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抗战之我为纨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袁大为

    由于事先做了思想工作,独立团的战士们都能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精神很是饱满。

    也就在这时,绥远独立团新的编制下来了,绥远独立团被改编为八路军东北挺进支队,韩文正为支队长,这个支队,虽然是团级的,但是却有很大的自主权力,可以自由扩充部下的营级建制,这样一来,韩文正就有了更大的权力。

    部队终于启程,从包头出发,一路向北,进入外蒙古的曼达汉地区,随后又进入了乌兰巴托,从乌兰巴托继续向北,进入赤塔。

    赤塔是赤塔州的首府,与归绥和乌兰巴托都不算很远,工业以采矿业为主,这里是苏联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重要的枢纽。

    进入赤塔的时候,已是十一月初,天气冷的厉害,可是东北挺进支队因为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只是韩文正算了一下,如果照这个速度,进入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他真的有些等不了,看着赤塔火车站的火车,韩文正有了主意。

    如果能坐火车从赤塔到中俄边境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那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体力,可是现在苏联的火车主要运力都在向欧州方向运输物资,正常的情况下很难搞到火车皮。

    韩文正决定想想办法,先搞到火车皮再说。

    于是韩文正来到了赤塔市政府,找到了市长米哈洛维奇,向他说了自己的要求,米哈很是为难的说:“韩文正同志,你是苏联英雄,我非常尊重你,但是,你的要求,我却无法答应。”

    “为什么”韩文正问。

    “你也知道,现在欧洲方向,正在进行库尔斯克大会战,全苏联的物资都要优先保证库尔斯克大会战的参战军队,赤塔的火车皮全都投入到了库尔斯克方向,很难给你腾出车皮来啊。”

    韩文正一听米哈洛维奇一张嘴就把话堵死了,心中很不高兴,但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出了市长办公室,刚离开市政府大楼,远远的就听到一个声音说道:“韩文正同志,真的是你吗”

    韩文正扭头一看,见是一个青年军人,看起来有点眼熟。

    “你是……”

    “我是奥洽洛夫啊!”那青年军人说道。

    “噢,原来是你啊!”韩文正笑着说道。

    奥洽洛夫是总参谋部的一名参谋,在苏芬战争时和莫斯科保卫战时与韩文正都有过接触。

    “奥洽洛夫,你怎么到了赤塔”韩文正问。

    “我奉命运送一批物资到库尔斯克,所以来到了赤塔,韩文正同志,你不是回中国了吗怎么也来到了赤塔”奥洽洛夫热情的说。

    当下,韩文正将情况说了一遍。

    奥洽洛夫想了想说:“韩文正同志,赤塔这么大,怎么会差你那几节车皮你是办事没有找对门路啊。”

    “没找对门路车皮不是市政府管辖的吗”韩文正问。

    “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你想,你要求市长办事,是不是有所表示才行否则,市长为什么要卖你的面子呢”

    “原来是这样。”韩文正恍然大悟,心说奥洽洛夫一语点醒梦中人,自己不知道原来这中间还有这样的猫腻。

    韩文正很聪明,当即明白了奥洽洛夫的意思,立即向小梁子一伸手,取过一瓶中国六十度的白酒交给了奥洽洛夫,把奥洽洛夫高兴的不得了。




第749章 入伯力
    第749章 入伯力

    “原来是这样。”韩文正恍然大悟,心说奥洽洛夫一语点醒梦中人,自己不知道原来这中间还有这样的猫腻。

    韩文正很聪明,当即明白了奥洽洛夫的意思,立即向小梁子一伸手,取过一瓶中国六十度的白酒交给了奥洽洛夫,把奥洽洛夫高兴的不得了,两个人又聊了几句,奥洽洛夫这才高高兴兴的离去。

    韩文正不由苦笑,不过既然人家米哈洛维奇好这口,自己也只能入乡随俗,当下回到了驻地,取了两瓶贵州的茅台酒,以及奶酪肉干,再一次来到了米哈洛维奇的办公室门外。

    韩文正知道,苏联这个时候官员大多还比较廉洁,政治清明,如果用金条等物贿赂,官员是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的,就算是给他们也不敢收,不过对于白酒和奶肉等礼物,因为也不值太多的钱,所以,政府一般都不会太管。

    苏联的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还比较落后,白酒和奶酪、肉干在中国也许算不上太好的东西,但在苏联,特别是现在的战时体制下,绝对是难得的好货。

    轻轻的敲了敲门,韩文正又进入了米哈洛维奇的办公室,献上了礼物,看到那白酒和奶酪、肉干,米哈洛维奇的眼睛都直了,自从卫国战争爆发以来,苏联物资奇制,不要说上好的中国茅台,就算是奶酪、肉干,都是极为紧缺的东西。

