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吹过的沙
颜良一直想要设立一个军校来系统化地进行士官训练工作,正好这回有一大批好苗子,可以作为第一批学员。
但因为军校这个名字有些太过特立独行,容易被有心人忌讳,所以颜良十分低调地宣布设立一个教导营,不挂招牌,不搞任何特殊化,只是单独立起一个营盘,把这三百多好苗子全部拨入了营里。
除开这三百多人外,颜良还从老卒与新兵里另行抽调了数百人一起加入教导营,这些人或是原本就担任中低级军官,或是个人素养不错且文化水平较高的。
两汉之时,社会相对安定,文教大兴,百姓的识字率比之一些战乱频频的朝代好得多。
但军中士卒还是有将近一半人只认识自己的姓名,且还得把几个字排在一块儿的那种,若是分开就难保认不齐。
颜良要培养的士官必须要能够读懂军令,看懂地图,所以文化水平还是至关重要。
这一点从陈留那一次新兵选拔就看得出来,“武状元”卫恂便因为曾经进过学,加上身强体壮武艺不错而进入了颜良的视线。
卫恂在军中的前途光明敞亮,与颜枚、毕轨等人都有交道,在房山一役中表现突出,战后一直随颜枚驻扎在石邑,把守着井陉道的东边出口。
这次颜良设立教导营,自己兼任长官,下设四个屯,分别以牛大、卫恂、夏侯衡、仲遐为屯长。
牛大、夏侯衡本就在颜良的短兵屯里任事,卫恂是颜良刻意提拔的年轻人,仲遐则因为其父仲栋那封书信的表现加分不少,也进入了颜良的视野。八八读书,o
在教官的任用方面,张斐负责教导后勤、隗冉负责教导骑兵运用、仇升负责教导斥候游骑、仲栋负责文化教育,至于战略与战术方面,由颜良亲自教导。
当然,这其中好几个教官都派驻在外,一时之间也难以回来授课,所以颜良很是头痛,还真是万事开头难,少不得自己得兼任好几门课了。
今天是教导营正式设立后的第一课,无论是被选出来的老卒还是新兵,对于一国之相一军之将亲自为他们讲习都十分振奋,早早地就在各自屯长的指挥下在营内整列,等待颜良发落。
在教导营将士的注视之下,颜良登上一处木台,看着台下整整齐齐的队列亦心生豪迈之气。
今天的天气不算好,一直飘着雪花,台下的将士已经在空地上站了有一会儿,皮弁上,肩甲上都落了不少雪。
在比武大会之前,新募的士卒们已经经历了应有的坐立行止和队列训练,所以哪怕是身上染了雨雪,将士们亦保持站姿纹丝不动。
颜良也如台下的将士们一般,手握剑柄默默端立在台上许久,直到雪花在他的衣甲之上积起薄薄地一层,方才吐气开声道:“有劳各位站在台下久等了,如今我亦是教导营中的一员,也和你们一样,披霜戴雪了。”
颜良这句别具一格的开场语,引得原本场内十分严肃的气氛一下子轻快了起来,有些性子活泼一些的纷纷笑出了声,而一旁的军官们也并不阻止。
“在场的各位,有的刚刚经历了比武大会,从数千人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有的则随我征战多时,已经在各部曲中担当屯长、百将、什长等职务,均是表现优异。
“可以说,在场的无论是老卒还是新兵,均是身负真才实学,有真本事的大汉健儿。”
“不过,如今你们来到教导营中,却要从一介小卒做起,亲身参与每一次哪怕是你们已经掌握已经熟知的训练,只有融汇贯通了教官们教导的每一项课程,你们才能在日后的军旅生涯中游刃有余,成为你们各自队伍的中坚,带领部曲赢得每一场战斗。”
“我相信,无论你们过去如何,当你们从教导营走出去时,人人都能成为我军中之骨干,能够各展宏图大放异彩。”
“尔等,有没有信心”
牛大、卫恂等屯长立刻带头呼应道:“有信心”
教导营所有将士都跟着喊道:“有信心”
“大声点有没有”
“有信心”
“有信心”
“有信心”
如雷般的嘶吼声把在场各人身上的积雪都震得漱漱落落地掉了下来。
颜良双手虚压,止住了大家伙的嘶吼,说道:“希望尔等在接下来的训练之中,以及日后的军旅生涯里记得刚才的话,莫要因为遇到艰难困阻便轻言放弃。”
“军旅之中,资历固然重要,但能力更重要,在场的无论是老卒还是新兵,只要你们在训练之中表现优异,可以率先完成此次训练,提前进入各个部曲之中担任相应的职务。”
“但你们莫要以为此次训练会十分轻松,在教导营里战技训练只是基本要求,更多的是对于战术与战略的理解运用。我对你们的期许并非是普通军吏,而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颜良先是给大家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子,吊起了众人的胃口,然后道:“说道战术与战略,光能闻鼓而进,闻金而退是不够的,还需要会看会写军令,会辨识舆图,能分析敌情,寻找胜机。”
