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安说出臣惶恐的时候,郭皇后笑了:“安哥儿,三相那边你可有问题。”
“臣没问题。”
“好,三相若无异议,本宫自当招承安郡主入宫。对了,你老实说,除了紫貂皮你还藏了点什么?”
后一句象是审问,却反而象自家人说话。
刘安松了一口气后回答:“其余的都不怎么值钱,却是新奇的方物,臣会把仓库的钥匙给娘娘留一把,娘娘看中什么,若臣仓库里的东西差些,臣想办法为娘娘去搞。”
“再给本宫准备一支红珊瑚,不为难你,两尺七寸这么高,可否?”
“半年,给臣半年时间,必有。”
“去吧!”
“臣告退。”刘安施礼后退了出去。
刘安离开之后,郭皇后突然脸一冷,声音很严肃:“在刘学士没有正式回话之前,谁敢多嘴就割了舌头。”
“是。”众宫女赶紧回话。
郭皇后明白,这事要成,一定要三相点头。
若说硬办这订亲也不是不行,但三相没点头,必有后患。
从后宫到前宫的月门处,刘承珪就等在这里。
两人见面之后,送刘安出来的宫女赶紧退离,跟着刘承珪的太监也闪的远远的。
“刘叔,娘娘给佑哥儿说了门亲事。”
“谁家的?”
“我姨妹,潘家十七姑娘。然后让我三妹当陪嫁。”
刘承珪没接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就离开了,他只需要知道什么事,有些事情他可以表达,唯这事他不能开口。
不开口也代表一种态度。
这事我知道了,有事你来找我,没事我只是知道。
其实不用细说,听到这事的人都明白一个理。
说是刘安的三妹当陪嫁,但也要看给谁当陪嫁,嫁给谁。
赵佑现在是周王。
成亲之后潘家十七就是周王妃,而刘安的三妹立即就是国夫人。再进一步,就是皇后与贵妃。
依宋制,后一人。妃王人,分别是贵、淑、德、贤、宸。
贵妃仅一人,为后宫绝对的第二人。
再然后才是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不过没听过什么时候这人员配满过。
妃位五名在大宋配满的时代都不多,美人之下只是有个人数罢了。
从后宫出来后,刘安直接去了御花园。
皇帝在这里设茶会,三相已经到了。
刘安入内,告罪之后坐下。
没等人发问刘安就先说道:“官家,臣这次要抱怨一声,官家把臣害苦了。”
哈哈哈!
皇帝仰天大笑,他干过什么他自是知道的。
刘安继续说道:“四十名高丽贵女的事还好我机灵,抓了我家大哥儿潘衮和石保孝孙去顶包,谁让他们笨,一听到消息就想去看人,结果被两位嫂嫂发现,他们惨不惨与我无关,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这一次,连吕蒙正这位正经的老夫人都笑的几乎差了气。
寇准轻轻一拍着桌子:“好一句死道友不死贫道,这话讲的有趣。”
向敏中却问:“那不是没事了,你还向官家抱怨。”
刘安伸出两根手指:“两千张紫貂皮,我还没有藏好就被发现了,我成亲后辛苦了很久好不容易存了点钱,这次趁着与辽国梁王谈判之事,使了一点小手段,作了几笔生意,借他的手买了两千张紫貂皮,然后……没了。”
皇帝愣住了,正在大笑的寇准也愣住了,正在倒水的向敏中茶水都溢出来也不知。
吕蒙正一脸的惊呆:“两,两千张紫貂皮?”
“恩。两千张!”
“来自辽北极寒之后,大雪封山之后的紫貂皮?”
