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世子傲娇我作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羽且

    赵瑗看着自己的倒影在她眼眸中浮浮沉沉,伸手把她带入怀,下巴放下她肩上,在她耳边低声喃喃道“以后要靠娘子养了。“

    祝小月担心他不好接受,安慰他道“你既跟了我,出发前,我也答应了会对你好。我自然是要管你的嘛。养只小猫,不是也是要给它饭吃的。”顿了一下,又说,“偶尔还要投喂几条小鱼。“

    赵瑗“……“我是你男人啊,能跟小猫小狗相提并论吗

    宋小宝站在赵瑗身后,东张西望,思潮翻滚。啥时候也能找个这样的娘子西天如来,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我宋小宝也找个这样的娘子吧,长的难看也行,男女都行,记不记得我都行,把我当成什么都行。

    “皇妃怎么管殿下叫表哥了怎么好像不认得下官了”

    在去府衙的路上,秦观终于找到了单独的机会问赵瑗。他没见过慕容谨,对郭思谨变祝小月之事,更是一无所知。

    赵瑗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简单几句把情况给秦观说后,秦观大惊。

    “殿下准备怎么办”

    “这个以后再议。”赵瑗打了个哈欠问“去过李家之后,你对此地情况,有何想法”

    秦观缓了缓神,答道“李来富是个不好打交道的人。从他身上,怕是难以借到力。要缴海贼只能调兵过来。钱知府的任期又到了,兵没来,他就要走。新来的知府,对当地情况不熟悉”

    秦观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说“难办。”

    “这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办不成是没有找对方法。”赵瑗丧着脸说。

    秦观眯眼看看天,又望向赵瑗,低声说“有什么办法能让男人生孩子”顿了一下,又说,“让公鸡下蛋也行。”跟在他们不远处的暗卫们,憋红了脸,才忍住没有笑出声。

    碧蓝色的大海,拍着小浪花来到岸上。

    天空也是蓝色的。

    白云如絮。

    祝东风和祝小月各撑了一把黑布伞。

    布伞是慕容谨做的。

    他说,黑色虽然不好看,但是遮阳的效果最好。

    反正撑伞的样子,自己又看不到,管它好看不好看呢。

    两个宝贝都很满意。

    慕容谨帮大宝贝撑一会儿伞,趁机说几句悄悄话;又帮小宝贝撑一会儿伞,哄她开心。忙忙碌碌。

    “我们找个人少的岸边,下海洗澡吧。”

    他们在港口看过大海船后,祝。

    给她的回答,肯定是好了。

    什么都要毫不犹豫地应下,然后欢快的去执行。

    慕容谨说“你们在此地等我,我去给你们买两套衣服,上岸时穿。“

    日影移动,沙漏循环。

    是忙碌,还是玩乐,时间都是不多不少的伴随着每一个人。

    但有时候,同样的时间,在每个人身上的呈现出的效果却各有不同。

    李来富今年五十二岁,由于身型清瘦,又没有白发,看上去,比他在杭州做吏部尚书二弟还显年轻。快到午时了,他又为面前的二人,斟了一遍茶。

    “李老板有什么想法,或是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来。”赵瑗浅呷了一口茶,看对方没有接话的意思,又接着说“我是有私事路过此地,中元节过后,就要走。若是考虑的时间太长,此事我怕是管不了了。”

    旁边的秦观飞速地朝赵瑗瞟了一眼。

    李来富很热心的样子,问道“大殿下要去何地需要草民派人护送吗”

    “大理国,送我岳父岳母回去。”赵瑗笑道“谢李老板好意,我岳父岳母皆有武功在身,以一抵百也不在话下,护送就不用了。”

    对京城人事物的了解,李来富的消息,全是来自于他的二弟。他知道赵瑗封了皇子,甚至知道皇妃是德清县丞的女儿。

    至于后面的事,他就不知道了。

    此地相距杭州近千里,最新消息还没传来。比如世子妃封不了皇妃这些与大事关系不大的事,也用不着专门给他送信。

    “大殿下的岳家在大理”李来富明知故问道。

    “爱妃是亲生父母在大理生活。”赵瑗呷了一口茶,犹豫了片刻,问道“李老板知道明节皇后吗”

    李来富笑道“听说当今圣上是明节皇后之子。”

    赵瑗点了个头,然后说“岳母是明节皇后的女儿,跟圣上是双生。十岁那年明节皇后崩逝,为免她太过伤情,太后带她离开汴梁,去了同里镇。”

    接着呵呵笑道“这是皇家秘事,官居高位的李大人也可能不知。我跟李老板一见如故,谈到这个话题了,不想说谎,只好道出实情。还望李老板莫要外说。”

