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红楼之一代圣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阿极要变白

    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建元帝清楚若是这些老臣们后继无人,只靠着女人上位,不上进的话,太子可不会留手的,但若是能有更多栋梁之才,眼下太子也不会不满




第七十一章 人心向背 求收藏!求推荐!
    明宣择选伴读一事闹得京中沸沸扬扬的,建元帝与太子见事情愈演愈烈,连忙让人宣布了此次并非只是择选伴读,而是要办学堂,想要进学堂的学生都要考核。

    这时众人才知晓这次报考学堂的范围并不只限于类似国子监那种因父祖蒙荫进去的,而是需要考试,且范围理论上面对的是整个天下适龄的学童。

    这下不只是朝廷上议论了,那些平民百姓们对此更是热情满满。京城天子脚下的平民百姓识字的可不少,尤其建元帝又命顺天府衙门特意派人向百姓们宣读,保证大多数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在天子脚下的百姓们大都有一番见识,自然知道这能和太子世子一起上的学堂有多厉害,家中有聪明伶俐的小辈的百姓,很多都动了心思。

    不过也有人冷嘲热讽,“你当你家那八辈祖宗都在地里刨食的儿子都能天子皇孙做同窗这八成是摆着好看的,那些个大族里这么多子孙,这点名额哪够分啊能轮到了咱们”

    这话一出,站着看布告的很多人都住了嘴,这时,那宣读布告的小吏听闻这话暗道不好,想起上官的吩咐,连忙说道:“你们莫要相信谣言,天子一言九鼎,又是为世子办的学堂,岂容别人滥竽充数若你们家中却有年龄合适,且天资聪颖的学童,尽管送来,通过入学考便能入学,这入学考可是有圣上太子亲自到场的!”

    小吏又示意身边的衙役,把那个说风凉话的人给抓住,那人躲闪不及,被抓个正着,连忙告饶道:“小的胡说八道,还请大人饶了我吧!”

    小吏冷笑道:“你这泼才,没治你一个诽谤圣上的罪名都是好的,还敢在这求饶来人啊,把他杖打二十板子,以儆效尤!”

    小吏话音刚落,身边两个衙役拿着板子上前直接开打,让周围围观的人唬了一跳,不敢再质疑什么,同时他们心中也升腾出一份热情与希望,若这小吏说的不是假的,他们的子孙是不是有希望一步登天成为皇孙的同窗还不是一般的皇孙,是太子的嫡子,将来会成为太子和皇帝的人!

    不得不说封建时代,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句话能让人有多推崇,帝王家又是谁不是宗室,不是外戚,而是那个九五之尊宝座上的人和他的继承者,明宣的身份足以让不管是世家勋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趋之若鹜。

    等衙役们把那说风凉话的人打完以后,小吏和一行衙役们便带着这个受刑的人走了,显然那二十板子不是全部的惩罚,少不得要关进大牢一段时间。

    ......

    等那些小吏和衙役走后,人群中忽然热闹起来,各自议论着此事。而其中有两个精壮的汉子,心有余悸的对视了一眼,然后悄然离开了。

    两人警惕的弯弯绕绕走了很远的地方,才松了口气,说道:“没想到上头说的竟然是真的,还真有人冒天下之大不讳,故意那么说啊!咱们幸好出头的晚,要是早了,可不是得白挨那二十杖”

    另外的那个汉子也道:“白挨那二十杖还是轻的,你们看见那小吏和衙役都是刑部的人吗咱们若是进了刑部,你以为头会把咱们捞出来”

    先说话的这人也忍不住打了个寒噤,道:“咱们上头的也未免太难为咱们了,说是让咱们引蛇出洞,可这蛇还用引吗幸好咱们机灵,差点没挨上打,我估计其他兄弟那里指不定也差不多,不过你说那布告上说的是真的吗”

    “嘘,你不要命了,忘了咱们干什么的了布告肯定是真的,不过我觉得那抓人打板子的小吏八成和咱们一样,早早得了吩咐,盯着那些人呢,你想想,平常不管是刑部还是顺天府有这么快吗”

    “若是真的就好了,我家那兔崽子,学堂的夫子都说他会念书,聪明,等到时候我让他去试一试!”

