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之再造天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猪哥老腰

    王德川为兴汉军参将、骑兵师师长,辖骑兵一旅、二旅。骑兵一旅旅长左龙(日本人),骑兵二旅旅长谭震;

    &n




第一百零一章 意外来客(求推荐票、求收藏)
    正在济州岛忙的昏天黑地的鲁若麟意外接到了有大明故人来访的消息。鲁若麟去江南的次数有限,仅有几个朋友和熟人,他很是好奇到底是谁来了。

    等到来客进入大厅,一看还真都是熟人。李富川、王道成两个员外,李定成、王仁学、张翰三个好友,以及柳如是。

    故人想见,鲁若麟也是分外高兴,不等众人给他行礼,快步上前,对着李定成、王仁学和张翰就是三个熊抱,“幼仁、子高、子重,可算是从安乐窝到我这里来了,今晚一定要一醉方休才行。”

    见鲁若麟如此夸张的见面方式,众人觉得非常怪异,又感到很是新鲜,都愣在那里,看着鲁若麟和三个好友寒暄。

    “兴汉见过两位伯父,见过影怜姑娘。”对于李、王两位员外和柳如是,鲁若麟肯定就不能那么随意了,不过也特意用晚辈和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见礼。

    “不敢,不敢,都督折煞我等了。”如今鲁若麟自立为兴汉军大都督的消息他们已经知道了,身份地位已经完全不同了,确实不敢像以往那么随意了。

    这两年济州岛与江南的贸易越发频繁,很多权贵大户们都有参与到与济州岛的贸易,如今海禁完全成了摆设,出海赚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济州岛的亲商氛围在商人们口中流传甚广,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希望前去发财。

    济州岛的繁华也从那些商人们口中传到了江南各地,一些人认为商人们夸大其词,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比江南更繁华的地方。这样的争论时间长了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希望上岛去看一看。

    李富川、王道成家族在济州岛是有生意的,不过都是管家在处理,海上航行还是有风险的,一般有身份的人是不会轻易出海冒险的。不过这种观念也在慢慢转变,济州岛到松江的航线现在是非常成熟和安全的,没有海盗敢在这条线上抢劫,甚至方圆几百里的海盗都被扫荡了好几遍,可以说是华夏海域最安全的航线之一。

    家族在济州岛的生意越来越重要,长期交由管家打理始终不太放心,李富川、王道成决定还是要去趟济州岛。为了保证安全,这次是跟随徐家的船队一起走的。徐家作为最早与鲁若麟合作的江南世家,获得的利润也是最大的。鲁若麟也比较照顾徐家的生意,一些紧俏的商品其他人也许很难拿到,徐家则能够保证货源,这就是区别。

    如今徐家的船队规模已经很大了,通过自己建造和在江南收购船只,是如今江南与济州岛航运线上的运输巨头。有时候其他商人还会临时租用徐家的船来运货,关系不好还租不到。徐青松因为最早搭上鲁若麟这条线,现在几乎常驻济州岛了,在徐家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晋升为大管事,直接归徐文远管辖。

    作为徐家的附庸家族,李家和王家也算的上是开拓济州岛比较早的势力了。进场早,机会必然就多,现在李家和王家的财富滚雪球般膨胀,就是因为搭上了济州岛的便车。这次来济州岛也是希望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寻找其他机会,所以李富川和王道成把自己的儿子也带来了,就是希望能够打下感情牌。

    柳如是则因为与陈子龙的爱情被她的妻子阻扰,陈子龙面对强势的妻子无可无奈,令柳如是大失所望。生性高傲的她果断的与陈子龙分手,开始在江南一带游历。这次也是听说李定成和王学仁要来济州岛,听多了众人对济州岛的吹捧,对济州岛很是好奇,便顺势答应他们两个的邀请来济州岛游历一番。

    初到济州岛的众人并没有去见鲁若麟,而是先在岛上考察了几天。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到了济州岛才能体会到那种震撼。不同于江南那种小桥流水、精致秀美,济州城则是雄浑壮观、大气磅礴。如果说江南的城池是一个南方娇柔美女,济州城则像一个北方威武大汉。