    李来富坐直了身子,看了赵瑗一会儿,又去看秦观的表情。

    秦观急忙点头道“本官知道,本官的老师是新田书院的慕容然,福月帝姬当时的身份是慕容家的大小姐。本官小时候就见过福月帝姬。”

    李来富观察秦观的时候,赵瑗在观察他。

    看到李来富的脸色变了,赵瑗把话接了过来,伤感地说“赵家的天下,被金人侵占了一半,岳母身为帝姬,不愿坐视不理,跟岳父一同去了大理国,经过这十几年的经营,和大理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可靠的盟友。”

    话说到这里,秦观有了几分激动,接话道“大理国国师荆春秋,就是慕容谨,也就是大殿下的岳父。同里慕容一家,这些年为国为民做了诸多贡献,所以圣上封了慕容谨的儿子慕容白为一品郡王。”

    李来富端起面前的茶水,一口把饮了。慢慢放下茶盏后,说道“同里镇是个好地方,十多年前,我去过一次。”

    赵瑗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对着秦观说“秦大人和秦老大同是姓秦,你们有关系吗”

    秦观答道“一个秦,几代下来,关系远了。同里镇姓秦的人挺多。”

    赵瑗漫不经心似的说“还没来得及给秦大人详说,前一阵子同里镇闹了点事,我们这次就是从同里镇过来的。”

    “什么事”

    秦观惊讶地问。




第275章:小宝贝不见了。
    秦观的惊讶不是表演的,是真惊讶。

    在府衙里,赵瑗对秦观和钱知府说,用吹大话骗李来福,让李来福认为下任皇帝一定是他。

    既使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朝堂很难影响到。李来福为了他二弟的前途着想,也必定会关心朝政,必定想在未来的皇帝面前好好表现。

    听了赵瑗的详细计划后,秦观和钱知府二人面面相觑。

    人们常把大谎话叫弥天大谎。大殿下谎话用弥天大谎来形容,还是有点弱,该叫顶天大谎。

    二人不敢反对。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赵瑗比他们大了好几级。

    不敢反对,却可以不参与。

    精明的钱知府寻了个借口遁了,只有秦观一个人舍身冒险的陪赵瑗来李家大院。

    其实,赵瑗只把他的想法和计划说了一部分。关于同里镇的事,保留了下来。有些事,他拿不准,又但心秦观知道的太多,戏演的不够生动。

    赵瑗想的是,投奔秦老大的人,也就是想杀死他的人是南粤府的人。很可能就是李来富的人。他假如了一下,假如李来富的背后之人支持的是赵渠。那同里镇的事,就解释得通了。

    那人不想让经界法推广下去,因为在同里镇推广开了,下一个就会是南粤府。这只是其一。同里镇的事闹大,等于把赵瑗之前在同里镇的作为,全部否定。

    倘若他真依着秦老大开的条件,去了同里镇,趁乱被他们弄死。两个皇子剩下一个,那一个就是不用选择的皇太子。

    李家兄弟二人各有所得。

    李尚书成了拥护赵渠的第一人,李来富继续做着南粤府最大的地主财主。

    这些秦观是不知道的。

    赵瑗回答他“秦老大造反了,拉了一帮兄弟上了穹山。”

    “啊”秦观大惊失色。

    赵瑗慢悠悠的说“已经下山了,我们离开时,秦老大正和李知府商议以后同里镇的管理问题,等一切了结,他准备参军。”他看了眼仍是一脸笑意的李来福,对秦观说,“秦大人若是想知道详情,等闲了我们再聊他。李老板不认识秦老大,旁听着无趣。”

    李来福对赵瑗这些话半信半疑,他派出去的人,没有消息递回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说明送死的人,还没死,小诸葛那个滑头,以前风里浪里,刀光剑影里都能溜掉。怎么也不会在同里那个小山头上栽倒。

    李来福自我安慰了一番,心里还是慌慌不安。暗自琢磨,要不要给自己和兄弟留条后路呢这时他的管家趋步靠近,对他附耳了一句。

    “大殿下以及秦大人先喝着茶,草民有件家事,过去交待两句,一会儿便回。”李来福站起来身,笑容满面道,“两位贵人一定不许走,走也不放人。”

    李来福走出客厅,脸便阴沉了下来。低声问“怎么消息才传回来他们坐的马车,前日就到了。”

    “那边查的严,下山的人挨个清查,不让随便离开。阿锋等了几日才寻到机会溜出来,一路几乎没下马的往家赶。”