    “可咱们是锦衣卫啊!”

    “锦衣卫怎么了世子可是亲口说了,只要家世清白,都能报考,咱们好歹是官身,那些平民百姓都能考,咱们孩子为啥不能”

    “这么说也对啊,那些商人子弟据说都能报考,要不我也让我家那兔崽子试试”

    “试试,当然要试一试,反正入学考只用交十个铜板,就是平常百姓也能拿的出来,不成也只是浪费十个铜板,若是成了,那可就发达了,你还心疼这点钱”



第七十二章 慈父之心
    兴办学堂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些,诸多世家大族对于要和那些泥腿子一起考核过关以后才能进宫读书十分不满,可是他们也没奈何。

    先前那些仗着是建元帝心腹的人,才敢为难太子,如今连建元帝也似乎对太子妥协了,他们没了虎皮也只敢抱怨几句。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文人士子,对此颇有微词,因为在他们看来,若是需要寻太子世子伴读,应当在国子监或者他们这些人里挑选,好让世子读圣贤书。

    只是文人士子那一套,自先汉时董仲舒提出的所谓天人感应之说,就让如今的皇室嗤之以鼻,不管那里发生一些天灾**,这些文人士子都恨不得让皇帝下罪己诏,认为是他们的作为让老天爷愤怒,可问题是他们的老祖宗都是仙人,结果这些人不过是凡夫俗子,牵强附会弄出这些东西来,有谁会信呢

    当然那位已经是仙人的老祖宗也传话警告了后人,说所谓报应之说也不是假的,若是他们这些后人弄得天下怨声载道,那还不如早早退位,给老祖宗积点功德。

    这种情况下,皇室这么多年还真没出什么大乱子,就连这次废太子逼宫,已经是难得的大事了,在建元帝以前,皇位传承一直没出什么乱子,都是由嫡子继承皇位,比前朝那些每次皇位更迭都要闹一番乱子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建元帝才会很快醒悟过来,没任由手下臣子与太子针锋相对,建元帝还真担心晚节不保,尤其是他一手教养的废太子竟然与邪祟勾结逼宫,这让建元帝十分惶恐,担心以后就是到了地府还要被列祖列宗斥责,建元帝可是知道,即使如今仙人不能下凡,可不代表列祖列宗是假的。

    他若是能做出一番成绩,不见得老祖宗会夸他,可若是他把天下弄得满目疮痍,建元帝可不觉得老祖宗会放过他。建元帝想到自己父皇传位给自己时,说的那些话,就心生寒意,只期盼着,若是能好好治理天下,能让老祖宗夸两句都是好事。

    ......

    在明宣提出兴办学堂时,建元帝直觉这是一件好事,便也顾不得对太子那点芥蒂,尤其在看到布告发布出去以后,其他地方如何还不知,但京城一地,很多人都对自己歌功颂德,更让建元帝高兴。

    建元帝因此也愈发坚定要把此事做好的决心,因着明宣一句所有家世清白之人均可参与考核,建元帝便特意下了旨意,让各州各府配合,寻觅神童,不得弄虚作假,让官府报销这些神童上京报考的花费。

    到了最后,建元帝发现,除了顺天府一地,其他各州各府送过来学生竟多达两千余人,再加上京城报考的,总共有三千余人。

    建元帝对此忍不住感叹道:“明宣有福矣,天下英才俱在此啊!”

    身旁的明宣和太子对视了一眼,才道:“祖父这话偏颇了,这些学童,虽说年龄尚小,但有志不在年高,还需祖父您提携啊!”

    建元帝闻言大笑,对明宣到:“你这小儿,倒是会说好话,你这意思是不是也想着有志不在年高,想着干一番事呢”

    明宣见建元帝识破了自己的心思,忍不住嘿嘿笑了笑,然后说道:“祖父明察秋毫,倒时也给孙儿一个差事吧!”

    建元帝还未说话,太子便厉声道:“胡闹,还没把书读好,就想着好高骛远了”

    建元帝一听这话,便不乐意了,这是说我没把明宣教好不成一口就答应了明宣的请求,还道:“这读书再多,也得践行,既然明宣你想要差事,祖父便给你一个差事,这次兴办学堂是你提议的,接下来的事情,都由你安排好不好”

    明宣闻言激动地脸蛋儿都红了,连连保证道:“祖父放心,孙儿一定办好!”