    济州城城墙高耸,马路宽阔,建筑也是横平竖直的格外粗旷。前来迎接的李家管事特意带了几辆马车,为众人讲解济州岛的奇异之处。

    马车不同于江南的两轮马车,都是四轮的,行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居然感觉不到什么颠簸。马车上的窗户用的也是透明的玻璃,既美观又实用。听管事讲,这种马车用了济州岛最新产的弹簧和轴承,快捷、省力,还特别舒服。如果是用来拉货的马车,一车就可以拉两千斤,还一点都不费力。

    至于马路和城墙,还有房子,都是使用了济州岛产的水泥才能如此的平整、坚固、耐用,连台风来了都不怕。只是这水泥现在在济州岛都供不应求,所以外销的比较少,否则同样是个赚钱的大买卖。

    众人从马车的窗户里往外看,从码头到城门口的路上都是各种商铺、仓库、市场等,异常繁华。马路上的行人全都衣着整齐,少见补丁,面色也比较红润,根本没有乞丐、流浪汉之类的闲散人员。

    这些人的衣着也比较奇怪,很少有穿长袍的,大多穿的是对开襟上衣和裤子。听管事说,如今济州岛就流行这样的装束。最开始是在军队里,为了作战方便,将军服做成了这个样式。后来工厂里的工人觉得这样的衣服和裤子非常方便工作,也开始这样穿。穿的人多了以后,大家也都觉得方便实用,看习惯了也挺好看的,慢慢的就流行起来。

    不时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戴着一个红色的袖标,拿着扫帚在马路上打扫,使得马路上异常整洁。比起大明的那种污水横流的街道,济州岛的街道高了不知道多少档次。

    马路两侧来回行使的铁轨马车不时在站点上下乘客,乘客们都自觉的在门口排队,遇到相熟的还会闲聊几句。

    进了济州城,更加体会到了那种繁华兴盛。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说的就是现在的济州城。主干道上各色商铺林立,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百业兴盛。最特别的是,马路上逛街的有很多是女人。她们衣着靓丽,结伴流连在一个个商铺,高声欢笑,肆无忌惮,旁人也是毫不为奇。

    看到这一幕的柳如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下去一探究竟,不过现在先要去商馆安顿歇息,再出来了解情况不迟。

    仅仅是走马观花,众人已经觉得不虚此行了。商馆前店后院,同样是水泥原木结构,上下三层,是李家在济州岛的重要资产。感叹了一下这种结构的奇异之处,众人根本顾不得休息,精神抖擞的在管事带领下逛起了济州城。

    &



第一百零二章 人才选拔的问题(求推荐票、求收藏)
    正是因为看到了济州岛的繁华与强盛,李富川等人拜访鲁若麟时心态是很复杂的。

    如果说以前鲁若麟屈身为朝鲜官员,再怎么折腾影响力也有限,毕竟朝鲜这个主体混的就很差劲,作为一个底下的势力,再强又能强到哪去现在鲁若麟脱离了朝鲜自立为兴汉军,其实等于是跳出了牢笼,天地更加广阔了。

    和平时期权势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乱世,权势比不过枪杆子,有军权才是王道。大明如今是个什么情况那些世家大族心里都清楚,王朝末世的景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钱有权有兵的一方势力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只要鲁若麟愿意改旗易帜,投靠大明,立马就能够成为诸侯一般的巨头。

    李富川和王道成年老成精,不但在考虑家族的生意,还在为家族的长远做打算,如何保证家族血脉富贵能够得以延续,永远都是这些族长们思考的问题。李定成等人毕竟年轻,他们更多的是羡慕鲁若麟事业有成,可以一展胸中抱负,大有一幅好男儿当如是的崇拜感。

    李定成等人与鲁若麟年纪相仿,他们还在为举业埋头苦读,学习枯燥的八股文,什么时候能够中举还是未知数。而且即使能够从竞争激烈的江南中举,还有进士这个终极关卡挡在前面,想要做官不但需要时间、文采,也需要运气。否则就只能像很多举人一样,即使中举了,依然没有机会一展所学,只能蹉跎岁月。

