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再造天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猪哥老腰
所以就有人组织文会、宴请同乡,聚集一群文人造势。说的那些话无非是儒家理学那一套,认为兴汉军这样的现状是不正常的,无法得到广大士人的认可。
兴汉军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必须重用传统士人,争取民心。而那些女官自然应该退居幕后,最好是主动辞职为好。
当然他们也理解当初鲁若麟面临的人才困境,形势所迫不得不使用女官。如今兴汉军初步得到了士林的认可,大量士人来投,人才窘迫的情况已经缓解,那些女官们已经完成了她们的阶段性使命,是时候功成而退。
当然,她们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适当的给予她们丰厚的待遇是应有之举。
要说那些江南的读书人,别的不在行,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当biao子立牌坊那是相当熟练,总可以找出一堆看似正当的理论,还美其名曰为了你好。
鲁若麟拿着手上的报告,心中满满的不屑,还是一样的套路啊,真把兴汉军当大明来玩了。
朱朝卿昨天回去后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的梳理了一番,连夜整理成报告上交给了鲁若麟。
“这次的事情就算了,下次还有这么重大的事情隐瞒不报,那你就回家去带孩子吧。”还算朱朝卿补救及时,不是真的无可救药,要是今天鲁若麟还没有收到报告,那鲁若麟只能给监察司换个头了。
“是,属下一定牢记。”朱朝卿暗暗的长出了口气,知道这次的事情算是过关了。
“有哪些商人参与组织了这些事情?”那些读书人固然可恶,但是幕后黑手更让人痛恨。
“有嘉兴的王家、宁波张家、绍兴黄家……”随着朱朝卿一一道来,鲁若麟发现参与的江南大族还真不少,不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都属于后来者,像松江徐家之类的就没有参与。
估计是对现在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满,才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攫取利益。
参与的家族和势力太多,肯定不能粗暴的都赶出去,但是不给他们一点教训,只怕他们会觉得兴汉军软弱可欺,继续兴风作浪。
“你去通知徐青松,就说我要邀请在济州岛的各个家族的当家人,时间就是今晚,地点就在绝味居。”鲁若麟沉思了一会吩咐道。
“是,属下马上去安排。”朱朝卿连忙下去通知徐青松,顺便告诉李雪晴鲁若麟的安排,包下酒楼这样的事务归办公厅处理,朱朝卿不会插手。
收到通知的时候,徐青松正在会见那些江南大族的代表。
作为最早与兴汉军建立贸易往来的江南大族,徐家在济州岛的实力是诸多家族中最强的。
当初徐青松被鲁若麟拦截强行做生意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了济州岛商人之间的笑谈,大家都在暗地里羡慕徐青松的运气,怎么不是自己被鲁若麟拦截呢?
正是凭借着徐家的实力,还有与鲁若麟的私人关系,济州岛商业联合会成立的时候,作为一个半官方的机构,徐青松被推举为会长,得到了商人和官方的双重认可。
如今贵为济州岛商业联合会会长的徐青松正在听着那些代表们抱怨,也不回答,好整以暇的慢悠悠的喝着茶。
“徐会长,不过是几位读书人说了几句公道话,不至于被抓到警察局吧?什么时候兴汉军因言兴罪了?”
“徐会长,我辈读书人就是要维护人间正理,仗义执言,警察局肆意非为,您可不能不管啊。”
“是啊,兴汉军正是兴兴向荣的时候,那些士子既然有投效之心,理当全心接纳,不过是说了几句真心话就把人下狱,只怕是会寒了众多士子的一番热血啊。”
………
对于这些家族的动作徐青松不是不知道,不过出于本能没有参与也没有反对。
如果事情成了,那他也会建议家族加大族人投降兴汉军的力度,争取更好的位置,相信凭徐家和兴汉军的良好合作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如果事情坏了,对徐家也没有什么损失,无非是维持现状罢了。
其实徐家在兴汉军的人才布局是最早的,自从徐班在兴汉军受到重用,徐家和他的那些附庸家族仿佛是发现了一块新天地。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子弟或许还有其他才能呢?