    而苏联是按需分配的计划经济,所以,连米哈洛维奇都很久没有吃到过肉了,现在韩文正一下子给他拿了这么多,米哈洛维奇的心直接被戳动了。

    这一次,米哈洛维奇一改之前对韩文正的不冷不热,对他格外的热情,在一番热烈轻松的氛围之下,五十节车皮外加两台车头就搞定,双方皆大欢喜。

    出了米哈洛维奇的办公室,韩文正不由苦笑,看来,自己这个苏联英雄的称号,还是不如两瓶老酒好用。

    得到了火车,韩文正的东北挺进支队终于再也不用靠脚来走路,舒舒服服的坐上了列车,而且士兵坐的还是运输旅客的那种客运车厢,而物资和马匹则放到了货运车厢里。

    韩文正的士兵很多都来自于农村,以及北方的牧区,不少人还没见过火车,坐上火车一切都感到是如此的新奇,一时之间兴奋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很是热闹。

    “二秃子,这也太神奇了,咱们坐在屋子里,这屋子自己就向前走,还这么稳当,比我家的马车可是稳多了。”一个士兵说道。

    “三驴,你真是没见过世面,这叫火车,这屋子不是自己走的,是有车头拉动的。”二秃子一脸瞧不起的样子说道。

    “俺家住在山里,祖辈别说坐火车,就连见都没有见过,俺是俺们村里第一个坐上火车的人,以后回到家里,俺可有牛皮可吹了。”三驴说。

    “切,这算啥,没见过世面,听说人家响箭都是坐过飞机的。”

    “啥叫飞机”

    “就是天上飞的那些铁家伙。”

    “飞机的肚子里装的不是炸弹吗”

    “那是轰炸机,运输机的肚子里可以装人……”

    很多战士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样子,看着一切那叫一个新奇。

    咔嚓!咔嚓!

    火车滚滚向前,战士们坐在火车里养精蓄锐,这个年代没有卧铺车,不过这战士也不娇情,坐在那里就可以睡觉。

    这个年代的火车速度并不算太过,远比不过后世动不动就时速上百公里的速度,而且走走停停,不时要加水,好在向伯力方向去的火车很少,所以并不需要让路,火车走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停了下来,伯力火车站到了。

    韩文正的部队来到了哈巴罗夫斯克后,立即与当地的政府和军队进行了接洽,当地驻军的司令员名叫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一个老革命了,早在十月革命时,他还只是一个工人,参军之后,他作战勇敢,曾经指挥一个连消灭了白卫军一个团,从此名声大噪,成为苏联英雄。

    战后,巴甫洛夫官职一路升迁,从连长一路升到了边疆区司令的职务,他所在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司令员。

    韩文正见到了巴甫洛夫中将,巴甫洛夫早就听说过韩文正的大名,对于韩文正很是欣赏,对他为苏联做出的贡献也深表感谢,再加上韩文正带去的白酒、奶酪、肉干,巴甫洛夫很是高兴的与韩文正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双方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谈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包括东北挺进支队未来的补给供给、渡江休整、武器弹药与物资的援助等等。

    巴甫洛夫表示会尽一切办法满足韩文正的需求。



第750章 过江
    第750章 过江

    因为苏联对东北抗日力量态度的改变,巴甫洛夫早在韩文正到来之前就得到了上级的命令,让他全力支持韩文正的东北挺进支队。

    所以,巴甫洛夫为韩文正的东北挺进支队在哈巴罗夫斯克提供了营地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和战斗物资。

    比如,巴甫洛夫让韩文正开列一个清单,看看他们需要什么。

    韩文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提出了需要一千支s冲锋枪,一百挺d轻机枪,该枪因为使用装有47枚子弹的弹盘而被称为转盘机枪,还有五十挺dshk重机枪。

    dshk重机枪诞生于1938年,是在dk机枪的基础上优化而来的,后来它逐步替代了质量过于笨重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出色,主要用来有效打击敌军高价值军事目标,如飞机、坦克等;该机枪极强的穿透力,测试表明,在五百米内可穿透厚度十五厘米的钢板;在当代堪称是设计得很成功的一款枪械。

    可以说,dshk重机枪的威力非常巨大,这种枪,巴甫洛夫所指挥的哈巴罗夫斯克军区也没有多少,别的巴甫洛夫可以满足,但dshk重机枪巴甫洛夫真的没有办法,这种重机枪,在苏联军队中也是压箱底的东西。

    而且现在苏联与德国人激战正酣,苏联的dshk重机枪绝大多数都运到了西线战场上,用于与德国人的战斗,而在东方,这种重机枪数量是极少的,整个军区也不超过一百挺,韩文正竟然一下子要五十挺,这真是狮子大开口了。

    除了这些轻武器,韩文正的清单中还包括十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

    巴甫洛夫不由苦笑,对韩文正说,我们苏联只能在暗中支持你的部队,炮那么重,你打算怎么运到中国的对岸去呢

    还有炮弹,那都是很重的,你真的打算把大炮和炮弹都运过黑龙江

    韩文正就说:“你只要把武器给我就好,其余的事情我自己来解决。”