颜良顿了一顿后,说道:“我知道台下的各位论起刀qiang弓马的功夫个顶个的强悍,即便是我也难保能胜过尔等。不过,在场的各位怕是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利索吧”
虽然颜良已经刻意选拔,但如今军中的情况就是如此,很多人闻言也觉得头痛。
颜良也不难为大家,说道:“名字不会写也不要紧,在教导营中,不光教军事,也教文学。当然,我不指望你们个个能成为饱学之士,但简单的军令、舆图应当一应识得,不得怠慢。尔等,可能做到”
这次不消牛大他们带头,学员们纷纷大声应道:“能做到”
“很好今天便到此为止,各屯屯长把人带回去,各自安排摸一下底,将每个士卒的情况整理出来,有何擅长,有何不足,一一陈述,莫要遗漏。”
“诺”
“解散”
“诺”
颜良站在台上,看着四个屯长带着各自的手下有序离开,这才返回了军帐之中。
元氏营的仲栋已然等在了帐中,见颜良前来,连忙起身行礼道:“末将见过将军。”
仲栋从成阳就主动协调讨逆营与成阳城里的关系,在河北军兵败官渡的情况下,选择了跟随颜良北上冀州,颜良将他安排在元氏也是想要继续考校他。
仲栋来到元氏后行事十分谨慎,与长史辛毗以及元氏的世家大族接触虽然不能避免,但并无太深的交往,平日里多是待在军营之中训练士卒。
最为关键的是,前些时日孙轻、周麻脸入侵赵国,仲栋在那次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行事果决,也不讳言自己儿子的失措之处。
颜良收到仲栋的自陈后并未怪罪仲遐的犹豫不决,毕竟年轻人嘛,欠缺一些磨炼也可以理解。
所以这回把仲遐召入教导营中,更任命为一屯之长,也算是对仲氏父子表明心迹的肯定。
颜良抬抬手,示意仲栋起身,然后说道:“子骞兄,军中训练之事向来由左司马主掌,如今休武正在真定训练新卒无暇抽身,由我亲自带领教导营。不过我平日里事务繁忙,无法时时驻守营中,所以这日常事务就有劳你了。”
仲栋连忙道:“末将遵命,末将定会常驻营中,看护好营内之事。”
颜良道:“孟方年纪还轻,历练一番后未必不是一员良将,不过若他意欲从文,常山国内倒也有不少丞、尉出缺。”
孟方是仲遐的字,颜良这是在征询仲栋对于儿子日后发展的意见。
仲栋道:“有劳将军费心,末将以为,小儿辈还是多多琢磨为宜,此番他进入教导营前,我已经特意嘱咐他要与所有士卒同进同退,莫要以为担任了些许职务便自高自满。”
颜良赞道:“有严父如此,孟方定能有所成就。”
“谢过将军吉言”
在专卖经营权唱卖的第一天,所有有意竞标的商贾都早早地来到了常山钱庄总号前等候。
原本唱卖准备放在相府里举行,但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一起涌入相府有些不雅,便改在了钱庄里的一座新建的建筑里。
这座建筑占地宽广,里边除开梁柱之外别无他物。
主座方向与正常的堂屋一样架着一个宽阔的方床,但下面的席位却有所不同,并非是呈相对的两列,而是全部面朝方床一排一排。
每一个席位前的案几上,还放着一块带有长柄的木牌子,上边依次写着一号、二号、三号
所有参与竞标的商贾都要在殿堂外的廊下核验验传,记录下商号名称,并出示已经交纳竞标保证金的凭证,方才可以入内,每一个凭证仅限二人入场。
每个竞标者都会由专人带入会场,并依照来到的先后入座。
在会场的前后左右,早就肃立了一圈顶盔掼甲,佩刀持戟的士卒,让会场里凭白生出了一股肃杀之气,吓得进入的商贾都不敢大声说话。
当堂外的日晷指向巳时,大堂外的木门骤然合上,发出了阵阵木器相撞的声音,而室内的光线也为之一暗。
这突兀的动静可把堂内的商贾们吓了一跳,纷纷东张西望,看着那些全副武装的士卒,心想这不会是个鸿门宴吧
不过很快四周的烛台上便燃起了蜡烛,把堂内照得透亮,让商贾们稍稍心安。
就在堂内一暗一明之间,常山金曹掾颜佑从主位后的屏风转了出来,走到了方床正中央,也不入坐,径直在一个形状怪异的高案后站定,说道:“欢迎各位前来参加本次常山盐铁酒专卖经营权唱卖,因着是第一回唱卖,故而事先与各位声明一下规则。”
“首先,场内严禁喧哗,非竞标报价之时,不得高声言语。”
“其次,唱卖竞价,一应以各位面前的木牌为准,举起木牌一次,便默认加价一次。除了默认加价,也可一边举牌一边报出叫价。若同时有数人举牌,以先举者为准。一旦三唱之后即宣告当次唱卖完成,不可再举牌加价。”
