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再造天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猪哥老腰
陈新甲洋洋洒洒一大篇话说下来,话里已经隐含了收编兴汉军的意思,暗示了消灭鞑子这件事情大家可以一起做,但是必须以大明为主。至于那些封赏的承诺,大家都明白听听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列土封疆连朱家自己的王爷都做不到,何况其他人。
虽然兴汉军有意投靠朝廷,但也是有自己的要求和底线的,绝对不是完全卖身给朝廷,换那些徒有其名的官位。具体如何谈、怎么谈,决定权在鲁若麟那里,崔永建虽然位高,但是绝对没有那个权力掺和此事。
随后崔永建代表兴汉军欢迎陈侍郎一行前往济州岛宣慰,这证明兴汉军这些年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得到了外界特别是大明朝廷的认可。今后还将继续努力,誓要消灭野蛮的女真伪政权,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除了这些场面话,大家也不可能谈什么具体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关键还是在济州岛,在鲁若麟那里。如果鲁若麟不点头,收编就是泡影。
接下来就是吃吃喝喝,大家聊一些风花雪月,会场气氛其乐融融。
第二天,陈新甲单独会见了崔永建,询问了辽南这边的情况。
陈新甲虽然也听了不少的传闻,但始终没有得到确认。兴汉军是否可以守住辽南是朝廷收编时重点关注的事情,可以说正是兴汉军攻占了辽南,朝廷才会这么急切的想要收编兴汉军。
改变对满清的战略颓势是一方面,通过将兴汉军收编,把攻占辽南的功劳划到朝廷名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要知道朝廷在面对满清时一直都是丧城失地,从来没有收复过被占领的土地。如果兴汉军占领辽南的事情传开了,对朝廷的威信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到时候大家一定会说:你看,这大明的朝堂是要有多无能、多**才会连兴汉军这样的小势力都比不上。人家好歹还抢回了辽南,大明连京师都快保不住了。
而如果朝廷刚刚收编兴汉军,辽南又丢了,朝廷的脸面也会有点挂不住的。所以陈新甲才会刻意在旅顺停留,确认这方面的消息。
“陈大人请放心,兴汉军一定可以守住辽南。要不这样吧,我安排您去南关那边看看,反正来回也就三天,您看过后自然就明白了。”凡是对于兴汉军是否能够守住辽南有异议的,崔永建都会安排他去南关工地看一看,效果非常好。
陈新甲正有此打算,顺水推舟的就上了前往南关的马车。
这次的马车没有轮子,换上了大大的雪橇。如今旅顺到南关的路还没有修好,时间上来不及。好在辽南的冬天从来不缺雪,雪橇自然成了最好的运输工具。
说实话,比起在水泥路上行驶,雪橇还要更舒适一些,就是速度要慢不少。
一路走走停停,歇息了几次,在沿途的驿站换了几次马匹,陈新甲等人在第二天终于来到了南关工地。
听说这个南关工地还是兴汉军在夺取辽南后才开始建设的,时间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三个月左右。但是呈现在陈新甲面前的是一道巍峨雄壮,一眼望不到头的城墙。
这次陪同陈新甲视察南关的是王大海,自从崔永建接手辽南的政事之后,王大海基本就驻扎在南关了。
南关这里不但有大量的军队,还有数量更多的民夫。南关的工程并没有结束,只是主体已经有了模样,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旦春暖花开,这些民夫还要继续施工,争取在鞑子来到之前将南关修建得更加牢固一些。
辽南的冬天不适合室外活动,除了军队还在坚持训练,绝大多数人都窝在新建的营房里过冬。
这里的冬天时间非常漫长,兴汉军绝对不会让他们就这样闲着在炕上吹牛打屁。既然室外不适宜活动,那就做一些室内可以做的事情。
学习与做工成了南关工地上民夫们的日常生活。
学习的范围很广,有扫盲的,也有专业技术的讲座。扫盲班是所有人都要参加的,至于能够学到多少就要看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热情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多或少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
