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黑暗的苏醒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花静开

    ======

    第二天,是世界各国政府联合起来,宣布人类将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迁移这一决议的重要日子。

    这次迁移给定名为候鸟计划,不仅是因为候鸟具有冬季南飞的特性,特性与这次迁移的意义相符--都是为了求取生存,还是因为它们也具有春季北回的执着精神。

    人类相信,即将迎来的是一场必胜的战争,等侵略者被彻底消灭干净,地球表面恢复了昔日的和平与宁静,他们就将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归。

    并且因为光大陆超前的科学技术与军事力量,人类将变得比过去更加强大。地球文明的发展进程,将被高速推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运用阶段。

    肖恩向各国政府发出的通知函称,鉴于这次公告是由所有经联合国备案,在世界范围内被承认的国家共同宣读,宣读地点就定在了澳大利亚中部的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具体位置,是那块名叫艾尔斯岩的巨石。

    这一决定出乎




141、演讲之后
    记载于天书中的艾尔斯岩上的演讲,被后来王者大陆时代的史学家称为岩石演讲。岩石演讲是地球黑母时代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也是稷下学院的学生们历史课上必学的内容。

    因为那一次演讲,将地球文明送上了新的发展轨道,演讲持续时间不长,结束后人类的生活就翻开了崭新篇章,是既充满美好希望,又因战火而哀伤的一段时光。

    与公众的预期相符,最先发言者不是政府政要,而是秘书长肖恩。

    肖恩没拿任何演讲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巨石正中,面向前方说道:“所有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的兄弟姐妹们,你们好,现在是澳大利亚当地时间早晨六点整!”

    年轻的秘书长对准耳麦报出时间,几百家允许靠近艾尔斯岩采访的新闻媒体,及时把长枪大炮式的摄像机镜头聚焦在了他脸上。

    “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清晨,我谨代表联合国及其192个成员国,向诸位致以衷心的问候,虽然我知道在许多地方,人们经历的可能是中午或夜晚。

    “我不是一个喜欢作长篇大论演说的人,内向的性格不允许我在公众面前说话超过十分钟。所以我只打算用一分钟告诉你们三件事:第一,外星入侵者要开始攻打地球了。第二,战争形式将以破坏地球大气层,并使用核辐射型武器进攻为主。地球表面,将遭受极为严重的不可见光波及核污染,或许从南极到北极,无论是七大洲还是五大洋,暂时都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我们必须往地下迁移,全球数以百万计的防空洞将接纳你们,尽力为你们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迁移令将于本次全球性联合通告发布后立即生效,各位务必要轻装简行,用最快的速度赶去离你们住所最近的军事单位或警署报名,由专人协助你们往相应的防空洞疏散。第三件事,也是最令我愉快,并迫不及待要让大家知道的,就是这场战争无论将有多么残酷,将有多少英勇的战士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牺牲,地球也必胜,凡是冲过大气层来犯的外星人,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简短地通报完毕,没响起掌声,在场的媒体工作人员代表全球60亿民众,将愕然又彷徨的目光投向肖恩,有些人眼中已开始泛起泪花。

    肖恩静静地后退,把石头舞台最中心的位置空了出来。

    按照议程,为给全球人民作足够的动员工作,以让他们没有顾虑地放弃休养生息的家园,举家搬迁进潮湿的防空洞,接下来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里还有代表将发言。

    确定谁是第一个发言的国家,联合国秘书处研究了很长时间。经过内部表决,一致认为选中国最为合适。因为中国的人口与国土面积虽然不算世界第一,却也占据了前三位。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光大陆工程是由中国政府倡导,第一位工程负责人也来自中国,并且那位负责人,还为这项人类迁移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地球英雄。

    发言人是中国主席,一位六十几岁,看上去十分和蔼可亲的老人。当他走到肖恩站过的位置时,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里有不少人都是一惊。他们惊觉,为何非要等到这种特殊的时刻,才能留意到一位值得尊敬的政府领导者的变化。

    记得在



142、科联
    当地面人响应各国政府号召,结成大军浩浩荡荡向地下光大陆迁移时,位于科罗拉多大峡谷下,距离太空军联合军事委员会三千公里处的光大陆科学城,始终保持着往日的冷清,仿佛无论是天空飘下一片雪花的小事,还是全世界火山一起喷发的大事,都与它无关,它仅是一名来自未知的宇宙空间的客人,不必同人类正面接触。