所以大量明显在科举上没有什么前途的家族子弟被送到兴汉军效力,虽然没有出现徐班那样的另类天才,但是很多也顺利的进入了各个部门,只是目前位置都不太高罢了。
看到徐青松没有搭话,大家也察觉到了异样,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早不抓,晚不抓,偏偏大都督回到济州岛就把人抓了,你们难道没有看出什么吗?”徐青松放下茶盏,轻声的问道。
“徐会长的意思是…”马上就有人接话了,不过脸色有些难看。
“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你们自以为做的隐蔽,也不想想大都督是什么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既然他下令抓捕那些士子,肯定是对你们的动作不满了。我这个会长没有约束好会员的行为,难辞其咎啊。等见完你们我就要去都督府负荆请罪了。”徐青松也是非常郁闷,他没有想到鲁若麟的反应会如此强烈。
按理说只要是有雄心壮志的人,都会拉拢读书人,毕竟天下舆论在读书人的掌控中,治理天下更是离不开读书人。
兴汉军大肆重用女人为官,在那些正统的读书人眼里就是个异类,与传统的士大夫观念格格不入,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同。
可以说鲁若麟当初事业初创,用女人为官是迫不得已的话,现在事业已经打好了基础,也得到了士林的认可,就应该改弦易辙,重回重用文人士大夫的轨道。
其实这次士子们闹出这样的动静是得到了所有大族默许和支持的,是对鲁若麟的一次试探。大明皇朝如今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兴汉军的发展前景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不早点占个位置,要是鲁若麟真成事了,岂不是错失了一飞冲天的机会,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按照大家的理解,鲁若麟即使发现了他们的动作,为了争取士林的支持,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逐步淘汰女官,启用文人士大夫。
只是没有想到鲁若麟的反应如此激烈,一点余地都没有留,直接抓人下狱,这完全是要撕破脸的节奏啊,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最郁闷的是徐青松,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离不开鲁若麟的支持,一旦鲁若麟对他的信任出现危急,那他的身份、地位、财富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所以在知道了鲁若麟的态度后,徐青松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赶紧上门请罪,消除这件事情对他的负面影响,重新赢得鲁若麟的信任。
“徐会长严重了,何至于此。天地良心,我等也是希望兴汉军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是为大都督好啊。”立马有人叫屈道。
“我没有怀疑大家的意思,这两年大家在兴汉军的羽翼下赚的也不少了。说到经商,这天底下就没有比济州岛更好的地方,兴汉军要是完蛋了,我想大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大家都巴不得兴汉军的地盘越大越好,实力越强越好。”徐青松连忙抬手阻止了那位的辩解。
“就是就是。说实话只有在兴汉军手下做生意才算真正体会到一个商人的尊严,大都督对我等一视同仁、爱护有加,我能感激都还来不及呢。”立马有人一阵马屁拍上来,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你们觉得是为了大都督好,但是大都督不是这样认为的。我等作为一介商人,又如何能猜到大都督的想法?大都督是难得的雄主,心中自有韬略,岂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揣摩的。既然这次做错了,那就要认打,具体如何处置自然由大都督决断。只是我等也要主动认错,否则失去了大都督的信任会是怎么样的结果我想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徐青松主张主动认错,挽回信任,争取从轻处罚。
“会长,会不会小题大做了?我等又没有造成什么损失,有必要吗?”有人还想装鸵鸟,牺牲几个士子躲过这次的惩罚。
“随便你,反正我是准备去认错的。”对于这样的侥幸份子,徐青松话都不想多说了。
听了徐青松的话,这个人尴尬的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就在这时,徐青松的老管家小布跑进来,在徐青松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徐青松立刻站起来说道:“把人请到小厅,我马上过去。”
管家领命后立刻小步快跑了出去。
徐青松对着在场众人拱拱手,说道:“有客来访,稍离片刻,还请诸位海涵。”
“会长客气了,您去忙吧,不用管我们。”众人连忙起身还礼。
在徐青松离开后,在场的众人也讨论了起来,重点是是否要主动认错。
说来说去,最后的结果还是静观其变,看那些士子的处置结果如何再做决断。
他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鲁若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为了安抚那些女官做的姿态。
而且他们准备请些名士去都督府说项,尽量不要为难那些士子,毕竟都是读书人,还是要些脸面的。
很快徐青松板着脸回到了大厅,坐在主位上没有说话,显然是在思考问题。
有个与徐青松关系比较亲近的轻声问道:“会长,是谁惹你不高兴了?”
“监察厅派人来传话了,要我们晚上到绝味居赴宴。”徐青松一句话就让大厅里炸了锅。
“监察厅?他们想干什么?”立马就有人高声问道。
监察厅是干什么的他们怎么会不清楚,可以说就是缩小版的锦衣卫,只要是威胁到兴汉军的利益,什么事情都可以管。
就连他们向官员行贿都在他们的查处范围,以前就有几位商人栽在了他们手上,不但损失了大笔的银钱,人也遭了不少罪。
“监察司是代为传话的,今天宴会的主人是大都督。”徐青松觉得山雨欲来,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话音刚落,满堂俱静。
(iishu)是,,,,!