    而鲁若麟已经是一方之主,方圆千里之地的无冕之王,治下子民众多,生活富足,麾下精兵数万,如使臂膀,大丈夫当如此。所以看向鲁若麟的时候,李定成等人是满满的羡慕与崇拜。

    虽然鲁若麟非常热情,但是想要重新找回以前那种轻松自然的感觉已经不可能了,毕竟鲁若麟的身份地位有了变化后,再怎么假装随意依然带着一些拘束,特别是在参观了济州城之后。反而是柳如是与之前相比态度没有什么改变,一来是大家并没有那么熟,二来她只是来游历的,鲁若麟的身份地位变化并不能影响到她。

    因为来客里面有柳如是这个女性,鲁若麟特意将李雪晴叫来陪客。相比大明女眷从不轻易见男性外客,鲁若麟对这些完全没有忌讳。济州岛女人都在外面工作,抛头露面根本就不是个事,见下家里的客人算的了什么。

    对于李定成、王学仁和张翰,李雪晴是认识的,故人相见也是格外高兴。

    对于这个青楼出身的鲁若麟小妾,大家原以为她会比较忌讳见到熟人,不曾想李雪晴完全没有一点尴尬。反而浑身透着自信与洒脱,与以前那个青楼头牌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柳如是则是非常的好奇,对于这个与自己出身相同的女人,她已经听了太多的故事,其中颇有些传奇色彩,不能全部当真。不过,她如今成为鲁若麟侍妾却是事实,而且并不是花瓶一样的角色,统管着兴汉军的秘书处,是鲁若麟名副其实的大管家,真正有实权的那种。这样的际遇就真的很不一般了,是个女人都会羡慕。

    以前很多人把鲁若麟拿女人当老师看成一个笑话,没想到他更进一步,直接拿这些女人当官用了。要知道在大明,有多少读书人穷尽一生都摸不到官的门槛,真的是情何以堪啊。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等着看鲁若麟的笑话,用一群女人来治理百姓,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结果就是现实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兴汉军不仅没有像他们预料的那般大乱,反而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了,令他们颜面上很是有些挂不住。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些玩物的青楼女子,到了鲁若麟的手里都变成了难得的人才。李雪晴、刘雅婷、张凤仪、梅君兰这些还只是比较出名的,还有更多的女官充斥在兴汉军的中级官员队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些人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比那些女人差,他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鲁若麟会调教人才。没看到罗锐峰、宋怀仁等秀才在松江连中举都困难,到了鲁若麟这里被调教了一两年,如今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了,他们越想越觉得只有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乏自认为千里马的角色,他们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没有遇到伯乐。现在就有个大大的伯乐出现在自己等人面前,就看愿不愿意抓住机会了。

    江南世家大族的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在教育上也舍得投入,家族子弟的素质比起平民百姓是高很多的。当然他们的出路一直盯着大明朝堂,鲁若麟这个鸟屎大的地盘还不放在他们眼里,虽然济州岛确实看起来很有前途。

    但是大族之所以叫做大族,并不是只有主支一房,还包括大量的旁支外族,这些人数量庞大,是大族盘踞一方的基础势力。这些人里面少不了怀才不遇、际遇艰难的读书人,既然在大明混不出头,何不到兴汉军这里碰碰运气。既然那些女人都做的好,自家这些读书人更应该不在话下。而且这样不但为底层族人找了条出路,也把自家的势力渗透进了兴汉军,何乐而不为。

    不管是被逼也好、自愿也罢,如今兴汉军里很是有一些江南大族的旁支子弟。

    对此鲁若麟照单全收,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了就能当官,如今的兴汉军已经过了初创的草莽阶段,一些规矩和制度已经成熟。除非是非常特殊的人才,再想一步登天已经很难了。

    如今兴汉军的外来知识分子,包括那些青楼来的女子,现在都会经过统一的培训,只有培训合格了才能进入兴汉军的管理队伍,从基层做起。根据每个人所擅长的不同,结合个人意愿和部门需求,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去。