    但实际上,在鲍威尔.杜文死后的二十几年里,这里已成为光大陆所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源,从固态光合成,到光合成物投入量产,每一个步骤,都由科学城里的科联主导。正因为这座以为科技为主题的城市的存在,光大陆才能提前进入霍金所预言的ai时代,也即是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

    科学城也是光大陆上最早建立的城市,虽然光不会变旧,城内建筑发出的光芒相比新城区,还是稍显暗淡,并且建筑形式也没有多少创新,从楼宇外形上看,比大城市的椭圆形太空式建筑更接近地面风格。

    老旧的光城占地约五百公顷,城区按实际用途划分为三大区域:工业区、农业区以及军用装备研发区。

    工业区不用说,大到城市楼宇生活系统的设计,小到在光大陆生活的人类用的一只茶杯,研发内容包罗万有。而自从十几年前,已经确定了外星人将发动侵略战争,地面人很快会集体迁入地下世界后,研发人员就接到紧急任务:迅速设计出除固态光军装以外的普通服装,款式无所谓,关键是必须要如皮肤般紧贴于人体,但又不能产生不适感,否则肯定就会有平民冒险在绝对零度环境中将它脱掉。

    几年后,科联公布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并快速向大陆上所有的军工厂发送了生产指引,于是这些工厂的服装生产部门,立即将一部分产线由军用转为民用,专门用来生产平民固态光紧身衣。

    又过了两年,当世界所有政府的领导人站在艾尔斯岩上,手拉手连成一个圆,供普通人穿着的固态光保护服的库存量就突破了百亿件。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并且用的还仅是部分产线,由ai控制的制衣车间的工作效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与工业区并排而立的,是军用装备研发区。这地区名听起来没啥特别之处,但实际上,若了解了不管是光流穿梭机还是胶囊电车,包括后来的阿尔法、伽玛以及贝塔等各种宇宙级战斗飞行器,皆是从这一区域里诞生,就得对它刮目相看了。

    与沈韵在联合国并肩作战的斯科特.列侬,就在这座城市里工作。从联合国回来后,他带着跟随他多年的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许多天都难得露面,看来过不了多久,就又将有震惊世界的新发明问世。

    占去科学城最大面积的区域,自然是农业区。

    受地下世界的地质条件限制,地面植物大多无法在光大陆生长,哪怕农业科学家们将温室环境调节得如地面一样,并且用人造太阳不间断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依然收效甚微。

    播种一季后,他们确实能收获一点粮食,可这些稻谷与麦穗不仅颗粒小,许多还是空壳,如果仅供给军队作军粮还勉强够用,可要同时养活六十亿人口,那就是痴人



143、云河神威
    无论工业、农业还是军事,都是以碳基生命形式存在的人类,必需长足发展的方面,但这儿毕竟是地下400-800千米的深处,万一绝对零度的生存环境出现问题,所有用固态光合成的物品,从大型建筑到微小的茶杯都会在瞬间遭到破坏,逐渐还原为分散的光子状态。

    所以真正能保证人类在光大陆上安全生活,并维系各种相关要素紧密共存的中间桥梁,不可忽视。这道桥梁,就是设置在科学城军事研发中心那座占地足两公顷的巨大计算机中控量阵:云河神威。

    云河神威计算机总控室,名字听起来和普通的计算机控制室没啥区别,可等实际到现场看过,才能发现这方圆两公顷的区域,何止不能用“室”这样小的概念形容,简直就是超越了人类想象的极限,是无以伦比的计算机智能大脑发展的奇迹。

    这座计算机量阵,顶部模仿的是地球上蔚蓝的天空。那种碧空如洗的晴朗,首先就驱散了计算机中枢区域里,大型机箱带来的沉闷感。

    量阵没被具有实际触感的光围墙隔断,只是在宽阔的空间中,若有若无地游动一些白如棉絮,又轻如蒸汽的云带。云带是从蓝天而来,担当了为量阵构筑保护墙的重任。进入量阵看似轻而易举,只需轻轻挥手,拂开挡路的云带就成。

