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儒道至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永恒之火

    方运还要推辞,薛华笑道:方案首你莫推辞了,我在文院读书三年,早就认识赵老板,他是个好心肠,特别支持读书人。文院每年大考成绩最好的三人都可来他的书店免费选一套书,这个惯例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赵老板笑道:以后你当了状元,我就可以说我老赵曾经赠书状元,那可是脸上有光彩的事儿,一套书不算什么,你拿着。你要是不拿,我打听你家住哪里,趁晚上扔你家里。

    方运知道这就是文名大的好处,见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拱手道:谢老人家赠书。

    客气什么。我们这些老骨头不行了,以后抵抗妖蛮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的后生。你可千万别学那个方仲永,整天被他爹带着四处逛荡,逛荡来逛荡去,总有一天把肚子里的墨水逛荡没了。

    晚辈铭记在心,日后学有所成,必征战沙场,屠灭妖蛮。

    好!有志气!老人家笑眯眯地说。

    方运在书铺里和老板与薛华聊了一刻钟,然后借口要读书告辞,一个人拎着两匣书籍往回走。

    方运心里暖洋洋的,不是因为得到这些书,而是书铺老板的情谊,人族景国有这样的子民,必然不会败给妖蛮。

    回到家中,方运打开书匣,把所有的书都拿出来,屋里顿时充满和书店一样的油墨味。

    这精装的书籍无论是纸张还是油墨都是最好的,手感极佳,方运拿在手里,又看了看书架上那些破书,心想书比书得扔。

    咦?书怎么没了!方运茫然地看着空空的两手,书香仍在,书却没了。

    方运四处看了看,确定真的凭空没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异常高兴,然后试探着在心中默念:《观海文集第一卷。

    一本崭新的《观海文集第一卷浮现在他的脑海,甚至隐约能闻到墨香。

    方运用意念翻页,和奇书天地里别的书一样,文字没变,但都被增加了标点符号,更容易和理解。

    这本和文院藏书堂里的那本差不多,可这书为什么能收入奇书天地?难道是新书或者精装?这个可能性太小。

    方运试着摸其他的书,然后心里默念收入奇书天地中,就见《观海文集共五十二本全部被收入其中,地上之剩下两件空空的木质书匣。

    莫非是所有权的关系?

    方运立刻行动起来,去邻居家借了一本没看过的书带回来,结果怎么都收不到奇书天地中。他试着读完第一页,奇书天地立刻收录这本书,但内容只有第一页。

    看来必须是我自己的书才能收入奇书天地里,如果是别人的书,必须要认真看完才行。

    方运松了口气,这样就好多了,要是认真看完才能收入奇书天地,那他先要枯燥地读十年书才行。

    县城地方小,我需要的书太多,恐怕要用几十万本,大量买进书然后凭空消失容易被人怀疑,等去了大源府开了书铺有了仓库,就可以大量‘吃书’而不怕人怀疑。

    方运笑了起来,没想到经营书铺还有这个好处。

    解决了书的问题,方运继续练字然后诵读众圣著作,领会其中的真意。

    接下来的日子方运一直练字读书,晚上就去蔡县令学习做经义,日子过的很充实。

    时间过的很快,一晃就是十天。

    杨玉环找了一个信得过的女佣人,方运也从方家子弟中选了一个厚道老实的堂哥当长随,陆续处理完所有杂事。

    在一个朦胧的清晨,四个人把家里的东西搬上马车。

    公鸡报晓,嘹亮的声音响起,四个人望着空荡荡的院子,看着地面上淡淡的霜痕,都有些伤感。

    方运望向天边,太阳未升起,东方一片青色。

    在寂静的清晨,四人上了马车。

    启程。方运在马车里沉声道。

    坐在车头的方大牛一甩鞭子,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三匹马立刻打了个响鼻,鼻子喷出白色起雾,迈着蹄子带动马车前行。

    头马脖子上的铎铃晃动,悠扬的铃声回荡在道路上。车轱辘压着地面,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车上的人轻轻震动。