“恩,不过还有一千张是欠条,辽人也没有那么多紫貂皮,紫貂是很少见的貂。”
听完刘安的解释,吕蒙正轻轻一拍刘安的肩膀:“节哀。”
寇准却对皇帝说道:“官家,这次你确实坑苦了安哥儿,这损失有点大。安哥儿不象是我,我家中没有人管,钱有了就花,没了就不花。他……不同。”
寇准说的是实话,他发妻已经亡故,现在的是后妻。
后妻宋氏掌家,但不管寇准的俸禄,只管寇准原本家产的收益,那些收益足以维持寇府的一切开销,所以为辟嫌从来不管寇准俸禄的花销。
而且寇准没有儿子,现在还没有过继弟弟的孩子。
第三一四节 编出来的倭国献礼
带着无限同情,以及内心的窃喜。
皇帝亲自给刘安倒了一杯茶“这事回头姑丈找个机会给你补点。只是,你难道就没有藏点。”
刘安叹了一口气“刚才娘娘传我觐见,因为那只金刚鹦鹉要赏我,我正好求了个恩赏,请娘娘帮我帮我藏三百张紫貂皮。这也是我长随铁头聪明,否则连这三百张也保不住。这不,我家娘子没回来,正搜我的仓库呢。”
四个老男人听闻又大笑起来。
他们可以同情一下刘安,但也就是同情一下,毕竟肉烂在锅里,又不是让外人抢去了。
吕蒙正这时说道“说正事,安哥儿说有三件要务。”
刘安点了点头“先说头一件,我在高丽的时候,倭国阿苏家,阿苏家也就是倭国在筑紫岛的庄园主,他们这个庄园主就象是咱们封在边疆的一种官,管的是官政军民之事。”
“明白,你继续。”
“阿苏家代倭王到高丽来,高丽南边居漆山有海盗袭扰筑紫岛北边,往往就是得空就打,打完就抢,抢完就跑。而我当时代高丽王回复,我大宋作主,在高丽禁海,渔民备案,没的备案的船只不允许入海,解决了这海盗之事。”
皇帝与三相听完,这事不是解决了吗。
而且这事与大宋关系不大,顺水人情作了也就作了。
可接下,刘安说道“倭王得知之后,要给官家献礼,七万倭女”
“七,七万”皇帝大吃一惊。
向敏中也问“不是七百,或是七十,七万”
“对,七万,但阿苏家表示人送到阿苏家之后会挑选,选优至少五万人献上,毕竟是献礼,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的。”
“七,七万。”向敏中说话都结巴了。
吕蒙正倒是很淡定“史册有记载,当年倭人向汉帝献礼,献上倭女一百二十人,依史册所记载大概是说,中原地大物博,倭人贫瘠,无方物可献,所以只有倭女勉强可以作为献礼的。后汉帝赐铜镜一百面。”
刘安说道“官家,这人会陆续运到杭州,接下来怎么办”
皇帝已经懵了。
西州献礼一万匹战马他开心的很,可这七万倭女,就算是五万这事
皇帝瞬间把视线盯在寇准脸上。
寇准却是若有所思的扫了刘安一眼,看刘安一脸的平静,心说这其中肯定有什么故事。但眼下的结果就是,有至少五万倭女到大宋来。
过程回头可以问,但这个结果却是必须要面对的。
寇准问刘安“安哥儿,你怎么想。”
“我的谋士帮我想了三策。”
“说”
刘安伸出一根手指“头一策,勾栏应该可以容得下。”
“胡闹”吕蒙正笑骂了一句,他知道刘安还没有蠢到这种程度,这种方案也敢用。小国献礼你把人送到勾栏去,你让天下人怎么看,大宋还要不要脸了。
刘安左手伸出两根手指、右手伸出三根“第二策是,让她们自由在大宋找活,官方可介绍婢、仆的活计。最后一策是,全是适龄待嫁,河北两路战乱已久,军中士卒有许多都是流民发配为军,无妻。”
寇准听懂了。
先不懂刘安怎么从倭岛弄到七万倭女,直接的目的就在这里。
寇准当下说道“派官媒吧,毕竟为妻为妾,这面子上也好看些。”
“也好。”吕蒙正表示同意。
大宋很奇葩。
女子嫁不出去,因为嫁妆存不够。可换过来讲,女子嫁不出去也是因为她们眼中不甘心嫁穷军士,她们存嫁妆要嫁的是家中富足的好人家。
真正贫苦的,依然还是有嫁给士兵的。