    可实际上,这儿是有入口的,没在入口处输入正确的口令,怎么都别想走出云带迷阵。看似无规律游荡的云带其实是一座迷宫,总控中心似乎近在咫尺,但因为这些云,硬闯之人会发现不管怎么走,都仅是在外围绕来绕去,无法靠近量阵半步。

    光大陆处处奇幻如神境,但不管多么美妙的景致,其构成元素通常都具有实际用处,这儿的云带也不例外。它的设置,具有一举两得的功用,奥妙就藏在状如天空的蓝天白云里。

    科联可不是喜欢故弄玄虚,专门制造什么影视特效的单位。他们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出发点的创新。云河神威安保与供电装置的初级构想,是来自特斯拉线圈,在三千米高的高空用高频串联谐振变压器,吸收电磁波并形成谐振回路,从而获得亿万伏高频电压,从空中为庞大的云河神威主机群进行无线供电。至于连成云河的云带,是从高空逸散而出的电子在绝对零度状态下发生转变,结成了冰雾状的雾气,并大面积聚合成辐射波能量。

    因为这儿实在太冷,冷空气与辐射波共同作用,就为整座量阵建起了坚实的保护墙,将占地两公顷的区域包围在新形成的磁场里。

    白色云带最窄的也有500多米,最宽的可达2-3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云河。若未经合法途径进入,就得不到正确的红色光标路径指示,在云雾中迷失方向而陷入迷宫,最终被安保人员擒获,是很正常的事。

    采用了无线供电,云河神威大家族里就见不到任何的电线或插座接口,只有成排的长方形机箱巨盒在蓝天白云中屹立不动,犹如神话中的天兵神将,令人万分敬畏,“云河神威”也由此得名。

    这样大规模的计算机量阵诞生在光大陆,容易令人错觉,光大陆的科学家们是连地球的天空



143、云河神威
    无论工业、农业还是军事,都是以碳基生命形式存在的人类,必需长足发展的方面,但这儿毕竟是地下400-800千米的深处,万一绝对零度的生存环境出现问题,所有用固态光合成的物品,从大型建筑到微小的茶杯都会在瞬间遭到破坏,逐渐还原为分散的光子状态。

    所以真正能保证人类在光大陆上安全生活,并维系各种相关要素紧密共存的中间桥梁,不可忽视。这道桥梁,就是设置在科学城军事研发中心那座占地足两公顷的巨大计算机中控量阵:云河神威。

    云河神威计算机总控室,名字听起来和普通的计算机控制室没啥区别,可等实际到现场看过,才能发现这方圆两公顷的区域,何止不能用“室”这样小的概念形容,简直就是超越了人类想象的极限,是无以伦比的计算机智能大脑发展的奇迹。

    这座计算机量阵,顶部模仿的是地球上蔚蓝的天空。那种碧空如洗的晴朗,首先就驱散了计算机中枢区域里,大型机箱带来的沉闷感。

    量阵没被具有实际触感的光围墙隔断,只是在宽阔的空间中,若有若无地游动一些白如棉絮,又轻如蒸汽的云带。云带是从蓝天而来,担当了为量阵构筑保护墙的重任。进入量阵看似轻而易举,只需轻轻挥手,拂开挡路的云带就成。

    可实际上,这儿是有入口的,没在入口处输入正确的口令,怎么都别想走出云带迷阵。看似无规律游荡的云带其实是一座迷宫,总控中心似乎近在咫尺,但因为这些云,硬闯之人会发现不管怎么走,都仅是在外围绕来绕去,无法靠近量阵半步。

    光大陆处处奇幻如神境,但不管多么美妙的景致,其构成元素通常都具有实际用处,这儿的云带也不例外。它的设置,具有一举两得的功用,奥妙就藏在状如天空的蓝天白云里。

    科联可不是喜欢故弄玄虚,专门制造什么影视特效的单位。他们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出发点的创新。云河神威安保与供电装置的初级构想,是来自特斯拉线圈,在三千米高的高空用高频串联谐振变压器,吸收电磁波并形成谐振回路,从而获得亿万伏高频电压,从空中为庞大的云河神威主机群进行无线供电。至于连成云河的云带,是从高空逸散而出的电子在绝对零度状态下发生转变,结成了冰雾状的雾气,并大面积聚合成辐射波能量。