    杨玉环忍不住掀开窗帘,望向外面。

    方运透过马车窗,看到天空挂着淡淡的残月。

    我们会回来的。方运安慰道。

    杨玉环伸手拢了拢耳边的秀发,道:有你在,就是家,只是人总有些念旧。

    四十多岁的江婆子道:东家可是文曲星下凡,在哪里都一样。等将来东家中了状元,自然可以回来省亲。

    方运点点头。




第二十二章 诗成镇国 一纸百斤
    不多时,门帘外的方大牛道:出城了。

    嗯。

    又过了一阵,方大牛道:要过济河了,驿站的凉亭那里站着许多人,不知道等谁。

    方运掀开门帘,前面是石板搭成的济河桥,再前面则是济县驿站,是原本是朝廷传递书信和负责官员旅途食宿换马的地方。

    不过由于才气体系昌盛,朝廷的文书都直接利用文院的鸿雁传书,瞬息即达,驿站就不再负责传递官方文书,而是负责民用信件邮寄。

    非官员或者官员传递私信用文院的鸿雁传书很贵,同州一两银子,同国十两银子,跨国则百两。

    方运诧异地看到,蔡县令王院君苏举人等济县重要人物都在。蔡县令身后的那个牛蛮人身高超过七尺,异常醒目。

    方运先是一愣,以为他们迎接哪个大官,可看到有人招手,才明白他们是来送自己的。

    方运心中暖意阵阵,立刻跳下马车,跟着马车一起走向驿站的凉亭。

    此刻太阳还没升起,许多地方都挂着霜,春寒料峭,方运没让杨玉环下来。

    走到众人前,方运弯腰作揖,道:方运何德何能受诸位大人长者如此厚待。

    苏举人道:此言差矣。你方运此刻如幼凤初鸣,未来必将翱翔碧空,送你是我等荣幸。你是‘济县方运’,同为济县人,送你是应该的。对了,你到底娶不娶我女儿或孙女。

    众人笑起来,这些天城里已经在传苏举人招赘失败的事情,得知方运没有舍弃杨玉环,济县读书人对方运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蔡县令拿出三封信递给方运,道:我与孙知府是同乡,与州刑司的张司正是同榜,与州文院的周主簿是好友,你既然去大源府,帮我把三封信捎过去。

    孙知府是大源府的最高民政长官,官居五品,而州刑司的司正则主管一省的缉捕刑狱,是四品大员。州文院的主簿是六品官,论品级也比蔡县令高。

    方运心知这是蔡县令帮他铺路,让他靠这三封信跟三位高官见一面,日后若在大源府出事,这三位必然会看在蔡县令的面子上相助。

    看来那三人都是文相的人。文相是文院系的首领,但他手下必然还有当文官的,而左相柳山虽然只是文官之首,其门生故旧也有在军中文院。

    方运心里想着,接过三封信,谢过蔡县令。

    县里另一家望族的吴族长递过一个红色小布包,道:这是十两程仪,祝方案首一路顺风。

    接着一些人也送上程仪,方运一一谢过。

    从济县到大源府坐马车不过四个小时,可这些人却送了一百多两银子,很多人送的比祝贺方运考中童生更多,可见在他们心里方运的地位不断升高。

    众人聊了一些大源府的见闻,做出一些有益于方运的指点,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有人说让方运快走,别耽误了行程。

    王院君却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方运,不如你在这里做一首诗或词,不枉我们白跑一趟。

    方运笑道:敢情王大人不是来送我的,是来考我的,您这院君可真是尽职尽责,放到明年考怎么样?

    不可!今日事今日毕!王院君的话引发众人善意的笑声。

    许多人好奇地看着方运,方运的才名和诗名已经传遍济县,不知道他今天会做出一首什么样的诗词。

    容小生细想。

    方运说着,四处观望。

    众人更加好奇,方运这明显是准备就地取材,这要是能写成好的诗词,那真可谓七步成诗。

    方运慢慢观望,附近有驿站,不远处有农舍茅屋,公鸡打鸣,而天上的残月越来越淡。

    远处的山路落着树叶,驿站墙边开着不知名的花,可因为要离开济县,他越发留恋这里。

    方运问:可有笔墨?