士兵就就惨了。
话说寇准有多少个妾,刘安真正愿意的话,刘安的妾保证能超过寇准,在质量上与数量上全面超越寇准。
这一点寇准自己都相信。
这就是极端。
刘安可以给家里有几十个妾室,而普通的军士想讨一个婆娘都不容易。那怕是二婚的、三嫁的。
寇准又补充了一句“等人运到了,枢密院下一道文,只说是官家赐下的,这事其余的部分礼部来办,给倭人总要有一份回赐。”
向敏中说道“这回赐多少,如何定。”
没错,回赐多少难定,给的多真亏,毕竟这次的献礼朝廷没有得到半点好。可给的少了也不合适,大宋的脸面往那里放。
刘安说道“我想好了,赐大镜一百面,小镜一千面。这个咱们赐的起。我记得当年大汉时赐倭人铜镜一百,那时铜镜一面放在倭岛价值连城,现在咱们的玻璃镜也一样,其余的再添加一点丝绸、首饰什么的。”
“也好。”皇帝认同这个说法。
玻璃镜眼下小镜在民间已经有买卖,虽然数量还不高,但已经是普通人能够用得起的东西。
而大镜民间没有,只是皇帝赏赐贵族与官员家里的。
所以大镜在民间依然是被认为极珍贵的,但工艺已经比之前更好,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皇帝大概知道的价格是,一只两尺大镜成本也就几贯钱。事实上呢,真正的成本怕只有刘安才知道。
咸平的制镜坊已经不用银子作镜,而改用了水银。
有毒。
确实有毒。
不过大宋的道士、工匠玩水银那么多年,他们自然有一套防止中毒的办法。更何况刘安手上仅倭奴就有何止千人。
“赐多少镜之事,再议,本就不是大事。”吕蒙正就没有把这事当回事。而后问道“再说第二事。”
刘安立即说道“第二件是也是一件大事,我这一路上都没想到给六部那一部写公文。”
吕蒙正指了指自己“老掌尚书省,你讲。”
刘安这才说道“琼崖,流放之地。户部无户籍、财三司无账、兵部无兵册、刑部无律法之官、礼部无礼教之官、工部连琼崖地图都没有、吏部”
话说到这里谁不明白刘安在说什么,琼崖为什么叫流放之地。
那地方能活下来都不容易。
刘安对皇帝欠身一礼“官家,可否允许我长随送将我入宫时带的一只箱子送来。”
第三一五节 竟然要消减军费
听刘安要把箱子拿过来。皇帝只是冲着一名站在远处的小太监招了招手。
小太监上前后,刘安说道“官家有令,让铁头送本官的箱子到这里。”
小太监施礼退下。
很快,两名禁军抬着一只箱子过来放下,铁头只是跟在一旁。
箱子放下之后,禁军便带着铁头离开。
刘安打开箱子取出一只小布袋双手捧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打开一看,竟然是盐,而且是极精细雪白的盐。
“官家,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依官府的记录分为产盐广南东路盐区四州与非盐区十州,广南西路分为产盐五州与非产盐区十六州。”
刘安说的这些除了皇帝在座的三相都可以倒北如流。
“官家,这盐如何”
皇帝点了点头,这盐相当的好,已经达到贡盐的解盐优质品级别。
向敏中很直接就说“此盐,好。比解盐上品还好。”
刘安继续说道“自唐书记载,广南两路百姓煮海水为盐,后有野史记载,泉州谭家逃难到琼崖,他们意外发现的一块块石头上有雪白的天然细盐,就是臣拿的这种盐,历经二百年,谭家兄弟及后人数次改良,他们研究的一套新的采盐法。”
“不用煮,涨潮存水、退潮困水,久而久之,海滩上便有无数的盐。海滩不再是沙,而是盐。现两兄弟的后人献上晒盐法,我岳父与瞿越作战数次,加上广州不法番商、家奴。琼崖已经有二百里盐场,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