如会道术的公孙胜具有实战价值。
可是,吴用一直陪伴在老大宋江左右,拿把羽毛扇,cospy诸葛亮,是个镁光灯下的宠儿。
因为人家吴用早在晁盖上山前就与晁天王好得穿一条裤子了,到了宋江上山,吴用已弃晁投宋,称为铁杆“宋粉”。
朱武就太低调了,虽然比天罡里的一些人本事大得多,可他的位置却只在地煞之首。
直到招降后,这才展现真正的军师实力,梁山好汉中,这样的人才,才是一等人物。
高仁整个人几乎都缩在了袍子里,暖和的皮帽下露出一双精精神神的眼睛,打量着这位“神机军师”,然后满意的点点头。
“爹,此人我听说过,有几分才学。”高仁指了指朱武,然后拾起一根长长
第一百零八章 开启一个大副本
高仁用事实证明朱武确实是个人才,排兵打仗的理论知识丰富至极,所欠缺的,大概也就是几次实战。若是将理论转变为实战,妥妥的一个战略级军师。
吴用那种小智慧,谋划一场阴谋尚可,窝里斗也十足的经验丰富,但对用兵打仗没卵用。可以当谋士,不能做军师。
“你有此学识和能力,我介绍你去小种经略相公处,当个参军主簿绰绰有余,你可愿意去”
周侗起了爱才之心,这样的人才落草为寇,做山大王,是他朱武的悲哀,也是朝廷的卑微,更是这黎民百姓的悲哀。
朱武有些意动,但看着两个鼻青脸肿的结拜兄弟最终还是摇摇头道:“多谢周大侠,我不能舍了我两个兄弟去搏前程……”
“大哥,你去吧……”杨春大叫道:“我们难倒还会饿死吗”
“对,大哥去吧!搏个前程,到时候,我两去投奔你!”
周侗点点头,这三人,倒真是一个“义”字当头,说道:“你们也可以一起去的嘛!斩将杀敌,挣一份功勋,也是光宗耀祖,岂不好过在荒山野岭做个强人。”
陈达和杨春的表情立刻便有些变了,不是欢喜,而是色变。
宋夏战争绵延一个多甲子,不知多少大宋好汉死在了西北,西夏人真的是彪悍不畏死的,不然岂能以那点弹丸之地撑起了上百年的国运。
大宋过半兵力都在防御西夏的入侵,西北之地,尽是精兵良将。
但是,依旧灭不了西夏这个顽疾。
若是取了西夏,拿下银川平原,大宋的马场就有了。
有了马场,又可将兵力抽调出来,那么燕云十六州也不是不能一窥。
毕竟,曾经的大辽武士,现在多半已经肥成了猪,不能纵马奔驰,开弓射箭了。
可惜,大宋开国以来到今天,西边、北边的战事一直未能如愿,韩琦、范仲淹等等将相都在西夏折戟沉沙。
“还是不去了,我去尚能自保,我两个兄弟去和西夏人拼命,多半是回不来的。”
朱武苦笑一声,还是不愿。
高仁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未来的军师,竟然要被老父亲拱手让人,好险好险。
不能让他再劝了。
“爹,宋夏之战,不是多个参军主簿就能改变的。这样贸贸然送个人过去,小种经略相公也并不一定会用,而且,如今西边大战在即,定然是谋略妥当,若是胜了,取了横山,西边能保十年太平。”
“岳儿认为此战能夺横山”
横山之地是西夏重要屏障,是宋夏必争之地。
从战略角度看,横山之地对于宋夏双方都很重要。西夏据有横山当自德明始,在这之前,西夏仅据有银、夏、绥、宥等州,因为没有占据横山,远居漠北,与北宋以沙漠为界,在同宋对垒时,往往处于不利境地,自得横山之后,如虎添翼,凭险拒守,聚兵就粮,从而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
对北宋来说,失去横山,西夏人“居高以临我”,使北宋沿边一些州县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为了守住这些地方,不得不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强其前沿阵地。同时,宋军主动出击,也因失去横山,刚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烟俱无的荒凉沙漠地区,一旦兵饷粮运供应不上,只好不战自退。
“西夏已经不是李元昊时候的西夏了!”