第一百六十二章 操场论战(求推荐票、求收藏)
【】(iishu),
鲁若麟很少参加宴请,更别说主动举办了。除了逢年过节的一些大型宴会,只有一些私交比较好的人才能有机会与鲁若麟私下里聚一下。
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节骨眼下鲁若麟的宴请绝对不正常。
“会长,你说的我们是什么意思?”一个家族代表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就是字面的意思,在坐的各位一个不少都要去参加。”徐青松接到监察司的递话时就知道事情闹大了,按照他对鲁若麟的了解,应该会有一批人要倒霉了。
在坐的顿时知道他们谋划的事情已经事发了,鲁若麟的邀请用脚想也知道不是让你去吃饭,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必定会有一场狂风暴雨等着他们。
“会不会是大都督赞同我们的想法,提前给我们通个气?”其中一位实在是受不了压抑的气氛,抱着一丝侥幸的说道。
话刚说完他就后悔了,果然,大家都用一副看白痴的目光看着他,让他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
鲁若麟真要是想要改弦易辙,用得着这么高调吗?悄悄的做难道不好吗?毕竟辞退女官说得再好听也逃不过御磨杀驴的嫌疑。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家都回去准备一下吧,晚上记得准时参加大都督的宴会。还是那句话,认错就要挨打,你们自己思量一下吧。”徐青松已经没有了与他们周旋的兴致,挥挥手让他们离去。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离开,个个都是一脸的愁容,思考着怎么应对鲁若麟的怒火。
再赴宴之前,鲁若麟先去了施政学院,也就是通常说的培训班。任何有志于在兴汉军体系内发展的人都要经过这里的培训才能上岗,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之后培训合格了,你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否则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培训班的每个人培训时间是不一样的,除了日常的工作守则、行为规范、工作技能,思想工作也是一个重点的考察内容。鲁若麟可不想自家的地里长出来的是别家的庄稼,哪怕不能完全避免,也要尽可能的培养忠心于兴汉军的官员,否则他宁可不要。
这里面唯一受到特殊对待的是那些从兴汉军学堂里毕业的学生,至少他们从小就受到兴汉军的教育,在思想上是非常认可兴汉军的,忠诚度也要高的多。这些人从培训班里毕业往往是用时最短的,也非常受各部门欢迎。
如今培训班里有一批新近加入进来的江南士子,人数足有二百人,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景象。
这些人里大部分是童生,还有一些秀才,年纪大多为二十多到三十多,基本是那些科举无望的文人。
也是,哪怕是在科举上还有一点希望,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的跑到济州岛来。只要能考上举人,立马就可以翻身做老爷,在江南做个地方土豪难道不香吗?
至于那些少年英杰就更不用说了,不光大家族不会放人,哪怕是贫寒人家还是想在科举上搏一搏的。不管怎么看,大明这艘船也要比兴汉军这个海外军阀阔气不少不是。
如果不是前途无望,或者迫于生计,这些人也不会来到济州岛的,华夏人的恋土情结有多严重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说这群人其实在大明都是一群失意者,或自愿、或被家族安排,抱着一线希望来兴汉军求个前程的。
话虽如此,离开了江南文人荟萃之地,在济州岛他们是非常有优越感的。好歹是从大明最繁华的地方来到了海外蛮荒之地,以文人自居的他们是瞧不起这些化外之民的。
特别是兴汉军大量启用女官,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违背了纲常伦理,是有违礼仪的大事情。
他们一边可怜鲁若麟无人可用,居然沦落到要用青楼女子来牧民,一边又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等着在兴汉军中大展拳脚。最好是鲁若麟三请四顾,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自从这群人进了培训班,成了气候,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对培训班的教学制造了非常多的麻烦。
对于给他们上课的女教员,他们一律采用了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反过来劝告女教员要遵守三从四德,谨守妇道,气哭了不少女教员。
对于那些在培训班接受培训的新进青楼女子,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都不舒服。经常跑到女子部的教室闹事,大声朗读自己做的斥责女子乱权的文章,或者歌颂某某谨守妇道的妇女,严重的扰乱了教学秩序。
兴汉军成军时间还是太短了,大明的风俗和习惯一时改变不过来,大家对文人有种天然的畏惧。特别是这些人里那些以江南秀才自居的人,更是用蔑视一切的态度展示自己的高贵。
其他人的退缩更加助涨了他们的嚣张,这才有了在那些商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跑去要求兴汉军女高官辞职的闹剧。
鲁若麟来到施政学院,首先就是召来了刘雅婷,她是教育司司长,施政学院就是她兼任的副院长,负责日常管理,院长则是鲁若麟本人。
简单刘雅婷鲁若麟毫不客气的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
“学院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居然都没有告知我一下,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