    李来福抚着紧皱的额头说“让他好好休息,别多想,胜败是兵家常事。小诸葛人机灵,不一定会挂掉,说不定是提前溜走了。”

    “死了。”管家肯定地说“阿锋说,他专门把尸体扒出来看了,胸前和背上,各纹着一只海鸥。”

    李来福迟疑了半天,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一帮蠢材,去送死也没死出价值。”接着又说,“你去安排一桌好酒菜,我留他们吃饭。”

    主家再三挽留,客人再三推辞。最后李来福说“用了饭,咱们一起分析海贼的事。”

    假意推辞的客人们,立即坐下。

    午饭极是丰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个一个的往桌上摆,又一个一个的往下撤,桌子再大就那么大,几十个菜摆不下啊。

    有的压根没吃,甚至没来得及看。

    赵瑗大为高兴,李来福要往他这边靠了。哼哼,本公子轻易不骗人,这次非骗死你不可。还想着来抱粗大腿呢。别说粗,也许马上腿都没了。

    对哦,腿的主人正被圣上嫌弃着呢。

    赵瑗举了金酒樽,遥遥对着李来福笑道“李老板是不是有个女儿叫李婉贞”

    “大殿下见过婉贞”李来福急忙也端起了酒,“她每年都会去杭州她二叔那里小住。”

    “我没见过,我岳父岳母见过。”赵瑗半真半假地说“他们喜欢江湖儿女,看到侠女打扮的令千金极有好感,就多说了几句话。”稍顿了一下说,“五王爷对她很赞赏,还专门问我,认不认得李尚书的侄女。”

    “哦”

    “大理国的五王爷段玉,我岳父的徒弟。”赵瑗对自己说的话很满意。等把海贼缴了,把你拴死在这里。你再想见我就难了。再说,我也没说什么啊。

    李来福想的就多了。

    难道难道自家女儿,有可能成为王妃大理国挺好的,离南粤府快马四五日路程,很少打仗。到时候,缴了海贼有功,又和大皇子攀上交情,一来二去的就熟了。

    退一步来讲,成不了大理国的王妃,成为大皇子的侧妃也不错。大皇子一旦登了皇位,最低也是个妃位,说不定会成为贵妃。皇后虽是身份高贵,但自小长在普通家族,想必也是好相处的。

    李来福越想越激动,豪爽地说“国师他们在哪里晚上叫他们一起,去船上用饭吧在海浪声中,喝酒饮茶,别具风味。”

    此时慕容谨和祝东风在找祝小月。

    半个时辰前,祝去茅厕。一刻钟前,二人才发现,女儿好像去了很久。

    一人留在原地,一个急忙去找。

    找了附近的四五个茅厕了,依旧没见人。

    “大哥,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小瑗,让他派人一起找。”祝东风的话里带着隐隐的哭意。

    从海边到李家三十多里路,祝东风用了半个时辰。

    这半个时辰里,赵瑗给李来福构画了一个未来的南粤府。

    农人有地种,渔民有小舟。不愿意种地,又不愿意打鱼的,可以在码头上摆滩做买卖。个别年轻人实在不安分,呆不住,分一部分让他们去内地收丝绸瓷器,另组织一部分人造大船让他们出海,把丝绸瓷器往吕宋、柔佛那一带卖。

    只要管理好,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好。家家富足,多给朝廷纳贡。官民和乐。

    人活一世图什么图一世那个目光短浅,要往长远的看,多做对大家有用的事,积德积福,被活着的人们记着,被后人从史书上看到。

    金银不叫财富,因为无名无姓,随时可以变成别人的。

    口碑才是财富。先人积下了福气,有了好口碑,子子孙孙都能跟荣耀。还担心他们会过的不好

    赵瑗末了又说,天时、地利、人和全被南粤府占着了,别处的人们生了此意,也无法效仿。

    旁听的秦观激动地脸颊热烫绯红,“朝廷目前的国策是休养生息,鼓励生产,这是天时;此地临海出行方便,这是地利。”他望向赵瑗问“大殿下指的人和是什么”

    “李老板啊!这事非李老板不能为。钱知府行不能,派别的官员过来,更不行。”赵瑗浅笑道“既使是圣上亲自来此,这事也非必办得妥。”

    李来福早已听得热血澎湃。

    “大殿下此话怎讲”

    赵瑗一拍桌子说“我上书圣上,南粤知府你来做。这事由你来全权主持。”

    此话一出,李来福手里的筷子“啪”地掉在了地上。他素来胆子比较大,胆子不大也做不了海贼啊。

    即使他胆子大,也没敢想过,有一天能当官,而且还是知府。李来福认为,能当官的都是读书人。
1...123124125126127...171
猜你喜欢