专业的技术讲座范围就很广了,也非常灵活。不但有兴汉军这边的教员来讲课,民夫里面那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也会拉上来讲一讲。
这些学习班有讲种地的、有讲打铁的、有讲木匠的、有讲捕鱼的,还有讲放牧、织布、绣花,甚至怎么相牲口,怎么捕猎等都有,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各自的学习班,学习知识、交流经验。
这样的课程非常受大家欢迎,在大冬天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学习也是难得的享受。也许大家的水平都有限,讲不出什么大的道理来,但是相互交流总会有所促进。而且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可以用得到,是非常实用的。
至于工作,兴汉军专门安排了一些适合室内生产的活计分发给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做衣服,这个是最适合家里做的。不光女人们要做,男人也是要做的。不会做衣服,不会针线也不要紧,兴汉军的制衣方式和外界不同,是把衣服分成很多小件来做,总有一个是你可以做的。
还有像打铁、木工、硝制皮革、做鞋,可以做的工作还是挺多的,也可以创造一些产值。等这种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将是辽南民众冬天过冬的常态。
反正现在粮食和住房都是由兴汉军提供的,生存没有任何压力,何况做这些东西还有工钱可以拿,做的越多拿的越多,大家也非常热情。
所以呈现在陈新甲等大明官员眼前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丝毫没有受到寒冷冬天的影响。
对于王大海这个鲁若麟的绝对心腹,兴汉军中的二把手,陈新甲还是很重视的。
二十多岁的王大海看着年轻,但是这几年也锻炼出了一股气质,看起来就比较沉稳干练。以前的王大海哪怕是面对登州卫的一个千户都会战战兢兢,但是现在的王大海即使眼前站着的是大明朝的三品大员、兵部侍郎,已经可以用很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了。
面对陈新甲,王大海绝口不提与收编相关的任何话题。每当陈新甲旁敲侧击的询问他关于归顺朝廷的想法时,从来都是一句话:“我听大都督的,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让陈新甲无从下手。
好在除了这个,其他的事情王大海还是非常配合的。不但带着陈新甲一行从头到尾将整个南关看了一遍,对于陈新甲想要看看军队和民夫的想法也没有拒绝。
对于这个事情王大海是有着自己的判断的。
兴汉军强大的真正原因绝对不是什么装备和技术,而是兴汉军的整个体制。
大明掌握的技术和钱财也不少,也没见他们把它转化为实力。即使让陈新甲他们看了,一样的东西拿回去都会变样,何况他们最多只能看到一些皮毛。
这么冷的天,兴汉军的士兵们还在训练,让陈新甲很是有些惊讶。
要知道大明的士兵一个月能操练个三五次就算不错的了,能够操练个上十次就算是精锐了。日日操练的绝对是强军,以前的戚家军就是这样的,现在只怕凤毛菱角都没有了。
想要士兵们动起来,没有充足的伙食和物资保障,要么把人练废练死,要么等着士兵们造反吧。很显然,大明的绝大多数军队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兴汉军的士兵能够在大冬天里仍然出来操练,每天大鱼大肉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浑身上下穿得严严实实的,手和脚都没放过。全套的棉袄冬装,里面看不见的还有厚厚的羊毛内衣。
这几年兴汉军的冬装套件在京师也很流行,陈新甲并不陌生,但是兴汉军的士兵们穿着的明显是档次比较高的,而且每个人都一样。
难怪能够不惧严寒跑出来操练,都是钱堆出来的啊。只要钱粮给的足,大明一样可以练出强军来。陈新甲自以为知道了兴汉军强大的原因。
其实真正想要达到兴汉军的标准,除了装备,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军饷足额按时发放,奖惩公平公开,思想教育从不放松,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等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了,而这些是陈新甲他们蜻蜓点水一般的视察绝对看不到的。
至少陈新甲心目中的强军和鲁若麟的标准是绝对不一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