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一代圣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阿极要变白
而且珍大哥怕是不知,我们在学院里,若是有剩饭剩菜,可是要扣至少两分的学分呢。
珍大哥你想想,光这个志愿者活动,废了好大劲儿,才能得这么点学分,我们要是多剩两顿饭菜,学分可就没了。
我们在学院里只能养成节俭的习惯,不然,要是因为这样的小事,学分就被扣完,丢人不说,还得留级或者退学啊!”
贾珍一听,表情也端正起来,好奇问道:“听起来,太孙的这个学院管的挺严的”
贾琏和贾珠不知贾珍的意思,便道:“珍大哥说的没错,学院里有不少校规校纪,若是违背了,轻则扣学分,重则退学。
如今虽没有人直接被退学,但我们私底下都说,有几个人的学分岌岌可危,来年多半是要留级和珍大哥您同一年多读一年书,更严重的,怕是学院直接都要退学了。”
贾琏说的有些严重,但他主要是担心贾珍不放在心上,才会如此说。
贾珠应付不来贾珍这种人,只能附和道:“琏二弟说的没错,这学分在学院里十分重要。珍大哥莫要小视。”
贾珠也是想到刚才在食堂时贾珍的表情,特意提醒他。
&nbs
第一百八十一章 禅位已定
东宫
太子一家三口正坐在院子里一起喝茶,用着美味的茶点。冬日的暖阳十分难得,阳光洒落在身上很是舒适。
这难得的闲暇时光,让明宣也忍不住舒缓了神经,歪歪扭扭的姿势,却又十分舒服。如同吃到了鱼儿的花猫露出餍足的表情,让注意到这一幕的太子见了也露出笑容。
旁观的太子妃却也觉得巧妙,父子俩的表情几乎是如出一辙,而太子更像是成熟的老猫一样,带着无奈和宠溺的表情,这也是她一直不担心这父子之间关系的原因。
这种时候,不管是谁要来打扰,都是在打扰,但奈何打扰的人并非一般人。
明宣睁开朦松的眼睛,打招呼道:“苏总管怎么来了,是祖父有事吩咐吗”
不如明宣一样慵懒,在苏正跟前,太子和太子妃又是那副端正的态度。
而在苏正看来,就是太子太子妃对太孙殿下的纵容了。
苏正忙笑呵呵回道:“圣上正挂念着您呢!听说太孙殿下过来,就想见您呢!”
明宣闻言也端正了身子,起身说道:“劳烦祖父惦记了,父王,那儿子就过去拜见祖父了。”
太子点了点头,说道:“替父王也在你祖父面前尽尽孝心,莫要贪玩知道吗”
“孩儿知道了!”明宣还摆了个鬼脸,嘟囔道:“父王,我都不是小孩子了,您就不要成天叮嘱这些了。”
说着明宣看向苏正,道:“苏总管,咱们过去看祖父吧!”
苏正连忙给太子夫妇告辞,又领着明宣往大明宫走去。
到了大明宫以后,明宣见建元帝神色似乎不太高兴,就问道:“祖父,孙儿来了,您难道不高兴啊”
见到孙儿过来,建元帝顿时喜笑颜开,状似抱怨道:“诶,你这孩子,要不是祖父让人叫你过来,你都不知道来看看祖父。”
明宣忙讨好笑道:“祖父这是什么话,孙儿不就是忙吗这不,就是苏公公不来,孙儿也要过来给您请安的。”
建元帝被哄得面色红润,笑哈哈道:“你啊,这嘴巴是被抹了蜜了,真是会哄祖父开心。”
说着建元帝便细细问及明宣这段时间的事情,如同普通人家的祖父对孙儿的一切都不放心。
听到明宣提起求知学院时,建元帝忽然说道:“对了,你们学院搞得那个叫,叫什么,志愿者,最后的奖励就是加什么学分啊,你好歹堂堂太孙,未免太过寒酸了些。”
听到这明宣忙解释道:“祖父可莫要小看这个学分,孙儿一开始可是说了,若是学分被扣完,可是要留级或者退学的。
再说他们都是年轻人,若说他们有多少大能耐,那是不可能的,如今瞧着十分花团锦簇,但到底没历练过,捧得太高也不是好事。”
建元帝听了忍俊不禁,道:“你一口一个年轻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这么大口气呢。”
明宣丝毫不脸红,叹气道:“祖父,孙儿认为啊,这年龄有两种,一种是心理上的,一种是身体上的。
孙儿觉得论起心理年龄,孙儿比起学院大多数人都要高,自然有资格说他们这些小幼苗啦!”