    太子却终于忍不住道:“父皇,明宣懂什么,这等大事,还得请有经验的大儒们主持!”

    建元帝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道:“无需这么麻烦,再说你都看不上朕那些老臣,还不兴明宣看不上你手下那些人啊!”

    这话一出,太子连忙道:“儿臣不敢!”徒显谦不敢反驳,也不敢说其他的,因为他确实像让手下的人插手这次建立学堂的事,之前他和建元帝硬顶着也是在背地里的是,明面上他却不敢冲撞建元帝,除非他真的想和废太子一样。

    建元帝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然后又看向被吓得不敢出声的明宣,笑道:“明宣啊,你如今都要办差事了,都说名正言顺,祖父封你为太孙好不好”

    明宣立时就呆住了,然后反射性的看向一边的父王。却见父王只低着头不吭声,然后看向祖父。

    建元帝心里倒也不是想着离间儿子孙子之间的感情,见明宣为难,也反应过来自己不该这么问,便道:“罢了,祖父问你这些做什么你本就该是太孙,是祖父疏忽



第七十三章 首次办差
    徐氏有孕的事情传出去,让有些人闻风而动。不过东宫太子太子妃与世子,额不对,该说是太孙了,对此似乎只认为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让有些有心人十分失望。

    不过太子侧妃徐氏有孕的事情在九月也只是小事,如今不管是朝堂后宫,还是民间,最关注的是新建立起来的学堂,求知学院。

    求知学院这个名字是明宣特意找祖父建元帝亲手题名的。求知务实,明德厚学。这是学院的校训,也是明宣定下的,没让别人插手。

    明宣如此正经的模样让建元帝欣慰,对太子道:“我看明宣可比你当年刚办差的时候有条理多了,你瞧办的多好,求知务实,明德厚学。嗯,可见明宣对学问也有心得,这是好事。”

    太子点点头没说什么,回去之后,就忍不住炫耀了。

    建元帝大张旗鼓的炫耀,而太子就是另一种风格了,每每与大臣们说话的时候,太子会拉着心腹欣赏新写的大字。心腹在夸耀太子的字愈发苍劲有力,入木三分。太子就会隐晦的提一句,这是太孙给新学院的校训。

    心腹立马明白过来,开始夸赞太孙小小年纪,便十分不凡,颇有乃父风范云云,把太子给捧得十分高兴。

    太子这样的表现传出去,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开始平静下来,尤其是太子麾下那些与侧妃徐氏之父交好的人,更是不会因为如今被贬职的徐翰林得罪太孙和太子妃。

    而明宣这边,正忙得如火如荼,因为建立学院从无到有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明宣也知道祖父之所以把此事交给自己,不过是觉得建立一个不大的学院费不了多少心思,且身边还有人指导,总不会办不成。

    可明宣却不愿随意的把自己第一件正经的差事这么糊弄过去,且明宣越发觉得,这个学院若是能办下去,不知能网罗多少人才,自古以来,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人才成。而且还是给他选伴读的名义才办的学院,当然不能出什么岔子。

    明宣自从知道有将近四千人报考,自然不敢大意,毕竟这其中的门道太多了,因为科举一般是由礼部主持,礼部主持大型考试的经验很多,明宣特意向时任礼部尚书的外祖父借了个礼部郎中,此人名叫齐申。

    齐申来了以后果然有些门道,指出了明宣计划里的不少错漏,这些错漏不大,但是在那些试图作弊的人眼里,就是一条捷径了。

    明宣也不敢大意,听从了齐申的建议以后,心中也有了计较,做事愈发如臂挥使,算是有经验了。

    只是在这次考试内容上面,明宣又有了其他想法,明宣当然知道自己如今的学习进度在同龄人里真的是很快了,但齐申告诉他,若是按照自己的学习标准选人,这将近四千人里能有四十个都算多的。