高仁感慨了一句,后面如果再说,大辽也不是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时候的大辽了,而大宋也不是以前的大宋了。
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就是女真人的时代。
不过,高仁明确知道,横山之战,大宋却是胜了。
而领军之人,便是大太监童贯和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
“罢了,罢了,岳儿你自己做主吧!”
“爹,你那有多少银子”
“那钱是给你入京打点用的……”
&nbs
第一百零九章 快要烂没了哟
“师父,林冲未能远迎,请师父恕罪!”
一道粗犷的声音从马车外响起,嘹亮,中气十足,听声音,脑海里浮现出来的便是个八尺大汉的高大形象。
紧接着,只听周侗笑着道:“无妨,禁军教头,也不是闲职。今日我送岳儿进京赶考,不日便要返回潼关,岳儿伤寒刚刚痊愈,还需你这个兄长多多照顾。”
“这是我应该做的,高仁弟身子骨弱,现在冬寒未尽,又是大病初愈,尽量不要吹风,我来驾车……师父,林冲安排了席面,年前得了您最爱的辽国好酒梨花白,为您留着呢!”
梨花白,塞北名酒,乃辽国皇室贡酒,有“名驰塞外三千里,味占三晋第一春”的名头,酒烈而香醇,非豪客不能饮。
“酒楼的饭菜我吃不惯,你媳妇的拿手好菜黄河鲤鱼我嘴馋已久,老张头生了个好闺女啊!你也是好福气,趁早生个一儿半女,你老林家也是后继有人了……”
“师父教训的是……我丈人已经在家中等候,黄河鲤鱼今早城门刚开我便去黄河渡口买了两条最为肥美的红鲤……”
此时,高仁终于已经穿戴整齐,大棉袄、二棉裤,肩上还披着皮草坎肩,戴上厚厚的帽子,手里捧着小火炉,全副武装后,这才撩开了厚厚的马车门帘。
刚刚吹了江风,又灌下了一口妖风,立刻便感觉有点不适,却是一点都不敢再大意了。
这个时代,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场莫名其妙的伤风感冒,就会让一位红粉佳人或者翩翩才子命丧黄泉,一场闹肚子就能让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一具小小的尸体……
“二哥!”
卢俊义拜师学武的时候,周高仁还没出生,那时候周侗还在汴京做总教头。后来陆续收了林冲、史文恭,高仁那时候已经有点记忆了。
“玉麒麟”是大哥,“豹子头”是二哥,本来史文恭被周高仁叫做三哥的,但因为某些高仁所不知道的原因,史文恭被逐出师门,这个“三哥”自然不存在了。
卢俊义上梁山,活捉史文恭,剖腹挖心祭奠晁盖,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天雄星,梁山座次第六,马军五虎将……
好一条顶天立地的大汉。
只见他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高仁弟!”拱拱手,说道:“先祝高仁弟金榜题名,开春东华门外唱名!”
……
百万人口的东京汴梁,没有强大的贸易、医疗,甚至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排污系统,养不活这样庞大的人口。
在这个时代里,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且每天生活在臭水沟里。
黑暗的中世纪,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因为脏,瘟疫一场接着一场。
百万人口的都市,如果不能解决生活污水问题,那将是一场灾难。
同样的是这个年代,巴格达十万人做晚课的诵经声如同雷音的时候,大宋国都的一百五十万人正在摇曳的灯光下吃喝玩乐。
这是最后的荣光了!