    当然,你要是有特殊才能,会在考核后推荐给鲁若麟,由鲁若麟做最后审核,再安排岗位。比如张凤仪就是走的这条通道,一步登天的。

    对于那些读书读傻了,只会之乎者也的人,鲁若麟当然不会给他们公务员的身份。不过济州岛发展太快,对读书人的需求太大,哪怕进不了兴汉军,只要愿意安心下来做事,做些文书、账房之类的营生,一样可以活的很好。

    当然真正的精英子弟那些大族肯定不会放在济州岛的,他们的目标依然盯着大明的官场。即便是稍微有些才能的,也不会放弃科举跑到济州岛自断前程。所以能来济州岛的至少在读书人里面讲,真的并不拔尖。不过把这些人充实到基层岗位还是可以胜任的,任何一个政权都少不了踏踏实实的普通公务员,这也大大缓解



第一百零三章 文宣司,来吗?(求推荐票、求收藏)
    华夏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的。

    秦汉以前,官位是世袭的,就是所谓的世卿世禄。因为贵族垄断了知识的传播,平民百姓是没有机会做官的。

    孔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的有教无类开创了知识下沉的先河,使得知识开始平民化。大量的庶民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更上一层的可能。

    秦朝的军功授爵体系虽然使得平民也有机会授爵,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缺乏教育机会的他们依然难以获得真正的实权官职,官僚机构依然掌握在传统贵族手中。

    汉朝开始的察举制度对中央政府的人才选拔是一次有益的进步,给了众多有才干的士人晋升仕途的机会。而且察举制度里的考试环节对后世的科举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但是察举制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太大,任人唯亲、唯财、唯势的情况在后期愈发严重,是后来门阀形成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对门阀世家的人才依赖,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应运而生,这才开启了官僚阶层的平民化。随着宋明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量平民提供了上升通道,很好的缓和了社会矛盾,累世大族得到了抑制。

    科举制度也大大加强了文官在朝廷里的统治力,宋明时期的重文轻武正是文官势力大增后的一个体现。

    首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华夏在人才选拔制度上无疑领先了西方世界上千年,对于维护华夏的大一统是非常有益的,间接推动了华夏文化的繁荣。

    但是科举制度从最开始的多科并举、专业人才众多逐渐变成了经学、文章做主导,选出来的官员都是一帮经学家和文学家,专业性官员反而凤毛麟角了。

    文科生统治朝堂的后果就是打压和歧视其他一切异己,理科、工科、商学、军事等一切非文科类都被他们压制,一家独大。

    这也造成了华夏自秦汉以后两千年科技进步缓慢,制度改革更是很小,依然在秦始皇制定的框架内打转。无非就是小修小补,在矛盾无法调和时,每三四百年来一次改朝换代。

    在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下,大量拥有其他天赋的人才被埋没,这导致除非天赋异禀,很多需要专业性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部门,实际权力都由升迁无望的吏员们把持。大部分官员甚至离开了专业幕僚就根本没有办法理政,地方官府尤甚,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高分低能。

    过分强调经学文章使得华夏的朝堂成了哲学家的战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其他学科和人才都被抛弃了。

    一本论语治天下,文官就是全能全才。这种理论是很有市场的,专业人才从事专业事情的理念被他们忽略了。

    当然存在即合理,文官的壮大是统治者自己的选择,诸多因素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只是最后尾大不掉罢了。

    在鲁若麟的论调里,人才可以分为技术性和管理型,以及综合型。管理型人才的职能在于统筹协调、调度指挥、统领全局。技术型人才专于某项技术,是各个行业的精英。综合型人才是掌握技术的管理型人才,也是最难得的。

    兴汉军能有如今的局面,各种类型的人才均衡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鲁若麟对人才的定义完全超出了李富川等人的认知。

    不同于大明将那些拔尖的读书人称为人才,在兴汉军,只要是在各行各业里拔尖的都可以称为人才。他们可以是工人、医生、老师、水手、工匠、军人、农民,当然也包括官员。人才的定义是比普通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甚至可以改变一个行业,引领时代的发展。

    就比如徐班,他的很多发明和创造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因为他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将很多经验性的技术转化为了文字,可以使技术得到更大的推广和应有,对整个行业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他的价值对于鲁若麟来说,比一个状元都高。
1...3435363738...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