    明宣对此倒也不算诧异,毕竟在京中他这个读书好的标签可是不含水分的,又有大儒教导,这种环境下能和他的水平媲美的人多了才奇怪。

    而且明宣知道,这次考核既然来了这么多人,考试通过的不宜太少,四十人太少了。明宣不认为那些其他人就一无是处了,世人多半很少有全才的,怎么用人才是问题。而且若是选的人太少,倒是可惜了这段时日的民心了。

    心里有数的明宣特意来礼部,找来了这将近四千人的入学申请,这是一开始明宣定下的规矩,要想入学考核,需要拿着十个铜板,填写一份入学申请,这份申请里,包含着学生们的家庭情况,如今的住址,以及学习进度等等,若是有异于别人的特长,也可以写上去,倒是一目了然。

    等入学申请搬来以后,明宣明显的察觉,在最前面的厚厚一沓入学申请里,全是家世不菲的人。明宣抿了抿嘴,看向搬入学申请过来的小吏,想了想还是没说什么,这世间哪有绝对的公平,只要自己尽力不要遗漏那些家世平常的人才就是,毕竟他先前也没说究竟选多少人入学不是吗

    那小吏却被明宣的眼神唬了一跳,脑门上出了不少冷汗,毕竟是心虚,他这等整理入学申请的小吏也有不少人贿赂,其中家世不差的人都不会放在最后,当然再多的他也不敢多下手脚,这入学申请可是要由太孙亲自过目的,若是出了问题,他哪能逃得过去

    小吏见太孙只是看了自己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放心了不少,但是也不敢再做什么小动作,太孙又不是他们可以糊弄的,且他家侄子的入学申请也在这些人手里,总不能牵连侄子的入学吧!

    明宣不知道那小吏的心思,但也不愿遂了别人的心思,吩咐小吏道:“这些入学申请都放在这,你把最后那些先给本太孙!”

    小吏忙利落的答应了,不敢多说什么,上前按照明宣的吩咐把入学申请换了个位置。等没事了出去以后,小吏忍不住摸了摸头上的冷汗,心里叹道:果然是皇孙贵胄,明察秋毫,回去以后可得吩咐侄子好生学习,若是能有幸入选,可得让他不要弄那些小聪明,免得失了大造化。

    &nb



第七十四章 父子交心
    这次入学考核举行的十分匆忙,并不完美,可明宣却也没泄气,毕竟这次各方面都很仓促。比起自己的差事办的完不完美,明宣更注重的是这次考核中考生的表现。

    那些试卷按理说不该明宣插手,明宣表面上也没那个资格做审卷官,毕竟他才不过多大,这次的考生一开始可是要给他做伴读,随他一起读书的,可也没人质疑明宣的资格,谁让明宣是太孙呢

    明宣倒也没插手太过,毕竟这也太不给那些名义上的审卷官的面子了,只是对考生的考卷,明宣还是要过目的。甚至为了防止被人动手脚,明宣把所有考生的卷子都看了一遍,只是让明宣有些失望的是,也许他一开始报的期望太高,这些试卷中优秀的虽然不少,但都中规中矩的,明宣猜测,估计这些人事先做了不少准备。

    再细细对照着各自的家世背景来看,明宣骤然发现,他能看得入眼的人,竟然都各有自己的背景,有些人看似家世并不显贵,但与朝中某个大臣是同族,在这个以宗族为重的年代,显然这种关系十分亲近了。

    明宣对着这些结果,只能挫败的叹了口气。明宣原以为自己做了不少措施,能让那些出身寒微的人才冒头出来,可结果证明,他这点小聪明,怕是根本瞒不过这些在朝堂上的老狐狸。

    ......

    太子瞧着明宣虽有些丧气,但仍然保持着坚定的表情,问道:“明宣,你确定就这么做了不再更改”

    太子见自己儿子被人算计以后,竟然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结果,不由有些担心和好奇。没人比太子更清楚,明宣这阵子有多用心,因为受自己影响,希望不被受到蒙蔽,伴读也要尽量接触各个阶层的人,不分贵贱,不拘一格降人才。

    可是在这次看似十分盛大的入学考核中,明宣会发现,最后胜出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在明宣没发现的时候,那些寒门出身的人早被挤了下去,甚至让人挫败的是,在试卷上他们大多没有作假。
1...192021222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