    就见凉亭边的众人突然不约而同笑起来,主动向两侧站,为方运让出一条通往凉亭中间石桌的路。

    石桌上赫然摆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俱全,连墨都磨好了。

    方运苦笑摇摇头,走过去,提起笔,沉思片刻,沾着浓墨用柳体写字,一边写一边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写完后没有立即动笔,像是在思索。

    众人点点头,有些人看向马脖子上的铎铃。

    方运继续动笔,同时念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许多人眼前一亮,这一句非常形象,方运好像不是在写诗,而是在作画。

    接着,方运写完最后几句,组成一首五言律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济陵梦,凫雁满回塘。

    最后,方运在上面写上济县早行四字。

    诗成,蔡县令却皱着眉头,走到方运一侧,盯着方运的诗许久不语。

    王院君则点头称赞道:此诗恐怕也有鸣州之才,诗意恳请,情景动人,先写诗人启程,后写一路景色,最后则思念梦中的济县山水,野鸭和大雁浮在湖塘里,如同旅客归故乡,情真意重,难得,难得。

    苏举人道:这诗对仗极其工整,语句优美,是我见过的出行诗中最妙的一首。

    众人纷纷点头,读书人有送别诗,有边塞诗,也有出行羁旅诗词,而这首《济县早行的确很出彩。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列锦很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的排列完美无缺,最难得的是音韵铿锵,读起来如清泉入喉。一位秀才道。

    列锦是一种修辞手法,整句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组合排列,其中名气最大意境最佳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过论绝却不如这首《商山早行。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的名作,而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黄易的小说《大唐双龙传中的花间派的原型就是花间词派。后世的词之所以繁荣,温庭筠功不可没。

    温庭筠虽与李商隐并称李温,但只是词胜李商隐,论诗远不如李商隐,而唯一可与李商隐的诗争辉的,只有这首《商山早行,更是一首古今绝诗。

    倒数第二句本是因思杜陵梦,不过明显和这里不符,所以方运变杜为济,两字都是仄音,丝毫不影响诗句的平仄和意境。

    众人议论纷纷,方运闭口不语。

    蔡县令突然大声道:好你个方双甲,我说你怎么写完后一直不言不语,原来你是在考我们!诸位,你们小看了这首诗,这可不是诗出鸣州,而是一首‘镇国’之诗啊!

    方运不由得微微一笑,心想蔡县令不愧是一位进士,竟然这么快就发现了这首诗的妙处。

    县尊,您过于夸大了吧?王院君愕然,就目前看来,这首诗很难达到镇国,因为镇国以及更高的层次的诗词在某一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表现,或情深,或磅礴,或字字如刀,或瑰丽无比,或奇,或绝,不一而足。

    蔡县令笑问:你们没看出来这是一首绝诗?

    绝诗不是绝句,而是指这诗在某方面绝迹绝种,很难出现相同的。

    这

    众人议论纷纷,完全看不出这首诗绝在什么地方,毕竟绝诗太难得,许多大儒穷其一生也做不出一首,那个层次的诗词是可遇而不可求。

    蔡县令一字一句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谓字字列锦,前所未有,怎能不绝!

    许多人面色一变,如潮水涌到石桌边仔细看,竟然把方运挤开。

    蔡县令则聪明地抓住石桌,不然他也会被挤走。

    果然是字字列锦,这诗前所未有,百代孤绝,惊才绝艳,惊才绝艳啊!苏举人大声叫喊,激动得满面通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他做出好诗。

    王院君兴奋的嘴角直抖,道:莫非圣人眷顾,我时来运转了?我竟然也有机会亲眼看到一首镇国之诗的诞生?

    几个年长的秀才同样满面痴迷,那神色比禁欲二十年的采花大盗突然见到光着身子的绝世美女更狂热。

    得见诗出镇国,死而无憾,死而无憾了!

    不世奇才,不世奇才!

    一帮读书人跟精神病似的连连叫嚷哀嚎。

    王院君按捺不住,伸手去拿那首诗仔细观看,结果他手竟然捏不起那张纸。

    这王院君不得不加大力气,然后才双手捧起,明显很用力,如同捧着大石头似的。

    王院君叹道:一页重百斤,的确是诗成镇国,错不了!

    这纸张明明不大又很薄,却异常沉重,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亲见,心中无比震撼。

    怎么墨迹不散?这不是墨不沾肤吗?明明秀才才能做到,方运的字怎能如此?

    圣前童生岂能和你我一样?

    也是。

1...1314151617...15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