    因为这儿实在太冷,冷空气与辐射波共同作用,就为整座量阵建起了坚实的保护墙,将占地两公顷的区域包围在新形成的磁场里。

    白色云带最窄的也有500多米,最宽的可达2-3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云河。若未经合法途径进入,就得不到正确的红色光标路径指示,在云雾中迷失方向而陷入迷宫,最终被安保人员擒获,是很正常的事。

    采用了无线供电,云河神威大家族里就见不到任何的电线或插座接口,只有成排的长方形机箱巨盒在蓝天白云中屹立不动,犹如神话中的天兵神将,令人万分敬畏,“云河神威”也由此得名。

    这样大规模的计算机量阵诞生在光大陆,容易令人错觉,光大陆的科学家们是连地球的天空



144、射电望远镜监控室
    除去云河神威,在科学城农业区的田野深处,还高高架设着一排射电望远镜接收器。这些造型奇特的球状接收器,就如守卫稻田,不让鸟群靠近的稻草人,终年抬着圆圆的金属脑袋,孤独地仰望并不是天空的蓝天,仿佛在凝神“偷听”地面人发出的动静。

    然而接收器接收的内容,与地球本身无关,它们制造的隐形光子电波能离开地幔层,穿透厚厚的地壳,一直与大气层外,在太空中运转的地球人造卫星接轨,然后零时差地接收从宇宙传回的各种讯息。

    有了这些比地面人用的射电望远镜功率强大好几个数量级的接收设备,光大陆无需直接与地面航天单位合作,就能建立与太空之间的远程联系,在地底把太阳系与银河系的动静观察得一清二楚。

    这种设计的初衷,也是出于对人类很可能有一天将被迫离开地面,转入地下生活的考虑,过度依赖地面人进行信息中转操作,迟早会给光大陆对宇宙的监控带来麻烦。

    射电望远镜接收器的监控室,在科学城工业区的九号楼里。

    这栋楼只有三层高,完全不具备华光之都里那些奇形怪状的建筑物的前卫感。乍一眼望去,它就像一个扛着锄头,刚从田地里回来的老农,戴着一边帽檐耷拉下来的破草帽,穿着沾满污泥的旧衣衫,蹲在路边抽着旱烟歇口气儿。

    可也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楼里,三位来自联合军委会的高参,正与几名太空物理学家进行着激烈的辩论。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凝重的表情,看上去好像有天大的灾难正砸向头顶。

    在这些人面前,悬浮着一面足有整幅墙壁大小的光显示屏,屏幕上显示着柯伊伯带外的状况,黑色的宇宙背景中天体凝固不动,像挂在圣诞树上的彩球。但在黑暗背景与天体光芒的鲜明对比下,出现了一些介于二者之间的灰斑。仔细观察,灰斑似还带着细细的尾迹。并且这些斑点相比固定不动的天体,正在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缓缓移动。它们已接近银河系的雾带,看样子很快就要钻进来,直奔向太阳系。

    “如果这些太空灰尘确实是打从暗质星飞来的战舰,咱们是不是就能确定,那帮杂种制造的飞行器的航速,确实达到了超光速水平”一名高个子白发老者在沉默不语后,若有所思地开口问。

    此人身穿专属于军委会直辖军的黑色军装,按两肩肩章上的星标推断,他属于五星上将的级别。

    “显而易见,这是显而易见的老约翰,”一个戴金丝边眼镜的小个子男人说。他叫金钟泰,来自韩国,是位资深的彗星研究专家。

    “按照大麦哲伦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推算,就算是光速,暗质星战舰的启航时间也应该是在十几万年前。可他们竟然都已经快逼入银河系了,却号称是才刚刚,那么超光速的航行能力,绝非咱们科联的人能凭大脑想象。可就可惜在,我们的电子星际间谍目前还走不出银河系,否则对掌握他们的行踪,就不会这样被动。”

    老约翰不太赞同金钟泰的说法,反驳道:“兵不厌诈,你凭什么相信那些科学行者,放出来的消息是真实可信的呢
1...2829303132...2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