    巴甫洛夫表示,其它的好说,唯独大炮和dshk重机枪不能满足。

    事实上,巴甫洛夫有自己的顾虑,苏联虽然支持东北的中国抗日队伍,但并不想惹恼日本人,引起太大的麻烦,所以,并不准备向韩文正提供重武器,至于轻武器,一千支s冲锋枪和一百挺d轻机枪咬咬牙,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韩文正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最后只能说理解巴甫洛夫,不过,你即然提供不了重武器,那轻武器的子弹总得管够吧。

    于是,韩文正从巴甫洛夫这里又弄到了三十万发子弹。

    事实上,韩文正也知道巴甫洛夫不会给自己提供重武器,他提出要重武器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想要更多的冲锋枪和子弹,巴甫洛夫提供不了重武器,子弹自然会给得更多一些。

    就如巴甫洛夫所说,如果真的把大炮给了韩文正,韩文正是根本无法将大炮运过黑龙江的。

    事实证明,韩文正的计划成功了,巴甫洛夫成功的坠入了韩文正给他设下的套子里,一下子给了韩文正三十万发子弹,一千支s冲锋枪和一百支d轻机枪。

    至此,韩文正与巴甫洛夫的交流大获成功,韩文正得到了大批的武器弹药,而韩文正在得到这些武器弹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三个骑兵营的武器都换成了苏制装备。

    韩文正的三个骑兵营,以骑七师与伪蒙骑兵师为班底,这两支部队的武器都是以步枪为主,而骑兵在马上射击时精度是很差的,所以,步枪的作用不大,骑兵更多的是依赖于马刀作战。

    不过三个骑兵营换装了s冲锋枪之后,射击精度问题被射速所弥补,冲锋枪本来就不讲究射击精度,以射速取胜,这样一来,骑兵就可以在马上利用冲锋枪对以步枪为主的鬼子进行火力压制,拥有了速度与火力上的优势。

    如此一来,就在与日本鬼子步兵和骑兵的交战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而韩文正的三个骑兵营,骑兵加起来也就八百多人,人手一持s冲锋枪还有富裕,换装了苏式装备后,这些骑兵鸟枪换枪,精神振奋,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过江痛打小鬼子。

    在做好了准备之后,韩文正开始寻找突破口,最终,韩文正将突破口选在了抚远县。

    韩文正的部队偷偷上了黑瞎子岛,然后在夜色中,利用岛上的苏联渡船,一夜之间全部渡过了黑龙江,来到了乌苏镇外。

    乌苏镇,有福源茂等商号9家、杂货店10余户,有烟馆、妓院多处,邮局一所,1500余人,货物颇为丰富,以与对岸苏联人进行易货贸易为主,建筑多为俄式。

    距离东北军与苏联之间的那场战争已过了十几年,乌苏镇却早已成为了废墟,荒芜人烟,韩文正与他的部队进入了乌苏镇原址,接下来,他将目标放到了抚远县城上……



第751章 鬼子的小算盘
    第751章 鬼子的小算盘

    距离东北军与苏联之间的那场战争已过了十几年,乌苏镇却早已成为了废墟,荒芜人烟,韩文正与他的部队进入了乌苏镇原址,接下来,他将目标放到了抚远县城上。

    韩文正决定一举攻克抚远县城,搅动这东北的一潭死水,对于打下抚远县城的办法,自然是偷袭。

    现在日本鬼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大部队已经过了江,并没有什么防备,抚远县城中只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和一个连的伪满洲**,韩文正相信,以自己的力量,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攻克抚远县。

    为了行动的突然性,韩文正将三个骑兵营都派了出去,向着抚远县城所在飞奔而去……

    抚远建城的年代不远,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改绥远州为绥远县,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所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少帅将绥远县更名为抚远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

    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抚远县划归新设的三江省所辖。

    此时的抚远县城还只是一个小镇,远没有后世的繁华,大约也就是几千人的样子,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

    城中驻扎着一个小队的鬼子兵,事实上,现在的东北,一般的县城,都只是配备几个日本顾问而已,这些日本顾问名义上是顾问,实际上却是县城的太上皇,掌握着城内的生杀大权,大部分县城中驻扎的都是伪军,鬼子的驻军不多。

    然而,抚远县却是个例外,由于抚远县地处伪满洲国与苏联的交界处,所以,日本人在这里派有不少的军队,整个抚远县境内,有黑鱼、抓吉、农桥三个驻兵点儿,每个驻兵点儿都有一个中队的鬼子。

    不过抚远县城的鬼子少些,只有一个小队,整个抚远的鬼子加在一起,大约有一个步兵大队的样子,八百多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宪兵队大约四、五十人的样子,以及一个连的伪满洲国的驻军。

1...202203204205206...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