当然就是比一比真实的年龄,明宣也觉得自己也比这帮人要大得多,自然有资格说这话。
建元帝笑道:“还是孩子气,你这孩子,非要说这些怪话逗祖父。好,你年龄最大,他们都是小幼苗。”
明宣却认真说道:“祖父不必夸赞,孙儿说的是真的。
若不是这次志愿者活动,孙儿怎么也不会知道,这些学子们竟然这么笨,他们大多数人竟然还比不上那个宁国府的贾珍。”
“贾珍”建元帝听到这个名字愣了愣,然后问道:“是贾敬的儿子吧”
明宣点了点头,道:“嗯,祖父没记错,就是他。
入学考试的时候侥幸过了关,结果没来入学。孩儿险些以为这个家伙当初是作弊进来的,因为怕被人发现,才不敢入学呢!”
建元帝听了就道:“贾敬好歹堂堂两榜进士,那贾珍的学业就这么差”
明宣摇摇头,表示不知情,然后说道:“这个孙儿就不知道了,反正孙儿听说的关于贾珍的传闻可没有一条是好话。
不过贾珍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大概是在和长辈学习打理庶务。
这次宁国府施粥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不像学院其他学子那样手忙脚乱,最后还是请了人指导,才磕磕绊绊的完成了。”
建元帝却皱起眉头,道:“这虽是一条长处,但你也莫要苛求,无人可以完美无缺,学院里的学子们学业好,贾珍的长处在于打理庶务,在朝堂上,人尽其才才是真正的道理。”
建元帝逮到机会就要借此教育明宣,明宣也理解建元帝的心思,对这些教诲都认真的听着。
不过他此次的目的不是这个,明宣便道:“祖父的意思,孙儿我也明白。
不过学院里可不是朝堂上,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有哪些缺陷,都该好生学习一下,不能明知道短处,却不肯改正,这不是做人的道理和做学生的本分。
这个贾珍既然入了学,就得按照学院的规矩来,孙儿有信心,可以把贾珍拿下!”
建元帝只以为明宣的执拗脾气上来了,也不反驳,反而带着欣赏,毕竟不管结果如何,对明宣而言都是一份历练。
建元帝笑着好奇问道:“哦那你打算怎么把贾珍拿下啊”
明宣却道:“唉,孙儿都被您的话带偏了,不光是这个贾珍,还有学院其他人,不能做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
所以孙儿决定,来年的时候,您给孙儿那个皇庄,该起作用了。”
说着明宣兴冲冲的比划道:“祖父,孙儿特意问了一些老农,询问过庄稼该如何种,还教授了学子们相关的课程,来年就是他们正式实践的时候。
到时候,孙儿就以他们种下的那些庄稼好坏来打分,决定他们的成绩,不然就留级或者退学!”
说完,明宣得意洋洋的看着建元帝。建元帝却是哭笑不得。
说实话,建元帝真心觉得明宣有些异想天开,不过想到他这个皇帝,每年还要和大臣们举行亲耕礼呢。
这样的话,这些学子们学习这些,就当是练习好了!
毫无原则的偏向自家孙子的建元帝,并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来基本上每年明宣都会想一个新奇的点子折腾大家,就是等他毕业了,登基成了皇帝,也仍延续这个习惯。
建元帝浑然不知给众多以后求知学院的学子们挖了一个多大的坑,此刻还只当明宣是一时好玩呢。
等以后求知学院的学子们出来后,几乎个个技能点全点满了的表现,在朝中可谓是一阵清流。
当然这些学子们有苦难言,你若是学不会,连毕业都难的情况下,谁敢不学,只有为官以后,他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而且鉴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他们甚至还推动学院搞出更多学习技能的风潮,向求知学院的主事们提供了好多个可供参详的单子。
让其每年都会新增一样需要动手学习的技能,导致越往后,求知学院的学子们愈发难以毕业。但能毕业的都是精英,这种人才也遭到各衙门哄抢。
但这种务实的态度,着实造福了天下百姓,也让这些学子们为官一方时,不会轻易被
修改
修改了第九十九?
第一百八十二章 年末忙乱
东宫的太子夫妇听闻大明宫发生的事情后,太子不由叹道:“明宣又帮了我一把啊!”
太子妃却横了太子一眼,道:“殿下说得轻巧,还不是殿下一见父皇生气,就拿明宣去顶缸,也多亏明宣机敏。不然啊,您也不怕他坏了事!”