再往后推二十年,长江以北将陷入几百年的黑暗之中。
可惜了这座东京城。
给了几吊钱让三个记名弟子找客栈住下,而周侗、高仁、林冲三人却是朝家走去。
林冲的家是一个独栋独院的小楼,有两进,这在东京城已经算是小康水平了。
“水浒”里描写,林冲花了一千贯买了一把宝刀,那可是一千贯,普通人家一年也就用个几贯。
林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奈何却也是大不幸。
简单来说,现在的林二哥,高仁是不怎么看得上的
第一百一十章 我是一只快乐的搬运工
每四年一次的大比,东京城都非常之热闹,春闱再有十几天就开考了,所以东京城到处都是准备考试的士子。
这些士子可都是大宋各个州县的举人,是“士”这个阶层的中流砥柱,搞定了这些人,那么等于将名声给彻底的传开。
而名声,就是经验点,就是实力。
按照玄幻的说法,玩家系统这是吸收众生之念力,强化己之肉身。
打开玩家日志,搜索了一下“周兴亡”这个称号。
【“周兴亡”,伴随着《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传播,共计获得随机经验46点!】
随便再看看自己的肉身六练等级。
【练肉:lv1(62/100)】
【练筋:lv1(45/100)】
【练皮:lv1(21/100)】
【练骨:lv1(8/100)】
【练髓:0】
【练脏:0】
面板很渣,但在稳定的提升,每天高仁以密宗大手印来修炼,也能提升几点。
要不了多长的时间,便能开始用“雷音震荡”来洗髓练脏了。
春闱在即,没有多少宴会,但却有不少的聚会,士子间交流心得,顺便压压题。
今年的春闱,常科和制科并行,常科包含进士科和明经科,需要“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这其中以诗、赋、论三项为最重。
高仁不指望着一举夺得状元,名扬天下,那太难。
而对高仁而言,出名的手段多着呢!
比如,最简单的便是诗词歌赋了。
唐人爱诗,宋人爱词。
词是唱出来的,就是这个年月的流行歌曲。
一首“山坡羊”便入账46点随机经验值,那么再来个几十首,震慑震慑世人,想来经验点足以暴涨了吧!
想想就兴奋呢!
这就是高仁来此的原因,没有什么地方比东京城更加的繁荣了,没有什么地方比东京城的青楼更上档次了,没有什么地方比东京城的读书人更多了。
大宋的女子比较有内涵,她们更加喜欢有才华的男子,比如那个皇帝一点都不喜欢的才子柳永。
才子很多,但很多去青楼的才子却吟诵不出“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句子。
一首好词,再被东京城的花魁一唱,名扬四海只是旦夕之间的事。
而东京城最美,歌声最妙,也最为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名伎,自然当属李师师。
那个将皇帝宋徽宗都迷住的李师师。
不过,春闱在即,现在去青楼,少不得落人口舌,说不定这次春闱便毁了。高仁只能再等等,等春闱一结束,便去见识见识这个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名伎。
出了林二哥的家,一个老仆已经架好了马车,周侗的一名记名弟子已经等候多时,高仁不知道他的姓名,只以阿七相称。
上了马车,出了朱雀门,走过状元楼、新门瓦舍,从挑起的窗户帘向外看,一路都是伎馆青楼。
一路行至龙津桥头,马车停了下来。
“公子,龙津桥到了。”外面阿七说道。
高仁也缓缓吐出一口气,低声道:“等有机会了,一定将弹簧给造出来,实在太受罪了。”
龙津桥往南便是大宋的太学和国子监所在了。
太学初建于开国太祖之时,起初是做各地的贡生休息之用,之后逐年扩建增修,很快便成了大宋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读书声、天下事,在这里就是最强的旋律。
到了崇宁元年蔡京入相之时,第一件事是建置都省讲议司,用神宗时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故事,一举独揽大权;第二件事就是重整太学,在原太学外兴建房屋一千一百七十二间,形式外圆内方,取名叫“辟雍”,专门收容外地的贡生在此等候春闱、秋试,定制达三千人之众,使此地一时间便繁荣起来。
只是……
高仁左右看了看,心中却是另有一番念头:这青年学子一多,周围的伎馆青楼却也跟着发达起来,可真的是会做生意……
此时正是春闱前夕,各地贡生一早便到此入住,随处可见一手拿着经卷、另一手背在身后,摇头晃脑地读书的学子,至于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的就更引人注目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