“在此要特别强调一点,请各位举牌叫价务必慎重,成功竞买者必须立刻至常山钱庄交清总竞价的三成,如果当天申时之内,尚且不能交清钱款,则竞标失败,没收竞标保证金,并罚以总竞价金额的一成。如若一个月后,未能交清余下钱款,则罚没已交钱款,等同前例。”11百度一下“三国求生手册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
第269章 唱卖
在简单介绍完毕本次唱卖的现场规则后,颜佑清了清嗓子道:“专卖权唱卖共分三场,第一天也就是今天唱卖铁器的下一年度专卖权,第二天唱卖酒类专卖权,第三天唱卖盐专卖权。而每一场先唱卖常山全境专卖权,再唱卖每个县境的专卖权。”
此言一出,场下便窸窸窣窣地响起了议论声。
这三项消费品里,若论重要性最高、消费量最大的无疑是盐。
众所周知,缺乏食盐会导致身体乏力,若是长期缺乏食盐补充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这个年代的统计来算,一个成年人月均需要消费食盐三升,汉代一升约合二百毫升,换算成克的话大约是每月消费食盐1320克,平均到每天大约是44克。
这个数量远远大于现代人的日均15到20克,其中固然有汉代人体力劳动较大和调味品相对单调的原因,但关键的还是这时候的盐纯度较低,杂质偏多。
常山国目前的户数在八万多户,口数在五十多万,这还不包括隐藏未报的人口以及逃入山林间的人口。
仅仅以五十万人来算,一整年便需要消费一千八百万升盐。
因为战事的影响,如今盐价已经突破了10钱一升,也就是说光是盐一项,一年下来便至少能达到一亿八千万的销售额。
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自然引得人人觊觎,所以在场商贾里有近半都是瞄准了盐的专卖权而来。
相对于盐,另外两项铁和酒就各有各的局限。
铁是必需品,但销量少,毕竟农具、兵器甲胄都不会大量更换。
酒虽然销量广,但非是必需品,若遇上战乱,则销量也会大受影响,毕竟粮食都不够吃,谁还酿酒饮酒。
根据常山国过去三年的市税数据来推算,若以盐的消费总额为基准数字100,铁器的消费总额大约为4560之间波动,酒的消费总额则在5070之间波动。
且很有趣的是铁与酒的消费额形成反比关系,即铁卖的越多酒卖的越少,反之亦然。
农具的打造基本都是恒定的量,铁的消费增加基本都是打造兵器甲胄。
这也说明了战事越多,世道越不太平,酒这种非必需消费品的市场就越小,世道太平了,则无需打造更多武器,酒的消费也就越多。
在场的商贾原本都以为盐会放在第一个唱卖,却没想到变成了压轴,反倒是市场消费量最小的铁器作为第一项。
颜佑在主位之上见下面议论纷纷倒也不急着阻止,待商贾们讨论了一小会儿后,他才道:“肃静尔等有何不解,可现在举牌提问,待到正式唱卖开始,便不许再无故喧哗。”
颜佑本以为他解释得十分详尽,应该无人提问,却不料有人立刻举起了牌子,他一看却不是陌生人,正是来自邺城的刘氏商号主人刘曼。
话说这刘氏商号主人刘曼并非是汝南人,而是正儿八经的冀州魏郡人。
不过在袁绍入主冀州坐镇邺城之后,刘氏积极逢迎攀附,不知怎地竟抱上了袁绍后妻刘氏的大腿,老大不小的人了,居然认了袁刘氏为姑母。
有了袁刘氏的照应,刘氏商号的买卖做得顺风顺水,这一回三郡国实行盐铁酒专卖,刘曼便打着袁刘氏的大旗欲要前来分一杯羹。
前些时日刘曼没少找颜良、辛毗、颜佑等人,颜良与辛毗自持身份自然不会见刘曼这等商贾,但颜佑却抬不起架子,只得见了他两回。
刘曼仗着有袁刘氏做后台,以为此事十拿九稳,言语里虽然客气,但态度却着实有些倨傲。
颜佑得了颜良吩咐后,在此事上一直公事公办,并没有透露什么额外的消息给刘曼,引得刘曼十分不满。
这不是,刘曼为了刷存在感,立刻便举了牌子。
颜佑道:“七号且提问。”
刘曼长跪而起,作势朝两侧同仁拱了拱手,说道:“我乃魏郡刘氏商号,敢问颜掾,盐铁酒三项专卖,可允许一家商号同时竞标多项”
刘曼拜袁刘氏为姑母之事虽是私事,但天下间哪里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刘曼对自己的举动更是津津乐道,传得整个冀州官商两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曼先报出自己是魏郡刘氏商号的名头,无非是想要提醒在座同仁他背景深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