太子却是好笑的摇了摇头,道:“你当咱们儿子什么都不懂吗他那张嘴啊,有时候能把死的说成活的,用这嘴皮子功夫,哄老爷子开心那不是手到擒来。
而且我瞧着,父皇不知因为什么下定决心禅位,但我还是少出现在父皇跟前为妙,免得又勾起父皇哪里不高兴了。”
太子妃听到这也微微皱眉,道:“殿下,您说父皇究竟为何禅位啊,妾身听说,前不久父皇去了太庙拜祭......”
太子摇摇头,道:“自玉真仙人飞升之后,这天下好似就少了许多神鬼之事,你也莫要再多提,怕是没有好处。”
太子妃点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又说回到明宣身上,她有些担心的问道:“殿下,咱们明宣会不会......”
太子妃仍记挂着自己儿子曾被陷入各种神异之事当中,她很担心有一天明宣会不会被这些事影响到。
作为一个母亲,她虽欢喜玉真道人治好了明宣从胎里带来的弱症,让明宣健康成长。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想失去这个儿子。
明宣曾经一度被玉真道人看重的时候,太子妃有喜有悲,欢喜儿子的身体无恙,但也明白,玉真道人之所以如此费心费力,其实是看中了明宣的资质。
那时候太子妃日日担心玉真道人会把明宣带走修道,这对一个母亲而言无比煎熬。
而如今的情况更是不同,明宣几乎是铁板钉钉的太子,若是这会儿再有人让明宣去求道修仙,这对太子妃打击无疑会非常大,毕竟她就这么一个儿子。
太子也明白太子妃担心的究竟是什么,他同太子妃的担忧一样,但他还记得昔日玉真仙人飞升时的情景,倒也没像是太子妃这么忐忑。
可是这不代表太子就一点不担忧了。他也就这么一个儿子。
如今他已步入中年,就是再有其他子嗣,也不一定有心思尽心培养。
而且若是明宣这个唯一的继承人出了什么问题,不仅朝纲不稳,宗室恐怕也会蠢蠢欲动。
太子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私心,自然不可能放着亲儿子不管,而把皇位传给外人。
想到这太子不由皱起眉头,问道:“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个”
太子妃也一愣,道:“前几日南安王府老太妃做寿,点了一出天仙配,席上就有人将话头引到了玉真仙人的事情上......”
太子妃恍然,着急说道:“殿下的意思是,这是有人意在明宣身上!”
太子眯着眼不说话,心里也开始思考着其中关键。良久才道:“最近你莫要被外边的事情弄乱了心神,当务之急是禅位的事情。
此事我会找父皇商量的。”
太子妃也努力平静下来,点了点头。她知道此事自己插不上手,所以尽量不要给太子和明宣添麻烦。
时光如同流水一般,求知学院的期末总考终于到来。
求知学院的学子们既期待又彷徨的迎接这个日子。
而明宣也在这一日早早的起来准备好,听着几位监督的汇报。
涉及期末总考,自然不能由学子们插手,这几位监督在宫中办了大半辈子的差事,没有什么漏洞,所以关于考试之前的安排,明宣都交给他们打理。
孙监督等人自然也不辜负明宣的任用,把差事办的条理分明,明宣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次期末总考,明宣并未提前看过题目,有了先前期中考试和平常各种小考的经验在,学院的夫子们这会儿也都有了经验,准备一份考题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所以明宣也想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学院学到的东西。
学院考试的场地设在平日里上课的教室里,此时大家都被打乱座位按照学院的安排坐在位置上。
考场众生相可谓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有胸有成竹的,有破罐子破摔的,更多的都是忐忑不安的人。
等到监考的夫子和监督来了以后,考场立马安静下来,听监督宣讲考场的纪律。
大概是有些人贼心不死,在这场长达三日的考试中,监督们竟然抓出了四个人企图作弊的行为。
这四个人的行为被发现后,明宣直接冷漠的宣告了他们的未来,直接开除。
此举大大震慑了学院的所有学子。
因为这四个人是第一批被开除的,可以说他们的履历上留下了很大的污点,还是太孙亲自开口,这四个人将来想当官都不一定有机会了。
此事传出到学院以后,那四人的亲人长辈如丧考妣。其中有一人大概在家中很是受宠,他家老太太说了几句太孙太过狠厉的话。
但这话才一传开,几乎京城所有人家都与他们划清了界限。
在求知学院的考试作弊的严重性,可一点不亚于科举作弊,这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尤其如今的消息愈发明朗,人人都知道太子即将登基,太孙也水涨船高,在未来的太子眼皮子底下作弊,你怕是活得不耐烦了吧!
其实这撞到枪口的四人大都在京城中没太多灵通的人脉,不然不会知道,有好多在求知学院里读书的学子们家里的长辈,千叮咛万嘱咐,即使不够出挑,也千万不要不要犯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